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放胆,笃信,来到

卷三 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我们因信耶稣,就在祂里面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弗三12)

这句话显然跟前面的叙述有关。「祂」是指第十一节所提到的那一位;保罗在那里说,「这是照神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耶稣基督里所定的旨意。」我们看这节经文的时候必须提醒自己,保罗在写这章时他心中想到的是,以弗所人可能因为经历保罗自己被召去忍受的那些患难而丧胆。我们陷入逆境时,最容易发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像我们这样的人,怎么也会碰到这种事?神怎么会允许这一类事发生?魔鬼常常会把这种试探暗示给神的子民,使徒也在这里向以弗所人提起。

在这一节经文中,保罗把他这一部分的信息带入了一个高潮和结论。从某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如果使徒的信息不能使以弗所人得到这个特别的结论,那么他前面所讲的一切就毫无价值可言。换句话说,所有基督徒的教义,教训,甚至救恩本身,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把我们带到这节经文所论及的地步。这点,我们需要受到提醒,因为现今世上的人往往用另外的方式来解释救恩和它所带来的好处,例如我们所渴望的某种福气,或者想得到满足的某种需要。感谢神,我们确实能得到这些,也应该不断为此谢恩,可是救恩最主要的目的,远超过这些,那就是要把我们带到神面前,使我们能敬拜祂,向祂祈求。

使徒保罗告诉以弗所人,他们不必为他感到惧怕,困扰,忧虑。他说他自己并不丧胆,他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满有喜乐,因为他与永生神有连络,他享受着来到神面前的福气。他衷心盼望以弗所人明白,他们也可以有同样的经历。因此他们如果受到攻击,感到困惑忧伤,他们不需要花时间去研究所发生的事,他们只需要直接到神面前去。他们这样作的时候,所有的问题就会改观,他们会看见在每一个试炼,困境,和考验中,都有一个目的,最后他们不禁赞美神,荣耀祂的名。为了这些原因,我们也必须来思想这一节特殊的经文。

此处有一个原则,是我们在苦难中很容易忽略或忘记的。所有的基督徒教训,都有一个用意,就是要带出实际的结果。这一点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真理不仅仅是为人的心思和智力预备的。当然它主要是针对心思和智力的,真理也必须靠这两者去接受。可是你若以为真理或者教训、神学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是你可以意识到,可以用心灵去理解,可以讨论争辩的,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那就大错了。如果教义只是停留在那里,我可以毫无犹豫地说,它很可能成为一种咒诅。教义是用来把我们带向神的,它应该是很实际的。

我们正在思考的这节经文对此真理有极佳的说明。正如我们已经看过的,此处保罗在介绍给我们一些深刻的真理,但他要清楚说明,这真理可以将我们带到一种经历里,使我们能说,[我们因信耶稣,就在祂里面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这是使徒保罗最突出,最让人感动之处,虽然他能翱翔在天堂,但他的脚总是稳稳地站在地上。就像华次华斯(Wordsworth)的诗「云雀」(Skylark)里描述的,保罗总是保持「与天堂的亲密关系」。他不仅是一个神学家,他也不是一个只会咬文嚼字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杰出的神学家,但他的目标,他的意图,目的,总是放在一个实际的结果上。换句话说,要是你教义方面的知识不能使你成为一个祷告的勇士,那么你最好自我反省一番。你知道的越多,它就应该越多表现在你的祷告生活、圣洁生活、和其它每一方面上。这也是为什么你在圣经中从不会看见教义或神学单独出现。通常它们是出现在每一卷书信的开头,可是使徒们并未停留在那里,他们总是说,「所以,」用这个词引导我们明白,一切教义应该如何反映在我们的生活里。所以我们必须知道,以弗所书第三章第一至十一节是在预备我们,要将我们带到第十二节这个攸关重大的叙述里。

