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联络得合式

卷二 神的和好之道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成为神籍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弗二20—22)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来探讨第三个画面。我们已经略为浏览了一下,但我们也要注意,即使大略的画面也很重要,使徒并不以此为满足,他除了概括地为我们描述这个建筑物,以及教会合一的本质和特色之外,他也详细地讨论了计划和具体的细节。

我们已思考了这个最重要的根基。保罗首先告诉我们,教会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我不打算再重复这一部分,但我们必须明白,根基是绝对重要的。我们绝不可在根基上随便马虎。主耶稣在祂那个两种根基的房子比喻里已建立了这论点。比喻中说到,房子有建造在磐石上的,有建造在沙土上的。根基无比重要;我们已看过根基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主耶稣基督自己是房角石,将所有附属的石块联络在一起,将所有的墙衔接起来,以支撑、联络整个建筑物。

使徒接下去提到的事,显然会引起我们的兴趣,那就是——我们在其中具有什么功能呢?我们被建造在根基上,是圣殿高耸竖立的墙垣之一部分;神为自己造了这殿,作祂的居所,也就是主的圣殿。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要来思考我们在神所建造的这殿中,是属于哪一部分?具有什么地位?使徒因着以弗所人也被建造在其中而感到喜乐。这工程早在他们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但他们被加了上去,被放了进去,而这工程仍然在进行着。从他们之后,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人也加了进去。你我这些基督徒都在里面。我们必须谨慎观察使徒所说有关谁被建造进去、如何建造的这一番话。这是极要紧的两件事。谁在这伟大的建造里有一席之地?他们如何被放在那里的?使徒对这两个问题都有清楚的讨论。

有三件事我们必须铭记在心。显然这建筑物的每一部分都和根基有某种特殊的关系。这是无庸置疑的,但由于它攸关重大,我必须再加以强调。在圣殿或任何一个大建筑物里,每一部分都必须相称。你不能把劣质的材料东一点西一点地放进一个完美的建筑物里。如果你想竖立起一个非凡的建筑物,或一个庞大的圣殿,它的每一部分都必须与其他部分配合、相称。所以我们要记住,作为神殿中的一个个别的部分,我们必须与根基相配合,与根基有真实的、正确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让我提醒你保罗如何在哥林多前书第三章里阐释这真理。此段话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有幸传道、作牧师的人说的。我们是神手下的工人,是与祂同工的。使徒说:“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他说你可以用金、银、宝石在上面建造,那是很有价值的;可是也有人用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那就差多了。草、木、禾秸与已奠好的根基不相称。由于那根基是如此珍贵,房角石也价值不菲,除了金银宝石之外,其他的都不配;草、木、禾秸一点也不相称。他说:不但如此,草木禾秸也不能持久,经不起考验。这工程将受试验——“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一旦火来了,草木禾秸顷刻化为灰烬,无一存留。偷工减料的建筑绝对通不过试验。有些人只想早日完工,就匆匆着手建造,而不留心选材料——只要能把房子竖起来就行了,上面再加一层漆就大功告成。它看起来挺不错,所有的疏忽马虎都掩饰在亮丽的油漆底下。他们说:“你看!多华美呀!”有些人却盖得那么慢,缺乏洞察力的人会说,他根本没有什么进展嘛!可是“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我们不是为眼前建造,而是为永恒建造,神这位大工程师监视着每一个过程,最后祂要加以试验。使徒说,有些人似乎能行奇迹,但是“那日子”来时,他们会发现他们的工作被毁坏一空,毫无遗迹可寻。他们若是基督徒,他们本身会得救,可是他们的工作却受亏损,而他们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

使徒说,所以每个人都当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换句话说,建造的人不要只想匆匆把墙盖起来,他必须确定墙里的每一部分都与根基相称。他不是把一些人数加到教会里,而是把那些真正建立在信心根基上的人加给教会。那些只是为了图谋利益而作基督徒的人不能进入。只有知道自己原是死在罪恶过犯中、一无盼望、只能靠着神在基督里的恩典得救的人,他们单单安息在基督所成就的完美、牺牲、代赎大工和圣灵大能里——只有这种人才能加进墙里面。并不是那些只有小时候去教会作礼拜的人,也不是那些勉强算得上有道德操守的人。他们必须与这惟一的根基有特定的关系。

