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预备我心

卷三 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弗三17)

我们继续研讨第十七节,这是使徒为以弗所人献上的祷告。「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我们已概括地思考了这句话,现在则从更实际的角度看。毫无疑问的,我们此处讨论的是一个人所能遇见的最伟大之真理。这里显示一个基督徒在今世生活中所能达到的可能性。这是真实的。我不是说,你若达不到就不是基督徒;我的意思是,我们若对此可能性一无所知,就是很可怜的基督徒。这是神要我们达到的,是我们可能作到的。因此我们的首要之务是知道如何达到这地步,同时知道基督是否真的住在我们里面,以及我们如何才能享受这非凡的特权和极大的喜乐。

让我们提醒自己其中所含的意义,好刺激我们的胃口,激起我们想要得到它的愿望。因为此处所讨论的,不是一个纯粹神学的问题,而是一个已经应验在各世代各地方许许多多属神的人身上之事实。尽管他们在神学上的观点各异,但他们共同见证了基督住在心里的伟大经历。让我们引用卫斯理查理诗歌中的见证来说明:

你是平静秘密之源,你是神圣全足的爱;
我们靠你,所以安全,我的帮助,我的山寨;
耶稣,我们是籍你名,能脱犯罪、忧愁、震惊。
你名乃是我们救恩,赏赐喜乐入我心怀;
你名带来平安、兴奋、能力,并加永远的爱;
你名已经赐给我们 赦免、圣洁,并加天门。

耶稣,你是我们一切:
痛时,安舒;苦时,安息;伤心之时,你是音乐;
乱时,平安;失时,利益;怒目冷眼,你是笑脸;
羞辱,你是荣耀冠冕。
缺乏,你是我们富有;软弱,你是我们能力;
束缚,你是完全自由;黑暗,你是我们亮光,
失望、忧愁,你是喜悦;死亡,生命;我主,一切。

容我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是你的经历吗?你能引用这些词句吗?这是基督对你的意义吗?主耶稣住在心里时,就会有这种情形发生。请留意这种关系是如何亲密、满足!不论环境、光景如何,基督是一切的一切。这是实际的经历,而不是一种想法或理论。卫斯理查理在基督里找到完全的满足。他证明了主耶稣说的话是何等真实,祂说,人若到祂那里,就「必定不饿」,信祂的人必「永远不渴」。在祂里面有「泉源,直涌到永生」

我要再说一次,这是基督徒信仰中极重要的部分。这是神应许给我们的,我们越经历它,越见证它,就越能吸引别人注意我们的信仰。非基督徒常常在注视、观察我们。我们也许宣称神行了奇妙的事,祂差祂的儿子到世界来。我们相信道成肉身,相信圣灵的能力,可是这些带来什么实际的结果呢?如果基督徒看起来也是心事重重,遇见困难和压力时似乎也没有安慰,依靠,世人就会忍不住问道:你的基督徒信仰有何价值?有何内容可言?在现今这样的世代中,许多人的心惶惶不安,他们很自然会望向我们。所以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缘故,也是为了神和祂荣耀救恩的缘故,为了神儿子的缘故,祂代替我们受苦好使我们能站在今天这地位上,为了这些原因,我们有义务每一天都见证出基督住在我们心里的这个事实。

现在来到一个最实际、最重要的问题:这一切如何实现呢?有人说,只要他们能达到卫斯理查理诗中描述的地步,就是付上再大的代价也心甘情愿。这种渴望如何才能满足呢?使徒的答案是,「因着信」——「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或者说是「籍着你们的信」。这句话常遭人误解。我们可以用前面提过的启示录第三章第二十节的画面来思考,基督在那里说,「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开门」是什么意思?它和信心有何关系?

要以实际的方式回答这问题就必须先从第十六节开始看,「按着祂(父)丰盛的荣耀,籍着祂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这不是一个人能靠自己作到的。但这样说容易引起一个危险,因为过于强调圣灵的工作,我们就会变得很被动,只是等事情发生。这种态度也是不正确的。使徒在腓立比书第二章第十二、十三节里说得很清楚,「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这是必要的,是你我必须作的。但使徒立刻又加上一句:「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这里有很完美的平衡。虽然它和以弗所书第三章第十六节里的次序相反,但所说的都是同一件事。若不是神在我们心里运行,我们什么也不能作。稍早我已提到,我们的意志需要受激发,需要刚强起来,我们需要能力。由于我们立志行事有神在心里运行,所以我们需要「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此第十六节并不是教我们被动地等候,什么事也不作。

