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神居住的所在

卷二 神的和好之道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弗二20~22)

这几节经文是继续使徒前面那一节的思想:“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

我们已经看过使徒在说明基督教会肢体的特权时所用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画面,现在我们要来看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画面。这画面就是教会是“主的圣殿”,“神的家”,神居住之所。

观察使徒心思的运作是非常有趣的。你读这段经文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保罗要加上这第三个画面?我认为只有一个解释。家人的念头使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家。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联想——从家人到家庭,到他们所住的房子。我说过观察使徒心思的运作是非常有趣的,我这样说是有用意的。我们在思想有关圣经作者是受圣灵默示这个教义时,必须记住这个教义并不是否定作者个人的特质;不然每一卷书都会风格划一,毫无变化。可是所有不同的作者虽然被同一个圣灵充满、管理、控制、引导,他们个人的特色还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读或听一段经文时,并不难区分这究竟是保罗写的,还是彼得或约翰写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处我们也看到了使徒保罗的一个特色,就是他的心思随着论理和逻辑的线路运转的痕迹。家人,然后是家。

现在我们必须来看这个画面。在讨论有关教会肢体是神家里的人那个观念时,我不厌其烦地一再指出,那个画面比第一个画面更进了一步。我用了一连串比较和对比来说明这一点,以及使徒如何把我们带入这更高的观念里。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三个画面,问题立刻来了;他还在往上提升吗?第三个画面是最高峰吗?也许有人觉得,尽管第二个画面比第一个是进了一步,但第三个画面绝对是退一步的,因为从家人到家,显然是下降了。似乎从个人降到了非个人的层面,从人到了物质的层面。使徒的想法是在进升吗?他要带我们到更高的地步吗?或者他突然改变思想的线路,把我们带到机械性的画面中?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仅从释经的观点看,若从属灵真理的观点看更是如此。我认为使徒的想法仍然是在往前进的,他在这个画面中把我们带到了更高峰,是别的事物难以企及的。这种说法如何成立呢?是这样的:从他对于教会肢体的关系所下的定义可见一斑。我们已经强调,使徒最主要的原则是合一,他在这三个画面中企图作的,就是带出这个合一的伟大事实。我相信他在第三个画面中用了比前两个画面更好的方式,向我们指出合一的精义。为了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我只须指出第三个画面比第二个有关家的画面更进一步,因为我前头已指出第二个画面比第一个有关国度的画面更进一步。

我认为一个家中的成员,其联系固然比国民彼此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但是从某方面看,它仍有一点松散。毕竟家人是个人的集合,但谈到家这个建筑物时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是各部门真正的结合。使徒在第二十节说到“各房靠祂”;“各房”一词提供了明白整段经文的钥匙。有人把“各房”译成“每一房”,即使这样,重点仍不变。你若喜欢采用“每一房”,把每一个这种建筑物视为圣殿的一部分,那么不同的部分仍然组成了一个整体。所以我建议,当你想到一个建筑物时,不妨想到其中每一块不同的砖和石头之间的联系甚至比家人之间的关系还紧密。一个家庭的各成员是分开的、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不一样,他们也不必为了作家中的一分子而埋没个人的特质。个别性仍然存在,有时侯甚至明显到一个地步,家中的一个成员与其他成员的差异甚至大过他与外人的差异。他们是家庭的一分子,然而个别性仍然保留着,其依附、连接的程度多少是松的。另一方面,一个建筑物最重要的就是凝结力,使徒将它描述为“联络得合式”。

或许这么说更恰当:家人毕竟早晚会分开。那不是说从此他们就不是一家人了,但他们以后无法再互相作伴。他们甚至会争吵,不再见面,彼此不说话。我知道那个基本的联合还在,没有任何事物能使它消失;但他们之间的交通、沟通、相伴、在一起的关系不再了,因为他们分开了,彼此分隔,以致于几乎给人一种印象,以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或联系。可是你若这样对待一个建筑物,早晚会弄得片瓦不留。你若把一个建筑里的大量石头抽掉,墙就会倒塌,最后建筑物本身也不存在了。所以我觉得这里显示的合一原则比前两个画面更接近、更密切。你若把墙里的石块分开,建筑物就分崩离析;可是你若把家人分散,这个家仍可以存在。它的联系松了,但比起拆散的建筑物,仍胜一筹。所以我认为使徒的思想路线是一直在前进的,此处他让我们看见基督徒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座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样紧密。