接着来看第二件事。我把它分开来提,是因为使徒也这样分别强调它。我们不但与根基相联,也要与房角石有特定的关系。任何人若真是基督教会的一分子,就必然与主耶稣基督有特定的关系。记得吗?我们是从使徒的信仰开始,然后是以弗所书第二章这段不可减缩的基督教教义。但我们并未停留在那里,因为只是理智上的赞同还不够。当然如果你连理智上都无法赞同,那么你显然根本不在墙内。但我们只在理智上持守这些教义还不够,我们必须“在基督里”。我们必须与基督联合。我们必须认识这种与祂之间的活泼关系。房角石把每一样东西联合在一起——所以使徒才一再重复它:“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这整章都在强调它。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又与祂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这是无法规避、无法免去的。我们不是只相信、接受在基督耶稣里的真理,还必须并入祂里面,与祂有活的连结。祂自己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也是出于同一个观念。所以作为这宏大建筑物的一部分,我们都与根基相联,都与祂有活泼而奥秘的关系。

使徒用其他的例子把这一点说得更清楚。我们所探讨过的身子之例证就是极佳的阐释。身子不是由一堆肢体粘在一起而组成的。身子的和谐其整个精义就在于那是一种活泼的、有生命的联合。身体不是将手指头连在手掌上,手连在胳膊上就组成了。相反的,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有活力的、极亲密地连在一块的。我们也是这样与基督联合,在基督里,成为祂的一部分,属于祂,被祂衔接起来。显然这也是很基本、很重要的。

于是我们来到第三件事,就是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现在要详细讨论的。不妨想象有一座建筑物和它里面用的石块。它们都与根基相联,都与房角石相联,然而它们彼此之间也有一种特别的关系。你不可能只有墙,而墙的每一部分却互不相干。这就是使徒在这段重要而生动的经文中所说明的原则,并由第二十一节提纲挈领地表达了出来——“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其中最重要的词语是“联络得合式”。

这种表达法非常有趣。此处有五个字,事实上使徒只用了一个希腊字。这个字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它在整本圣经里只出现了两次,一次在这里,一次在以弗所书第四章。更有意思的是,它显然是保罗自己发明的字。以前没有人知道这个字。我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使徒显然觉得这一点格外重要,所以他自己造了一个字,来带出这个观念。尽管使徒费了好大一番心血,但我们必须留意,有些现今广为流行的译本却完全误解了他的意思。例如修订标准译本就只译成“联络在一起”,错失了使徒造这个字的整个重点。使徒可以用很多字带出这种联结在一起的概念。摩法特(James Moffatt)的翻译比较接近。他说到“焊接在一起”。即使这样也仍然不对,因为你无法把石块焊接起来,使徒的整个观念和画面乃是用石块建筑房屋。

其实使徒用这个字的意思是“和谐地联络在一起”。这是一个双重复合字,三个字并在一起成为一个字。它的字根意思是“联络”或“联结”,但他又放上一个字首,意思是“一起”。“联络”本身就有“在一起”的意思,可是他说“联络在一起”以确保我们明白其含义。然后他加上第三个字,那个字真正的意思是“收集”、“聚集”,或“挑出来”。这第三个字常常被用来把几个字套在一块以形成一个新的句子。当一个人说话或写东西时,有些字出现在他的思考里。他选一个,放弃另一个。下个字他也是这样作,放弃一个,选上一个。然后他用所有选好的字造成一个句子。使徒使用的这个字就代表了这个过程。所以我们有了“一起——联络——拣选”的意思。他把这三个字放在一块,造成了一个字,就是我们译成“联络得合式”的这个字。

显然这里也有一些深奥的教义。使徒若不是想说清楚他的某一个观念,他绝不会这样不厌其烦地自己去发明一个字。我相信我们都能明白他所描绘的画面。可惜现在的房子多是用砖块而非石头造成的,所以有些年轻人可能无法完全领会使徒提出的这个画面。把砖造的房子暂时从你的脑海中挪去,想象有一个宏伟、庞大的石屋。看看正在兴工建造这华屋的工人。你有没有看过真正的师傅如何兴建那种老式的华宅?他从一大堆石块里抽出一块,仔细端详,再观察正在盖的墙,如果发现不合式,他就扔掉手中那块,另外再挑选一块,加以琢磨,最后将它放入适当的位置。这就是使徒采用的画面;“联络得合式”——个别的石头被加进整片墙中,安放得恰恰好。他用这种语言、这种生动的表达方式,是要阐释怎样的一个观念呢?

