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不再作外人

卷二 神的和好之道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

(弗二19)

前面我们一路详细探讨使徒从第十一节开始的这段陈述,他主要强调两件事。第一,在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前,必须先经历何等大的改变。它远超过一个人在任何其他领域里所经历的改变。这是一种新的创造。它必然带出第二件事,就是我们基督徒成为教会的肢体、基督身子的肢体,而享有的特权。请注意,这两件事是一贯相连的。以弗所人“从前”是那样,如今是“这样”;他们现今成了基督徒,就和那些也成为基督徒的犹太人合一了,他们同属于一个身子,就是教会,并且敬拜同一位神。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地位所具有的特权。这是使徒在第十九节所说的,他一直继续这话题直到本章末了。他停下有关犹太人与外邦人的话题,现在要提出基督徒(不论他是犹太人或外邦人)所享有的特权。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已无关紧要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如今是新人了。此处使徒观察这个新人、新性情、新存在,就是基督教会。他迫切期望我们明白这是何等奇妙的事。他使用了三个画面。第一个是国家的画面——基督徒是一个大国度里的公民。第二,他是一个家庭——神家中的成员。第三,他把基督徒和教会视为神所居住的殿。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作基督徒的特权。他要以弗所人明白这点。他又回到第一章第十八节及其上下文论及的主题。使徒在那里告诉他们,他为他们祷告,求神照明他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并知道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这是他要他们看见的——作一个基督徒的特权。这也是你我都当切实把握的。以弗所书以及其他使徒书信中一切对基督徒的勉励,都是由这个教义出发的。我们若真正明白自己的身分、自己是谁,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大多数问题都自然会解决。由于我们不明白这些,不知道自己的特权,所以才会问题丛生。我们若明白了,就不会羡慕非基督徒,也不会企图效法他们的生活方式,更不会因自己未能处在他们的地位上而感遗憾。保罗用很美妙的方式向我们陈述。你是否注意到他在提出三个积极的画面之前,先以一个消极的画面开始?今日人们都不喜欢消极的一面,但保罗却例外。“这样……”,他接下去要说一些积极的事吗?不,他从消极面开始。“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然后他才来到积极的部分。

显然使徒觉得有必要再把消极的部分带进来。换句话说,他又回到第十一、十二节,他在那里说:“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他只是再作一次回顾,所以他从消极面开始:“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你想他为什么要这样作?我认为他的理由必然是,我们若不十分确定自己处在这个地位上,那么空谈这地位所具有的特权根本没有什么用。你若不在一个地位上,别人告诉你一大堆有关这地位的事,岂不都是枉然?所以我们要先确定这一切都适用于我们。在我开始探讨我的公民权,或我在家中的地位,或我作为圣殿一块石头的身分之前,我必须问自己:我在那里吗?这些适用于我吗?

对以弗所人而言,这是毫无疑问的。使徒说:你们不再是前面说的那样,而是这样了。这对每一个人都是很明显的。这些人从前未信时,过着某种型态的生活。另一方面,犹太人过着另一种型态的生活,用另一种顽强不同的方式敬拜。现在任何人要由异教徒成为基督徒,与信主的犹太人有共同的信仰之前,都必须先经历非常大的改变。这是一个明显的转变;他必须放弃某些仪式习俗,离弃从前拜的假神,宣告这些与其他许多事只不过是“小学”。保罗说:“你们不再作……。”这对所谓“第一代的基督徒”尤其真切。初期教会如此,现今的宣教工作也如此。宣教士到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人中间,向坐在黑暗中的异教徒传讲福音。人们第一次听到,相信了,他们的改变非常明显。这是第一代的基督徒!到了第二代,还是可以看见一些改变。可是到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十代、第二十代,就越来越不明显了。因此以弗所人视为理所当然的现象,到了现在就不那么明显了。在所谓的“基督教国家”中更不容易看到,因为很多人以为只要你出生在这个国家,你就自动成为基督徒。对这些从小在教会、在基督教气氛中长大的人来说尤其困难,因为他们总是去一个地方敬拜,参加主日学和各种教会活动。所以我们不只是用当时的情形来看这节经文,也应该把它放在现今的环境中来思考,这是很重要的。正如我下面要指出的,原则总是一样,但运用起来就会有一些差别。此处使徒主要关切的是原则。他并没有因以弗所人仅仅加入教会,名字登记在教会名册上就感到高兴。这不是他要谈的主题。他谈的是生活的原则。在这一段高度属灵的经文里,他一直都在谈原则。至于我们,不妨用问题的方式来看。显然这些曾经不信的人如今成了基督徒。我们也要自问:发生在以弗所人身上的经历,是否对我们也是真实的、确切的?