我们若从权利的观点看,可以更明显地看出这种想法又进深了一步。市井小民固然可以向君王或元首申诉,但那与小孩子到父亲面前的情形仍然不一样。后者显示了一种更亲密、更崇高、更伟大的关系。但此处使徒又进一步。他对教会的观念是,教会是神的圣殿,“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如今孩子到了父面前,但他还是在父以外。此处陈现的观念是,神住在我们里面,以我们为祂的居所。它与第二个观念的差异就像第二个观念与第一个观念之间的差异那样大。不只是我们与神有亲近的关系,可以自由到祂面前,并且更进一步指出,教会最终的奥秘和荣耀乃是神住在她里面。她是殿,是神的圣殿。正如祂从前住在以色列百姓的圣殿中,今天祂也住在祂子民的教会里。在思想的领域中,没有什么能超越其上了。

这和主耶稣离世前留下的教训类似,祂说:“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祂来”(约十六7)。能站在神子面前,仰望祂,听祂说话,向祂求问,得到祂的帮助,这实在是极大的特权。这固然非常奇妙、美好,但还有更好的事,就是祂来住在我们里面,以我们为祂的居所。祂说,这正是我要作的。我来,向你彰显我自己,父和我要住在你里面,以你为居所(约十四21~23)。这比当面跟祂说话又进了一步。如今祂来住在我们里面,“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这是使徒用第三个画面所表达的观念。他要说的是,以弗所人乃是神圣殿的一部分;他们从前远离神,现今却被建造成为圣殿的一部分。

这个有关教会是建筑物的教训在新约中非常显著。今天基督徒的当务之急乃是把握新约有关教会的教训,而我们最需要把握的就是这个奇妙的教训。这也是主耶稣在该撒利亚腓立比所提出的,当时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主耶稣对他说:“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这是这个比喻第一次的出现,其他的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稍后我盼望能再提到这一节经文,好明白主耶稣说这句话的意思;这里使徒间接地引用了它。

哥林多前书第三章开头,从第九至第十七节有一段论述。使徒在那里说,他是一个“工头”,他心里对于教会作为建筑物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使徒说,有各种各样的人在这根基上建造,但不是每一个人都照正确的方式建造,有一天审判来了,每个人的工程都要受审判。但他强调的是教会作为建筑物这个观念,“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哥林多人的问题出在他们忘记了这一点,结果他们自己里面起了分争——“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等等。他说,岂不知你们是永生神的殿么?不要用这种方式拆毁神的殿,你们是在破坏合一的原则。使徒提醒了我们一个最重要的教义。教会一切的祸患都是因为我们未明白教会的本质。这也是为什么新约书信一再讨论有关教会的教义之原因。那些人已经得救了,毫无疑问的他们都是基督徒,可是他们在许多方面遭遇难处,因为他们忘记作为教会的肢体是什么意思。他们彼此起分争,因此麻烦和试炼接踵而至。这一切的答案是,回头弄清楚教会就好像建筑物一样。

他在哥林多前书第六章第十九节里也提醒哥林多人同样的事,他说圣灵住在他们里面。虽然他想到的是个人而不是教会,其实那也是同一个观念的一部分。“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重价买来的。”他告诉他们不可得罪自己的身子,为什么?因为“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哥林多后书第六章第十六节也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话,使徒在那里说:“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再一次我们看见了教会是永生神的圣殿。提摩太前书第三章第十五节也一样。我引用这些经文,是为了要指出它在新约教训里的重要性。保罗对提摩太说:“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使徒彼得也用了同样的例子,他说:“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前二5)。类似的经文不胜枚举,我只是提出一些关键的经文。

我们一方面将这些经文记在心里,一方面来看使徒在我们正研讨的这节经文中真正要教导我们什么。我们可以把他的话分成几个重要的部分。第一,他对教会的观念作了一个概括的论述,特别强调合一与权利。第二,他对结构作了详细而实际的解释。每一次你注视这个建筑物时,就应该记住这两点,这是很重要的。你可以概略地来看这个建筑物,有一些特色你可以一眼即看出。但是研究一个建筑物还可以从另一面着手:仔细检查它的根基,看看它的墙是如何建造的,有什么样的支柱。这是比较机械化的一面。此处使徒用很奇妙的方式讨论到这两方面。

