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知道那不能测度的

卷三 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弗三18一19)

看过了基督长阔高深的爱之后,现在我们必须来探讨这种认识的本质和特色。显然的,这方面的认识不仅会影响我们想得到它的意愿,而且会影响我们的努力。由于很多人在这方面的认识上有了偏差,所以他们只知道它,却从未经历它。使徒煞费苦心地要在这件事上帮助我们,他提出了这种知识的三个特色。显然的,他精心挑选了三个词,好叫以弗所人及后世读以弗所书的人能够明白得透彻。

我们要来看的第一个词是「明白」——「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是,「在心理上坚固地把握」一件事,或者「用心去抓住」一件事。它描述了人心把握一个概念或真理的过程。所以此处较好的翻译是,「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捕捉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

知识本身有许多不同的型态,我们应该分辨其中的差异。我不打算在这里讨论细节,但我们要知道,此处所探讨的知识是一般所谓的「观念性」知识,是对概念和理念的认识。这是知识中很突出的一部分。有一种知识是直觉的,本能的,它和摆在我们前面的这种观念和理念性的知识不同,后者是我们可以把握,抓住,拥有,并据为已有的。当我们作学生,要学某一个科目的时候,往往必须学习它最基本的原则和主要概念,这时就运用到了观念性的知识。它所强调的是,这是一种心理的过程,是与心灵有关的。所以使徒一开始就祈求神,叫以弗所信徒能在心中把握基督的爱。

我们立刻面对了一个矛盾;不仅和我前面说的矛盾,并且也与保罗自己的话抵触。我一直不惮其烦地强调,保罗所要声明的重点是,一旦你进入了爱的领域,你就不再倚赖智识了。前面我们讨论「爱心有根有基」时已提到这一点,指出认识基督之爱惟一的方法。可是现在我又强调说,使徒特意选择了一个词,以带出对基督的爱之认识的心理层面。

我们如何解决这个明显的矛盾?答案是,保罗说他要以弗所人明白、从心理上把握基督的爱时,他并不是说,这纯粹是一种智识的过程。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它里面含有智识的成份并不表示它是纯智识的。所以保罗并非自相矛盾。他的意思是,爱里总是含有智识的成份,事实上智能的领悟往往是爱的重要成份之一。

毫无疑问的,在这些事上,我们最大的难处在于我们对于爱的整个观念有严重的缺失。我们很容易把爱当作一种情绪化的东西,好像它纯粹是感情的产物。现今世界流行的爱情观,视爱为纯粹非理性的东西。一般说来,那根本不是爱,只是一种称为迷恋的东西,而迷恋是不含任何理智成份的。然而真正的爱总是包含理智,包含了解。主耶稣可以替爱提出理由。这是使徒采用「明白」一词所涵盖的意思。同时他也不是说,爱可以凭纯理性的行动加以认知,他强调的是,爱含有理智,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他在腓立比书里有很好的阐释。他说,「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一9一lO)。请注意他祈求的是,叫他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判断上有长进,好分辨各样不同的事。

千万不可把新约的爱当作一种直觉的或本能的东西,只是纯感性的、非理性的。新约用两个词来形容爱——「情欲的爱」(eros)和「舍己的爱」(agaPe)。此处保罗不是指情欲的爱,那是一种属肉体的,动物性的,肉欲的爱。今日世界流行的就是这一类的观点。确实,这也是我们这一个性放纵的世代最主要的问题。现今世界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享乐和纵欲正在腐蚀着世道人心,并在无数男女的生活中造成可悲的后果。我们若实现使徒用「明白」一词所强调的真理,就可以脱离这邪恶。

换句话说,爱是可以理解的。确实,爱本身总是含有一些沉思的成份。爱若不能引起你思想,那就不是爱;它只是纯粹肉体的直觉。爱喜欢深思熟虑,分析,推敲,再三思想。这是一种智慧的过程,包括了概念的成份。因此我们可以说,使徒实际上是在为以弗所人及各处的圣徒代祷,好叫他们能开始「研究」基督的爱。爱是需要研究的,你越研究,就越享受它。这原则也可运用在世俗的科目上。我们有时候会说,「坦白说,我开始喜爱这一科了。」我们真正的意思是,由于观念弄通了,我们就开始享受、欣赏这一科目了。

