第二章 啟示錄的七間教會 2-3
最後的勝利 - 啟示錄註釋I. 啟示錄七間教會的不同解釋
A. 七封信不是單給七間不同的教會,乃是給當時全部的教會
B. 是給當時實際七間的教會
C. 七教會代表西方教會七個不同的時代
II. 七封信的結構
III.七封信的內容
A. 給以弗所教會的信 2:1-7
B. 給士每拿教會的信 2:8-11
C. 給別迦摩教會的信 2:12-17
D. 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信 2:18-29
E. 給撒狄教會的信 3:1-6
F. 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信 3:7-13
G. 給老底嘉教會的信 3:14-22
讀完啟示錄 2、3章之後你將會:
1. 知道七間教會的不同解釋及它們的優劣。
2. 更瞭解基督是誰。
3. 明白給七間教會的信之結構。
4. 知道一些有關尼哥拉黨、巴蘭的教訓;和耶洗別是指當時什麼的錯誤。
5. 明白七封信的信息和內容的解釋,以致能應用在自己身上。
6. 知道信心的重要。
7. 能進一步體會主要再來的日子近了。
I. 啟示錄七間教會的不同解釋
啟示錄第 2、3章跟第 1章和第 4至 22章都不一樣。這兩章內容包括有七封給當時亞西亞的七間教會的信。但這七封信實在太短了,不可能真的是七封獨立的信要給當時七個不同的教會。根本它們就是啟示錄的一部份。啟示錄是給七個教會的,所以這七封信同時也是給七個教會看的,只不過某一部份是特別針對某教會的情形來說而已。
然而,不是每位解經家對這七封信有同樣的看法,至少有下面三種不同的解釋:
A. 七封信不是給七間不同的教會,乃是給當時全部的教會
持這看法的學者看這七封信是一個文學手法,不是特別針對所提出的七個教會而寫。理由很簡單,這七封信的開始,作者 (基督)對自己的形容都是在第 1章可以找到的。換言之,當約翰寫到這裡,他運用他的文學手法,借用在第 1章已提及基督的描寫,來提醒當時信徒所應留意的地方。七間教會只是隨意選出來而已。七代表完全,所以是給全部教會。
約翰的文學手法可以在下面經文對照看出:給以弗所教會的信提及「那左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這在 1:12,16中可以找到同樣的描寫。給士每拿的教會提及「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這在 1:17-18提過。在給別迦摩的教會信中提及「那有兩刃利劍的」,這正是基督在 1:16之描寫。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信提及「那眼目如火焰,腳象光明的銅的神之子」正是 1:14-15之形容。撒狄教會的信提到「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在 1:16也有提過。非拉鐵非教會的信提及「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沒有人能關,關了沒有人能開的」與 1:18「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一樣意思。最後老底嘉教會有「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也正是 1:5之描寫。
從上面的對照可見約翰的確在這裡運用了高明的文學手法,把第 2、3章跟第 1章的內容拉上關係。的確,這七封信的信息不單是給那七個教會,更是給全教會。但我們也不能說這七教會的名稱是隨意決定的,我們已經提出理由為何選擇這七教會。
B. 是給當時實際七間的教會
這是最自然的解釋,也可以包括上面的解釋在內。每封信是針對每個教會不同的需要而寫,但也是對其它教會的提醒,因為啟示錄是準備給教會在聚會時讀出來的。換言之,約翰的對象,本是當時的七間教會,但在應用方面,卻可以用在任何時代的教會。因七間教會的錯誤,在任何時代、任何教會都可以找到。
C. 七間教會代表西方教會七個不同的時代