使徒所用的两个词可以帮助我们面对这个重要的主题。第一个词是“外人”。“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外人是什么?外人乃是一个人发现了自己处在一群不同的人中间。但你置身于另一个民族的人中间时,你就成了外人。他们属于另一族人,你只是一个外人,不属于他们,他们不是你的同胞。第二个词是“客旅”。这是什么意思?本来它是指一个人住在一个社区附近,而不是住在里面,就如住在城墙外头的人。他很靠近这城,但又不在城内。他不属于这城,只是住得很近。这是原初的意义,可是现今被用来指那些住在外国的人。前一个词“外人”比较偏向于家族、血源关系这方面;后一个词“客旅”则偏向于国家、地区、国度这方面。客旅是指一个人发现自己身处异国。虽然他住在这个国家中,但他没有这个国家的国籍,他未归化为公民,没有永久居留权。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他是一个凭护照居留的人。这是使徒所用的两个词:外人和客旅。他们可能在一个地方住了很久,可是他们永远是外人,是客旅。他们的家在别的地方;他们是凭护照居住在这里,必须每隔一段时间申请延期。这就是使徒摆在我们面前的画面。请注意,当他来到积极面的时候,他只是把前面的反过来说;他从公民权开始,再谈到家庭关系。可是此刻我们只把重点放在消极面。

请注意这事情何等微妙。我们常常可以在现实的环境中看见。有人可能多年住在一个家庭中,几乎成了家中的一分子,却仍然是外人。他可能参与家庭生活的每一部分,却仍不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这时问题就产生了。来访的客人可能会以为,他是这家的成员,可是处久了才发现并非如此。对一个国家也一样。有些人住在一个国家许多年,来访的外国人看见他们就想当然耳地认为他们是这国的人,因为他们看起来就像一个典型的公民——和其他人作同样的事,早晨去上班,晚上回家,搭同样的火车,照同样的时间表作息。可是事实上这人并不属于此国,他不是公民,只是一个持外国护照的外人。

我们要把从这个画面所得到的观念铭记于心。这种现象也存在于神的教会里:住在一个家庭中却不是家中的一分子;住在一个国家里,却不是该国的公民。你可能在一群人中却不属于他们。记得吗?当以色列百姓从埃及往迦南地去时,圣经用一句醒目的话告诉我们,“又有许多闲杂人……和他们一同上去。”他们与以色列人一同离开埃及,一起经历以色列人面临的艰难、困苦、灾祸,可是他们不属于以色列民。他们是“闲杂人”。事实上保罗说得更详细:“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罗九6)。这是什么样的话?你看见整个群众就说,他们都是以色列人啊!不!不一定!有属灵的以色列人,有属肉体的以色列人。在一大群人中有一些是余民。这是使徒的教训,在新约的使徒书信中,这也是一个最重要的教义。你可以置身于一群人中却不属于这团体。使徒约翰也说到同样的事,他说有一些人从初代的教会出去了:“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约壹二19)。这些人在他们中间,却不属他们。这些人一直在教会里,看起来好像是基督徒,却从未真正属于教会。

