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向前推進

榮耀的光輝 - 羅炳森師母傳
“另一個預備服事主的要點,就是把所領受、所學習的立刻應用在日常生活裡,而且如果神呼召你出來服事祂,也當應用在公開的服事裡。”一九一六年的晚春,三位受教於羅炳森師母聖經班的年輕傳道人,開始去威斯康辛的肯諾夏舉行街頭佈道。肯諾夏是一個有四萬人口的城市,卻沒有五旬節的事工在那裡。有連續五個月的時間,他們在每週六晚上固定去佈道,果效很明顯,神也很祝福。然後主指明費尼喬治夫婦應該住在那兒並開展一個佈道所,別人可以不時地去幫助他們。於是一九一六年十月七日,“培尼佈道所”開始了。神用一種非常不尋常的方式尋得這兩位僕人——布蘭凱瑟琳和費尼喬治,並預備他們能勝任這項服事。當費尼太太年少的時候,羅炳森師母曾告訴她雙親,要為著女兒得救的事禱告通,所以凱瑟琳是羅炳森師母親自服事,而直接結出的果子。現在輪到她出去尋找失喪的靈魂了。差不多四年以前,亦即一九一三年初,費尼先生第一次來信心家庭,那時他已經在密爾瓦基服事了一段時間。有一天主在他裡面說:“我要你去錫安城。”就在同一天,他發現主也對他太太說:“我要你去錫安城。”(這位太太是費尼先生的第一任太太,

在拜訪錫安城以後的幾個月就去世了。)這件事令他們很困惑也很吃驚,因為他們除了遇見過一位住在錫安城的傳道人以外,在那裡沒有什麼熟人,而且也沒什麼理由要去那裡,甚至連信心家庭也沒聽說過。此時,一個比費尼先生年長的同工到密爾瓦基幾哩之外的瓦邵,當他回來時,說了一些令費尼先生很驚訝的話——原來在他外出期間,主對他說:“我要喬治去錫安城。”費尼先生被這一切震懾住了!同樣的話竟然出自三個不同的見證人口中,所以他下了

一個結論:這必定是出於主的。(在這個時候,費尼先生還不知道第三個印證實在是一件頗不尋常的事,因為這位弟兄同工根本不讚同信心家庭,居然會從主得着那

樣的話,又居然會把話傳給他。)目前的氣溫是零下二十九度,不是最適合旅行的天氣,何況又是去一個毫無頭緒,一無所知也沒有理由要去的地方。更糟的事還在後頭哩!當費尼夫婦抵達信心家庭作客時,所發生的事更令他們大感困惑;這裡的服事和聚會對他們而言,是新的,是陌生的,他們首次參加的一個早上的聚會裡,一位同工說話時以“主要我說”作為開頭。費尼先生實在無法接受這樣的事。誰能說這樣的話呢?然後又有另一個同工說了類似的話。到底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問題越來越多,直到他們來這兒的第二天將盡之時,費尼先生拚命地禱告:“求你指示我這究竟是對還是錯?”他在困惑而弄不清的情況下睡着了。隔天他仍舊納悶着,他仰望神解答他的問題。他當然不願意盲從,所以他回到聖經裡,聖靈就把他的注意力引向底下的這些話:“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林前二:6)“你們既然尋求基督在我裡面說話的憑據……”(林後十三:3)這件事是他以前未留意到的——基督也在保羅裡面說話——至少聖經中有這麼一種經驗。但是現在他所聽見的是否合乎聖經呢?是否純正呢?他實在不能完全信服。雖然費尼先生是五旬節派的傳道人,但是他從未突破障礙,進入靈浸所帶來的完全自由之境界裡,有三年半的時間,他一直追求要被聖靈充滿。有一次早上的聚會,費尼先生坐在信心家庭後面的一個房間,突然感覺有人拍他的肩膀。他抬頭一望,原來是密歇爾先生站在他旁邊。“費尼先生,你願不願意照着主所告訴你的去做呢?”“願意。我要照着主所告訴我的去做。”費尼先生這樣回答,表示他並未完全答應要照着密歇爾先生的話去做,他有權利判斷這即將給他的建議,是否真的出於主。“如果費尼先生願意到前面的房間去,”密歇爾先生接著說下去:“在一張椅子旁邊跪下來,主就要使他說出方言來。”——這似乎很簡單,也很合理。此外,他的心對此渴望已久,而且也可以驗證密歇爾先生的話是否出於神。所以費尼先生順從了。當他到了前面的房間時,密歇爾先生鄭重向會眾宣佈說:“從密爾瓦基來的費尼弟兄要得到聖靈的浸,如果我們每一個人為他禱告,主就要替他施浸。”於是全會眾揚起聲來,一齊迫切地求主用聖靈充滿他,密歇爾先生,布魯克長老和羅炳森師母也一起為他按手。“別國的話”從他的裡面最深處湧了上來,然後羅炳森師母說:“如果費尼先生願意站起來,主要藉着他用方言講道。”他果然如此——強有力的方言從他口中迸出來,他用清楚的方言,在完全釋放的情況下講道,而羅炳森師母把方言翻出來。儘管有這一切確實的證據,他的疑問仍未消除。此後又過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他的第一任太太去世了),他才再度來信心家

