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卷三 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本书的每一章,都是我于一九五六年在伦敦西敏寺教会服事时,每主日早晨传讲的信息之记录。

书名本身就立刻指出了此处我们是在讨论使徒保罗最深奥最崇高的教训。同时这一章经文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书信里最实际的一章,这章经文真是将他一颗牧者的心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提到了他自己,他所蒙的召,以及他衷心为以弗所信徒摆上的代祷;这一切构成了使徒保罗作品中最流利最动人,也最崇高的一段篇章。

固然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应该留意其所含的价值,但它特别与现今的教会息息相关。放眼看看现今世代某些令人警惕的现象,我们尤其觉得迫切需要这一类实际的教训。

现代有一种倾向,可以称之为「信心论」(Fideism),或「轻易相信论」(easy believism)。它最粗浅的立论就是,根据罗马书第十章第九节,只要我们说自己相信,我们就得救了。可是还有一种更危险的理论,是高等知识分子的态度,认为根据以弗所书第一章第三节,所有信徒都已经接受了作为基督徒所可能得到的一切,不必再寻求更进一步的福分了。这种错误的教训对于强调经历感到不悦,只不过是十八世纪苏格兰的格拉斯(Glassites)和英格兰的圣德门(Sandemanians)两个学派的现代版本。这两个学派导致了许多属灵枯干,僵硬,荒芜的现象。

要回答这一类的教训,不妨翻开以弗所书第三章,保罗在那里告诉我们,他不断为以弗所人祷告,尽管他们已经相信,并且得着很多了,但他盼望他们得的更多——甚至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十七世纪的清教徒也同样强调,相信基督徒所可能达到的光景和他实际达到的光景之间,有重要的区别。这种现今盛行的态度,害怕经历神的爱,因为他们看到有些人太偏激,以致于把经历放在真理之前,可是他们排斥经历,实际上等于替老底嘉教会的那种态度辩护:「我……一样都不缺。」

如果有人问我:今日在基督徒(包括那些福音派人士)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会回答说,就是缺乏灵命,缺乏对神真正的认识。我们对神固然有某种程度的认识,我们很擅长于对政治,社会事务,戏剧,艺术,文学等抱着「基督徒的态度」,可是我们是否能和保罗一同说,我们最深的渴望乃是「认识祂」?

没有一个人在神学和智能方面的悟性比保罗更伟大,但同时也没有一个人像保罗对基督那「过于人所能测度的」爱,有如此具体、实际的体认。把我们整个重点放在任何一方,或者过于强调某一方面,都是很危险的。我们应该两者兼顾。我们要在[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对于我们信仰上的教义,当然是知道得越多越好,可是这种知识若不能使我们更深地经历基督的爱,那么它也不过是「叫人自高自大」的知识。

感谢神,我们可以得到两者;我的祈祷是,许多人能因阅读此书而得到帮助,在这两方面都日益长进。

我也要再一次谢谢E.Burney夫人不辞劳苦的打字,以及S.M.Houghton先生和我的妻子多方的协助。

钟马田

一九七九年七月

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