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編織的主

榮耀的光輝 - 羅炳森師母傳
人類是處于一種何等奇特的矛盾狀態裡,一方面意志很薄弱,另一方面慾望卻很強烈!對於最輕易到手的東西我們很少想望,但離我們最遠的卻是我們最渴想得着的。誰以到手的東西為足呢?誰會稱讚長在自家園子裡的薄雪草呢?我們的雄心在今生絶無滿足。早上還望着遠處的高山嘆息的人,中午已站在他所企求的頂峰了;然後一雙眼睛帶著渴望的神色,轉向那更高、更難攀登的山峰,計劃晚上要到達該處。(如果晚上他還活着,那他算是幸運的。)做好眼前的工作——這是世上最簡單卻是最難遵循的忠告!對於手邊煩瑣的日常工作能不聞不問,而去追求某種更高也似乎更重要的事,是何愉快哩!我們常常做出這類的事,導致何其悲慘的後果!今天我一直在想,我們多麼容易錯過久已想望的機會。我們有某種魂牽夢縈的野心,某種根本無法滿足的慾望。但那看不見的力量正在作工,一隻強用力的手正抓着我們生命的絲線,一來一往地紡織着,這裡搓一搓,那裡繞一繞,直到在渾然不自覺中,所想望的目標差不多已達成了。然後任性的自我插手了,某個或對或錯的小問題出現了——是那麼小的一件事,但慾望強得

很,我們就從他手中接過絲線,用我們不熟練的手指開始編織了那麼一小段。然而就在圖案上的一個小地方編錯了——那麼小,根本不會有人注意到——這無關緊

要,或者應該說似乎無關緊要。但那位偉大的織工知道我們編得有偏差,繞了個彎,超過預定的位置了,而機會就這樣永遠地失去了。

當我們在靈裡回顧生命的織錦畫,並比照原定的圖案時,我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我們織錯了?有何等多的機會被忽略了?成品看起來是何等地美或是何等的醜呢?我常思想這幅生命的織錦畫,不知道上頭的圖案是否都符合原先的設計與安排。也許那是一

個五彩繽紛的美麗圖案,畫面和邊緣都佈滿了花朵;也許它是樸素的灰色與褐色;也許它是陰沉發暗的顏色。我想像那經緯線都已拉好了,足以編織一幅織錦畫,而顏色都選好了,圖案也都設計好了。在編織的主監管之下,我們緩緩地、勤奮地開始工作。他知道圖案中的每一條直線和曲綫;當他管理着這些綫時,就不會有誤差。織錦畫的編織工作開始了——一點一滴、日復一日地進行着。某個部位的圖案織好了,但也許第一眼看上去,顏色還很陰暗。我們短視的眼睛無法從整體去看出並瞭解這個大計劃的意義和美麗。我們一面注視着那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一面覺得煩躁不安,我們大叫道:“我們的生命必須有一些明亮的色彩,在那日益成形的圖案上,必須加點美麗的東西。”於是,噢!我們因為過于不滿,就把主所掌管的絲線拉走了。在這裡主本來要我們用灰色的

綫紡織,我們卻以玫瑰紅代之——這才令人愉快;用我們的方法取代他的方法,是何等大的改良哩!我們興緻勃勃地編了好一會兒,然後紊亂的情形出現了。玫瑰紅的綫織進去,卻再也拉不出來了,而且它與周圍的顏色根本不調和。

回過頭來,我們發現我們所做的改變,破壞了圖案,那是未作以先我們沒有看到的。絶望之餘,我們努力要修補這項錯誤。我們未深思熟慮,也無理解力和更高之助力,就一個顏色接着一個顏色地嘗試着,但每次當我們把所選的顏色織進去時,馬上覺得用另一個顏色會更好。我們就這樣織了又織,錯上加錯,為了改正起初的錯誤,卻白忙一場而且落得慘兮兮的;最後實在太疲倦了,只好放棄一切製作美麗成品的努力。於是他們絶望而漠然地掉頭注視着這幅被弄髒、弄壞了的織錦畫;或者他們期待着未來,但心口已無任何慾望,也不再企圖改善過去的種種了。有一些人則帶著絶望的反抗態度工作,並大叫道:“我們定意要使這幅生命的織錦畫紡織得很美,我們定意要享受眼前這些美麗的色彩。”於是他們把一切的綵線都織進去了,過了一段時間就把綵線用光了。噢!現在必須採用那些色澤暗淡的絲線了——似乎用也用不完,沒有一點明亮的色彩可以加進去,使疲倦的工人快活起來;即使他們為這冷酷的命運而呼救,也無果效。他們在漫長的一天裡,一切的陽光都享受盡了,如今只有陰影存留。再者,我想像織工開始對進速緩慢的工作不耐煩了,於是採用雙倍的綵線來編織,結果絲線料纏在一起,把最美好的生命力給耗盡了,絲線也用光了,但圖案仍未完成,織工的手卻停止不動了。也許當工作完成時,織工回頭看見其作品,不禁向他的主人叫嚷着說:“為什麼我的生命一

直這麼悲慘?看看這幅被破壞的織錦畫,其上那混雜的色調真不忍卒睹。難道你所教給我的技藝,就是要製作出這種成品嗎?難道你把我放在生命的織布機上,就是為了織出這種東西嗎?”於是編織的主答道:“不!不是如此;我所為你設計的乃是美麗的、上好的織錦畫。瞧!在我監管之下的圖案應該是這樣。你所蔑視的編織

物,乃是出自你自己任性的驕傲。”但是我也想有些第一次得知自己的軟弱的人,看著他們的作品叫嚷着:“我們的主,我們作壞了。沒有你的幫助我們就無力編織,我們無法明白你所設計的,我們知道我們做錯了,完全錯了!這幅織錦畫被破壞了!是否最好把絲線扔掉,把所作的毀掉呢?”但是主看著人類的軟弱所造成的可憐的結果,微笑着說:“不,我的孩子,你犯了錯,但你

的工作並未毀壞,難道你不曉得,只要放在我的手中,邪惡的也可被改變化成良善的嗎?我們知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在你的神豈有難成的事麼?即使是罪,我豈不能使之變成我的榮耀麼?錯誤確實已造成,但我的技巧能使剩下的綫繼續織下去,雖然圖案有改變,但不需要比原來的差。”然後,在他的引導之下,編織的人重新開始辛苦地工作,因着先前的疏忽,他學會了謹慎和忍耐。織錦畫越來越堅固、大方、美麗,當我們觀看時,竟看不出一點織工犯錯時留下來的瑕疵——它已被至大的主赦免且遺忘了,但織工不會忘記,他也清楚知道從先前的錯誤中已生出美好的成品了,因為織錯的了絲線一交在主的手中,他立刻將它們矯正過來了。(註: 其實那個最美好的成品,豈不是除了這幅織錦畫外,更指的是這個真心願意悔改的織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