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神一切所充滿的」

卷三 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弗三19)

現在我們要討論的這句經文,曾被人描述為「禱告的巔峰」。顯然不論是在禱告或經驗的範疇裡,都沒有比它更崇高的境界了。我們已一路跟隨着使徒保羅,觀察他如何在這段禱告中一步步上升,好像在攀登一座高山。他越爬越高,終於在此處抵達了頂峰。他對以弗所人的期望,他對他們的看法,甚至他對基督徒的信心和基督徒在世生活的潛能之解釋,都在逐步升高,一直到這裡,終於抵達了最高峰。

他對以弗所信徒目前的光景並不滿足。他們原先是外邦人,遠離了基督,沒有神在他們的生命中,如今他們得與神親近了,他為此感謝神。但他並未滿足;這只是一個開端,而不是救恩的全部。他被召分別出來,「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可是他們知道得仍相當有限。他們有了最基本的原則,和基督道理的開端,但也僅止於此。他要他們明白,還有更崇高,更偉大,更無窮盡的可能性存在着;不但如此,他也切望他們有份于此,能夠享受得到。所以他把這個禱告一步步升高;此處我們終於到了一切的頂點,極致,最高峰。

有人說得很恰當,「一個人要變得完全,必須他整個人充滿了神。」此處使徒就是為他們的完全而祈求。禱告的每一步驟彼此之間的連結是很重要的。我們注意到這句話有兩個字:「便叫」,意思是「為了叫……」。他盼望他們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為了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他們(我們也是如此)。

聖經中沒有別的經文比這句話更驚人了。此處我們面對的是經驗之極致,一切教義的頂峰。所以我們必須帶著一種敬畏的心,和不夠的感覺,以及迫切的期待前來。能夠觀察這一句特殊的論述,實在是極大的特權。當然,若靠着我們天然的心思,根本不可能完全明白它。以弗所書已經多次提醒,我們若要使用自己的悟性,它就必須先被聖靈光照。對於某些自詡講究實際,只看重基督徒信仰之社會、政治、文化價值的基督徒而言,這樣說似乎貶低了我們內在的光景,情緒,和經歷。其實抱著這種看法的人,正顯示他們的眼睛尚未被光照。正如我們稍早看過的,他們沒有看清楚一點:從歷史的角度而言,世界上最熱心致力於解除人間疾苦的人,乃是那些對「神一切所充滿的」認識最深的人。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一點上,好叫我們也能被神使用,減輕一些人世間的愁苦,悲劇,和憂傷。真正講究實際的人,不僅異於空談者和理論家,並且和使徒一樣,認識到神的豐富。他們是人類所知最能造福世界的人。

在討論這節引人矚目的經節時,我們照舊先從消極的一面着手,因為那些盲目、屬血氣的人往往對它產生許多誤解。我再強調一次,我們不是在討論錯誤的神秘主義。有一些虛假的神秘主義完全誤用、誤解了這節經文。例如有些人談到我們可能溶化、迷失在神裡面。某些東方的宗教即如此主張:所謂最終的救恩乃是被神所吸收。你喪失了自己的個別性,而併合在永生神裡面。但那不是「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這句話的含義。「泛神主義」(Pantheism)也誤解了這句話。它教導說,神在每一樣東西裡面,所以從某方面看,每一樣東西都是神。雖然這與前述那種東方宗教南轅北轍,但它們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神和人之間的分野已經喪失了。你在聖經裡面絶對找不到這種教訓,聖經總是在神與人之間划出清晰的界限。根本沒有「人與神同化」,或「神存在於萬物中」的說法,那是與聖經的主要信息,特別是使徒保羅的教導和作品相牴觸的。他亟力駁斥這種說法,歌羅西書第二章即是一例。當時和現今一樣,有所謂的神秘宗教,使徒不得不奮力抵抗。當時有一種教訓,說到人和神之間有一連串的等級,人能夠逐級上升。保羅斥責這類教訓,稱之為「理學」,和「世上的小學」

另外有人認為,這節經文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是修辭學上的誇張法。他們甚至主張,保羅講得太入神,以致于有些話不加思索就衝口而出。我們講話時確實可能因講得太快而不多加思索。任何一位講員或作者都可能在未認真思考一些詞句的含義之前,就冒然地使用了它們。常有人如此批評保羅,其實這種批評並不正確。我們越分析他的話,就越容易發現,他在寫下這一類句子時,即使被其中的榮耀和崇高感動,也未忘記它與前面的話彼此之間的關係。他也不會為了炫耀口才而誇大其詞。他仍在建立他的論證,仍保存其中的邏輯性,也未放棄整個架構。他仍保持着最高的目標,他前面所講的一切都必然會導向此巔峰。使徒從來不會咬文嚼字。他的口才是渾然天成,而不是刻意營造的。那才是口才的真正本質。使徒並不留意文章的形式,也不故作驚人之語以博人注目。他既不是職業的修辭學家,也不是專業的文學家。