使徒接着说,这件事是「因信」而发生的。那是什么意思?再一次我们面对的这种教训,曾使许多人跌倒,以致于无法活出我们正讨论的这经历。「因信」并不是「凭信心接受」,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那一类教训论到基督徒生活的经历时常常说,「这简单得很,你只要凭信心接受就行了,」你只需要「对基督打开门」,祂就会立刻进到你心里。虽然你没什么感觉,但你要使自己相信;由于圣经说只要你开门祂就会进入,所以你既开了门,祂必然已经进来了。你的感觉无关紧要。他们说你必须不断肯定祂已经进来了,因为祂说祂会进来。

这种教训完全错误!没有别的教训比它更容易剥夺我们基督徒生活中最崇高的经历。它不过是某种形式的自我说服,将心理学的原则运用出来。另外一个足以证明其错误的理由是,我们此处讨论的不是一个影响力,而是一个人:「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卫斯理查理写下前面那首诗歌时,他并不是在企图说服自己,他乃是道出他实际经历的基督。他并未说他因为毫无感觉,所以不得不用这些事说服自己,并「凭信心接受」;他乃是说,基督是他破碎心灵的良药,是他一切捆绑中的自由。这是经历。他不是在说服自己相信某件事,他乃是在经历某件事。我们已提过,这是属神之人常有的经历。你不能视这件事为理所当然,然后以盲目的信心继续行程。感谢神,这是一种活生生的实际。使徒保罗说「我活着就是基督」时,他并不是在夸大其词,他说的是事实。他说,「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他也是在陈述经历中的一个事实。

所以我们必须拒绝「凭信心接受」这一类的教训。不管如何,说「简单得很」这种话本身最容易误导人。主张此论调的人常常使用一个很特别的例子。他们说,你可以想像置身在一个帘幕低垂的房间里,虽然外面阳光普照,房间里却是一片漆黑。他们说,「你只需要拉开窗帘,阳光自然会照射进来,就是这么简单。」这种教训使许多人困惑,因为他们花了数年光阴试着这么做。他们以为「简单得很」,可是却不然,他们一直未享受到这种经历。其实信心从某方面看并不是简单的,也不是可以自我鼓吹的。信心比这些更活跃。你若读那些真正知道基督住在心里是何意义的人之传记,就会发现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说那「简单得很」;相反的你会发现他们中间大部分的人都曾经历长期的寻求,追寻,几乎要因灰心而放弃了。可是他们坚持了下去,经过摸索、挣扎,最后终于体会到基督存在于真理中,基督也住在他们里面。

我们再从积极面来回答原先的问题——「因信」是什么意思?最好的方法是参考希伯来书第十一章,这一章的目的是让我们明白信心生活的真貌。我们看见信心生活不是被动的,而是活跃的。希伯来书的作者用一节经文替我们作了归纳:「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来十一13)。在这种信心的定义下,我们如今发现了保罗这句话「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真正的含义。

这里牵涉的第一个原则是,我必须「看见」这一切——「从远处望见。」换句话说,我必须明白这教训,而不是肤浅地念一遍就算了。我必须被它吸引。希伯来书第十一章描述的人也跟你我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信息临到他们,这信息是很不同的,是属灵的,从神来的。信心的伟人「看见了」,可是他们同时代的人却未看见;事实上他们还讥笑它。以挪亚为例。他听到一个信息,就是神要用洪水毁灭这世界。他「看见了」,他也采取了行动。他同时代的人却未看见,他们因他建造方舟而嘲笑他。他们百般讥讽,认为这件事简直太荒谬怪异了。

基督徒与其他人区别之处,首先是他能「看见」事情。所以我们思考基督住在我们心里这问题时,要问自己,我真的看见了这个可能性吗?或者我们只认为那是一种神秘主义,或宗教狂热,或者一种盲从?有一种信徒会说,「我相信我们应该作基督徒,我也相信我们心里应该持守住基督徒真理,过一种良善的生活;可是现在你把我们领到了一个危险的领域里,在那里可能会有一些奇怪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说得一点不错。我正指引你进入信心伟人的领域里。我领你进入的是使徒保罗和其他使徒,以及最早代基督徒曾经去过的领域。除非我们将它视作一个具体的、实际的领域,否则我们不可能去明白它、经历它。

但是这也可能产生另外一种难题。有人会说,当然,这是一种很美妙的经历,我很喜欢听,但显然这不是为我预备的。我是一个生意人,我只关心生活中实际的事务。或者说,我是一个专业人士,忙得不可开交。我知道得很清楚,如果我没有什么事作,只是整天读经,专注在基督徒生活上,或者我出家作隐士,那我当然能追求这事,毫无疑问它对我是可能的。但是,我整天埋在商务或世俗的事上,怎么可能获得这种经历?

