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基督成就和睦的方式

卷二 神的和好之道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為要將兩下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弗二15)

我們在思考這一個特別的論述時,必須提醒自己,這是使徒在這幾節經文裡所探討的重要論證之一部分。他在討論基督教會陳現的驚人景象。他觀察基督教會,看見裡面的肢體——猶太人和外邦人,以色列國民和應許之約以外的人同在一處。此刻他要解釋這情形是如何成就的。是神的大能作成的。沒有別的可以把猶太人和外邦人聚在一起敬拜。同樣的能力也曾使基督從死裡復活,這是保羅要詳加解說的。這裡的論證相當微妙;在整本聖經中,再沒有一處論證比它更錯綜交織的了。我們若要把握它有力的論點,欣賞它完全的豐富和榮耀,那麼每一句話都是很重要的,每一個字都饒富意義。他一個論述一個論述地堆起來,每一個論述之間有着罕見的邏輯性和精確性。這位偉大使徒的心意在這裡以驚人的方式披露了出來。這件事對他而言非常清澈明白,若是我們也肯花時間一句一句的探討他這段話,觀察每一個陳述之間的密切關連,我們也可以看得透徹。此外,我們也需要只有聖靈才能提供的光照。所以使徒在開始指出神奇妙的恩典之前,已經為以弗所人禱告,好叫他們“心中的眼睛”被照明。若沒有聖靈的光照,我們什麼也不能作。要測驗聖靈是否已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問我們是否明白前面的論述。更進一步說,我們是否以它為喜樂,被它所感動,視其為世界上最驚人的事?

這論述的真義是:基督自己是我們的和睦。“祂是我們的和睦”——所有的都在祂裡面。我們也可以說,祂成就了和睦。祂是和睦,祂也成就和睦。“為要將兩下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我們已說過,使徒告訴我們主耶穌基督在人和人之間,在人和神之間,成就了和睦。祂是每一方面的和睦。使徒陳述的次序是,他把人和人之間的和睦放在前面,到第十六節再提及人和神之間的和睦。這個次序饒富趣味。從神學的觀點看,這次序應該顛倒過來。但是保羅是從實際的、牧者的觀點出發。他先從教會具體的事實開始——猶太人和外邦人一同屈膝敬拜神;他先說到人和人的和好,再指出他們如何一同到神面前。此刻我們探討的是祂使人和好的方式。使徒告訴我們,祂用了兩個方法:先是消極的,然後是積極的。我們已經根據這句話——“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思考了消極的一面。祂拆除了界于猶太人和外邦人中間隔斷的牆——冤仇。

但那只是消極面,並不是全部;單單消極面是不夠的。這也是此刻我要強調的。單單拆毀中間隔斷的牆並不能成就和睦。我覺得今天有一件很可悲的事,就是人們對於和睦缺乏真正的觀念。根據聖經,和睦不僅是指消除敵意,也不單單指預防實際的敵對行為。可是今天世人使用“和平”一詞時,顯然就是這種含義。和平好像僅僅指不打仗的狀態。和平變成了只是沒有戰爭的景況。單單止息爭端並非和平,單單避免將來產生敵對行為也並非和平。現今許多人教導說:“我們只需要把‘基督的教訓’運用在國際事務上,就可以解決緊張的世局;”這實在是誤解、誤用了福音。稍後我們會發現這樣說還有別的理由。神對於僅僅終止外在的、積極的敵意並不滿足。神對和平所存的理想是,人與人彼此擁抱、彼此相愛。那是基督徒的和平。我們不只是不可相咬相吞,並且還應當彼此相愛,合而為一,真正愛別人如同自己。這是此處我們所要強調的真理。和平必須從內心、態度這方面來看;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涉及內在的合一及相愛。保羅告訴我們的是,基督已成就了和睦。祂如何作的?答案是:“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使徒在此處介紹了一個新約有關基督教會和教會本質的奧妙真理。新人、新身子,就是教會。基督成就和睦的方法乃是形成、產生基督教會;所以任何人想要瞭解基督徒促成和平的方式,都必須立刻介紹有關教會的觀念,或者從這方面來思想。根據這個論述,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只有在他們共同屬於基督的身子、同為基督徒的時候才能獲得。所以很顯然的,這無法運用在國際上。若有人傳講基督徒的信息時,把它當作一種可以運用在國際上的東西,這論調就不合乎基督徒的信仰,不是從基督徒角度出發的,就不屬於基督的身子,等於是異端,完全違反使徒的教訓。然而這正是許多人在傳講的。他們說所有政治家和列國需要作的就是運用這教訓。沒有人真正能運用這教訓,除非他成為一個基督徒。確實,稍後我會再提到,即使基督徒在運用的時候,也會有所缺失。但這教訓會要求我們具備基督徒的性格。讓我們看看使徒如何陳述它。