使徒说,对于这种爱,我们最初的反应是,开始用心思去明白它。当我们想到它的长阔高深时,我们就会这样作。我们会用心思想它的范围,对自己谈论它,并默想它。这不仅是感觉,也涉及了去查考圣经,注意神的爱客观、外在的显现。我们若花心思去想,就会发现我们对基督的爱日益增添。这不是进入一种被动的状态,然后就指望某种伟大的感觉自心底油然生出。你必须特意花心思在基督的爱上,试着把握其观念,并对它培养出一种属灵的洞见来。

我们是否像华滋(Isaac Watts)的诗开头所说的,「当我思量奇妙十架」那样思想基督的爱?我们常常思量它吗?让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在乡下旅行,听说附近有一风景名胜,但你得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抵达。于是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到山顶,瑰丽的景色一览无遗。你不禁深呼一口气,沉醉在眼前的美景中。你凝视它,享受它,思量它。但你得先付代价,你必须亲自爬上顶峰。这也是使徒的意思。我们要衡量这高原,注视神的爱。思量和默想基督的爱是需要花时间的。它包括了心灵的活动和一些概念。

使徒用的第二个词是,叫我们「知道」基督的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这里的「知道」从许多方面看,都比前面的「明白」更强烈,包含更广。这里不是指观念上的知识,而是建立在个人经历上的知识。此处不再论及观念上的知识,而是指实验上的、经历上的知识。这不是我自创的理论;你若查希腊文字典,会发现那些权威也同意我的说法。这是「明白」「知道」的差别。圣经里用「知道」一词时,大半指个人的、实际经历的事。这个动词指的是直接、立即的知识,而不是经过思量、默想产生的知识。这是经验范围里的知识。

我们必须留意使徒用这两个词的次序。显然概念的知识总是首先有的。但它必须倚靠进一步实验性的知识。现在我们要看的,不是心灵或悟性方面的活动。此处有较被动的成份。它描述的不是我们这方面的活动,或对周围发生的事或我们心里发生的事之领悟。现在我们不再带着惊讶赞叹来看基督的爱,此刻我们乃是经历它,沉浸在其中,被它包围、占据、充满。「知道」一词描述我们意识到基督爱我们的事实;主耶稣说得很清楚,祂说祂是以无法测度的爱来爱我们。

任何有属灵悟性的人,在读新约的时候,都不可能不知道基督对每一个基督徒的爱。若不是祂爱我们,为我们舍命,就没有一个人能成为基督徒。福音的信息是,「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如果我接受这教训,相信基督为我的罪代受刑罚,我必然会明白祂这样作是为了爱我;这是祂爱的证据。我观看圣经所陈述的这真理,我领会了,相信了,并且接受它,依靠它。可是我多多少少会有一种感觉:它仍在我外面。我相信这个观念,也安息在这个观念上。这与基督自己告诉我祂爱我是如何不同啊!祂用亲密、直接、实际的方式将祂的爱向我解明。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用比喻来说明。你可以根据别人的行动而领悟到他的爱,可是爱最渴望的往往是对方亲口的印证。爱常常期待一句贴己的话;泛泛的示意是不够的。使徒这里指出,基督徒是可能以这种个人的、亲密的、直接的、实际的方式「知道」基督的爱。在概念的知识上面还有实验性的知识。这种可能性是如此荣耀,以致于使徒说,他在父面前屈膝代求,好叫以弗所信徒能知道这可能性。他知道他们相信了,他也提醒过,他们已受了「圣灵为印记」;可是他觉得他们并未完全「知道」这爱。他们不但缺乏概念上的知识,并且也未像保罗那样有实际的经历;所以他祈求神,叫他们也能有同样的认识。

