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發現聖靈的浸

榮耀的光輝 - 羅炳森師母傳
一九O六年九月,羅炳森先生差他的太太去探望錫安城。由於教會發生嚴重的問題,羅炳森先生想明白事情的真相,而且他覺得只能籍着第一手調查資料,才能探出究竟。此時由於他不方便離開底特律的事工,所以打發他太太去「窺探那地」,而且也讓羅炳森師母有機會去探望她的母親和姊姊。

九月中旬,羅炳森溫瑪莎又回到錫安城來,此時的錫安城與一年前她離開時已大不相同了。那時候的錫安城在宗教、經濟和政治三方面聯合成一個整體,由精力充沛的陶威博士來領導,在這樣的大團結裡,即使有過什麼裂痕,至少從外面是很難看得出來的。然而內部的不滿愈來愈大,直到目前為止,教會和城市都形成了分裂的局面,無可輓回,而且充滿了各樣的爭吵與苦毒。

就在一年前,陶威博士由於工作過重而中風,無法再服事或管理錫安城的事。醞釀了一段時間的財政問題,如今已達到嚴重關頭;地方銀行倒閉,城市和其工業成為被接管的財產。最糟的是大多數人對那位他們曾如此敬愛、如此尊崇也如此順服地跟隨過的人,失去了信心。結果,在今年年初,陶威博士被革除了教會領袖的職位,有一大部份人離開了教會。於是這件無縫的團結外袍,被撕成許多鋸齒狀的碎片。

整座城滿佈着沮喪之沉重黑雲與深沉的絶望,人們的心很傷痛,也很失望,因為要在地上建立一座神之城的珍貴願望與夢想已經幻滅了,城裡到處似乎都寫着「以迦博」——榮耀離開了(撒上四:21)!

然而神卻為他親愛的子民們保留了一個更大的榮耀,是他們未曾看過也未曾夢想過的。他看見他們喪膽、受傷而四散,遂計劃「醫好傷心的人」(賽六十一:1 );他要「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叫他得榮耀。(賽六十一:3 )到處空虛混沌,神的靈正運行其上。於是「神說:要有光。」(創一:3 )

在羅炳森師母回到錫安城的前幾天,神差遺了一個有神的靈膏抹的人來傳講福音:聖靈的浸是為今天的神子民預備的,正如當日的五旬節一般。

當這位弟兄還未到達以前,已傳來了洛杉磯聖靈大澆灌的消息,所以自然有很多人對此事甚感興趣,也準備要聽聽這位弟兄的信息。因此旅館(以利亞招待所)經理羅傑喬治(George Rogers)一得知這位福音使者的信息,就安排他在旅館內最大的一間聚會用房間,舉行一個聚會,讓這位傳道人得以詳細述說這個「新道理」。他的第一個聚會結束後,隔天下午又開始第二個聚會。過了一兩天,那些「在上有權柄的」,得知正在進行之聚會的性質後,就禁止他們在旅館內舉行。

結果城內許多不同區域的家庭都開放了,讓這些聚會繼續舉行。出席家庭聚會的人逐漸地增加,連走廊和院子都擠滿了渴慕的聽眾。其中也有一些人是存着好奇和嘲諷的態度,但「許多來嘲諷的人都留下來禱告了!」

這位弟兄所釋放的「好消息」,「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喝」(箴二十五:25),正好滿足了那些心靈極度饑渴的人。希望復甦了,人們開始追求主,要得着聖靈的浸,他們確信這應許是要給一切「主我們神所召來的」人(徒二:39)。許多人把追求神以外的一切事情都看作是次要的;有些人那麼渴慕,以致不顧一切地放下工作,為能不間斷地等候他。

「我們早上九點鐘就去,在那裡待一整天直到夜深,」一位參加的人這樣回憶道:「有些人則整夜留在那裡。一天過一天,我們大家在一起就是要等候追求主。」

當羅炳森師母抵錫安城時,這個復興才剛剛開始,整座城被這個「新」教訓給攪動起來了。有些人說這是出於神的,另外一些人則說這是出於魔鬼的。羅炳森師母覺得她有責任要親自去察看這些聚會,並且要查考聖經,看看這個教訓是否正確。

由於九個月以來,她一直很迫切地追求神,所以裡面的土已用犁耙過,預備好播種了。她說:「我毫不遲疑地抓住這個更高的教訓,」也很快「在聖經裡看見這是真的,裡面也很阿們。」我相信這就是先知約耳所預言的,……「在未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徒二:17)然而她沒有立刻信服這是為每一個人——包括她自己——預備的。但不管她對聖靈的浸還有什麼問題,在十月十八日晚上她所目睹一切,已解答了她的問題。