对此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使徒保罗认为这是以弗所教会里每一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早代基督徒当中,有许多人是奴隶,没有自由,并且被迫劳苦流汗。他们往往缺乏知识、教育、文化,被生活中一些卑贱琐碎的事所缠累。可是保罗仍然认为这是他们可以达到的地步。

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这真理。如果你存心逃避,坚持说,依你的处境和地位你不可能作到这地步,那么你就永远无法明白这真理。可是这完全不符合圣经。你等于在否定使徒的教训,不但如此,你也否定了历代以来教会里的基督徒经历。我前面已警告过,罗马天主教把基督徒分成「圣徒」与一般信徒是完全错误的。根据新约,每一个基督徒都是圣徒。使徒称哥林多教会所有的信徒是「蒙召作圣徒的」,他视他们每一个人为圣徒。所以我们必须相信,这种经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的。正如我们享受的同是基督宝血带来的救恩,得到的是同样生命的恩典,都要经历同样的生命,同样的复活,将来也要进入同一个天家,所以我们自然也都会进入同样的经历里。历史的事实证明,即使最平凡的个人也有过这种蒙福的经历,也能够为此作见证。这不限于杰出的人,泛泛之辈也可以有同样的经历,因为归根结底说来,这不是靠我们,乃是靠主自己。我们只需要相信它,明白它。我们若不认为自己能获得此经历,当然也就不会去寻求它。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第十三节采用的另一个词,指出信徒「欢喜迎接」这应许。每一个词都把我们又往前带了一步。这些人相信了应许的那一刻,他们就渴望能享有,他们开始迫切期待应验的一日。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论及福份时说到,「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五6)。欢喜迎接应许的意思是,渴望得着应许。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得着之后,就开始渴想得着,然后去运用。

同样的论证也可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上。我们是否太忙碌了以致于无暇去说服自己相信,并且欢喜迎接这些生命中所渴望得着的东西?我们是否无暇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品味?有人说他忙得没时间信主,难道他也会忙得没时间追求配偶吗?在这方面他倒有时间,因为他会「找」时间。对于基督徒生命中的那些可能性,我们也应该有同样的态度。我们必须「欢喜迎接」。十八世纪的德国布道家特司谛更(Gerhard Tersteegen)的诗歌中,贴切地表达了这种经历。他不但看见这些事,并且相信,又欢喜迎接。

你这神的隐藏之爱,长阔高深,无人知悉;
远远我见你的光采,我就叹息望得安息;
我心痛苦,不能安息,除非我心安息于你。

他不仅视其为一种理智上的可能,并且对他而言,这已经成了属灵的实际。他继续说:

全是恩典,使你吸引我心向你追求安息;
我虽追求,不能亲近,流荡的我无所凭依;
哦,要何时不再流荡,所有脚踪向你而往?

我们是否看到这个可能性?是否渴望它?我们是否寻求它?是否感觉若得不到心里就无法快乐?特司谛更并不认为这「简单得很」,他没有说这只像拉开窗帘一样。这件事上没有轻而易举的成份。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没有一个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的。特司谛更必须挣扎,苦苦寻求,觉得这种经历似乎在躲避他,因此他从内心发出吶喊——「哦,要何时不再流荡?」你是否如此寻求祂?你是否用这种方式欢喜迎接这应许?

下一个出现在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第十三节的词,是一个很重要的词。他们「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们开始采取行动了。我们若不将欢喜迎接来的付诸实行,一切就是枉然的。这些若要成为我们经历中的事实,我们就必须作一些事。我们发现希伯来书第十一章提到的信心伟人,他们的整个生命和观点都受这应许所控制、管理。他们每一个人的生平故事都具有此特色。亚伯拉罕欢喜迎接这应许,就离乡背井,前往异地,「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承认,相信,行动,他的整个生活就成了见证神的信实最好的证据。挪亚看见神的应许,就与世人分别出来,着手建造方舟。我们一旦看见应许,相信了,并欢喜迎接,它就成了控制我们生活的主要动力。渴望基督住在心里会使我们心甘情愿舍弃一切,直到得着祂为止。

最后,我们必须采取一个步骤,就是不断将此事铭记于心。你或许多次被这个可能性所吸引;你所唱的诗歌使你心向往之。可是要不断在心里保持住这种感觉和渴望却非易事。惟一的方法是勤读圣经,特别是与此类似或有关的经文,然后默想,反复在心里思想。另一个极有价值的方法是阅读众圣徒的经历,例如他们的传记和所写的诗歌。观察他们如何寻求,如何作。你若这样行,就能常常把这事放在心上。我们必须督促自己,鞭策自己。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与主耶稣基督保持密切的关系。这是非常基本的条件。我们所谈的不是一个「它」,或一种经验,乃是谈到主基督住在我们心里,以及从此所滋生的亲密关系。所以我们要特意问自己,基督对我们而言是真实的吗?我们相信祂,也接受基督徒的信仰;可是我们真认识祂吗?真能像卫斯理查理说出那样的话吗?你得不断问自己,并把主耶稣放在面前。这是最要紧的。