此刻我只打算讨论第一个原则,也就是教会作为一个建筑物的一般观念。但愿圣灵使我们看见自己也是这正在进行的奇妙过程之一部分。

保罗告诉我们的第一件事是,教会这个建筑物正在施工过程中。我找不出更好的方法来形容现今的世代了。神正在这个世代作什么?自从主完成祂的工作,回到天上之后一直到现在,神到底作了什么?人类堕落以后,神究竟对这个世界作了什么?答案是,神在竖立一个建筑物,就是教会。这个过程仍持续着。使徒在此处说:“被建造在……根基上。”这是一种持续的观念。此外还有另一个词,“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在继续着,一个建筑物正在逐渐增高、扩展。我喜欢把这画面当作今日世界的写照。你若读世界历史,采取世俗之人那样的历史观,就会觉得一无意义。可是你若从圣经的观点来看,就会看出一个来龙去脉。神有一个伟大的计划。祂是永恒的建筑师,祂已画好蓝图和细节,祂正在建造。在每一个世代中,祂都拿出一些石块,雕琢、挑选,将其加在这个建筑物上。某些世代有很大的复兴,你可以看出建筑物有明显的增添和扩充。有些世代似乎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发生,旁观者或许会说,这时期真是一无进展,墙没有加高一寸,一切都维持着原状。然而这项工程仍然在继续着,也许这里加一块石头,那里添一块。它们都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提醒自己,这不仅是神旨意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建造的过程已经进行好一阵时间了。保罗对以弗所人说:“你们也……同被建造。”从那时到现在,又不知有多少人被建造!你我都被加了进去,同被建造,成为它的一部分;我们都有分,而这个过程仍然在继续。它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完成。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十一章说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以及“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相信我,“神的百姓必认识祂。”“神坚固的根基立定了。”让这个世界任意而行吧!让地狱逞强吧!但是神为这个建筑物所拣选的人,都将在它里面。我们被放入其中,加在其上,这实在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崇高、最大的特权。想想看,你自己是神正在建造的这荣耀的杰作、华美的圣殿之一部分。这是第一点。

我必须立刻指出这里包含的第二点,就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性。我再一次注意到,观察使徒心思的运转是非常有意思的。他一开始提出教会好像一个建筑物这个观念时,必然立刻体会到有些人可能用机械的方式来思想教会:把一块石头放在另一块上面,加上一点灰泥,如此而已。我想使徒很担心人们会这样误解,所以他带入了“渐渐成长”(和合本作“渐渐成为”),“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等词句。一个建筑物怎么可能成长?根据使徒的话,它确实能成长;为了说清楚这一点,使徒甚至不惜混淆他所使用的比喻。他把花草的生长、建筑物的扩充都混在一起。有趣的是,他在哥林多前书第三章里再度把这两者并列。他在第九节说:“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使徒说神又是农夫,同时又是工头。他说,你们好像田地,又好像房屋。他把这两个观念并列,似乎把二者混而为一。建筑物也会成长——这是一种含生命的过程。

使徒彼得也作过同样的事。至于他这个观念是不是从保罗得来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我们确知他读过保罗的书信,因为他说过保罗的某些书信有点难懂(彼后三15、16)。你注意到我刚才引用过的经文吗?在彼得前书第二章第五节:“你们……就像活石。”石头怎么可能是活的呢?石头有生命吗?彼得说,是的,石头有生命,因为这是他的比喻,“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

保罗在此处的第二十二节也带出同样的观念:“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他在第四章说到身子的时候,也采用了同样的观念,他说:“各房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在身子的例子中,这是很容易明白的,可是用在墙、房屋上,也如此明显吗?根据使徒的意思,要明白它惟一的方法就是把握一个观念:这是一个活的建筑物,是有生命的房屋。

这是现今世代亟需强调的观念之一。教会会友的人数增加,并不等于主的圣殿有增长,这中间是有差异的。我们正活在一个志得意满的世代,你读到有报导说,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几乎大部分人都是教会会员。但这并不表示他们都被建造成为主圣殿的一部分。他们不一定都是活石,都参与圣殿的增长。教会的成长是有生命力的,是活的,而不是机械性的。教会的会员名单可以扩充,但只有神能藉着圣灵把人建造成为教会的一部分。这个过程是活的。当你聆听今日有关教会合一、普世大教会、各宗派联合等论调时,不妨将“成长”一词记在心里。他们谈论的只是把各组织合并起来。那不是保罗教会合一与教会增长的观念,但在今天却广为流行。那是机械性的,是统计数目而已。你只需坐下来,开会商量,然后决定增加某一个组织。这与使徒所提到之活的、有生命的、有活力的过程多么不一样啊!“渐渐成为主的圣殿”!活石!活的石头!我这样强调是因为我相信教会落到今天的地步,有一大半是因为教会忘记了这个原则。教会一直在力邀人加入。这正足以反映出她根本不明白教会的本质。我从未邀请过人加入教会,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我认为去请求人,甚至苦苦哀求别人加入教会,都是不对的。有些人真的是被贿赂加入教会的。这完全违反了使徒所说的这个活的、成长的过程。我们必须一直记住,这是一个活的过程。