在那個晚上,當大多數人開始離開會場後,有一個年輕女子叫布姬瑪莉(Marie Burgess),留下來迫切地追求主。布姬小姐畢業于慕迪聖經學院,曾在錫安大眾商店(Zion General Store)工作。當她開始追求聖靈的浸並邀請她的顧客們(其中許多人是她個人熟識的朋友)參加五旬節聚會時,她被革職了,因為該商店系由錫安教會的職員所經營。這樣一來,她就能自由地、繼續不斷地追求主。接連三個白天和晚上,她連衣服也沒有脫,就是一直地禱告。這一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她禁食禱告,因為她只求一樣生日禮物——主所賜的聖靈,而她生日的這一天差不多就快過去了,聚會也似乎結束了,但她尚未得着靈浸。她極度失望,也把她的感覺告訴了主,主就回答她並指教她如何領受靈浸——就是為著聖靈的賜下感謝主。突然聖靈開始搖動布姬小姐,而且連續搖動了一個小時之久,然後她開始說方言,同時又看見一連串的異象,如此達數小時之久。

另外留下來的人當中有羅炳森師母和鮑斯渥福瑞(Fred Bosworth)——他是錫安城很有名也得過獎的樂隊之指揮。當鮑斯渥先生看見布姬小姐受聖靈的浸時,對自己也可以受靈浸的信心油然而生,很快他也被聖靈充滿了。(這個人後來成為一位舉世聞名的佈道家,把祝福帶給別人。)

這兩位蒙揀選的器皿一直地被充滿,羅炳森師母也留在那裡看著他們,並禱告着。當神的靈完成在布姬小姐身上的工作時,已幾近清晨五點。當她準備回家時,羅炳森師母對她說:「今晚我所看見的兩個奇妙的靈浸,已使我完全信服了。」(三個月後,布姬小姐到紐約市開展聖工,這就是後來的福音禮拜堂(Glad Tidings Tabernacle)。以後她嫁給了布朗牧師(Rev.Robert A.Brown)。布朗太太在這個大城市裡,忠心地持守生命之道有六十四年之久。)接着她有「一段更深追求的時間」,主藉此教導他的孩子一些功課,一方面是為了她自己的益處,另一方面也為了日後她所要服事的一些人的益處,然後他才要為她施浸。幾個月以後,她把所學的功課作了一番最好的描述:

「當我開始追求聖靈的浸時,我非常緊張、沒有耐心且煩躁不安。我要很快得到祝福……我一點也不懷疑自己會得祝福,每一個人也都以為我會很快大獲全勝,連我自己也如此認為。因此,當我周圍有愈來愈多的人得着祝福時,我就更積極地禱告、追求,同時也更覺得痛苦、迷惑而開始焦急、煩躁。聚會一個接着一個地參加,當聚會有不對的情形發生,而主似乎允許撒但來攪擾時,我的靈就被激怒而反抗,感覺我在浪費時間。

「有一天,一位恬靜矮小的德國女子對我說:『姊妹!你的天性太急躁了,你需要安靜下來。因為你不但沒有安靜在神面前,反而讓外面的情況左右你裡面的態度。你來參加聚會時,如果講員所說的不合你意,你就開溜;當你想禱告時,如果有人起來講話或作見證,你的靈就煩躁不安;你需要把自己更多交給神。當你來聚會尋求祝福時,要照着神的方法。』 「這番話開啟了我的眼睛,我看見自己實在沒有安息,我決心更多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好讓他更能夠成全他的旨意在我的身上。從那時起,我在聚會中努力把自己棄絶給神,一切要照着神的旨意行。這個功課相當花時間,但我學會了。在聚會中必須棄絶自己,才能得着祝福。在一個聖靈自由運行的聚會裡,除非我們降服下來,否則有許多事情是我們的肉體所不喜歡的。

羅炳森師母在日記中寫道:「我已相當清楚耶穌就是施浸者,他想要用聖靈為所有的人施浸——包括我在內,所以我也要接納他作為施浸者。」幾個月以後,她把所學的功課作了一番最好的描述:

「從一開始,我就對情緒化的表現十分反感,就是不能不想到或看到周圍一切我無法贊同的表現。我一向對別人古怪的言談或舉止十分敏感,撒但也儘力使我留在這種光景裡。我有我自己的意見,而且十分堅持自己的主張,樣樣事都應該照着我的想法去做。然而神幫助我把這些一個一個地放下來,使我的靈向他降服,思想定注在他身上,也不再因着聚會裡有偏差——任何缺少智慧的見證,任何過份或者也許實在是出於肉體的情緒化表現和任何荒謬的禱告而受到攪擾。

「這些事情一定會在聚會中不時地出現,除非我們明白主足能看顧他自己的工作,也足能禁止肉體或魔鬼想帶進來的一切,否則我們會容讓撒但大大地達成他引進這一切的主要目的之一——要使我們分心;厭惡這個聚會,或生出反抗的靈來,以致攔阻了可能得到的一切祝福。在聚會中,當大家同心合意地追求神時,能夠越過別人的錯誤和攪擾而處于至高、甘甜的寧謐中,實在是莫大的福份。

「我在聚會中所當學的功課,主一直沒有放過我,直到我漸漸學會不再左右別人或插手在神的工作上,也愈來愈明白不要去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我發現我們背負的許多擔子根本不是神要我們背的,也是我們沒有權利去背的;事實上,如果我們嘗試去背這些擔子,那真是對不起神,我們竟然還說是神的美意哩!如果我們以神的眼光看事情,並且站在神所要我們站的地位上,我們將何等不敢輕易給人勸告、幫助,或急於糾正別人的錯誤。這些肉體的力量何等可惡,而我所擁有的又何其多!

