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向外擴展(1)

榮耀的光輝 - 羅炳森師母傳
“我們的一些年輕人在鄰近的一些城鎮工作,”有一位想受訓以服事主的人問羅炳森師母一個問題,她這樣回答他:“如此可以把所學的東西化為經驗。而真正從其中得服事之益處的,常常是那些與我們一同住在信心家庭,等候主為他們開傳道之門的人。

這些年輕人,大部分都是等到有服事之門開了時,才從我們這裡出去。肯諾夏開工一年後,另一間佈道所也在威斯康辛州的拉辛開始了。接下去的一整年,來自信

心家庭的學生們一直在此服事。一九一八年,羅炳森師母在多倫多的時候,來自信心家庭的一位年輕傳道人,在人口達一萬九千的俄克岡城,租下一個小廳堂開始聚

會。羅炳森師母回來後,就鼓勵一些年輕人繼續幫助街頭佈道聚會,和其他各樣的服事。這些努力系出於良好的動機,但由於進行得過早,以致瀕臨失敗的邊緣。正式的聚會很快就停了,雖然家庭聚會仍繼續下去。後來又租了另一個地方,聚會仍不很成功。總之,這些開荒工作的組織不很健全,如果不是缺少勇氣的話,就是有點缺乏信心。在這當兒(一九一九年的春天),羅炳森師母伸出了援手。她知道主對俄克岡有興趣,也樂意使其成為信心家庭在該城的“分支“,作為一些在知識和經歷上已適于進入更實際操練的年輕人服事上的出口。一九一九年的整個夏天,羅炳森師母鼓勵一些信心家庭的年輕人定時參與星期六晚上的街頭

佈道。然而主卻指示這些年輕人不應該止於“僅是街頭工作者”而已,因為“沒有一種事奉可以在不見果效且無個人帶領和接觸的情況底下,長久地對人佈道。而且如果他很有經驗,就不會在一段時間內,只做這種單方面的工作了”。再者,雖然在街頭的服事很寶貴,但是除非有進一步的跟進工作,否則“所作的不過是很膚淺

的工作”。因此當一九一九年的秋天來到時,街頭聚會照理說該結束了,如今是在俄克岡展開永久性事工的有利時機了。“你們這些年輕人到俄克岡去,只在星期六晚上有聚會,難道不思念那些你們所服事的人嗎?”羅炳森師母在一封註明九月二十六日的信上,問這群在那邊幫忙的人。“難道你們不盼望看見他們在日常生活裡得着幫助,如同你們所得着的一樣嗎?“如果每星期六晚上丟下他們不管,你們怎樣能收取辛勞所結的果實?你們不能用任何方法繼續帶領他們嗎?……“你們是否渴望見到靈魂得救?你們是否願意成為一個有異象的人,看見有一扇門為我的俄克岡人民開了,而且就在眼前?……“你們當中有哪一位樂意擺在祭壇上,做一些比先前更有價值、更長久且更有裨益的事工?……“主耶穌有一項計劃,相信會令你們感興趣,而且感到高興,除非你們的心尚未預備好服事人和服事主,或者主對你另有呼召。”羅炳森師母建議這群一齊投入俄克岡的服事、也確實對該城有負擔的人,首先要問自己一些犀利的問題,比如:“你個人的呼召是哪一種性質?或者說你是否單單愛講道,愛在講台上露露面?這就是你的呼召嗎?或者你是渴望救靈魂,幫助人,帶給他們祝福?你是否真正熱切地要為軟弱的人和退後的人忍耐地背負擔子?是神的工作和神的百姓使你感興趣,抑是你自己的發展?”當他們在心裡監察自己服事的動機是否純正後,發覺委派在俄克岡的工作應該是附加于信心家庭的服事,他們不能忽視在信心家庭的雜務和屬靈的服事。於是主指示他們在事奉裡神所安排的原則是:“把生命獻給耶穌,不管工作是什麼,也不管

在任何情況底下,不要以為某些用手所做的事是有失尊嚴的。但是,如果你的生命充滿了傳道、代求、裝備和個人工作,以至於你實在沒有工夫盡你日常的職責,那麼最好整個地投入事奉裡。服事的真實訓練,乃在乎每天過着不荒疏、完全奉獻的單純生活;不管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常常是為耶穌而做,每一點滴的娛樂(有時

你有此權利),是為著他也歸向他。這才是真實的事奉。“此外,必須有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沒有一個神的孩子或基督徒是完全預備好可以出來服事