当然,我们也得同样强调另一面,以取得平衡。我再说一次,教义是为了实际的目的,是要将人带入丰盛的基督徒生活里。同样的我们也必须指出,除非你明白并运用这些教义,否则你的基督徒生活无法达到丰盛的地步。这两方面是不可分的,是一体的两面。教会问题的主要起因之一是,我们喜欢把自己分成几部分。有些人只对教义有兴趣。我们很少听见他们祷告,也很少被他们的圣洁生活所感动。他们的心思完全被教义所占有。另外一种人则认为教义毫无价值。他们说前面那种人只会空谈神学,只有我们这种人才实际,我们对教义一无所知。不过这样说也是不对的。两方面必须平衡;教义不可与实际分开,实际的行动也不能与教义脱节。我们必须学习并且尽力去维持经文的平衡。「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二15)。我们必须接受整本圣经,你无权说,「我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所以我不读以弗所书第一、二、三章和第四章的前半段,我只从第四章的中间开始读。」你若这样作,就侵犯了神的话语。可是从另一方面说,你若只读到第四章中途就停下来,不继续读到结尾,也是一样有罪。

保罗写信给以弗所人有一个主要的目的。这些以弗所人本来是外邦人,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如今籍着他所传给他们的荣耀福音,他们得以与众圣徒同为后嗣,与犹太人同为肢体,同蒙应许。保罗的主要目的是要他们以此为喜乐,因为这福音使他们得以「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保罗急于要他们享受的喜乐是,他们原先与神是疏远的,如今得以到神面前,与神亲近,可以像犹太人那样向神祷告。

我们也同样应当如此提醒自己,因为从许多方面看,这点都是福音的极致。基督徒的救恩所给我们的最大福气,就是我们能够籍着祷告来到神面前。在我们进入更详细的讨论之前,让我们注意一个词「我们」——「我们……放胆无惧……来到。」保罗的意思是,我接下去要说的,不只是针对使徒,或者那些用全部心力来培育基督徒生命的人。它乃是针对每一个基督徒的。这是最荣耀之处。让我们把天主教那种人工的、不合乎圣经的、甚至是有罪的教训永远从思想中摒弃,他们的教训把人分成两类:「宗教人员」「平信徒」。圣经里根本没有这种区分。保罗说,「我们」——我这个使徒,和你们这些从前作外邦人的。「我们」一起放胆笃信的来到神面前。

让我们从实际的一面,来思想我们籍着祷告亲近神的方法。首先我要问,你如何祷告?你的祷告生活品质如何?你跪下来祷告的时候有何感觉?发生了什么?你是否享受祷告?是否有把握?有确据?你是作那一类的祷告?根据保罗的话,我们应当是「放胆无惧」地前来祷告。真正的祷告应该具有「笃信不疑」的特色。这几个词值得我们分开来一一探讨。

放胆的意思是没有惧怕,免于一切恐惧,也不担心自己被拒绝。它意味着免于一切会拦阻祷告的恶念。显然的,放胆是指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约束或畏惧。我们想到一个放胆的人,脑海里浮起的画面就是一个人,大步向前迈进,毫无任何惧色。即使强敌当前,他仍然抬头挺胸,满怀自信。他不会意识到任何压抑,他也不会犹豫不决,或者疑惑不定。「放胆」和一切显示软弱的事正相反。

第二个词是「来到」,它也可以译成「入场权」。一个人可以说,他具有某个特殊俱乐部的入场权;很多人都不得进入,但他有特别的权利获准入内。保罗使用这一个词的意思是,我们和神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使我们知道祂接纳我们,也确信祂喜悦亲近我们。这是「来到」一词的真义。我们知道神随时垂顾着我们,祂等待着要接纳我们。所以我们不必在门口徘徊,我们可以进去,因为我们拥有入场权。这是一个强而有力的词,使徒在第二章第十八节里已经用过了。

