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启示录的七间教会 2-3

最后的胜利 - 启示录注释

I.   启示录七间教会的不同解释

A. 七封信不是单给七间不同的教会,乃是给当时全部的教会

B. 是给当时实际七间的教会

C. 七教会代表西方教会七个不同的时代

II.  七封信的结构

III.七封信的内容

A. 给以弗所教会的信                         2:1-7

B. 给士每拿教会的信                         2:8-11

C. 给別迦摩教会的信                         2:12-17

D. 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                            2:18-29

E. 给撒狄教会的信                                  3:1-6

F. 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信                            3:7-13

G. 给老底嘉教会的信                         3:14-22

读完启示录   2、3章之后你将会:

1. 知道七间教会的不同解释及它们的优劣。

2. 更瞭解基督是谁。

3. 明白给七间教会的信之结构。

4. 知道一些有关尼哥拉党、巴兰的教训;和耶洗別是指当时什么的错误。

5. 明白七封信的信息和内容的解释,以致能应用在自己身上。

6. 知道信心的重要。

7. 能进一步体会主要再来的日子近了。

 I. 启示录七间教会的不同解释

启示录第 2、3章跟第 1章和第 4至 22章都不一样。这两章内容包括有七封给当时亚西亚的七间教会的信。但这七封信实在太短了,不可能真的是七封独立的信要给当时七个不同的教会。根本它们就是启示录的一部份。启示录是给七个教会的,所以这七封信同时也是给七个教会看的,只不过某一部份是特別针对某教会的情形来说而已。

然而,不是每位解经家对这七封信有同样的看法,至少有下面三种不同的解释:

 A.  七封信不是给七间不同的教会,乃是给当时全部的教会

持这看法的学者看这七封信是一个文学手法,不是特別针对所提出的七个教会而写。理由很简单,这七封信的开始,作者 (基督)对自己的形容都是在第 1章可以找到的。换言之,当约翰写到这里,他运用他的文学手法,借用在第 1章已提及基督的描写,来提醒当时信徒所应留意的地方。七间教会只是随意选出来而已。七代表完全,所以是给全部教会。

约翰的文学手法可以在下面经文对照看出:给以弗所教会的信提及「那左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这在 1:12,16中可以找到同样的描写。给士每拿的教会提及「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这在 1:17-18提过。在给別迦摩的教会信中提及「那有两刃利剑的」,这正是基督在 1:16之描写。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提及「那眼目如火焰,脚象光明的铜的神之子」正是 1:14-15之形容。撒狄教会的信提到「那有神的七灵和七星的」在 1:16也有提过。非拉铁非教会的信提及「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没有人能关,关了没有人能开的」与 1:18「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一样意思。最后老底嘉教会有「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也正是 1:5之描写。

从上面的对照可见约翰的确在这里运用了高明的文学手法,把第 2、3章跟第 1章的内容拉上关系。的确,这七封信的信息不单是给那七个教会,更是给全教会。但我们也不能说这七教会的名称是随意决定的,我们已经提出理由为何选择这七教会。

 B.  是给当时实际七间的教会

这是最自然的解释,也可以包括上面的解释在内。每封信是针对每个教会不同的需要而写,但也是对其它教会的提醒,因为启示录是準备给教会在聚会时读出来的。换言之,约翰的对象,本是当时的七间教会,但在应用方面,却可以用在任何时代的教会。因七间教会的错误,在任何时代、任何教会都可以找到。

 C.  七间教会代表西方教会七个不同的时代

这解释法看启示录第 2、3章为预言,将每间教会的特质,分別在教会历史过程中,在不同时间中彰显出来。这并不是说某间教会的特质,只在某时代中才找到,乃是说它的特性在这时代特別明显。这时代可能也包括了其它教会的特性,但它们的特性并不那么突出该时代。七间教会代表西方教会七个渐进的历史时期,支持这说法的学者都会提出「为何选择这七间教会?」这问题,然后又指出在教会历史中,我们的确发现七个教会的特色,顺序在不同的时代应验了。亦即是说表面看来,我们不觉得是预言,但从历史实现中,叫我们无可反证这七间教会不是预指教会的七个时代。

下面图表是支持这解释法的学者普遍对七间教会的解释:

教会

字义

时代   (主后)

解释

以弗所

可爱慕

可爱

使徒教会

30-100年

教会热心、爱主、福音广传

士每拿

没药

受逼害教会

100-312年

罗马政府积极逼害信徒

別迦摩

结婚

高昇

国教时期

313-590年

君士坦丁宗教自由,最后成为罗马国教,与政治拉上关系,主教势力日增

推雅

推喇

继续献祭

教皇掌权

教会黑暗时期,拜圣像,赎罪券及其它错误教导纷纷产生

撒狄

逃脱出来

宗教改革

教会纯正的信仰得以保存,脱离教廷的败坏教导

非拉

铁非

弟兄相爱

复兴宣教

18-19世纪

著名奋兴布道家如约翰卫斯理  Whitefield, Finney, Moody, Spurgeon,宣教事业兴起

老底嘉

人民的权利

近代教会

20世纪

教会受物质主义、民主主义影响,变得不冷不热,

世界各国均高举「民主」旗帜

当我们把上述图解跟第 2、3章的描写作比较时,会发现七教会的毛病都的确在该段教会历史时期发生。这种解释法很有趣,而且也很吸引人,所以很多学者都持守类似的看法。但这解释也有它的弱点,如 (1)第 2、3章完全没有暗示,这是要预言教会七个历史时代,反而这两章的体裁是书信式,但包含有先知劝勉警告的特色在其中;(2)这解释法对当时七个教会失去意义。

那么究竟那种解释是最好呢?似乎第二种较为理想,因为它让这两章圣经对当时信徒有意义,但我们也不可忽略第一和第三种解释的提议。的确,这两章圣经不独为当时教会而写,其信息是每个教会都合用,不然不会每次重复的说:「凡有耳听的就当听」。但要强调的是,这不能取代每封信对当时那七间教会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七间教会的特色,的确在教会史中不同时代可以找到。但我们不需要说,约翰的目的是预言这七个时代。约翰的目的是对当时七间教会讲话,但教会史的七个时代也正好是一个的例证。

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两章的对象是当时的七间教会。约翰实在是写信给当时的七间教会,针对当时教会所面对的各种问题。释经者必须首先瞭解当时七间教会的问题及约翰给他们的信息,其次才看它可能预表的信息。当时七教会的特点和教会历史中的七个时代有相似的地方。在教会史的七个时代,也可以见到一些实际的例子,所以也不该完全忽略,它可能含有代表的意思。

 II. 七封信的结构

当我们留心分析这七封信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它们有下面七部份:

a. 序言──写信给某一间教会的使者说

b. 基督的称衔──这称衔均在第 1章可以找到

c. 讚许──以「我知道」开始,只是老底嘉教会没有这部份

d. 责备──只是士每拿和非拉铁非教会没有被责备

e. 劝导──如要悔改,要至死忠心

f. 提醒──「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g. 应许──「得胜的…」

另外一点值得留意是这七封信的排列次序有两个特色:

1.   约翰是从以弗所开始,从南到北,到別迦摩的教会,然后回转,再向南下直到老底嘉的教会。启示录七封信的次序跟这次序一样。

2.   我们会发觉首尾两间教会都受到较重的警告,如以弗所教会被警告会把它的灯台挪去,老底嘉教会被警告要被基督从口中吐出来。跟著第二和尾二两间教会都是很好的教会,没有被责备;中间的三间教会则有好的地方,但是也有受责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