使徒用的第三个与爱有关的词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它真正的意思「超越知识」。我记得有一个朋友曾告诉我,他在美国听过一位传道人对这词所作的有趣解释。那位传道人当时是在解释腓立比书的一句话:「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四7)。他说,那里的意思是,神所赐的平安从天上下来,略过人的头脑,直接进到心里。从某方面看,他说得不错;但另一方面,他说这与人的心灵无关,略过人的头脑,这就有误了。使徒的意思是,它「超越」了头脑。不是「略过」,而是「超越」。它超过了,越过了。所以较佳的翻译应该是,「基督的爱是超越知识的。」也就是说,我们虽然能知道,但只能知道一部份,它好像是永不退潮的海洋,永不枯竭,难以捉摸。它比你想像的伟大。即使你对它的认识日增,却仍是在起步。就在这一点上,语言完全派不上用场了,所以使徒不得不用矛盾修饰法,以表达一个观念:不论我们理解了多少,总是还有许多我们不理解的地方。所以我们不妨忘记背后,努力面前,总是发现新鲜的部分。基督的爱是超越知识的爱。

看了这三个词以后,我们不禁要问:前面所描述的知识,真的是每一个基督徒在今世都可能获得的吗?或者那只是作者夸张的笔法?或是出于一种诗意的想像?这种说法不但有辱使徒保罗,并且等于否定圣经。不过也难怪人们会提出这一类的问题,因为使徒这里的教训似乎远远脱离了一般基督徒的经历。但使徒肯定地说,这是公开给每一个基督徒的,所以他才祈求,叫以弗所教会的人,以及各地的圣徒,都能认识基督的爱——包括观念上的认识,和经历上的认识。

使徒彼得曾写信给一群他不认识的基督徒,他称他们是「分散在……寄居的」,在信中他提到,「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一8)。约翰福音第十四章也告诉我们,神儿子向那真认识祂的人显现。我们在探讨保罗此处的代祷时,要记住约翰福音的这段经文,把它当作背景。主耶稣在那里说,「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约十四20一21)。祂要向那些已经相信祂的人显现。然后在约翰福音第十七章第二十三节,主耶稣为属祂的人祷告,其中的话更叫人惊奇,「……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这里不是指观念上认识,而是指立即、直接的认识神对我们的爱。由于祂爱祂的儿子,所以祂也爱我们。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或许有人会问,在基督教会漫长的历史中,神的子民在运用圣经所记载的这个教训时,是否会有各种不同的经历?答案是,这种经历确实多彩多姿。在各时代各地方各色各样的人当中,都有无数不同的见证。这种经历不只限于使徒和杰出的圣徒;即使一些最卑微、最默默无闻的人,都曾因观念上和经历上认识基督的爱而喜乐。正如十九世纪传道人罗伯生(George Wade Robinson)诗中听说的:

主永远的爱爱我,这爱籍恩我深知;
圣灵从上正轻语,为将此爱来指示。
哦,这丰满的平安! 哦,这神圣的欢乐!
在这不息爱里面,我是属祂,祂属我。

头上之天何蔚蓝,四周之地也青绿,
有一景色更鲜艳,无主之目从未睹。
鸟鸣声音更可悦,花美使我更快活;
自从我心能领略:我是属祂,祂属我。

我是永远只属祂,谁能使我与祂分?
祂在我心来安家,有福安息满我心。
天地可以都废去,日月也可全衰落;
但主与我永同居,我是属祂,祂属我。

若没有实际的经历,是写不出这样诗句的。

还有很多其他诗歌可供引用。类似的话也常出现在卫斯理查理的诗歌中:

耶稣,灵魂的爱人,求你许我来藏身。

此外他又说:

主啊,你是我所需,够我一切还有余。

但是这种经历并不限于诗词,也常出现在散文里。以下引用的文字是出于一个天性多虑,多疑,喜欢自省的人。他的名字叫史迪乐(Daniel Steele),是一个哲学教授,已经作了二十八年的基督徒。他绝对不是那种喜好迷信、容易流于情绪化的人。相反的,他很擅长分辨、剖析,是一个活在观念领域里的人。可是史迪乐亲自经历了基督的爱,他如此描述:

几乎每一周,每一天,我的心都感受到祂大爱的重量。由于它是如此浩大,我的脑子都悸动起来,我的整个人,我的灵魂和身体都被这种难以抗拒的喜乐冲击得不堪负荷。然而即使在这样的丰盛中,我仍有一种渴望,想要得着更多。在祂大爱的火焰里,我的嘴唇仍发出呼喊:「烧,烧,哦爱,在我心怀,日夜厉害的烧!直至所有其他的爱烧到无处可找。」

此外他又说:

我灵魂中那位从天上来的住客改变了这一切。祂打开了我整个人的每一部分,以祂光辉的临在充满我;空虚之处填满了,不毛之地被发现了,铁石心肠在祂的大爱下熔化了,「神圣之爱,远超众爱。」如今我只盼望有一千颗心去爱,有一千个舌头去宣扬耶稣,这位集爱于一身的主,完全的救主,到祂面前来的人,祂必拯救到底。也请容我引用一位美国圣徒裴森(Edward Payson)的话,他和史迪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神学和教义上是一个坚定的加尔文主义者。他也是个多年的基督徒,事奉大有果效,是神所重用所赐福的仆人。他的经历使他能在给一位传道人的信上如此说:

哦!任何传道人若看到摆在他面前那难以言喻的荣耀,以及基督的宝贵,他都会忍不住想跳跃,拍手,欢呼说,「我是基督的仆人!我是基督的仆人!」以前读到本仁约翰(John Bunyan)对美地(Land of Beulah)的描述,那里阳光普照,终年鸟语花香;我曾怀疑是否真有这个地方。可是现在我因自己的经历而相信了,它毫无疑问完全改变了我先前的观念。

在写给他姊妹的信上,他这样说:

如果我要像本仁约翰那样使用比喻性的词汇,我就可以称这封信是「来自美地的」,我已经在这里住了好几个星期。天城的荣耀在我面前一览无遗;它的光芒照着我,它的微风息息吹上我睑庞,它的芬芳之气漂浮在空气中,它美妙的音乐洋溢我耳,它的气氛沁入我心。除了死河,没有什么能将我与它分隔;而现今在我看来,死河似乎只是一条毫无意义的小溪,只待神允准,我就可以一步跨过。公义的日头已逐渐接近,祂越近越显得伟大、光明;祂现今充满了整个穹苍,将荣耀如泉水浇灌下来,我浸浴在这荣光中,仿佛载沉载浮于阳光里的一只小虫,狂喜却也战兢。我注视着那无穷尽的光辉,想不透神为什么定意要光照一个罪恶满贯的世界。我仅有的一颗心和一个舌头实在不够我用;但愿我有一个包容万有的心,能容纳所有不同的感情;有一个完备的舌头,能述尽这一切感觉。

最后他说:

如果基督徒能够相信他们所拥有的,就是神不必籍着其它的事物就能使他们喜乐,那么必然可以免去不少的麻烦和不便。他们以为,若亲爱的人去世了,或某项祝福被挪去了,他们就会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中。事实上,没有这些福气,神还是可以使他们喜乐千倍。以我自己为例,神一项一项剥夺了我的福气(他写这封信时,是在临终的病榻上),但是祂每挪去一项,祂就以自己来代替,填满那空缺。现在我虽然瘸腿,动弹不得,但我比以前任何一刻都喜乐;要是我二十年前就相信这一点的话,可能省去我不少忧虑和烦恼。

你我都应该和众圣徒一样,明白基督的爱。这不是一个缥缈的幻想,而是一个荣耀的可能性。我们要不断像保罗为以弗所人祷告那样为我们自己祈求,直到有一天我们能与史迪乐和裴森一样诚实的说,我们正住在「美地」,基督已亲自将祂的爱向我们显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