然后他又加入了另一个词——笃信。使徒急欲建立一个论点,所以他用不同的方式重复说了三次。有些爱炫耀学问的人或许会认为,这是冗词或无谓的重复。保罗这样作是为了强调他的重点。当然这是因为他知道我们学起这些事来是多么缓慢。他知道我们在祷告的事上常常失败,所以他三番五次地耳提面命。笃信常常是一个过程的尾声。当你有了信心,那表示你已经努力勤练,对这事感到自信了。

拿学骑脚踏车作例子。当扶着你的人第一次松开手时,你一定又犹豫又害怕。可是你独自骑了几次之后,开始培养了一点信心,你就敢骑上街,绕几个圈,甚至敢骑上坡骑下坡。你已经有了信心。这往往是一个过程的结果。一个讲员刚开始演讲时可能很紧张,可是讲了几句话之后,他就会松弛下来,有了自信。这是保罗使用的词,意思是我们可以因为我们已经经历的过程而带着信心到神面前,那是已经发生的事所产生的结果。

整本新约不断教导我们,信心是真正祷告的要素:放胆,来到,笃信!希伯来书第十章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弟兄们!我们……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19—22节)。

现在我们要来看第二个原则,思考是什么使我们能到神面前来。我们凭什么能如此放胆,笃信不疑地到神那里?只有一个答案。由于这答案太重要了,使徒在同一节里重复了两次:「我们因信耶稣,就在祂里面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耶稣!祂!信耶稣的意思是以祂为信心的对象。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籍着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信心,我们可以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显然这是一个基本的真理。可惜很多人谈到祷告时,却忽略这一点。新约的一个中心信息是,若不籍着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我们就不可能祷告,也不可能到神面前。祂自己说过,「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籍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保罗写给提摩太的信上说,[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二5)。基督是惟一的道路,除此别无它法。我们是否总是在祂里面,因信靠祂,并籍着祂到神面前?每逢世局混乱时,人们对祷告的兴趣就大增。人被逼到尽头时,就会转过来向神祷告。可是根据圣经的话——除了圣经,我不敢依据别的知识——若不籍着主耶稣基督,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到神面前。若有别的方法,祂就不必来到世上了。祂来,作成了这一切,是为了「引我们到神面前」

让我们用一种实际的方式说。如果我们明白神是谁,祂是一位怎样的神,我们就不可能想用其它的方法到祂那里去。想想看祂如何描述自己,例如祂对以色列百姓描述祂的圣洁,永恒,威严,权能。神的儿子在世上也曾在祷告中称呼祂「圣父」(约十七11)。使徒约翰说,「神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壹一5)。希伯来书的作者说,「我们的神乃是烈火」(十二29)。我担心很多时候我们在向神祷告之前根本未曾停下来思想神。确实有一些教训鼓励我们,如果我们能轻易地就与神熟识,那代表我们的灵命很深。这可不是圣经的教导。

再来看看神在旧约里指示以色列百姓当如何敬拜祂。为什么他们必须建会幕以及后来的圣殿?为什么这些建筑要划分成好几部分?为什么最里面的一部分要称为「至圣所」,而且只有大祭司能一年进去一次?为什么神要设立各种仪式,包括许多种类的祭——燔祭、赎罪祭、赎愆祭?这一切有何意义?这些指示是神给的,不是人定的,不是从人的心思里冒出来的。神召摩西上山,教导他应当如何敬拜神。祂说,「你要谨慎,作各样的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来八5)。这一切只有一个解释:神在教导祂的百姓有关祂的圣洁、祂的永恒、祂的威严,祂要他们知道,这是到神面前来惟一的法子。他们必须带祭物和供物前来。然而有些教训却说,我们可以轻易地、匆促地来到神面前而连基督的名都不必提。他们说,简单得很,这根本涉及不到神学,祷告就跟呼吸一样简单。

