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经历神的丰富

卷三 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弗三19)

我们继续讨论这个重要的主题时,我要特别强调一点:不要忘了我们正在探讨的是一件非常实际的事,而不是什么模糊,抽象,神秘的思想。使徒保罗是以传福音者,教师,和牧师的身份写下这些字句的;他无意向以弗所人提出一些神秘的,或有趣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他也不是为了刺激他们去作教义上的辩论;他写下这卷书信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上能对他们有所帮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件非常实际的,具体的事。我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比它更实际的了。我个人相信,保罗为以弗所人的代祷是当今基督教会最迫切,最符合实际的事。

我甚至担心,教会可能根本未理解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认为「实际」就是沉缅在我们自己这个层次的活动里。这不是新约的教训。我们若真正想为神,为基督作一点事,那么根据新约的教训,我们不能立刻开始行动,必须先确定自己已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领受了随之而来的能力。当然,使徒保罗是教会历史上作工最多的人,但不要忘了他出来服事之前,曾在亚拉伯住了三年。他并没有一信主之后就立刻开始行动。他并未采信现代人的口号:「给初信者一些事作!」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在亚拉伯!可是他一旦从亚拉伯出来,就充满了神的丰富和能力。这解释了为什么他的事奉大有能力,并且成果惊人。

历代以来,在神其他的仆人身上也可以看见同样的情形。卫斯理约翰在一七三八年之前,可以说是全世界上最忙碌最活跃的人;另一方面他的生活却是一败涂地。但是后来他在英国伦敦有了一次特殊的经历,当时他的心「奇妙地温暖起来」,他的整个事奉起了变化,不久之后他成了最有能力的布道家。他遵循的是新约的模式。他意识到自己缺乏能力,特别缺少像某些莫拉维(Moravian)弟兄会成员那种对基督的认识,他感到必须暂停讲道;一直到他有了罪蒙赦免的确据之后,神才开始重用他,成就非凡的事。

所以我认为没有比这种经历更实际的事了。真正讲究实际的人并不是忙碌、兴奋、来去匆匆的,乃是那些被圣灵所使用的人。但愿教会能认识到这一点!教会需要这类的复兴。只有当教会被圣灵复兴时,她才会成为大有能力的教会。我们若一直信赖自己的才干和行动,就会徒劳无功。教会需要被神充满,这样才能带出实际的行动来。

最近我读到一段话,似乎对现今基督徒的光景作了一针见血的评估。那位作者写道:「宗教好像是生命中的背景,很少被人用到,也很少被检视。」他指的是那些仍待在教会里的基督徒。他们的宗教信仰只是生活的背景,而不是生活的重镇和中心。他又继续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宗教就像紧急时才拨的救护车专线一样。」让我们每一个人自我反省。这些事在你的生命中占着什么地位?基督徒真理是否只是一些你在病痛中或亲人重病时,或失业,突发的灾难临到,或躺在临终的病床上时,才会想到的?它仅仅是你生命中的背景吗?其实它不应该被放在这样的地位上。基督徒的信仰不是你跌倒时垫在后面的垫子。它也不是你遭遇困难时呼救的急诊中心。它不应该是「很少被用到的」,也不是「很少被检视」的。我们明白什么是「籍着祂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什么是「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我们是否能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好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我们?我们关心这些事吗?它是否居我们思想的中心地位?基督徒信仰在我们的生命中占着什么地位?它只是我们礼拜天才记得,其它日子就忘得一干二净的东西吗?或者它是我们生命,存在,和一切活动的终极目标?保罗的祷告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作到这一点,好叫我们认识神一切的丰富。

但是它实际上的意义是什么?前面我们已从神学的角度探讨过了,现在则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个认识被神充满是什么意思的人,是怎样的人呢?首先,那意味着神在我们里面,管理着一切。确实,神必然要管理我们整个生命。祂控制我们的思想,感觉,以及外面的活动。你想到人时,就一定得想到这包括了心思,情感,意志。我们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意思是神正管理着我们的心思,就是认知的范围;情感,包括感觉和知觉;以及意志的范围,包括外在的行动,以及我们一切的活动。