這一切都有密切的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不是枯燥的神學或教義。今天人們心中渴望和平,可是他們必須用正確的方式看待和平。除了使徒此處告訴我們的這個真理之外,我看不出還有什麼比它更能啟迪人心、堅定人的信心、帶給人安慰的了。他告訴我們,教會是一個新的創造:“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此處的“造成”一詞譯得略嫌薄弱,它的本意是“在祂自己裡面造成。”一個新的創造!有一首著名的詩歌說到:

教會獨一的根基

是主耶穌基督

她是主的新創作

從水與道而出。

那是真理:教會是絶對新的存在,是從前所沒有的。它可以比作神最初的創造天地。在那個創造之前,世上空無一物。創造的意思是使本來沒有的東西出現,從無生出有來。

這也是此處用的句子。神創造和睦的行動與祂最初的創造也很類似。神如何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創造和睦?不是修訂從前有的東西,也不是改進現有的。神不是把一個猶太人拿來,在他身上動一點手腳,再拿一個外邦人來,在他身上動一點手腳,然後把他們放在一塊兒。不,這是完全新的東西。創造!這對我們的整個立場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是以新造的身份進入基督教會,我們是進入一個嶄新的領域。從某方面說,它與從前存在的一切都沒有關係。讓我試着用例證來解說。這好比美國與大英國協之間的差異。大英國協裡有許多不同的國家、民族、種族。他們屬於一個大國協,但仍保有獨立的國體,國籍的分野並未泯除。他們仍保持個別的國家,但為了某些理由他們選擇一起合作。這是國協的特質所在。各國從前是被武力系在一起,如今卻是因共同的興趣和目標而連在一起。但美國卻不是這樣。美國聯邦不是由許多小國組成的,也不是由一些獨立的國家聯成的。換句話說,人們從歐洲亞洲各國來到美國,他們若要成為美國公民,就必須先放棄舊有的國籍。這是一個新建立的國家,它不是把德國人、瑞典人、意大利人等集合起來成為美國人。他們必須儘力忘掉過去。他們是美國人;他們已終止與舊祖國的關係和連結。這是一個新的國家。此處的情形也一樣。教會也不是集合了猶太人與外邦人;一些從前沒有的東西如今產生了。創造!“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則。

現在我們來到第二個主張。教會是在基督裡形成的:“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教會是在祂裡面形成的,這是教會與祂的關係所造成的結果。我們已在第一章裡略看過這一點了。我們也在第二章頭十節裡得到了一些暗示。此處它又被提出來。教會是基督的身子,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從基督得到她的生命、存在、能力,和一切。“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祂如何作成的呢?我們是教會的肢體,就是基督身子的肢體。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第二十七節裡說:“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我們在一個身子裡各自作肢體。身子裡有一種特別的聯結。身子不是一堆肢體聯在一起而已,也不是把手指頭、手掌、胳膊、腿、腳趾等鬆鬆地湊在一塊。不!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它是一個有機體,每一個肢體之間有活潑的聯結;但整個身子是大過于各肢體的總合。不要單獨看一隻手指頭,它總是整個身子的一部分。所以祂“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一切都是在祂裡面形成的。所以我們必須把握這個觀念,就是教會是基督的身子,基督是教會的頭,每一個肢體生動相連,彼此供應,正如稍後使徒在第四章裡所告訴我們的一樣。