这种教导完全否定了旧约,也否定了新约有关主基督耶稣必须来到世上、为人代付赎价的教训。当然这一派的教导纯粹是从心理学出发,是一种自我催眠,企图说服人,让他们相信他们正在跟神说话。也许他们会因此感觉好一点,或者得到一些满足,但这并不是答案。心理学常常能使人感觉好一点。你可以说服自己相信许多事。异端在这一方面是不遗余力的。在这件事上我们拥有的惟一权柄就是圣经。我如何接近神?「我们中间谁能与吞灭的火同住?」(赛三十三14)是旧约一位先知发出的问题。每次他们中间有人得以看见神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双手掩面,因神的圣洁和威严而恐惧。

其次,我该如何回答我的良心?当我到神面前来的时候,我的良心会提醒我我所犯的罪,我的不配,以及我的罪行和邪恶的思想。我怎么能带着清洁的良心到神那里去,确信祂会赦免我?更重要的是,我怎么能与神沟通与交通?我知道面对一个重要人物时那种紧张的滋味,我也知道面对圣徒时心中那种自觉连一只虫都不如的感觉。既是这样,我又怎能与神交谈呢?我觉得自己是如此卑微、污秽、不配,我怎能祷告?这些是我心中的疑问:我怎能确知神会接纳我?我怎能放胆前去?我怎能确知自己有入场权,不致被摒除在门外?我怎能有自信?只有一个答案,就是「因信耶稣」

我们带着确据来到神面前的惟一方法,就是知道神的儿子已经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为我们的过犯代受了刑罚。只有当我知道神已经除去了我的罪,用祂的公义覆庇我,我站在祂面前时祂看到的不再是我污秽的衣服,而是耶稣基督带给我的义袍,这样我才能放胆无惧地到神面前。神的儿子预备了这袍子,并且赐给了我,所以我知道自己被接纳了。没有别的方法。正如希伯来书第十章所说,「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4节)。他们可以暂时遮住罪,但不能使良心无愧。可是居然也有人教导说,你既不需要公牛山羊的血,也不需要母牛犊的灰,更不需要神儿子和祂所洒的血,你只需要以自己的本相到神那里。

若没有基督,我们无法真正祷告。正如希伯来书作者说的,「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祂也曾凡事受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四14一16)。我们可以想像,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可以随时出入白金汉宫,觐见英国女王,很快他就会发现他若这样作,一定会被逮住,甚至被下到监里。很多人也这么想,他们以为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保或中间人,就到神面前。只有一个人可以介绍你前去,只有一个人可以签发你的通行证。那就是神的儿子,祂已经用自己的宝血签了名。感谢神,祂不在乎你是谁,你是怎样的人,你所陷溺的罪有多深;祂也不在乎你曾经陷于泥沼中,或在罪里行走。只要你拥有宝血签了名的通行证,天堂的大门就会为你而开,你可以坦然无惧的,因着信而得以到神面前。

再说得实际一点,让我们来思想另一个问题。如果这是我能坦然无惧到神面前的惟一法子,那么我应当作什么好叫它成为我实际的经历?我们前面思考的教训必须运用出来。有些基督徒可能相信我所讲的这一切,却仍然不知道「坦然无惧」的祷告和「笃信不疑的来到」是什么意思。那是因为他们从未把所知道的运用出来。他们从未凭信心把握这重要的真理,并且正确的使用它;因为我们若要坦然无惧的来到神面前,就必须作某一些事。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不能依靠自己的感觉或情绪。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当你跪下来祷告的时候,岂不是常常发现自己变得很刚硬,心思似乎四处游荡?你觉得一点也不想祷告,里面充满了疑惑和不定,你的罪似乎又回来了,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祷告。如果你听任这一类的感觉和念头,你永远无法开口祷告。我们首先当作的是,对付这一切感觉和情绪,以及内在与外在的情况。我们必须明白,它们不仅是从肉体来的,也是从魔鬼来的。魔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拦阻我们与神相交。它们可以说都是从魔鬼来的。它们是魔鬼掷向你的「火箭」,特别是当你跪下来祷告的时候。要认出它们的来源,知道它们是从魔鬼来的,要坚定地抵挡它们。你必须这样作。祷告是一件艰难的工作,你不能像异端所教导的那样「放松」。你得打起精神,操练自己。你必须学习奋力的祷告。