保罗把这一类的事放在我们面前。我们用一连串原则的方式来探讨。第一个原则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的差异是清楚、确定的。尽管我前面说了那些话,一个基督徒和一个非基督徒之间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保罗这样说:“你们不再……。”这中间有改变,和以前不一样了。显然外表也有了改变,但使徒关心的不是外表,而是内里。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断定自己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时应该毫不犹豫。我们若不是“在基督里”,就是“与基督无关”。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曾定了一个命题,那无疑是正确的:“在两个相反的事物间,没有中间者。”对立就是对立,中间没有别的可能性。不是这个,就是那个。马太福音第七章里,主耶稣也作了同样的强调。你不可能同时在窄路上,又在宽路上。你不可能同时进入两个门。这是不可能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区别就从这里开始。基督徒进入窄门,走在窄路上。非基督徒正好相反。不是这样就是那样。这是主自己的教训。请注意祂如何继续重复这一点——真先知,假先知;好树,坏树;好果子,坏果子;最后是盖在磐石上的房子和盖在沙土上的房子那个醒目的画面。总之只有一个可能,不可能两者兼具。你是基督徒,不然就是非基督徒。这些事是绝对的。你不再是外人或客旅,你是基督徒,是这身子的一部分。

基督徒的地位并不是模糊不清、难以界定、模棱两可的。当然,如果你只是从行为、举止等表面的现象来看,这地位的确非常模糊。我可以很轻易为你勾勒一幅画,上面有两个人,其中一个道德高尚,待人亲切,言出必行,既诚实、公平,又正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人。再看看另一个人。概括看来,你无法说这一个人比前面那个人好,有时侯他会犯一些错,也许他并不是那么可爱。但是也有这个可能:这人是一个基督徒,而前面那人并不是。因为决定一个人是不是基督徒的,不在于他一般的表现和行为。一个住在英国的外国人,可能看起来与英国人无异,也作与英国人同样的事,可是事实上他还是一个外国人。他长得像英国人并不能使他变成英国人,问题是他有没有英国护照和国籍?你看,试验的准绳不在于一般的、肤浅的外表。这也是新约一再强调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论点。我们是否同意,我们若不是基督徒就是非基督徒?没有所谓正在尝试想成为基督徒的这种中间的地位。你若只是企图作基督徒,那你就还不是基督徒。站在门口并不表示你已经在里面了。当你被问到这个重要的问题——“你在里面或在外面?”时,你若正站在门口,这事实根本不能帮助你。圣经是多么频繁地论及这一点啊!主耶稣曾经描述说,人们前来敲门喊道:“开门,让我们进来。”可是里面的人回答说,不行,你在外头,你不属于这里。我们若不是基督徒,就是外人。

我要提出的第二个原则是,我们必须强调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多么重要。此处保罗举出的例子可以有助于了解这一点。我们究竟是外人或真正自己人,是如何知道的呢?早晚这事实会显明的,不论你们的关系如何亲密,感情如何好。有一个成语说得很透彻——血浓于水。人生到了某个地步,惟一重要的就是血亲关系了,那时候外人就开始感觉到自己不过是一个外人罢了。或许多年来他与别人的差别微乎甚微,他甚至说,我属于他们,我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他们也一直把我当一家人看。可是突然之间,在一次危机中,他发现他仍然不是人家的一分子。血浓于水!你很难解释这一类的事。你甚至会说,这种情形不合理。或许真不合理,但事实就是事实。一些基本的因素忽然浮现出来,你骤然发现那个家庭中六、七个成员变成一体了。这个可怜的外人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外人罢了。

或许再用另一个例子,可以解释得更清楚。比方说有一个旅客,外国人,到了一个地方,一住就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他喜欢住在那里,也广为当地人接纳。一切的差异都无关紧要了。他持什么护照,有没有公民权,这些事又有什么关系?当地人说,他已经跟我们打成一片,不分彼此了。但是请等一下!突然之间这人的祖国和他寄居之国有了冲突,纠纷无法解决,于是两国宣战。这个已经在异乡住了三、四十年的人,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外国人,他四周每一个人都对他投以怀疑的眼光。他甚至可能被驱逐出境或遣送回国。尽管他看起来好像与本国公民无异,但危机或试炼、考验来临时,他的外国人身份就马上暴露无遗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这种情形可以说屡见不鲜,有时侯甚至造成一些悲剧,但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再来看另一个贯穿全本圣经的原则。为什么知道你是不是基督徒这么重要呢?让我告诉你。当试炼来临时,这件事就变得攸关重大了。一旦生活中的试验和试炼临到,这件事就浮现出来了。也许有数年之久,你都在健康、顺利的情况下。你一直在教会中,似乎也属于教会,你的兴趣都投注在里面,你也是其中活跃的成员。可是忽然之间你病倒了,可能缠绵病榻好几个月。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知道自己是不是基督徒。这个区别在此时就很明显了。或者是家中有人重病或亡故,或巨大的灾变发生。这时此原则就变得极重要了。如果你只是“靠护照而活”,此时就无济于事了。可是你若真属于它,情况就会全然改观。或者用主耶稣自己的例子。马太福音第七章的结论岂不是说得很明白吗?那些看来似乎是基督徒的人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么?”他们都在教会里,热心参加各种活动,是所谓“上教会的人”。可是主耶稣说:“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毕竟他们还是外人,是客旅;你可以发还护照,把他们装上船驱逐出境!弄清楚我们究竟是“外人、客旅”还是自己人,这是何等的重要啊!

