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已经得亲近了

卷二 神的和好之道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

(弗二13)

显然这几句话是继续第十一节开始的那段话。同时,它本身也在补充前面我们所讨论的那个论述。使徒在这里强调救恩的浩大。他要我们明白,基督的救恩是如此伟大,只有神的大能才能完成。这是他的整个论点。使我们成为基督徒的那个大能,也正是使主耶稣基督从坟墓里复活、升天,使祂坐在神右边的同一个能力。我们千万不要只见树不见林。树木固然美丽,但森林更壮观,更辽阔。我们接下去探讨时,要同时把握两者。

使徒所写的,以及他要我们明白的是,“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我们需要圣灵的帮助,因为我们的心思是如此狭小,脆弱,有限。所以我们要像保罗为以弗所人祈求的那样,求神“照明我们心中的眼睛”,使我们明白。使徒写下这卷书信,就是要帮助我们明白。他说,要知道救恩的浩大,有两件事是必要的:第一,要明白我们若没有救恩,会是什么光景;第二,明白有了救恩的结果是什么。前头我们已从第十二节看到,我们离了救恩的情况。“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只有当我们明白了第一点,我们才能体会任何一个人成为基督徒都是一件多奇妙的事。如今没有太多人成为基督徒,这并不希奇;希奇的是,人竟然能成为基督徒。只有神在基督里的大能可以解释。我们必须先知道人的本性和人犯罪的结果,才能把握这一点。我们得再进一步来看。如果我们要衡量这大能,不只是需要衡量我们是从多深的谷底被救上来,并且也需要衡量我们到底被提升到多高的地步。

所有基督徒都会发现有两个极端可以代表自己的处境:先是在基督以外,然后是在基督里。这是使徒在第十三节所作的。他说出消极面之后,接着指出积极面。记得吗?在头十节里他也是这样作,只是角度不同。在那里,他关心的是我们实际的属灵光景——死在罪恶过犯中——以显示我们是如何被提升到一个崇高的地位。此处我们已看到,他主要是从律法的角度看,从神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处境和地位。我要再一次指出,明白这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有牧会经验的人都清楚,若一个人对自己的救恩不感到快乐,或缺乏把握,或者他的基督徒生活没有喜乐,通常都可以归纳成两个原因:他从未真正认罪,因为他从未真正看见自己是没有盼望的;或者他从未真正明白自己作为基督徒的身份,以及自己被提升到的崇高地位。所以这两件事必须并在一起看。在新约中,两者的次序往往是、也必然是这样的:先是消极面,然后是积极面。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

使徒总是从消极面开始。记得他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曾在一个非常感人的场合,向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辞行——他没有时间亲自前往以弗所,所以就请以弗所教会的长老来与他见面。他们在米利都会合,保罗在那段极动人的谈话里,实际上对他们说,我要提醒你们,我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昼夜不住的流泪见证、传讲福音。他传讲什么呢?“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徒二十21)。你永远不会听到使徒保罗说,人可以先到基督那里,以后再悔改。你认为这是不可能,所以他总是先传讲悔改的信息。这里也是如此:那是你们从前的光景,这是你们现今的光景。只有当我们把握了消极与积极两方面之后,才能真正感激神所赐的伟大救恩,并且以它为极大的喜乐。

让我问一个简单而明显的问题:我们是否知道这救恩的浩大?或者让我问一个更敏感的问题:你是否以你的救恩为乐?你是否对自己是基督徒这件事,比对任何其他事都感到骄傲?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除非我们深以这事实为荣,远超过其他的事,否则我们的理解就有缺陷。当一个人明白这一点时,他只能说一件事,就是像保罗所说的,“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看见了这一点,就等于看见了一切。没有别的堪与其相比。这是很好的测验,可以测出我们是否真正明白这些事。我们是否知道自己的特权?我们是否明白身为基督徒,此时此刻我们的地位是何等荣耀?让我们彼此帮助,共同达此地步。

讨论完消极面,现在来看积极面。使徒再度用他一贯的方法——以一个句子来涵括。他先用一个句子述说他的整个计划,然后分成数点一一解释,那就是他在本章余下的部分所作的。在第十三节里,我们再度面对基督徒整个信仰中最荣耀最感人的摘要。这一切都包括在这节经文里。有时侯我会有一种感觉:只要我能够把这句话说得妥当,正如圣灵能使人把它说出来一样,我就不需要再说什么了。这句话乃是:“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