我要提到的最後一種誤解是,有人認為使徒真正為以弗所人祈求的是,叫他們能得到並享受神所賜給我們各樣的福氣,所以他實際上是說,「便叫神所賜給基督徒一切的福氣都充滿了你們。」我也反對此種說法,它等於是在開倒車。在談到基督因我們的信住在我們心裡,以及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我們能夠直接或間接地認識祂的愛之後,再單單提及基督徒生活的福份,未免多此一舉。使徒從來不這麼作。不!現在他已來到向上攀升的最後一步。他已抵達頂點,站在神救恩計劃的最高峰,再也沒有更高的地方了。他的論述不可能又降回到一般的福份這層次。他聽說的就是他心中想的,我們確實能「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我們。

所以還有什麼比明白使徒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更重要的呢?很不幸的是,欽定本的翻譯多少誤導了人,因為它使用了「以」這個字——「便以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它容易給人一種印象:我們人類是可能用神所充滿的來充滿我們。但使徒並未這樣說,稍後我會再多加解釋。一般人都同意最好的譯法是,「便叫你們被充滿,以達到神一切所充滿的。」這樣可以避免前述的錯誤。

顯然一個人不可能包含神一切所充滿的。可是在歷史上,有些教會卻過度狂熱,他們聲稱擁有神一切所充滿的;其實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這往往會導致不幸的後果。魔鬼常常在一旁窺伺,他不是想拖住我們,使我們遠離真理,就是在我們進入真理的範圍之後,慫恿我們要求這要求那,以致于變成狂熱分子。宗教狂的意思是,我們在真理上和信仰上失去了平衡,造成可悲的結果,使教會蒙受巨大損失。不論是對基督徒或非信徒而言,要一個人像神一樣,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人最初犯罪就是因為聽了魔鬼的建議,他暗示說,人也可以變得像神一樣。創世記第三章記載得很清楚,「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4、5節)。換句話說,魔鬼暗示他們,神對人不公平,故意把他們壓在下頭,但他們若吃了這果子,就會變成神,與神同等。

或許我們可以從神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傳統上,基督徒的教義和神學通常教導說,神的屬性可以分成兩部分,有的屬性是不可傳達的,另外有一些屬性則能夠傳達給人。這兩者的明顯區別有助於我們明白「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這句話的含義。如果說神的全部都住在我們裡面,那麼神是什麼樣子,我們也如出一轍了。可是神那一部分不可傳達的屬性立即顯出這是不可能的。

神不可傳達的屬性是什麼呢?首先是祂的永恆性。神是永存的,「從亙古到永遠。」顯然那是不可傳達的,是單單屬於神的。另一個屬性是不變性。神不會改變,祂永遠是一樣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一17)。人不可能這樣。然後是神的無所不在性。神同時存在於各處。神在天上,在地上,在每一個地方。詩篇第一百三十九篇把這個真理表達得很透徹。顯然這屬性是不能傳給人的。然後我們想到神的無所不知。祂知道一切;宇宙間沒有一件事是祂不知曉的。然後是祂的無所不能;神的能力是無窮的,絶對的,沒有任何限制的。當然,它不能傳達給人。

另一個更奇妙的屬性是,神是絶對可稱頌的。祂是「永遠可稱頌」的神(林後十一31)。這又引我們到祂的榮耀前。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這個屬性一直貫穿在其它一切屬性中。神的威嚴和大能都是榮耀的。聖經不斷提到「榮耀的神」「神的榮耀」。那是指祂的完全,威儀,華美。「從來沒有人看見神」(約一18)。「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這是因為神太威嚴,太華美了。即使是摩西,他渴想見到神,但卻被告知他不得見神的面,只能見祂的背(參見出三十三20一23)。那些見過神的人,通常都有被擊垮的感覺。拔摩島上的使徒約翰就曾「仆倒……像死了一樣」(啟一17)。那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榮美和威嚴。這些是神主要的屬性,顯然都是無法傳達給人的。所以我們不能把這節經文解釋作,神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住在人裡面。腓立比書講到主的道成肉身時,對這一點有很清楚的解釋,那裡說祂「自己卑微」,以成為人的樣式(二5—9)。