为了更切合实际,让我用问题的形式来提出第三个原则:我们如何能知道自己何所属呢?如何决定答案呢?依据什么标准呢?我要根据使徒的例子来提供一些非常简单的答案。

先从最表面的开始,那就是一般的感觉。不是我来试验你,而是你自己试验自己。你想知道自己是外人,是客旅吗?不妨回答这个问题:你在教会中感觉自在吗?你在基督徒中间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吗?或者你有一种不舒服、觉得自己是外人的感觉?就好像你到别人家作客,尽管主人殷勤款待,你还是会觉得自己并不属于那个家庭,多少还是有一些生疏感,你仍然意识到这不是自己的家,你无法完全放松。不管主人多热诚、友善,毕竟你还是一个客人。你在神的家中有回家的感觉吗?你在神的子民中觉得自在吗?或者你仍然觉得是局外人,与大家仍有一些隔阂?或者这么说:你在神的子民中是否也和在别的团体中一样轻松自在?你在别的团体中也许又说又笑,跟大家打成一片,你在教会中也是如此吗?还是你觉得自己只是小部分的参与?这是极其重要的。当你将它放在家庭的关系里时,就可以看出其必然性。这种感觉很难描述,也无法用笔记下来,但你就是知道它存在。你说,我可以感觉到;你的感觉是对的。

再从另一方面说。你是否真有兴趣?你若属于一个团体,就会对它产生兴趣。不但如此,你会喜爱它,把心思、全部的爱放在它上面,你喜欢待在那里。你喜欢回家,喜欢待在自己的国家中,虽然你会羡慕别的国家,但毕竟这是你的祖国。同样的原则也可以用在人际关系上。一个人若真属于另一个人,他就会喜爱这种关系。这不是出于努力,也不是出于责任。他享受这种关系,珍惜它胜过一切。让我用约翰一书的话作一个总结:“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我们觉得是属于他们的。也许有些人我不喜欢,但我还是爱他们,因为他们是我的弟兄。或许我喜欢其他人胜过他们,但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爱不爱的问题。有时侯我们可能喜爱一个朋友胜于家中的兄弟或姊妹,但这不影响手足的关系,这种基本的、原生的关系远比别的都深刻。“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这是一般的感觉!

再来看第二个试验法:了解。你和一个家庭同住时,彼此的了解非常重要。你在异国寄居时也一样。我的意思是,你了解人们在说些什么吗?最叫人不舒服的事莫过于你坐在一群人中间,却被排拒在人们的交谈之外,你一点也无法插入他们的话题。他们每一个人似乎都彼此熟识,都使用某种用语,言谈之间默契十足,而你却感觉置身事外,毫无立足的余地。你也在聆听,也是团体里的一分子,也加入谈话,可是你却打不进去。让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了解神的子民所用的语言吗?这个家庭有它自己的语言。你是否对“称义”、“成圣”这一类的词感到不耐烦?但愿不会。对神的儿女而言,这些词汇是极宝贵的。他们不会不耐烦。他们好像小孩子那样凝神倾听大人的话。大人忽然说出一两个较深涩的、小孩子不易明白的词,这时孩子怎么办呢?他们试着弄清楚,以证明他们是家中的一分子,因为这个词是父亲常用的。神的儿女也一样。他们也许不知道称义和成圣是什么意思,可是由于他们是儿女,他们想要明白,所以他们开始阅读、研究、发问。可是你若心生不耐,就表明你是外人,你不明白家中的语言。锡安的语言在你耳中听来甜蜜吗?你可以想象有人长年寄居它乡,说着外国语言;有一天他乘船返乡,就在他刚要下船时,忽然听到了乡音,哦!他的心是何等雀跃啊!基督徒岂不也是这样吗?