这就是整个福音。让我们详细一点来探讨;那是基督徒信仰中一个基本的部分。此刻我先概括地讨论它的整体,稍后神若许可,我们将跟着使徒,把它分成几部分来看。这整件事不可避免地分成几部分。此处有三件事。第一是我们过去与现在的区别;第二是我们现今的情形;第三是我们如何变成现在这样子。

首先来看我们过去与现在的区别。使徒用了他一贯的方法——但是。他先指出阴暗的一面,提出消极点,并且加以强调。然后他才说“但是”(译注:中文圣经和合本没有“但是”二字,而以接下去一句中“却”字来表达语气的转变)。记得第四节里有另一个令人瞩目的例子。他说了我们从前死在罪恶过犯中的情形之后,突然又说:“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祂爱我们的大爱……”(弗二4)。此处他又用了一次。这些使人蒙福的“但是”,“然而”,真是再多重复几次也不嫌多。整个福音即由此带入。“如今却”——你看到这中间的区别。都在这小小一个“却”字上。但他加上了另一个词“如今”。“却”是一个相反词;“如今”则与“从前”、“那时”相对。这些都是他使用的对比词。它们有何效果?你只需要藉着回答这问题,来显示你究竟是不是基督徒:你是否有时侯会觉得,人类语言中最伟大的一个词就是“但是”?若不是,你对基督徒信仰的认识就有偏差。你原来是在那样的地步,但是!立刻你就能仰首歌唱;一扇窗子打开了,闪过一道亮光,黑暗骤然消失。“如今却”!它告诉我们什么?那是盼望的“但是”,是如释重负的“但是”,说明绝望、黑暗、阴霾已到了尽头,我们并未丧失一切,神仍然与我们同在。我们抬起头来。“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这是另一种方式表达我们这里所论及的事。

我要特别强调,这些词以惊人的方式带出了对比的鲜明、隔离的彻底,以及区别的绝对。一个基督徒和一个非基督徒之间的区别是绝对的、完全成对比的。那种区别是清楚、确定、明显的。我们绝对不能说,看不出基督徒与非基督徒有何差异。两者间的区分就像“如今”与“从前”的区别一样。“但是”!彻底的不同;不寻常的改变。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没有灰色的过渡期。并不是说你从黑进入到白的时候,中间有好几个灰色的步骤,你分不清自己的位置——黑色开始染上一点白色,然后再多一点白,又多一点白,最后你说,啊!这是白色!不!我们的情形并非如此,这样完全抵触了使徒此处的教导。他说,不是白,就是黑,没有中间模糊不清的阶段。这和光谱里的色彩变化不一样,你在光谱里的任何一点,都无法确定它实际的颜色,因为它总是揉和了一个颜色的终点,和另一个颜色的起点。我们与非基督徒的差别则是清楚的、确定的。

很多人对自己的基督徒身份感到困扰,因为他们从未明白圣经在这件事上的教训。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对比是绝对的。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可以想象有人会说:“哦!等一下,当然我能明白那种以极端形式出现的对比,就像保罗在这里说的;毕竟他写信的对象是以弗所人,他们不相信神,是异教徒,在世上过着异教徒的生活。当然,一个异教徒一旦成为基督徒,这个对比显然会是很极端的、明显的。”他们还会说:“现今也一样,有些人成为基督徒以前可能是酗酒的、殴妻的,甚至杀人的,再也找不到比他们更不敬虔的人了。这种人若成了基督徒,改变当然是很惊人的,所以你才一直强调‘但是’一词,并且说到‘如今’和‘那时’的区别,以及‘从前’与‘现在’等。”他们继续说:“这些却不能运用到那些从小受良好教育,在基督教国家里长大的人,他们儿童时代就被父母带到教会,参加崇拜和主日学,也从未作过什么暴力或罪大恶极的事。他们是‘在教会长大’的,所以改变自然微乎其微,几乎无法察觉。”他们辩称:“你怎能把这种对比运用在这一类人身上?用在异教徒身上还可以,用在受良好基督教教育的人却不适合。”我的回答是:两者都适用;非基督徒与基督徒的区别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样大的。

决定我们是不是基督徒的因素,不在于我们作了什么,或我们是什么,而在于我们与神的关系。保罗说:“得亲近了。”他不是说:“有进步了。”也不是说“过着较好的生活”。不!使你成为基督徒的乃是“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得亲近了”;从前你远离神,如今得以亲近祂。区别所在不是我们的道德或行为,而是我们与神的关系。