这里最主要的意思是,我们的思想被神,被神的心意所管理。圣经有几处经文指示得很清楚。例如保罗在罗马书里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1—2)。请注意保罗提到「心意更新而变化」。我们的心思绝对不能任意驰骋。根本没有「自由思想」这回事。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我知道有些学派主张人的心思是自由的,那只是他们对于陷在罪中的人存着可悲的幻想。由于犯罪的结果,人天然的心思总是被世界和世界的观点所控制。一个非基督徒和一个基督徒的差别在于,前者的心思受世界控制,基督徒的心思则被圣灵「更新而变化」。结果是,基督徒能用属灵的方式思想,这是他先前作不到的。

保罗在哥林各前书里对这个真理有很清楚的解释。他说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他又说,「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属血气的人不能领受,也不明白,「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然后他又加上,「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谁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导他呢?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林前二ll—16)。使徒的意思是,我们若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基督因着我们的信住在我们心里,我们就「有基督的心了」。使徒声称这是必然的后果。

换句话说,保罗是指一个人若被神所充满的充满了,他就能用属灵的方式思想。基督徒生活最荣耀最动人的地方,莫过于它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形态,事实上他整个思想的方式和方法都改变了。我们是否能清楚分辨属血气的思想和属灵的思想之间的差异?基督徒不仅是有一个新的观点,并且有新的思想形态。要试验我们是不是基督徒,最好的方法是看我们对于此处讨论的这段经文如何反应。我们觉得它很奇怪,或觉得它正击中我们的要害?使徒用属灵的方式思想,他不是凭人的思想或字句写下这段话,乃是凭着圣灵的引导。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属灵的。当然,若没有更新而变化的心,我们就会看这些事都是愚昧的。哈威迦尔(Frances Ridley Havergal)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很愉快地说道:

收我此生作奉献……

她在另外一节中又如此表达:

收我聪明并才干,前来作成你心欢。

这种事很难用言词表达,可是整个思想的模式基本上是不同的。它与政治及哲学的思想有异,本质上那是属灵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一个有才干的,能够用属灵方式思想的人,他对圣经的领悟远远超过一个满脑子知识却无属灵悟性的人。基督徒的信仰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思想方式。一个在基督里的新人,必然有一种属灵的知觉和直觉,足以使他明白并遵行属灵的真理;而对那些属血气的人、非基督徒而言,这些真理却是毫无意义的。

第二个受到神管理的,乃是我们感情的部分,它包括了人的感觉。这也同样是无可避免的。一个有神的丰富内住的人,必然也被神的爱所管理。这在主耶稣自己身上尤其明显。一旦祂住在我们里面,这也就成了我们的特质。祂一再重复说,祂来到世上不是行自己的意思,乃是为了讨父的喜悦,为了荣耀父神。祂将要离开世界时曾说,「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约十七4)。换句话说,一旦神管理着我们的心,我们就不再被己所管理。当神的爱进来时,己的爱就出去了。一旦己的爱出去,神的爱进来,我们就会开始爱其他的人。

关于这个真理,最醒目的例子莫过于司提反的殉道。他曾受到不公平的控告,并被众人用石头打死,但他临终前却如此祷告:「主阿,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徒七60)。他已经完全没有自己了,所以他才能像主耶稣一样,为他的仇敌代祷;他能爱自己的仇敌并祈求神怜悯他们。我们在使徒保罗身上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精神。他在哥林多前书里说到,「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四3)。这中间的改变何等惊人阿!从前他对别人的批评论断非常敏感。他论断别人,却不愿意自己被别人论断。可是如今却全然改观了。为什么?因他被神的爱充满了。从前对己的珍爱和顾惜都消失了。他如今被神管理,所以他所关心的不再是人家怎么说他,怎么看他,而是人家怎么思想神和主耶稣基督。

此外,我们的意志也和我们一切的行动与活动一样,受到神的管理。主耶稣如此说到祂自己:「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约六38)。神儿子并未坚持自己的特权;祂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放下自己的意志,凡祂所言所行的,都是由神的旨意来决定。

使徒保罗也是如此。使徒行传里有一段动人心弦的文字,描述他向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辞行。当时他正要前往耶路撒冷,他说,「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二十22—24)。他个人的意愿完全消失在主的旨意里。

收我意志永属你, 从今不再为自己。

这是保罗的祷告,神也应允了。使徒行传稍后的部分里,我们发现他又重复一次先前他对以弗所长老说的那段话。当时有几个朋友劝保罗不要去耶路撒冷,因为他们知道那里的人会苦待他。但保罗回答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徒二十一13)。他没有个人的意志,因为已经被主的旨意所吸收了。他降服自己的意志,消失在主的旨意中。他的心思意念完全被主耶稣基督的旨意所管理,这位主基督是因着他的信住在他心里的。