神另外有些屬性是可以給人的,並且因着神的恩賜已經賜給人了。其中一個屬性是聖潔。神是聖潔的,祂也吩咐我們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6)。所以聖潔可以傳達給人。此外還有公義和公平。救恩最中心的榮耀是,「從神來的義」如今透過主耶穌基督賜給人了。神其它可以傳達的屬性包括善良,愛,憐恤,慈愛,忍耐,信實。保羅在加拉太書裡作了一個歸納,他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五22—23)。神可傳達的屬性表現在人身上,就成了「聖靈所結的果子」

現在我們開始對這句話的意義有了一些概念。當然,我們不要從絶對的角度來看,但是從某方面說,也必須由字面看。它不僅指神所賜的福,也指神自己的豐富實際傳達給人。現在問題來了,這些如何成為我們的呢?使徒為什麼祈求神,叫以弗所人及所有的基督徒都能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不要忘了,這一切是在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裡,並籍着祂完成的。因着祂的道成肉身,和祂為我們所作的,這一切才能實現。換句話說,保羅所提到的豐富,是籍着基督住在我們心裡,以及我們對祂大愛的認識,而成為我們自己的豐富。

使徒是多麼小心翼翼地建立他的論證阿!他已經祈求基督因着我們的信住在我們心裡,因為若沒有祂的內住,我們根本不可能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一旦基督真的住在我們心裡,我們開始認識祂的愛時,神的豐富就開始進入我們裡面。

有幾處經文可以用來說明這一點。例如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四章說過,「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十四23)。這裡的說法很類似。請留意幾個不同的階段——「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父與子)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父與子!這話與有關聖靈,就是將要來之保惠師的教義,有密切的關係。主耶穌在約翰福音裡預言可能發生的事。保羅說,如今就已經實現了,已發生在他身上,他祈求神叫以弗所人也能經歷。他說,首先我們必須靠着聖靈使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然後基督因我們的信住在我們心裡,父神就會應允用祂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我們。約翰福音第十四章說的也一樣。我們還活在世上時,就能想到,並且仔細看到這奇妙而榮耀的真理,豈不令人驚訝嗎?我們不是在討論抽象的神學,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事。使徒但願基督徒能夠明白並經歷這一切。

這些成為可能,是因主耶穌基督的緣故。基督因我們的信住在我們裡面,於是神一切所充滿的就因着這信而在我裡面。使徒在歌羅西書裡提到主耶穌基督時說,「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祂裡面居住」(一19)。稍後他又說到主,「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祂裡面藏着」(二3)。神一切的智慧和知識都在基督裡藏着。然後他又進一步說,「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二9)。

語言多麼薄弱阿!人類的心智和悟性又是何等微不足道阿!可是真理就在這裡!看看拿撒勒人耶穌!祂肉身在世時,看起來與常人無異。祂有實際的身體,那不是一種幻象,而是和我們一樣的血肉之軀。然而,「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神的全部都在祂裡面。或者翻到希伯來書,作者告訴我們,「神既在古時籍着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籍着祂兒子曉諭我們。」他接着描述這位人子耶穌,「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神榮耀所發的光輝!神本體的真像!那不只是一個形體,而且是真像,是神的榮耀和本體所發出的光輝。

因此保羅這裡提出的教義是,「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接着自然是,祂若住在我們心裡,神一切的豐富也就住在我們裡面。這是神對我們所存的旨意。保羅在羅馬書裡教導說,「因為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八29)。我們應該「效法祂兒子的模樣」

即使沒有別處經文的支持,這個教訓單單在以弗所書第四章裡就已經很清楚了。使徒在那兒說,神賜下的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11—13節)。這是基督徒信仰的本質。不是停留在悔改相信、知道罪得赦免的階段,而以此自滿,終其一生待在這個階段裡。它的意思是,進入更深的境界,發展到基督長成的身量。我們若要把握它,就必須操練我們所有的能力和心思。若缺乏任何一項,而我們仍以為滿足,那我們就是基督裡的嬰孩,不配享有這榮耀的福音。

使徒在以弗所書第四章裡再度告訴基督徒,他們在這樣的亮光下,應該「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或者說「有真理的聖潔,」就是神自己的聖潔。這是使徒教導聖潔的方法。你若不明白教義,就不可能聖潔。教義是通向聖潔的直接鑰匙。只有當我們明白了基本的真理之後,我們才能遵行討神喜悅的行為方式。