容我举一个例子说明。这是一件涉及“关系”的事。我说过,这与一个人的道德无关 ——道德是随后而来至的。例如婚姻。假设一个男子昨天才结婚,你岂不是可以这样说吗?——“昨天以前他是单身汉,但现在他是已婚的人了。”当你提到他的婚姻状态时,你说上一大堆有关他的其他事物就是白费口舌。你可能会说他是一个酒鬼或赌徒。但我此刻对这些没兴趣,因为我问的是他结婚了没有。如果你谈论的是这个人的婚姻关系,那么他的言行举止与此无关。重要的是他从前未婚,现在已婚。其他的事在此处都是无关紧要的。

在成为基督徒的事上亦是如此。我没兴趣知道你从前是花天酒地,或品格高尚。我只想问一个问题:你靠近神吗?你认识神吗?你进入了至圣所吗?这是惟一的问题,其他都不重要。谈到受人尊敬、善行、道德、伦理,你可能是一切美德的典范,可是你仍不认识神。根据圣经,这是用一个人的关系来判断的,即使最邪恶、最可怕的罪人,和一个最受人敬重的罪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区别。“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他们都在门外面,不能进入宴客厅与主人相聚;他们只能待在大门外。也许你会说,他们是不一样的,看看他们的穿着,多么与众不同!但我对这些没兴趣。我只问一个问题:他们是在门外,还是在门内?我记得有一次有人告诉我:“你知道吗?有时侯我真希望自己以前过的是放荡、邪恶、充满罪行的生活。”我说:“为什么?”她回答说:“这样我才能体会那种信主之后巨大的改变。”你看出这中间的错误和误解吗?那个人纯粹是消极地从品格、行为的角度来看。如果她只从认识神、在祂里面喜乐的角度看。她就会发现她与那些恶贯满盈的人并没有多大差别。这个测验是积极的。“但是”,“如今”,“从前”,“那时”,这中间的对比是极鲜明的。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让我们继续看第二个原则,就是思考我们基督徒究竟是什么。我们将第十二节的信息铭记于心时,这一个原则多少可以使前面提到的对比更清楚。保罗用“得亲近”这几个奇妙的字来表达。当然,“得亲近”是与“外邦人”、“局外人”、“没有神”、“与基督无关”相对立的。可是如今“得亲近”了!这是有关基督徒的整个真理。显然使徒心中存着一个例证。他想到圣殿。耶路撒冷的圣殿分成三个不同的地方或院。最重要的一处是“至圣所”,是最里面的圣地,神的同在藉着施恩座启示出来。而只有一个人可以进到至圣所里面,进入神临在之处,那就是大祭司;他也只能一年进去一次。然后是几个院。最外头的叫“外院”,是离神最远的。外邦人不许进入“人民院”,就是犹太人的院。一般犹太人则不许进祭司得以入内的地方,而一般祭司也不许进入大祭司的地方。离得最远的是外邦人,局外人。使徒在本章末了会更详细解释这一点。此处已经以这种特殊的形式出现了。他说那些远离神的人已经藉着奇妙的方式被带进来了,得亲近了,可以进入至圣所了。这是每一个基督徒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必须强调的真理。非基督徒是没有神、没有基督的;他也没有方法、没有知识、没有门路可以进去。

基督徒的真正地位是什么?首先,并不是他有某种经历,而是他如今得亲近神了,他有门可进,有入场券,得以来到神面前。当然,他也能和其他可以到神面前的人一起前来。所以保罗继续说到这种对比。从前犹太人是一个分别出来的民族。他们藉着焚香和祭物,透过祭司,到神那里。外邦人却不能这样作。可是如今外邦人不但能到神面前,并且可以与已成为基督徒的犹太人一起前去。稍后保罗也说:“因为我们两下藉着祂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

现在我关切的是一般的情形。这实在是生命中最美妙的一件事。你记得亚当夏娃在伊甸园犯罪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吗?他们被赶出园子,神在伊甸园东边“安设口基 口路 口伯 ,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为什么?是为了阻止他们重返伊甸园。那是堕落和犯罪的结果。人被关在外头,不得见神。“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门打开了,人虽然犯罪堕落可耻,却能回来,得以进入,到神面前。他重新与神和好,重得神的喜悦,仇敌被除去了,神对罪的忿怒平息了。罪已得赎,他们重新被带在一起;人得以前来,进入内室,被介绍给荣耀之王。