这不仅是语言的问题,还涉及别的事。你知道他们正在谈的话题吗?你是否明白,并对其感兴趣?让我再用例子说明。例如你住在一个人家里,他们非常友善、好客。你们晤谈甚欢。忽然一个家人走近来,你可以从他的表情知道,有一件严重引起这家人关切的事发生了。他们开始流露出尴尬的神情,他们想商量这事,却因你在场而欲言又止。于是他们用一些暗示、建议,和间接的方式谈论它。你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的表现显示你是一个外人——他们喜欢你,他们不是要羞辱你,可是你就是不明白。有一些隐私的问题他们无法与你分享,虽然他们喜欢你,但毕竟你不是他们的家人。基督徒的生活也是这样。你是否明白基督徒生活中的问题和话题?你对它们感兴趣吗?或者当你听人谈论时,你对自己说:“这是什么啊?我一点也听不懂。如果他讲的是政治、科学,我当然听得懂,可是这些是什么?好无聊呀!”你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发现你究竟是不是家中的成员。

最后,也是我认为最好的测验方法是,你知晓家中的秘密吗?一家有一家的秘密,一国有一国的机密。你知晓这机密吗?有的人可能对宗教、神学、哲学都感兴趣;只要我们探讨抽象的神学问题,他都讲得头头是道,俨然内行人。可是一旦你开始讲到属灵的事、自己的经历,这个人就觉得自己是局外人了。你有过这种经验吗?不久以前我听说有一个人去神学院读书,因为他听说那里教导许多伟大的信仰教义,他非常喜欢。可是后来他遭遇到一些难处,他渴望有人能跟他谈心灵深处的问题,分担他一些秘密,却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帮助他。他们好像不明白,也不想谈这一类的事。哲学的辩论?欢迎!神学的论证?欢迎!可是当这个人的灵魂有需要,想得到实用的协助时,却发现自己碰到了冰山。纯粹正统神学,却是冷冰冰的。我们可能拥有一般的兴趣,却缺乏对生命的秘密这种亲密、个人的兴趣。

还有另一种测验的方式:你是否遵行国家的法律和规则?使徒约翰对基督徒说:神的诫命“不是难守的”(约壹五3)。对别的人或许难守,对基督徒却不难。大卫在诗篇里说:“我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每个基督徒也可以这么说。我们是用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宣告我们的地位和身份。一个英国人开车到法国或欧洲其他国家,若仍旧靠左边开车,就会立刻发现自己是外国人。今天教会里岂不是也有许多人开错了边?也许他们自己不知道,但他们是在向人宣告他们是外人,是客旅,因为他们开在道路错的一边。他们不知道、也不尊重国家的法律和诫命。他们的言行举止不符合这个家庭和国家的习俗。虽然他们住在其中,却仍是外人和客旅!

最后,我从表面开始来到了更深的一步。最终的证据是,你拥有的究竟是护照还是出生证明?这岂不是最重要的吗?它远超过感觉、兴趣、了解等。追根究底说来,这是一个法律问题。你有出生证明,还是依据护照?也许你会问,基督徒的出生证明是什么?让我告诉你。这是超越我前面所说的一切。“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八16)。那是以“圣灵为印记”(弗一13)。只有圣灵能给我们这保证,祂用印记印证了我们,祂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之民被赎”(弗一14)。请别误会我。你若对于印记没有确切的认识,你仍然可以作基督徒。只要你通过前面那些测验,我可以保证你已经是一个基督徒了。可是我要勉励你,别以此自满。要坚持拥有你的出生证明!到天上的宝库那里,直到你找着!别让任何事物拦阻你。向主寻求。我再引用古德门(Thomas Goodwin)的话:“向祂恳求”,直到你得着。这时你就可以说,我不再是外人和客旅了,我与众圣徒同国,是神家中的人了;我是神所居住的殿中之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