這解釋法看啟示錄第 2、3章為預言,將每間教會的特質,分別在教會歷史過程中,在不同時間中彰顯出來。這並不是說某間教會的特質,只在某時代中才找到,乃是說它的特性在這時代特別明顯。這時代可能也包括了其它教會的特性,但它們的特性並不那麼突出該時代。七間教會代表西方教會七個漸進的歷史時期,支持這說法的學者都會提出「為何選擇這七間教會?」這問題,然後又指出在教會歷史中,我們的確發現七個教會的特色,順序在不同的時代應驗了。亦即是說表面看來,我們不覺得是預言,但從歷史實現中,叫我們無可反證這七間教會不是預指教會的七個時代。
下面圖表是支持這解釋法的學者普遍對七間教會的解釋:
教會 | 字義 | 時代 (主後) | 解釋 |
以弗所 | 可愛慕 可愛 | 使徒教會 30-100年 | 教會熱心、愛主、福音廣傳 |
士每拿 | 沒藥 | 受逼害教會 100-312年 | 羅馬政府積極逼害信徒 |
別迦摩 | 結婚 高昇 | 國教時期 313-590年 | 君士坦丁宗教自由,最後成為羅馬國教,與政治拉上關係,主教勢力日增 |
推雅 推喇 | 繼續獻祭 | 教皇掌權 | 教會黑暗時期,拜聖像,贖罪券及其它錯誤教導紛紛產生 |
撒狄 | 逃脫出來 | 宗教改革 | 教會純正的信仰得以保存,脫離教廷的敗壞教導 |
非拉 鐵非 | 弟兄相愛 | 復興宣教 18-19世紀 | 著名奮興佈道家如約翰衛斯理 Whitefield, Finney, Moody, Spurgeon,宣教事業興起 |
老底嘉 | 人民的權利 | 近代教會 20世紀 | 教會受物質主義、民主主義影響,變得不冷不熱, 世界各國均高舉「民主」旗幟 |
當我們把上述圖解跟第 2、3章的描寫作比較時,會發現七教會的毛病都的確在該段教會歷史時期發生。這種解釋法很有趣,而且也很吸引人,所以很多學者都持守類似的看法。但這解釋也有它的弱點,如 (1)第 2、3章完全沒有暗示,這是要預言教會七個歷史時代,反而這兩章的體裁是書信式,但包含有先知勸勉警告的特色在其中;(2)這解釋法對當時七個教會失去意義。
那麼究竟那種解釋是最好呢?似乎第二種較為理想,因為它讓這兩章聖經對當時信徒有意義,但我們也不可忽略第一和第三種解釋的提議。的確,這兩章聖經不獨為當時教會而寫,其信息是每個教會都合用,不然不會每次重複的說:「凡有耳聽的就當聽」。但要強調的是,這不能取代每封信對當時那七間教會的關係,同時,我們也可以說,這七間教會的特色,的確在教會史中不同時代可以找到。但我們不需要說,約翰的目的是預言這七個時代。約翰的目的是對當時七間教會講話,但教會史的七個時代也正好是一個的例證。
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兩章的對象是當時的七間教會。約翰實在是寫信給當時的七間教會,針對當時教會所面對的各種問題。釋經者必須首先瞭解當時七間教會的問題及約翰給他們的信息,其次才看它可能預表的信息。當時七教會的特點和教會歷史中的七個時代有相似的地方。在教會史的七個時代,也可以見到一些實際的例子,所以也不該完全忽略,它可能含有代表的意思。
II. 七封信的結構
當我們留心分析這七封信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它們有下面七部份:
a. 序言──寫信給某一間教會的使者說
b. 基督的稱銜──這稱銜均在第 1章可以找到
c. 讚許──以「我知道」開始,只是老底嘉教會沒有這部份
d. 責備──只是士每拿和非拉鐵非教會沒有被責備
e. 勸導──如要悔改,要至死忠心
f. 提醒──「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g. 應許──「得勝的…」
另外一點值得留意是這七封信的排列次序有兩個特色:
1. 約翰是從以弗所開始,從南到北,到別迦摩的教會,然後回轉,再向南下直到老底嘉的教會。啟示錄七封信的次序跟這次序一樣。
2. 我們會發覺首尾兩間教會都受到較重的警告,如以弗所教會被警告會把它的燈台挪去,老底嘉教會被警告要被基督從口中吐出來。跟著第二和尾二兩間教會都是很好的教會,沒有被責備;中間的三間教會則有好的地方,但是也有受責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