或者这样说:保罗在前面几节已说过,所有非基督徒都在应许之约的外头。他的意思是,同一个恩典之约,神已重复说过许多次,只是每次稍有不同。神自己起誓,神与人立约,祂说:“我要如此行,我要立一个新约。”保罗此处是说,外邦人虽然远离神,但如今在救主基督耶稣里,并藉着祂,已被带入这约中,开始享受神与人立的新约中一切的福气。这些福气是什么?希伯来书第八章对此新约有详细的描述(10—12节)。那是引用耶利米书第三十一章的话:“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不用各人教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主;’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这是新约。一个人未成为基督徒以前,是在应许之约的外头。成为基督徒是什么意思?就是这里说的——得亲近,被带到约里面,听见神说,这一切都是你的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切是什么意思。那是说我们得以认识神。基督徒的信仰其实就是认识神。你可以很虔诚,知道很多关于神的事,相信某些有关神的真理,读了不少神学的书,听了很多有关神的演讲和辩论,却仍然不是基督徒。作基督徒的意思就是认识神。新约说:“他们不用各人教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主;’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从最小的到至大的!认识神!“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这是成为基督徒的意义。你们从前不是国民,在以色列选民之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活在世界上没有神;如今却得亲近了,与神的子民同列,得以认识神。

还有什么?如今因为我们认识神,就可以坦然无惧的到神的施恩座前来。这也是希伯来书作者的论点(四16),他在那里说:“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你已得亲近了吗?你跪下祷告的时候,是否带着坦然无惧的心?你知道自己正在施恩的宝座前吗?你知道自己正蒙怜恤吗?你是否得到恩典的帮助?这是一个得亲近的人之地位:他已进前来,进入内室。听听希伯来书的作者在第十章第十九节至二十二节怎么说:“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着祂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祂的身体;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这是成为基督徒的意义。如今得亲近了!“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你在那里吗?你知道这条路吗?基督徒乃是一个能到神面前,进入至圣所的人;没有什么能阻止他。

还有什么?我们乃是带着充分的信心确据。如果你跪下祷告时,心中满是疑惑地说:“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这样作?我能向神祈求吗?我无权这样作,我只是一个罪人,双手沾满罪污;”若是这样多么可悲呀!这不是祷告。祷告的方法乃是带着充足的信心,进入至圣所,知道藉着基督耶稣的血,如今神与你有新的关系,祂对你抱着新的态度。

约翰福音的前言里也可见此真理。他说:“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我们清楚明白这话吗?基督徒不但能到神面前,而且知道神是他的父。基督给他权柄作神的儿女。他已被接纳。虽然他是来到圣洁永存的神面前,但他带着作儿女的自信。他有权柄,有耶稣基督的权柄,他宣告自己是儿女,没有仆人可以禁止他,没有仇敌可以拦阻他。他手中拿着出生证明说:“我要去父亲那里。”“得亲近”!他不但知道自己是神的儿女,因他手中握有出生证明——就是神的话;而且他还有另一个确据。保罗在罗马书说:“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这是基督徒的身份。他不是向一个遥不可及的神祷告,他也不在乎形式、外表,和言辞是否华丽。他像一个孩子那样前去呼喊:“阿爸!父!”他知道神是他的父,神的心是向他敞开的。难怪使徒要强调这些人从前与现今的光景之间的区别。

由于基督徒知道神是他的父,他是神的儿女,所以他也知道神爱他。他知道“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他知道神关心他,没有一件事临到他是神不知道的。虽然神是如此伟大,祂有永远的尊严、荣耀、大能,但正如作父亲的,祂关心每一个儿女,祂知道我们的一切,也深深关心我们的福祉。基督徒知道,在神的右手边有一位人子,从天上下来,与我们联合,在我们身旁,代偿我们的罪债,为我们死。这个人带着这样的认识到神面前。这是“得亲近”的意义。

雅各书第四章第八节里有一段非比寻常的话:“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但我若不知道方法,又如何亲近祂呢?除非我知道自己在此约中,不再是陌生人、局外人、离得远远的外人,否则我如何亲近神呢?亲近神惟一的方式就是保罗在这一节末了所说的,稍后我会再详细讨论。只有一个法子亲近神,只有一个法子进入至圣所,就是“靠着祂的血”。“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时候,靠着门框和门楣上羔羊的血得救。任何人到神面前来的时候,都必须带着神儿子宝血的印记。这血在你身上吗?若是,你就有权进入至圣所,无人能禁止你。你在那里吗?你是否带着信心和确据祷告?你认识神吗?你是否享受与祂的交通?

“亲近神”乃是在耶稣基督里经历新约中一切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