最後我們要來思考這些是如何實現的。答案見于新約有關信徒與基督聯合的教義裡。我們是「在基督裡」;基督也「在我們裡面」。不要企圖想通這一點,因為它根本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新約告訴我們,我們是與基督聯合的,我們「在祂裡面」。使徒在以弗所書第五章裡說,我們是「祂身上的肢體,就是祂的骨祂的肉」(30節小字)。這裡指明了聯合的本質。為了有更清楚的瞭解,讓我們翻看聖經中一些最榮耀的句子。使徒約翰在他的福音書序言裡說,「從祂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一16)。主耶穌肉身在世時,也教導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十五5)。這就是聯合的關係——葡萄樹與枝子。這可以幫助我們明白,如何才能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一章提到教會時已經說過,「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23節)。

所以神一切所充滿的能住在我裡面,正如葡萄樹完整的生命存在於每一根枝子裡一樣。樹液中蘊含的葡萄樹之豐富,本質,生命,以及使一棵葡萄樹所以成為葡萄樹的元素,同樣也存在於枝子裡。由於這種組織上的聯合,葡萄樹所有的一切也都在枝子裡。

或者以身體為例,這是保羅常常引用的比喻;我們可以說,我所有的生命要素也都存在於我的手指頭裡面,因為各個肢體之間有活潑的連結。我身體各部門並不是鬆鬆地掛在一塊兒;它們都是活生生的肢體,我的血液通過手指,就像通過我的頭部一樣。我頭部所有的一切也在我的手指裡面,因為它們彼此之間有組織上的連結。所以我可以說,我頭部所充滿的,也充滿了我的手指。從某方面看,我生命的全部並未存在於我的手指頭裡。沒有手指頭,我照樣可以生存;然而只要這只小指頭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的生命、我的一切就在它裡面。

換句話說,要明白神的豐富如何在我們裡面,我們就必須放下有關「量」的觀念,只想到「質」的方面。基督若在我裡面,那麼「神本性一切的豐盛」也在我裡面,也就是那種生命的質在我裡面。至于它的「量」,會因人而異,即使在同一個人裡面,也會因時而異,但是我們都能領受到它的豐富。

有一次我聽到一個例子,相信有助于叫我們明白如何得到這種豐盛,並且得的更多。這就好像吹氣球。你把氣吹入一隻氣球裡,你可以說它裡面裝滿氣了;然後你又吹進一些氣,它仍然是充滿了空氣,只是氣球更大了一些。或者你拿來一個瓶子,盛滿海水,你可以說那只瓶子被海水充滿了。然後你又拿來一個大水箱,在其中注滿海水。瓶子和水箱都被海水充滿了,但它們的容量有異。小瓶子和大水箱同樣具備「海水充滿」的特質,只是所容的加侖數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在恩典中長進」和在對主耶穌基督的認識上長進,也是同樣的情形。那不是說,由於我們都被神充滿了,所以我們都一模一樣了。那也不是說,我們都有同樣的恩賜。使徒在下一章裡說,恩賜有許多種——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等等。恩賜不同,恩典也不同。但神總是一位,神一切所充滿的若在我們裡面,我們就成為一,但並不表示我們在每方面都是一模一樣的。

基督徒可以分成兩種,其中一種天資聰穎,另一種則平凡無奇,沒有什麼突出的恩賜。感謝神,後者也和前者一樣可以被神的豐富所充滿。這種充滿不會突然之間把一個普通人變成天才;他也不會突然變成一個傑出的作家或演說家,或出色的傳道人。他從前的恩賜仍舊存在,就像他的嗜好與能力一樣。可是因為基督在他裡面,因為他與基督的關係,他就和別人一樣能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重要的不在於量,而在於我們與基督的關係之質,以及我們對祂的愛之經歷。這是超越恩賜與能力之範圍的。

最後容我提醒你主自己在登山寶訓中說的話;祂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五48)。當時祂是在論到愛,論到愛仇敵,善待那恨你的人。祂說神也是這樣,所以我們要效法祂。這不是說,我們馬上變得具有神性,不再像人的樣子。我們不會變成永存的,不滅的,絶對的,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人。但神的豐富籍着祂可傳達的屬性進入我們裡面,我們就能像神對待罪人那樣對我們的仇敵顯露同樣的愛。這是我們應當尋求的,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像保羅為以弗所人禱告的那樣,每天為自己禱告,直到我們有一天能「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