庭。在他來到之前,有個聲音在他裡面響了三天三夜:“我要你去錫安城。”由於再也沒有辦法抗拒這個聲音,他只好順服裡面的吩咐。然後當他一到錫安城時,他覺得心情很沉重也很害怕;在他快要抵達信心家庭時,他求主給他一個確據,證明這次的引導是正確無誤的,他說:“如果我是對的,求你派一個人到我這裡來,告訴我這是你的旨意。”聚會已經開始了,所有的房間都客滿了,唯一能坐下來的就是通往二樓的樓梯,所以他就去坐在那裡。過了一會兒,羅炳森師母離開了講台,走到他面前,輕輕地把手放在這位年輕而頑固的傳道人頭上,安靜地說:“主派我來告訴你,你來這兒是祂的旨意。”在這以後又過了一段時間,羅炳森師母出其不意地對翟夫人說:“主要費尼先生來錫安城。”翟夫人立刻認真地問道:“我們要不要寄給他一封限時信,或打一通長途電話或者電報?”“什麼都不要做。”主藉着祂僕人的口說:“我會帶他到這兒來。”不久,費尼先生就來了,不是由於任何人的建議或外來的幫助,乃是出於主在他裡面的帶領。接下去的那個九月,他和布蘭凱琴琳結婚,並且住到信心家庭來,以後有兩年之久的時間,在此接受強有力的教導和訓練。主教給費尼先生最大的功課之一,也是他很大的需要——讚美主。“我已經有五年的時間在

服事主,”費尼先生回憶道:“也已被神使用來傳福音給那些尚未得救的人,並服事病人,而且我領受聖靈的浸已有兩年的時間,然而我卻不明白在我自己的生命裡

有一個很大的需要,就是要讚美主,我也不明白藉着讚美而來的得勝與祝福。”“這個時候,主讓我與羅炳森師母有接觸,她很有辨別諸靈的恩賜,能夠在聖靈的能力裡,就着個人的需要而施于個別的教導。藉着這樣的服事,聖靈啟示我,我有二十年的時間臣服于陰影,絶望與沮喪之下,不只禮拜一是灰色的,有的時候甚至七天都是灰色的。”“有一個詞最能夠形容這樣的光景——‘悶悶不樂’,這正是一個臣服于這類感覺的人,所產生的現象。人們太容易原諒自己有這類的感覺,因為他們以為這是很自然的事,每一個人都會如此。他們不明白這類的感覺是何等可怕而且像魔鬼一樣。為什麼說這類的感覺不對呢?因為神的話說要常常喜樂,而陰影,絶望,悶悶不樂等,與神給我們的命令是相反的,而且是不屬靈的。聖靈的果子乃是喜樂和平安。“主指示我應該天天作強有力的祈求,求主把我從這樣的光景裡釋放出來。然而我禱告後,