接下去我们必须明白,有些事是与此经历不相称的。如果基督在我们心里,必然有其它的事不能存在我们心里。哥林多后书有很精辟的论述:「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14一16节)。这是无可争论的。有一些事就是不能并存的。基督不能和彼列相通。如果基督住进我心里,有一些东西就必须出去。祂不能与它们共住。祂是神的儿子,是圣洁无瑕疵的。

我们若真要寻求这经历,并且欢喜迎接它,就必须有所行动。使徒约翰说,「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二15)。你不能又爱父,又爱世界。所以你要基督住在你心里,就得除掉世界和属世的心思,观点,行动和举止。可是除去了这一切之后,你会发现还有一个敌人留在那儿,而且是最狡猾的一个,那就是「己」。你若凭自己的力量赶出了那些讨厌的东西之后,你会开始沾沾自喜,甚至骄傲起来,以为自己很圣洁。基督和充满罪的「己」不能同时住在一颗心里。祂要占领,我就得退位。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许多圣徒见证过的危险。让我们用法国复原派圣徒模诺(Theodore Monod)的经历作例子说明:

何等惭愧,何等痛悔,当我流泪想当时,
如何刚硬拒主深爱,竟敢骄傲对主说,「专为己,全不为你。」
祂爱寻找,开我心眼,见祂十架流血景;『父阿赦免!』深感我心,
我就微弱向主说:「虽为己,少许为你!」

即使在他成了基督徒,不再说「专为己,全不为你」之后,还有一个阶段他会说,「虽为己,少许为你。」但他继续说,

医治,扶持,释放,满溢,祂爱洋溢终不息! 甜蜜坚强胜我刚硬,
使我自卑低声说:少为己,更多为你!」

最后他抵达了巅峰:

祂爱高过最高天庭,深过最深的海洋;主,你得胜,我今服矣!
允我诚恳的祷祈:「不为己,全都为你!」

我们熟悉这几个阶段吗?我们认识魔鬼的狡猾吗?不是基督,就是己。你我若控制着自己的生命,基督就不能掌权。所以不仅是需要除掉恶,我们的己也必须除去。

我们不但要体认此事实,并且要继续行动。神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那不是一件「简单得很」的事,对不对?也不是拉起窗帘一类的事。不!你必须积极行动。「不要沾不洁净的物。」也难怪使徒在哥林多后书第七章第一节说,「亲爱的弟兄阿,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圣灵已经籍着祂的大能,使我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因此我们可以作到这些事。你若真的渴望基督住在你心里,你就必须把这些勉励付诸实行。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十六24)。保罗说,「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五24)。

下一步是祷告。我们必须完全倚靠神。你若以为刻苦己身,像那些禁欲主义者一样修行,就自动会达此目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不要忘了使徒的勉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让我再回到特司谛更的诗。他明白了所需要的,并且知道自己无法寻得之后,又继续说,

日下有无什么东西,与你相争来分我心?
呀,我求你把它割弃,让你作王无人与竞;
我心才会不再拘泥,当它籍你得了安息。
哦,主,给我无上之助,救我脱离无用之虑;
赶出己意离我心府,离我全人隐密之域;
使我作个顺命的人,不断称颂,时常感恩。
求你使我时刻离地,谦卑等候听你吩咐;
求你对我时常提起:我是你爱、你命、你主。」
来听你声,来觉你力,来尝你爱,是我所期。

你是否这样向主祷告?这是一个真正接受并承认这些事的人所发出的祷告。他花时间与基督谈话,求祂进来。他试着洁净自己,但他知道他需要从基督来的能力。于是他祈求,渴望,恳求主应允。祷告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也必须有毅力。我们必须持续下去,坚持到底。前面会有很多叫人灰心的事。你可能有时会感觉你的光景大不如前。也许你会发现心里有一些东西是以前从未想像会在那里出现的。或许你会觉得离神越来越远。但是要继续下去,要有恒心。这是祂的步骤,祂在引领你。我们拥有祂确切的应许和保证:「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六37)。这是祂对我们所存的心意。祂对我们认识如此深刻,以致于祂知道我们里面有一些其它的事必须先对付。所以经历「基督住在心里」的第一步通常是先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黑暗,「己」的败坏,以及追求私己利益的生活所带给我们的绝望感觉。这些正是神要我们感觉的。只有当我们完全绝望,感到走投无路时,我们才会仰望祂,知道我们需要祂的灵使我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并且开始迫切地为此祷告。神会应允我们的祷告,圣灵会使我们刚强起来,在我们里面作工,感动我们,使我们「立志行事」,并在我们的心中为主耶稣基督预备地方。然后祂就要应验祂自己的应许:我要向你显现,我要以你的心为居所;我和父要住在你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