第三個立論是,上述的事實造成了一個結果:教會成了一個新人。“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此處他所用的“新人”一詞和他在別的地方談到個別基督徒裡的新人舊人時用的那個詞,是不一樣的。此處的新人、一個身子,指的是教會,由不同的肢體組成,每一肢體都代表基督的身子。確實,我們可以稱它為一個新的人類。我覺得這樣看待最恰當不過了。在基督耶穌裡,由於祂完美的工作,一件嶄新的東西產生了。那是什麼?乃是一個新人。我們不只把教會當作一個身子,並且是一個人。這可以馬上讓我們看見其中的對比和差別。本來我們都是在亞當裡的,整個人類都是在亞當裡,所以亞當作的,整個人類也作了。“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這是聖經的話。我們原都在亞當裡,他是整個人類的頭和代表。整個人類在亞當裡是一體的。亞當是人類的起頭,人類包括了亞當和他的後裔。這是實際的景況,福音的鼓舞和安慰也正是由此進入。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已經完全與舊人一刀兩斷。我不再屬於亞當了。舊人已與基督同釘十字架。舊人死了,基督是第二個人,是末後的亞當。第一個亞當和末後的亞當!人類的始祖犯罪、墮落、失敗了。基督開始的新人類永遠不會失敗,因為是在祂裡面。保羅在其他地方提到祂是“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的,正是這個意思。我們看基督徒,觀察基督教會,看到的是一個新族類,新的人類,與舊的截然不同,並不是把舊的拿來略加改進。這是一個新的創造,是從基督裡面出來的新人,正如另一種人類是從亞當出來的。這是絶對新的創造,沒有別的詞可以形容。

不妨如此說:在我們更新、重生的時候,我們就誕生在這一個新家庭中。這是基督成就和平的方式。祂不是製造一群不同的人;祂乃是製造一個新人,新家庭,新家族,新族類。使徒在本章末了說得更詳細,此處他只是提出原則。這是基督成就和睦的方式。勸導列國止息戰爭並不是此處和睦的意思。真正的和睦只有照神的方法、基督的方法才能成就,那就是我們都屬於同一個家庭,裡面流着同樣的血,都是同一族類,同一血系裏的一分子,與神有活潑的關係。這是新約所關心的和睦。教會若對政治家說,你們只需要將我們的教訓實行出來,就可以產生國際間的和平,這種說法是何等荒誕!它等於完全否定了教會的整個教義,否定了有關更新的教義,完全誤解了主耶穌基督的教訓。

這是保羅的論點,但有幾件事我們必須強調。例如,舊人已完全被對付了。這是必然的結果。在基督裡,猶太人已對付了舊人,外邦人也一樣。你若相信這新的創造,就必須知道其他一切都被除去了,放在一邊了。“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三28)。另一個明顯的原則是,任何屬於舊地位的東西,在新地位上都一無價值了。如果這話叫你驚訝,不妨讀讀保羅在加拉太書第六章第十五節所說的:“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多麼美妙的話!在基督耶穌裡,割禮並不重要,是“無關緊要”的。然而,不受割禮也一樣不重要,一樣“無關緊要”。在基督耶穌裡,在教會的領域裡,在人與神的關係上,在人與人和睦的關係中,只有一件事是緊要的——一個新的族類。因此不論是猶太人、外邦人,和一切屬於猶太人和外邦人的事物,都是無關緊要的。惟一重要的就是新的族類。還有什麼思想比這個更令人得安慰呢?它告訴我,我舊有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從前犯的罪已經對付清楚了,不再被記念了。就像受割禮和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一樣。我若是在基督裡,就是新的族類。舊的人已受到對付,已經死了,消失了。“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我是死了的人。“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那就是這句話的含義。何等榮耀,何等寶貝的教義!基督徒啊!當魔鬼叫你向後看時,你仍然會愚蠢地聽命於他嗎?你不可注視過去的舊生活,你應該拒絶他,抵擋他。告訴他那些已成過去,你的老我已經死了,你與魔鬼已經毫無瓜葛。你如今是一個絶對、全然一新的人。

第三個原則是,我們在這種新關係裡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成了新造的人。基督如何建立教會?猶太人和外邦人如何被帶到一起?不是外邦人成為猶太人,也不是猶太人變成了外邦人。早期教會裡有不少人這麼認為,但事實並非這樣。外邦人不必變成猶太人的樣子,採取他們一切的風俗習慣和儀式條文。另一方面,猶太人也不必變成外邦人。這整件事的榮耀之處在於舊有的一切都已經對付了。不是外邦人作一些修改,猶太人作一些修改。也不是雙方開一次圓桌會議,同意各自作一些讓步,以達成協議。不!必須有全新的東西產生。不是猶太人變成外邦人,外邦人也不必變成猶太人。這是一個新造的人,一個新的族類。