第一点,是整个有关拣选的观念。我再重复说,任何人若观察过真正的建筑工人施工,就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们要记住,目前我们是在探讨我们作为基督教会的肢体所具有的地位。我们是这整座墙的一部分,这大厦被竖立,是为了作圣殿,作神居住之所。正如古时神住在圣殿里,在至圣所“舍吉拿”(Shekinah)的荣光中,以后祂也要永远住在教会里,在祂的子民当中。你我都在这个教会里。我们是如何进入的?就是头一件事:拣选。这是很个人化的。看看那座大厦,那个建筑工。他已经把墙盖到某一个高度;但是他还要继续盖,那时他发现他需要一块大一点的石头来嵌入某个部位。他身边有一堆石块,他反复察看,最后决说:“这块就是了。”于是他抽出那块石头,再三衡量,最后决定它还是不太适合,就扔了回去,另选一块,或好几块。他可能选了又放弃,最后他终于选定了,就放入他指定的位置。这是一种个别的、特殊的拣选。每一块石头都是被挑出来、单独被放进墙里的。古时候盖房子可没有“大量生产”这回事。现在用砖盖房子,每一块砖都是一模一样的。这并不是使徒所想到的大厦。他心中想到的是耶路撒冷的旧圣殿,那并不是用砖块造的。每一块石头都经历了个别、特殊、独特的拣选过程。感谢神,每一个人成为基督徒时,也经历同样的过程。在基督教会里,没有大量生产这回事。有些人以为有,其实没有,也不可能有。感谢神,在现今这个逐渐丧失了个别性的世界中,神还是这一切的中心。

让我们换一个例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进入神的国只有一个法子,就是通过窄门。那不是一个宽敞的大门,而是一道小门,“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是一个一个进去的。不可能一大群人一涌而入天国,这是神与人之间个别的、私人的事。生命的更新是个别发生的。这是基督徒信仰的基础;这也是关于这建筑物的墙和神的圣殿一个重要的原则。你不可能以家为单位得救,当然更不可能以整个团体或阶层,或国家为得救单位。一个一个来;有的被接纳,有的被拒绝了。使徒在哥林多前书第三章有关草木禾秸的那个画面里,再度提到了这一点。主耶稣自己也在撒网的比喻中说得同样清楚。祂说到撒网下海,捞上来时网里满是各种鱼;接着就是检验的工作,好的留下来,坏的再扔回海里。那些鱼在网中停留了一会儿,但未能留下,又被扔回去。就像盖房子的人,拿起一块石头。要不要把它放入墙中?它看起来还合用,但再观察一下,不行,不适合,于是扔回去,把它丢弃。在我们看来适合的,在神眼中不一定适合。这种想法也许有些可怕,但这是圣经的教导。到了审判的那日,会有很多人自以为已经在这座建筑物里面了,可是基督对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这是一种个别的拣选,它包括选择,也包括弃绝。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点是,这房屋的每一块石头并非一模一样的。你观察某些华丽的石屋。你会发现那些石头的大小、形状、色泽等都不一样。它们虽然不同,却联络得合式,共同组成一片壮观的墙。有的石头大,有的石头小,有的中等。它们在尺寸、形状各方面都有异。但我要为此感谢神。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今日却常常被人忽视和遗忘。不久以前我有机会参加一个传道人的讨论会。会中有一人提出一个很切合时宜的问题。他说:“为什么今日基督教会似乎只接触某一类的人?”他又说:“显然我们没有触及到所谓的工人阶层。我们只触及整个社会的某一层次。原因何在?”这真是一个饶富深意的问题。我的答覆是:我们对教会的观念基本上有了一些差错。阶级划分多少与人的心理有关,但它与基督教信仰的整个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基督徒信仰最荣耀之处是,它能触及每一种人、每一个光景下的人。这种多样性、非划一性是非常有趣的。石墙与砖墙最大的区别在于石头的尺寸每一块都不同,但它们却联络得合式。这不是单调、沉闷、齐一。异端才是这样,他们企图使所有跟从者都像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谨慎防范某些教导,他们企图把人最后带到一个模子里。有些人你单单从他们说话的方式和所用的词句,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在哪里信主的。他们说同样的事,用同样的方法说,也作同样的事。他们就像整联的邮票一样。这不是使徒此处列举的原则。这不是我们被造成的样子,神的计划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相同。每一块石头都在同一座墙里,不错,但彼此互异,有的大,有的中等,有的小;有的这个形状,有的那个形状,然而都同在一座墙里。这才是真正的合一,而不是我们今日在生活许多方面,甚至在教会中所看到那种单调乏味的齐一。让我说得更简单明白一点:作为基督徒,我们并不需要变成同一个样子。我们个别的特色仍保留着。有些人生来个性激烈,那么我们就应该是激烈的。另外有些人生来安静、镇定,那就让他们这样。没有什么比看见一个生性安静的人一心想学作性情激烈的人那样荒谬的了。但这种事屡见不鲜;每个人都想变成一个样子。神没有把我们都造成一个样子。或许你说,可是我喜欢那种开朗快乐的基督徒。但我不作此想。那种强作的欢颜,不自然的笑容,反而使我厌倦。有时侯我会为一个严肃、有愁容的人感谢神,他使我相信他对人生抱着一种深邃的观点,他知道使徒所说下面这话的含义:“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