这一切乃是被「神所充满的充满了」之后必然的结果。卫斯理查理的诗歌对此有无与伦比的描述:

给我移山的信心,使高山夷为平原;
给我童稚般的爱,渴望重建你家室;
我被赎灵魂渴望,让你大爱来征服。
我愿赎珍贵时光,只为一个目的活:

倾尽我一生年日,寻找未得救灵魂;
我的使命足证明,只呼吸救主大爱。
我的才干与恩赐,全交与你赐恩手;
让我一生传你道,为你的荣耀而活;

用所度过每一刻,来宣扬罪人良友。
以无尽神圣慈爱,扩大,点燃,满我心;
好叫我竭尽己力,像你热忱爱世人;
领他们到你怀中,因你为羊群舍命。

卫斯理查理在这首诗歌里,以动人的词句告诉我们他如何为自己祷告,正反映了保罗为以弗所人的代祷。当神的丰富住在我们里面时,我们的心思,情感,意志,就被主耶稣基督所征服,控制。

其次,一个被神的丰富充满的人,他每一个属灵的目标和本能都满足了。我们重生的那一刻,新的生命原则就注入了,我们开始有分于神的本性;新的本能,新的渴望,新的目标,新的目的滋生了。它们开始在内心深处搅动,我们急欲目睹其实现,它们也逐渐得到应验和满足。例如我们有了新生命之后,就开始渴望认识神。我不是指知道神,而是指认识祂。正如诗篇作者所言,「神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诗四十二1一2)。我们熟悉这种渴望吗?保罗说,「使我认识基督。」「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他不是指抽象的,理论上的认识,使你能与人辩论有关神的事,乃是指对神有一种亲密的,直接的,真正的认识。

神的每一个儿女都应该多多少少有这种渴望。他们仍然对其它种类的知识感兴趣,但比起对主的认识,那些就变成次要的了。他们里面有一种爱的本能,渴望得着满足。我不是单单指认识神的爱和基督的爱,乃是指一个事实:神的儿女渴望自己被爱充满。他的生命中若缺少了爱,他就不会喜乐。寇佩尔说过,

主,我最不满足之处,就是我爱心太微弱。

他一心切望能爱主更多。他盼望心中充满对弟兄姊妹的爱。当他读到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时,他禁不住说,但愿我也能像这样;我也要被这种爱充满,并且作一个榜样。

一个人若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他就会越来越遵照爱的模式行,因为「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加五22)。这应该是我们每天思想的主题。「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十三4—8)。我们若真是神的儿女,就会渴望被那种爱所充满,并且对它的认识与日俱增。

然后是对义的渴望。主耶稣说过,「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五6)。神的儿女必然会渴慕公义。对于犯罪,跌倒,偏行己路,你难道不感厌倦吗?神儿女心中有一种本能,渴求公义和圣洁。他不再埋怨基督徒的生活狭窄、限制太多。如果这正是你的感觉,那就等于承认你缺乏基督新生儿所具有的本能。如果你得强逼自己去敬拜神,你就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不妨反省一下。神的儿女必然有渴望公义和圣洁的本能。我们有这宝贵的应许,说到我们能被充满,神能满足这本能。

另外一种本能的渴望是服事祂,荣耀祂的名。卫斯理查理的诗歌表达得很透彻;这是他衷心切慕的。然而保罗更有力地告诉我们他如何被这种渴望所管理。他在歌罗西书里提到主耶稣基督时说,「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祂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一28—29)。使徒知道透过圣灵被神的大能感动是什么意思。他也告诉哥林多人,他的讲道和谈话是在显明圣灵的大能。我们对此知道多少?