第四個原則又更進了一步:這個新身體的合一是絶對的合一。我用這個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基督教會中沒有所謂的猶太人部分,也沒有所謂的外邦人部分。舊有的已成過眼雲煙。主耶穌基督自己在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第四十三節裡,用一句極重要的論述,斷然地突顯了這個觀點。祂對猶太人說:“所以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新的國就是教會。從此猶太人不再是神特別的選民了。一個新國度產生了。在教會中,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地位不再有任何差異。那一切區別都成了過去。這是主自己說的。使徒彼得在他的第一卷書信裡也說過類似的話:“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彼前二9)。此處的“你們”是指包含了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教會;神在頒佈律法之前,對以色列百姓說話時用的就是同一個詞。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新國度。它不是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混合體,而是一個新人;猶太人消失了,外邦人也消失了,現在是一個新的族類。保羅說:“再也沒有猶太人、外邦人,化外人、西古提人,被囚的、自主的,男人、女人之區別。”感謝神!那一切都結束了,在基督耶穌裡,只有一個新人。

我們終於可以這樣描述祂成就和睦的方式;只有在一種條件下,你我才能得到並且享受彼此的和睦,教會裡才能有和睦,那就是明白我們所探討的這些原則,並且付諸實行。最終的大原則只有兩個。我們在每一方面都不可再以舊的方式和觀點去看自己。作為基督徒,作為教會的肢體,我們不要再以國籍來區分彼此。雖然政治上我們還是如此作,但在教會中卻不能這樣區分。我們必須忘掉這一切。不要再從一個人的出身、才幹來判斷他。國籍、出身、背景、社會階級只會叫人分爭。有才幹、沒才幹,富足、貧窮,這些都是阻隔。我們這些基督徒在教會裡,不可以再用這些條件來彼此衡量,因為一旦我們開始把這些區分帶進來,就不再有和睦了;分裂、隔離、敵意相應而生。不但如此,我們也不可以再用從前的生活和行為來衡量現在——從前的好與壞,道德與不道德。這些是無關緊要的,在教會裡算不得什麼。在教會中一個廣受尊敬的人不能看著另一個人說:“我記得他以前的光景,我記得他是從哪裡來的;這種人也能和大家享受同樣的權利嗎?”這是與和睦相對立的。在浪子的比喻裡,主耶穌所譴責的那個哥哥就是持這種態度。這一切分門別類的事都應該除去。

我要再進一步。在基督教會裡,你甚至忘掉了從前的宗教信仰。你從前是否虔誠,一點關係也沒有,問題是你現今是否是一個基督徒。你可能從前很虔誠;這不重要,非基督徒也可以很虔誠。這一切如今都了結了。舊的條件、區分再也用不着了;你在教會中不必再問任何人這一類的問題。你只需要看看有沒有基督的印記在他裡面。你也許聽過著名的解經家亨利馬太(Henry Matthew)的父親亨利腓利(Philip Henry )的故事。亨利腓利年輕的時候愛上了一個女孩,這位小姐系出名門,家世比他高多了。她也深深愛上了亨利腓利。兩人交往一陣之後,到了必須徵求她父母同意的階段。她的父母問她:“這個叫亨利腓利的人,是從哪裡來的?”她回答說:“我不知道他從哪裡來,但我知道他往哪裡去。”這就是了。他從哪裡來並不重要。他往哪裡去?他是否命定要榮耀神,為神而活,在基督面前,屬於基督?這才是問題所在。這是惟一的問題。在這個領域裡,別的事都無關緊要,因為你帶進其他考慮的那一刻,你就帶入了分爭。

所以讓我從積極的角度來說。我們必須一直用這種新的方式來看、來想自己。若作不到這兩點,往往會導致麻煩。新約中有一個極佳的例證。記得有一次主耶穌發現祂最親近的門徒彼此在爭論。他們爭什麼?乃是爭在國度裡誰為大。主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沒有看清楚;在我的國度裡,和在世界的國度裡,情形不一樣。在世界的國度裡,小的要服事大的;但在我的國度裡,‘偉大’是包含在服事裡的。”祂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這是完全反過來的,可是他們無法明白。

使徒行傳第六章記載了一件類似的事,當時教會才剛剛成立。我們讀到:“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這些人已信主得救,成為基督徒了,可是他們尚未學會這個功課。這些說希利尼話的人,希伯來人!他們說:“這不公平!”他們用文化上的差異來劃分彼此,和睦立刻就消失無蹤了。