神也没有定意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去讲道。可是有一种教训却几乎是这样主张。一个人一旦得救,就得立刻开始作见证,然后讲道。但神并没有要每一个人都去讲道,也没有要每一个人都前往宣教工场。在神的计划中,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作全时间的工人。有些人给人的印象就是我们都得这样作。他们在聚会中不断对年轻人施压力,让他们觉得若是他们不去海外宣教就几乎成了罪人。这是相当错误的教训。我们不必都成为同一个样子。我们都有各自的角色去扮演,都有各自的功能去发挥;各人殊异。有的石头大,能承担极大的重量。有的石头较小,但也一样重要,它恰到好处地被放在一个部位,而那是其他石头所不能胜任的。

让我们摒除这种大家必须一致的观念,而去发现神要怎么用我们,要我们变成什么样子。教会历史在在证明,有些时候一些名不经传的基督徒,花许多时间用来祷告和代祷,他们所成就的往往比一些广受欢迎的传道人还大得多,因为后者只是用一大堆草木禾秸来建造,到了审判的日子就站立不住。让我们学着用属灵的眼光来看这些事。也许我们中间有些人就是被召去以仁爱待人,对人友善,富同情心,坐在那里聆听别人的苦闷。你单单聆听别人说话,让他们将心中重担与你分担,就可以对他们有惊人的助益。但是我们中间有许多人太活跃太忙碌了,只顾着自己说话,却不给别人机会说话;我们从来就没有时间听,所以无法帮助别人。但愿我们把握这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同一个房屋,同一个圣殿,神的同一座建筑物里,有各式各样的石头。你也许不够大,不够重要,当然你不会以此自豪,但你得记住一个事实:你不够大不够重要,并不表示你就不在这建筑物里。神知道,祂细察一切。回到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看看使徒如何用身体的比喻,来详细解释这原则。他说,整个身体并不都是眼睛,或耳朵,或手,或脚。所以不同的肢体都属于同一个身子,虽然其中有的比其他的肢体较不体面。但他强调不体面的和体面的都同样重要。所以我们不要作愚昧人,想要把每一部分都弄得一模一样。不要从大量生产的角度看。让我们想到石头作的墙,并为此感谢神。祂选上了我们,把我们放在墙中,祂知道我们,就像祂知道那些重要的、伟大的石头一样。我觉得极奇妙、美好的是,我们是一块一块被放上去的,神对最卑微的基督徒之认识就跟祂对最伟大、最有能力的圣徒之认识一样深,祂看出我们在墙中准确的位置,就把我们放进去。祂放我们进去的方式就跟祂放其他所有人的方式一样。

让我们不要企图干涉或违背神建筑的计划和方法。让我们小心今日教会面临的心理上的危险——大量生产的观念,总想造出同样的结果、类型。教会一旦只制造某一种类型的基督徒,只吸引某一阶层或某一类型的人时,那就危险了。福音若真正传讲出来,应该是触及社会每一个层面的。教会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现今的危险是,我们都要单单作一个和善、安静、受人敬重的人,持守住自己的道德,教会也只由这类中产阶级人士组成。不!神从未定意如此。让我们重新检讨我们的讲章、教训,特别是我们的方法,免得我们不知不觉滑入心理学的方式中,以为自己正在盖一座华美大厦,最后却发现,我们还没有被加到神的殿内,在“那日子”来临时竟然乏善可陈,也没有可资兴奋的事。这是第二件事。