的,除非他可以承擔忙碌生活的壓力,卻仍然活在禱告裡面、活在神裡面,只有這樣,他的禱告、生活和讀經才算合格。在信心家庭裡每天都會有機會為一些人或事付出信心、禱告、愛心、恩惠和真實的服事。忠於你的服事;此時要留意把你的生命獻給他的葡萄園,而信心家庭是葡萄園的一部分。”這一小隊覺得被神呼召在俄克岡作工的年輕人照着以上所說的去做,彼此之間是同等的傳道人,並且他們一開始就花許多天的時間共同為預定的工作禱告。然後兩個兩個開始遍及該城作廣泛的挨家探訪工作——通知聚會,從事個人邀請工作。羅炳森師母為這次戰役發出詳細指示:男同工進入商業區和較“棘手”的鄰近區域,而女同工在住宅區奔走勸說。聚會開始後,年輕人輪流帶領並實際站講台。換言之,大家共同為工作徹底禱告,共同勞苦,共同服事,共同為佈道會的費用仰望主,每一個人對這事工都體認到個人的責任。“我希望對俄克岡有興趣的人,”羅炳森師母寫道:“要注意神確實的旨意為何?去那裡工作不能憑感覺‘我喜歡做這個或那個。’無論如何決不能說:‘我喜歡時,我會幫一些忙。’“你是什麼人?是神的僕人還是在奉獻上不過是一個起步者?你的心真正奉獻了嗎?“我所要的人是那些能說:‘耶穌,我要在你的葡萄園裡,永遠奉獻自己。我所做的事是為著祝福你的工作,而不是隻想到我自己和我的發展。’“而且能夠(從心裡)說這種話的人,才是真正有發展的人。如果你們這些年輕人,心中所渴望的就是取得經驗和發展的機會,那麼沒有一個人會在他的呼召和事奉裡,真正看見耶穌;但是如果你們就是要幫助人,並且為神做一切,你們會愛上那些人的。“雖然羅炳森師母表示要在主的帶領底下,扶持並引導這群年輕人,但主也清楚地指明,整個計劃要成功,必須藉着他們的信心——“否則就免談”。於是八至十位的同工,組成了一個福音隊,開始在俄克岡從事全備福音的事工。這一群人的領導者是安得烈雷剋夫婦,他們已有好幾年的時間在服事主。當一九一三年秋天,羅炳森師母從蒙特利爾回來時,安得烈火先生首度拜訪信心家庭。隔年的四月,由於羅炳森師母特別的邀請,安得烈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孩子——卡洛琳和查理斯,搬來信心家庭住。“那些日子,”安得烈太太回憶道:“我的精神瀕臨崩潰邊緣。”主使用羅炳森師母幫了她很大的忙。她來到信心家庭不久,有一天羅炳森師母和她一起坐在客廳的長椅上,開始跟她談起她的需要。羅炳森師母一點也不知道她的情形,乃是藉着神的靈,辨識出她精神緊張的原因,就拿一件事來說吧,她企圖達到比自己目前更屬靈的光景。由於羅炳森師母“一點點”的教導,使她脫離了精神緊張的毛病,此乃羅炳森師

母個人服事而結出果子的極佳例子。這些年間,安得烈太太的心力自然大部分是花在孩子身上。第三個孩子信德,是唯一生在信心家庭的孩子,也是最後一個孩子。 一九一四年七月份四日,安得烈先生被接納為年輕同工之一,後來神呼召他去俄克岡服事,如今在這一群同輩的同工當中,他算是領導者。這一群人還包括了:殷海倫——她得救的故事已在三十章講過了。她在拉辛和肯諾夏的佈道所,也有服事。雷格史蒂拉——她是雷格雅各夫婦的女兒,一九一二年在信心家庭歸主,不久就成為羅炳森師母的秘書。馬克納密妮——她曾協助在多倫多的事工,新近來錫安城受訓一段時間。羅炳森約翰——他和羅炳森師母無親戚關係,是英國本地人,畢業于慕迪聖經學院,還上過惠頓學院。由於羅炳森師母前幾年在惠頓的服事,他才來信心家庭。魏格曼瑪莉——她是德裔瑞士人,小時候就移居錫安城,曾參加第一度的帳棚聚會;信主以後不久,就把信心家庭當作她屬靈的家。萬約琴——他生在匈牙利,本是一名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約兩年以前信了耶穌,骨頭的結核病也同時得到立時的醫治。他是一個常常禱告的人,為主作見證也很火熱,在個人工作一方面,果效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