另一個令人矚目的例子見于使徒行傳第十五章:“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巴拿巴是一個善良的人,記得嗎?他又稱為“勸慰子”;他和保羅一同旅行。“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馬可約翰曾在先前的旅途中離他們而去,所以保羅說:“不!不可再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于主的恩中。”你想巴拿巴為什麼要帶馬可同去呢?因為他們是親戚。這位卓越、高貴的基督徒巴拿巴暫時忘了教訓,而堅持帶馬可去,只因他是親戚。在基督教會裡你就得忘掉這些。你的親戚若失敗了,而你又有更佳人選,就不要帶他同行。不要因為血緣關係就特別優惠他。不!既沒有猶太人,也沒有外邦人;舊的已過去了。這一切都是新的。所以不要把家族關係帶進來。這種情形真是屢見不鮮。有人蒙神呼召出來事奉,開始某項事工,等他臨終時,就指定自己的兒子作繼承人。有時侯這樣作是對的,但大多數時候是不智之舉,你會發現這事工開始走下坡,最後終於消逝了。為什麼?因為這個兒子並未蒙神呼召。我承認這是出於人之常情,但不是基督徒所當作的。保羅和巴拿巴分道揚鑣,就是因為家庭關係的介入。

這種容許過去介入的危險,真是處處可見。記得嗎?保羅曾在一件事上當面抵擋彼得。當時有猶太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告訴彼得說:“你不應該跟外邦人一起吃飯。”彼得聽了他們,於是區分就介入了。他們說:“單單相信基督還不夠,你還必須受割禮。”於是他們築起了分隔的牆。他們不知道舊的已過去了。割禮已不重要了,是不是猶太人已無關緊要了。

從很多方面看,我覺得最好的例證莫過于哥林多前書。當時哥林多教會陷入極大的困境,保羅不得不寫信給他們。他們中間有分爭,首先是有關人的爭論。“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誰比較會講道?誰的口才較佳?你比較喜歡誰?崇拜人,跟隨人,把人放在基督前頭!那是舊人的行徑,是屬肉體的、屬世界的,不應該發生在基督教會裡。還有什麼?他們彼此訴訟,有了爭執就告到外面的法庭。保羅說:“你們這樣作一點也不像基督徒。你們若對教會有正確的認識,就當指定教會中最卑微的肢體,擔任仲裁者;你把案子帶到他面前,他若判定別人有理,你就說:‘我願意順服,為了基督身子的緣故我甘心這樣作。’這才是新人!”還有什麼?強壯和軟弱的弟兄!哥林多前書第八章討論到這事。強壯的弟兄對真理的認識遠較別人透徹,他們中間就有了分爭。強壯的弟兄輕看軟弱的,軟弱的就跌倒了。保羅說:“不要為了吃肉的事叫你的弟兄跌倒,基督也是為他們而死。要實現新的關係。你們在基督裡都是弟兄,為了和睦、合一,和基督徒的喜樂之故,你情願不吃肉。”“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林前八13)。確實,在哥林多教會裡,他們甚至為了屬靈恩賜的問題而結黨分爭。那些有特別恩賜的人就誇口,蔑視其他的人;眼睛對腳說:“我用不着你,”等等。這是因為他們未把握教會是基督身子的道理。看不清這真理,常常會因此引發分爭。

我剛纔已提過,教會中不應該看重財富。雅各書第二章裡也論及了此事。他說:“在教會中,有人穿鑲金邊的華服進來,你們就把他領到前頭的座位上,因為他是一個富人;如果另一個衣衫襤褸的人進來,你們就叫他坐在後頭。”雅各說:“在教會裡我們不可如此,不可憑人的穿著和外表來判斷人。你應該看人的靈魂,和他與神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我們都合而為一了。舊的已過去,都變成新的了。”

讓我用一句積極的話作總結,見于歌羅西書第三章第十五節。保羅在那裡討論到分爭結黨的事。他說:要記住一件事:“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你知道他所謂“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是什麼意思嗎?意思是:讓基督的平安作你們的仲裁者;讓基督的平安在你們中間擔任裁判。你們面臨意見分歧或對立的時候就說:“讓基督的平安來作決定。我不打算自己決定;我不再斤斤計較我的權利和要求;只要能促進基督在我們中間以及在我心中的平安,我願意接受任何裁決。”保羅說:“讓基督的平安作你們的裁判,你們中間就會有和睦。”

我們蒙召同為一個身子。“藉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這是惟一的方法。由於我知道自己是在基督裡,並且看見別人也是在基督裡的,我就能原諒和遺忘,謙卑地與他手牽手。我們在基督裡原為一,將來要一同在榮耀中度過永恆。只有當我們記住這一點,知道這是我們真正的情形,才能有真的、實際的、長久的和睦出現。

讓我們為了基督耶穌裡的新創造而稱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