至于第三个原则,我只打算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预备与雕塑的问题。由于这个题目太大,我只在此略提一下。稍后我们会再详细讨论。我已经说过,那位建筑师、工匠盖到了一个地步,发现他需要某一种形状和大小的石块,于是他将身边一大堆石块浏览了一遍,挑选出一块来。他说:“嗯!这块挺合适。”他已拒绝了好几块,现在这个应该很合用。可是它亦非完美无缺,因为它得配合已经盖进去的石头。它下面、两边都有石头。大体说来这石块还合适,但是它得与它下面和两边的石块相配合,而且稍后别的石块也能够加在它上头才行。你有没有看过水泥匠工作?我小时候常常有机会观察他们工作,而且百看不厌。水泥匠先拿起一块石头,然后用各种槌子把边敲掉。他又修边,又切磋,又雕琢,又敲击,又试验。发现有不妥的,他又拿回来再用槌子或凿子敲打一番,然后把石头放进去,再退后几步仔细端详,心满意足了,他就涂上灰泥;接下去他又拿起另一块石头,重复同样的过程。这就是使徒所谓“联络得合式”的意思。在我们能够联络得合式之前,必须先作成一些事。工匠并不是把石头随随便便地丢在一起。不,这中间有一种奇妙的匀称。你注意盖好的墙,就会看出这一点来。当然,有些石头比别的需要较多的修理、敲击、雕琢。但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趟手续,而且都会得到。除非我们被整修、雕琢,我们永远无法成为墙垣的一部分。

对我而言,在教会漫长的历史上最吸引人的事,莫过于看见这个原则正在运行、实践出来。有些人需要较多的雕塑、琢磨,以后他们可能成为强有力的石块。有些人似乎一开始就配合得恰到好处,他们所需要的加工就少得多了。你观察各种不同的基督徒,就会从自己的经验中印证这一点。雕塑的量大小并不重要,此处的原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这个过程,不论它牵涉的多或寡。

我们如何被雕琢呢?乃是藉着讲道和教导。这也是讲道和教导的主要功用;为的是塑造我们、装备我们。我们都有一些凸出来的棱棱角角,按着我们天然的样子,是无法被嵌进这建筑物里的。棱角必须被凿掉!教会里有各种别扭、顽固的人。从某方面说,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顽固、奇怪。刚从采石场掘出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粗糙的。也许我们的形状还合适,但我们都需要极多的雕琢,才能跟整座墙配合得天衣无缝。在我们被雕塑好之前,是不会被放进去的。可是我们多么容易忘记这一点!我们读新约圣经,聆听讲道和教导,就会明白这种装备是绝对必要的。有些人说,我是这一类型的人,我是那一类型的人。我心里有话就一定要直说。如果教会里的人都是如此,会成什么样子?如果每块石头都如此顽梗固执,这座建筑物会成什么样子?这是不可能的,你无法去建造;这一类的棱角必须先凿去。这就牵涉到个人的自我规律了。我们必须柔软,才能与别人配合——联络得合式。

我们应该忘掉自己,只想到墙,想到整座建筑物,并且知道是由主来决定我们应该被放在何处,应该作什么,具有什么功能。请相信我,如果你属于这建筑,或将要被建造在其中,你就必须被雕琢塑造。不要忘了,这是神的房子,你我若不照着所当作的去运用圣经的教训、指示、信息,神就会使用别的方法。希伯来书第十二章说得很清楚:“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如果新约的论证和呼吁不能使你约束自己,如果这些棱角不除掉,祂就要用一个锤子或锉子把它们敲掉。我们都有此经验。祂使我们谦卑,把我们从高处降低。祂有很多方法这样作。祂可以透过疾病,或死亡,或悲痛、失败、误解等各种方式。感谢神,祂确实这样作。因为祂若不这样作,我们就没有一个人能恰到好处地被放进墙里。主爱我们,珍惜我们。祂若不爱你,就不会在乎你,祂可以随手把你扔回去,你一辈子就带着那些棱棱角角说:“我就是这一类的人!”好吧!你就作那一类的人吧!可是你不在神的殿中,你若坚持顽固下去,就永远留在外面。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对我们有永久的重要性。我们若要在神的殿中,就必须除去棱角,与他人互相配搭。如果我们不明白此原则,看不见装备的重要,不肯顺服,我们就会遭摒弃。或许我们暂时无法完全领会,但在永恒里我们就能明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