看見的不是主,而是自己糟糕的光景,我的困難似乎比從前增加了一倍。於是發憐憫的神,藉着祂的僕人繼續幫助我,指示我要邊讚美邊禱告,所以我開始定規自己

每天要花二十分鐘到三十分鐘的時間,大聲開口讚美主。主也教導我,不管在我的生活或服事裡出現任何一個差錯——甚至像誤了一班電車或火車這樣的小事情——

時,我要說:‘哈利路亞!讚美主!’”“當我一開始讚美主時,我說:‘我怎麼能夠這樣做呢?我並不覺得我喜歡這樣做,而且對我來說有點虛偽。’然後主指示我,我應該讚美祂,不是我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因為祂配得我們的讚美。”“在這段爭戰的期間裡,主指示我這類感覺並非像我們所以為的是自然的,其實是來自魔鬼本身。當我一有這樣的亮光時,我說:‘是魔鬼?那一定是魔鬼追着我不放。’從此以後,我決定比以前更加認真地抵擋,我並沒有立刻得勝;我一直抵擋下去,直到神指示我,我已贏得了這場爭戰。”當費尼夫婦打算在肯諾夏開始一間佈道所時,主藉羅炳森師母詳細地指教他們,關於在那個

城市所要開展的工作形態——它應該是“一個大教會,有深度的靈命和五旬節的亮光,也注重傳福音”——神不要他們忘記強調五旬節的信息和經驗,同時也要強調內在生活和更深的靈命,而且應該傳清楚的福音,立志要拯救失喪的靈魂。然而他們不應該為了要人多,就去找人來,可是也不應滿足於少數的人,要相信神會帶領許許多多的人來。工作開展的初期,羅炳森師母常常親自去肯諾夏幫助他們或在聚會裡協助他們。有時她獨自

去,有時由同工中的一位陪她去,有時則帶一群年輕人去,給他們實際作工的機會。有一次她和這一群年輕人坐電車由錫安城前往肯諾夏時,主帶領她在十分鐘的旅

程上對車內的人說話。她帶著安詳而莊嚴的態度站了起來,開始對車上的乘客演說,用很簡單的言語說到耶穌和祂的愛,乘客們都很留心聽這位嬌小的婦人說話。一

路上她所作的見證並不令人反感,因為她身上有一種吸引力而且和藹可親,她的信息也實在令人無法抗拒。費尼夫婦在肯諾夏初期的開荒工作裡,有一段艱難的時光,然而種子漸漸地發芽,並且結出果實來。過了一段時間以後,費尼先生考慮去別的地方服事,這件事除了他太太以外,沒有人知道。由於目前這裡的工作已做得很好,所以也許他應該去其他的禾場勞碌作工。有一天,羅炳森師母來看這兩位年輕的朋友,她並不知道他們的計劃,然而在談話中她勸他們不要離開肯諾夏,又接著說:“不要逃離你的成就。”結果他們又留在那裡有幾年的時間。在這段期間裡,主藉着不尋常的方法作工,甚至因着一個眾所周知,而且為政府官員所認識的瘸子得了醫治,而攪動了全城。肯諾夏工作的結果,帶出了二十名相當成功的宣教士,在美國各地和世界各地——印度,非洲,南美——傳福音。還有好些人去讀聖經學校,然後回到自己的教會服事主——或是當主日學老師,或是成為主的工人。而且該城第一批得救者的孩子們,也已經出來服事主了。因此,由於羅炳森師母的服事和影響,單單在這一個城裡,就為神的國結出了無以計數的果子。不但如此,這些人又到國內和國外各地帶領別人信主,結出了更多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