对付了你自己的感觉和情绪之后,你必须开始对自己讲道。我相信很多基督徒的问题出在他们从不对自己讲道。我们应当每天花时间对自己讲道,就跟我们每天需要祷告一样。对自己讲道的意思是,当你跪下来祷告的时候,所有的念头、疑惑齐涌上来,你的罪也控诉你,你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权利祷告,你觉得这样作似乎很卑鄙,这时你必须明白它们是从那里来的,然后提醒自己去思想基督徒信仰的中心真理。你得提醒自己我们前面探讨的那个重要教义。你说,「我当然是一个罪人,魔鬼这样告诉我,他说的一点也不错。他这样说,是想叫我泄气,但我要用它来帮助自己。我当然是一个罪人,神是圣洁的,我是邪恶的,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邪恶。那么,我又怎能祷告呢?我怎能到神面前去呢?答案是,神自己已经为我开了一条路,祂提供了一个法子。祂差祂自己的儿子到世上来,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基督为我满足了律法的要求。祂「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我可以进到神面前来」。你说服了自己这一点之后,就有了信心,可以开始祷告了。

这样你可以郑重地、具体地提醒自己你是谁,你正在作什么,以及你所祈求的神是一位已经将自己启示出来的神。你必须看见基督的必要,知道祂可以在每一方面代替我们。所以你带着基督的公义和同在,可以到神面前去。约翰一书这样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9)。他在前面也说过,「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7节)。他接下去又说,「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祂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二l、2)。这是你需要对自己说的。你不需要等到情绪好的时候才祷告,你也不需要不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而勉强开口。你必须对自己说,「虽然我是一个罪人,虽然我不想祷告,但我仍相信耶稣基督。虽然我知道我永远不配到神面前,但我相信圣经的记载。所以我相信,不论我感觉如何,神的儿子已经为我的罪死了,所以我与众圣徒一样有权柄到神面前。」

于是你可以为这一切感谢神,「凡事籍着祷告祈求和感谢」(腓四6),这是保罗教腓立比人祷告时所说的。暂时忘掉你的需要和愿望,甚至引起你祷告的原因。在那以前,先为神的爱感谢祂,为祂的慈悲怜悯感谢,为祂差祂的儿子到世上来而感谢,为祂钉十字架、代你受死、复活、差来圣灵而感谢。让你的心涌出赞美和感谢。很快你就会得到自由,你的心会被感动,生平第一次你会觉得可以「坦然无惧,笃信不疑」地来到神面前。然后你可以求神差圣灵到你心中,好叫你能经历这一切。让我们用亲岑多夫(Zinzendorf)的话来到神面前:

我主耶稣是我的义,我的美丽,我的锦衣;
在宝座前服此盛装,我能抬头欢乐歌唱。
藉你宝血,我已脱去我罪与过,我耻与惧;
审判大日,我敢站立,谁能控告,主所称义?

我们若作到上面所说的,然后坦然无惧地到神面前,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保罗把以弗所人带到这个实际的层面也并不足为奇。)让我用雅各的话说明将会发生什么:「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四8)。这是一个人在今生所能听到最伟大的话。你因信耶稣,在祂里面放胆无惧、笃信不疑地来到神面前,你就能遇见神。你能体会到祂的临在;你不单因感觉到他的荣耀,安慰,力量,权能而受到扶持,并且因为体会到祂的爱,善良,怜悯而得帮助。你会知道你是祂的儿女,祂是你的父。你会明白「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之真义。你会相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的。」你也可以像另一首诗歌的作者那样说,

我常居住天爱中,不怕改变一点;
如此把握不落空,在此没有改变。
也许狂风四面起,也许无多希望,
但神四面来护庇,我怎能够彷徨?

「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