「在這段追求的時間裡,我非常沒面子。其它一些靈程較短也可能不太認識神更深奧之事的人,一下子就得到了祝福,使我在神面前覺得自己很不配。神容讓這種感覺在我裡面發芽滋長,不久我就陷入了絶望的泥沼裡。我感覺從前所得到的各樣祝福,現在都失去了。或許是因為我濫用了神的祝福,以致使聖靈擔憂而離開了我,撒但也開始告訴我得祝福的機會已經過去了,我將永遠得不到祝福的。

「在這段黑暗的歷程裡,某日我把自己關在一個黑暗的小房間裡,要單單等候神。當我在禱告時,好像在異象中看見了神的全能,我不是看見他,而是看見他的威嚴、他的榮耀和他的權能。彷彿在數百萬哩的諸天之上,他坐在寶座上,居住在莊嚴而可畏的機能和永恆的寧謐裡,而且永遠高高在上;寶座的周圍有榮耀和光輝,平安和純淨包圍着他,他那無與倫比、至高無上且滿有威嚴的權勢——即使是一瞥——也難以用筆墨來形容。

「這時,我還看見別的東西。距離他同在的榮耀很遠、很遠的一片陰冷之地——中間隔着一道恐怖而無法越過的距離——有一微粒,非常地小而沒什麼用處,就是在那裡滾來滾去。那微粒就是我自己。眼前的異象把一項真理印在我裡面——這微粒是不需要的、無用的、被棄的,它瞬間的消失對於神的大宇宙不會有什麼損失的。

「正當我全神貫注于這幅具有啟示性及可怖之真實性的圖畫,而陷入羞恥與絶望之中時,景象改變了。有一道模糊的光像一條小徑,出現在微粒與偉大的神中間。微粒這頭的朦朦朧朧,但愈遠愈明亮,直到隱入那偉大之神的榮耀裡。當我正在凝視時,我意識到是那位好牧人離開了榮耀,漸漸過來,一路上獨自一人,遠離了天父,下到環繞微粒(失喪的我)之黑暗裡。

「噢!神這樣照明我的眼睛,讓我看見耶穌離開他天上的寶座,為我而來,直到走上加略山。這對我而言,有一個嶄新的意義,至今仍歷歷如繪——我親身體驗到耶穌的血是為我的罪而流的——在我的生命裡,開始體會到耶穌為我死究竟是什麼意義,而且如果耶穌未替我死,不知現在我會淪落何處!此外我還想到,如果沒有基督,所有的罪人又在那兒呢?只有當好牧人來引領他們到神那裡時,他們才找到路。這正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耶穌愈來愈近地走向我,最後他溫柔地把我引到這條路上,並帶我往上走了一點兒。

「然後這異象消失了,我發現那正是我的光景——只走了一點兒,尚未走出那朦朧的光,但我已經走上這條『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的義人之路。這位好牧人正照顧着我,神的愛和權能深印在我裡面。」這整段記述是羅炳森師母在一九O七年八月以後記於日記中的,此時差不多是她追求靈浸的一年以後。最後她又加上了一段沒有按照時間順序連貫下來的話:「自從我得着靈浸以後,有時我對自己在神的事上進步得那麼慢而覺得詫異。有一天我在禱告時,有一股甘甜的平安臨到我,一剎時之間,我再次看見那幅有小徑的圖畫。在主那一頭有榮耀的光輝,而我仍舊在小徑的下頭,但我是在一片比第一次看見的異象中更清楚、更明亮的光中。神指示我,我正平穩地、一步一步且繼續不斷地走向那更大的光中。」)

日子如飛而過,羅炳森師母很快就得回到丈夫身邊和底特律的工作了。她多麼盼望能在回去之前得着靈浸!因此,在十月的最後兩個禮拜裡,她更加熱切地等候神,也有別人留下來跟她在一起,想要替她打打氣。

「到上邊來吧!這裡的風景很美麗。」有一晚布姬小姐這樣對她說。

「一路上的風景也很美。」羅炳森師母這樣回答。

是的,「一路上的風景」是美麗的,耶穌變得更真實也更寶貴。十一月一日,她離開錫安城,返回底特律——尚未得着聖靈的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