我愿意谦卑地说,世界上最蒙福的事莫过于明白圣灵的大能。遗憾的是,有些人虽然常常讲道,解经,却对圣灵的大能一无所知。用自己的力量讲道,和靠圣灵的大能讲道,这中间真是有天渊之别。这也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谈话,一切行动,和教会活动中。一旦我们被神的丰富所充满,我们一切属灵的本能和目标就得到满足了。喇瓦特尔的诗歌应该也成为我们每一天的祷告。他说,

哦主,求你长在我心,你外再无他求。

这里描述神的儿女发出呼喊,求神满足这些新的本能和欲望。

可怜的己,愿其消沉,惟你作我目标;
你的亮光除我阴翳,生命吞我死涸。

它表达作者多么渴望得解脱,从己和罪中得自由,从羞耻、失败、软弱中被释放出来,并且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这些新的本能就得了满足。

最后,当一个人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的时候,他每一种缺乏,空虚,不足的感觉都会消失无踪。让我提醒你主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说的话。祂指着雅各井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四13—14)。「永远不渴!」你若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又怎么会感到口渴呢?

可是主耶稣并不满足只说一次。祂又在约翰福音第六章第三十五节里重复说,「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你饥饿吗?你口渴吗?你没有喜乐吗?你身患疾病吗?你是否有时候不知道下一步作什么?你可曾感到茫然,失落,空虚,生活毫无意义?若是这样,就显示你未不断到主耶稣基督那里。「到我这里来的」意思是「不断前来的」。如果你里面的生命已经满足了,丰富了,你又怎会饥饿口渴呢?

所以这些是主自己的应许;它们是真的吗?可能实现在生活中吗?使徒保罗在腓立比书里提出了答案:「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迫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1一13)。这些应许是真的!保罗是在一种不会饥饿不会口渴的境况中。稍后他在同一章里说,「但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18节)。他写下这些字句时,正身系囹圄,那个时代的监狱常常是又湿又黑,又不卫生的。也许他和另一个士兵铐在一起。可是他居然说,「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他当然有余!他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他甚至更大胆地说,「我的神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19节)。这是「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的含义。

基督徒阿!我们体认到这福气了吗?神儿子就是为了此目的,来到世界,死在十字架上。祂死,不仅是为使我们蒙赦免,得以脱离地狱的刑罚,而且也是为了使我们得以「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这就是生命!不是等你死了以后进入荣耀中才享受到的,乃是在今生,现在就可以享受。当然届时会有更大的丰富,可是此时此地我们就可以被充满。这是保罗为以弗所人的代祷。他不是把一个模糊的理想放在他们面前;他只祈求,叫他们真正明白这些,就像他自己明白得那样透彻一样。

这就是基督徒的信仰!若满足于任何比它次要的东西,都是有罪的,不荣耀主的。不要只是因为你相信了基督,罪得赦免,成为教会的一分子,就心满意足了。要竭力追求,绝不罢休,直到你明白并且经历了这种丰富。不要把它当作一种物质,只是一个「它」而已。不要把它想成好像是在把一种液体从一个罐子倒入另一个罐子。这是个人的经历,是基督的内住。所以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子身上。到祂面前,凭着你的信心行动,对祂说话,告诉祂你的需要,仰望祂,花时间跟祂在一起。祂会赐下祂的丰富,你就能对马特森(William Tidd Matson)的诗歌起共鸣。马特森的父亲是当时英国政界的闻人,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早就立志也要在政坛上大展身手。毫无疑问的,凭他过人的才干和能力,他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但是他二十岁那年,有了很深刻的重生经历,他悔改接受主,得到从神来的新生命。于是他毅然放下锦绣的前程,成为一个谦卑的传道人。他可曾觉得自己作了很大的牺牲?不!他认为这是极大的收获。他告诉我们:

蒙福生命,心享安宁,世俗喧嚣,尽都止息;
一心信靠,更高旨意,惟你心意,才是美善。
蒙福生命,心灵得见,时光流转,世事多变;
神的慈爱,坚定不移,照亮途中,一切奥秘。

另一位传道人雷蓝德(John Ryland),生于一七五三年,卒于一八二五年,他也认识这种丰富,他如此表达:

哦,主,我心以你为乐,你的眷顾是我所赖;
每遇艰难必奔你怀,惟你是我知心良友。
即使所有溪涧干涸,你的丰盛依然不变;
让我以此感到满足,以你名为最高荣耀。

受造之物一无良善,惟独在你里面寻得;
神阿!只要拥有了你,我就拥有整个世界。
他既为我预备天家,在世所需祂定供应;
基督富足,我岂会贫?除你以外,我复何求?

哦主我将忧虑卸下,称颂你名,高唱凯歌;
我心只有一个切望,讨你喜悦爱你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