于是我们来到第三点。请注意使徒说这是一个“圣殿”。你若在它四周走一圈,仔细观察,你最主要的印象是什么?使徒说,这个建筑物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圣洁”。他对于它的大小、装饰只字未提。他只说它是圣洁的。这是最大的特色。“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我们多么容易忘记这个特色!今日世代尤其忽略,这实在可悲。当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帝国与基督教会合并在一起时,就产生了这种错误。他们忘记教会是一个圣殿,教会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她的圣洁,而不是她的庞大或影响力。记得有一个人说过一句话,虽然有点开玩笑的味道,却十分真确。他在讨论到教会里的神迹这问题时说,以前教会说了“金银我都没有”之后,可以接着说:“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可是现今的教会这两句话一句也说不出。教会现在有了金银,有了权势,却忘了圣洁。但这正是圣殿的本质,她是一个“圣洁的民”、一个“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但愿我们在一切有关合一的言谈、思想、辩论中,能把这原则放在中心位置。可是今天我们却常常为一些芝麻小事争执不休,好像这些事才重要。使徒接下去在第四章说,基督教会合一的惟一保障就是在圣灵里合一、在圣洁上合一,以及圣洁子民的合一。圣洁若成为最主要的特质,合一自然相应而生。圣洁若被放在中心位置,在许多事物进来之前,必须先除去许多东西。在教会漫长的历史中,每一次的复兴或大增长都是根据这种形式产生的。两百年前那次属灵大复兴之前,就先有卫斯理、怀特腓德等人的“圣洁团契”。你先从圣洁开始,然后才有人数的增加。但是你若只想人数增加却不谈圣洁,就不会有“主的圣殿”。你可能有一个庞大的组织,有高效率的行政机构,有卓越的制度,但那不是神居住的所在。它可能是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却不是永生神的教会。圣洁是教会的首要特质。

最后一点是,不管从哪一方面去思想教会,都必须从三一真神的观点出发。使徒也不断回到这一点。他在第十八节说:“因为我们两下藉着祂(指神子)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三一神!你注意到他的重点吗?“有基督耶稣自己(此处是他第一次用这种方式说到基督)为房角石”——基督耶稣!还有呢?“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 ——再度提到主耶稣基督。保罗无法忘记祂,无法把祂搁在一边。他接下去又重复强调祂。我们读以弗所书头两章时,可以一再看到这名字被反复提及,耶稣基督,主,基督耶稣,在祂里面,藉着祂;一而再,再而三,总是提到祂!离了耶稣基督,就没有教会。离了耶稣基督,就没有合一。所谓的世界信仰联合会是完全否定了基督和教会。所以任何运动或组织若不把基督放在中心、开头、根基、目标上,而自称能使人与神建立正确关系,就不是出于神的。它可能有很多义行善举,可能以助人为乐,甚至可能替一些人的生命带来了改变;可是它若不以基督为中心,就不是属基督的。请留意此处重复提及的那名——“基督耶稣”——藉着祂,靠祂。我们若与祂没有关系,就一无所有了。然后是“神……居住的所在”——父!祂来住在教会里。祂是藉着圣灵居住。子!父!圣灵!这个次序是不变的:子带我们到父那里,父和子差下圣灵。因此我们有了这个“主的圣殿”。

你看到这个教义的重要吗?古时候人们进圣殿去见神,那是祂临在和居住的地方。这个教义对我们的实际重要性是,如今神所居住的殿就是教会。人们是藉着我们、透过我们来寻找神,到祂那里。我们是否给外面的人一个印象:教会就是永生神的殿?他们是否能在我们身上看见那住在我们里面的神所彰显的圣洁和尊荣?

以上只是从使徒概括的话里归纳出的几个一般原则。接下去我们要仔细探讨他对教会的构造说了什么。这是极重要的。在现今关于众教会的合一理论正大为流行之际,我们首要之务乃是让一切思想都受圣经管理。我们必须谨慎,免得人自己的观念介入;在我们渴望“作”什么的时候,不可浪费精力,免得有一天来临,每一个人的工作都要被火试炼,到时我们的工作就成了草、木,尽被烧毁,而我们也将受亏损——虽然靠着神的恩典,我们仍能得救,只是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一样(林前三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