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在愛裏牧養群羊
約翰福音要義 | 黃共明壹 訓練門徒操練靈
主耶穌從死裏復活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的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徒一3);本章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在第二十章裏我們看到,主向門徒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從那時起,主已經住在門徒裏面;可是他們用眼睛看慣了,一時還不習慣用心中的眼睛(弗一18);用心思慣了,不習慣用靈。所以主就用時現,時隱,的方式來訓練門徒。
一 主的顯現
1、第一次顯現(復活當天)
(1)向抹大拉的馬利亞及婦女們顯現(太二十八1~8;可十六1~11;路二十四1~10;約二十1~17)。
(2)嚮往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顯現(可十六12~13;路二十四13~35)。
(3)當天晚上先向彼得顯現(路二十四34)。
(4)然後向十個使徒顯現(約二十19~23;太二十八9~10;路二十四36~43)。
2、第二次顯現
過了八日,當門徒又在屋裏聚集,多馬也和他們同在時,主第二次向他門顯現(約二十26~29;可十六14)。
3、第三次顯現
在提比哩亞海邊,向包括彼得在內的七個門徒顯現(約二十一)。
註:主尚未被釘十字架之前,曾和門徒們約定,祂復活後要去加利利的山上和門徒門相見(太二十八7,16;可十六7;路二十四6~7)。但是他們並沒有按照約定往加利利去,仍然留在耶路撒冷。可能主第二次向他們顯現之後,纔開始動身往加利利去。然而主為要訓練他們和祂有裏面的交通(靈裏的交通),沒有立刻向他們顯現。他們因為遲遲等不到主來,大概自以為主已經離開他們升天了。他們沒有求問內住的基督,是否該繼續等候;因著失望,灰心,纔有本章的「我打魚去」的事情發生。
4、第四次顯現
在加利利約定的山上,向包括十一使徒(林前十五章五節說是十二使徒,是可能把後來遞補的馬提亞也算在內)在內的五百多位弟兄顯現(太二十八16~17;林前十五6)。
5、第五次顯現
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林前十五7)。
6、第六次顯現
公開升天當日,在橄欖山向門徒們顯現(徒一4~9)。
7、第七次顯現 (升天之後向個人個別顯現)
(1)向將要殉道的司提反顯現(徒七55~56)。
(2)向保羅顯現(林前十五8;徒九3~7,二十二18)。
貳 對付靠天然才幹的習慣
一 彼得本來是靠打魚養生的人
主耶穌呼召彼得和安得烈他們兄弟時,他們正在海邊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可一16)。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可一17~18)。因著蒙召,彼得從打魚的專業,變成傳福音拯救人的屬天專業。在使徒行傳第二章裏,他撒屬天的網,一次就得了三千人;在第四章裏他再次撒網,又得了五千人。
一個蒙召的人,是靠信心跟隨主,所以應該凡事信靠神,事事求問,步步跟隨;而這樣的生活,包括日常的飲食在內。當主還在地上時,曾經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在祂面前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那時他們沒有帶錢曩,也沒有帶口袋,沒有帶多餘的鞋,祇憑信心作工,生活(路十1~20)。他們曾經受過這樣的訓練。主耶穌從死裏復活之後,再次差遣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二十21)。
二 蒙召受差遣的人,不該再走回頭路
現在他們經不起短暫的考驗,彼得就帶頭走回頭路了。他一說:「我打魚去」,他們就回答說:「我們也和你同去」。結果,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雖然他們都有豐富的打魚經驗,但是一個蒙召的主的工人,若是走回頭路,是不蒙祝福的。因他們又靠天然的才幹作事,所以主就讓那些技巧完全失靈了;主藉此對付了他們的天然。
三 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
他們以為主離開他們了;其實主並沒有離開他們。當門徒正忙著打魚的時候,主在岸上觀看。是祂發出全能的命令,吩咐魚群都離開他們的網。等到他們累了,灰心,放棄了,主纔顯現出來。
參 在生活上經歷主的看顧
一 小子,你們有喫的沒有
「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太六8)。我們的主是看顧我們無微不至的神;祂不但供應生命的糧,照顧我們屬靈的需要,祂也豫備日用的飲食,看顧我們肉身的需要。大約半個世紀以前,主在臺灣呼召一班清心愛主的人,全時間事奉祂。他們沒有差會的供給保證,凡事直接仰望主,憑信心過生活,事奉這位又真又活的神。因著家兄是這些主的工人之一,所以我長期以來,深入觀察他們的信心生活。大約三十六年前,主差遣他到日本作主的工;當時連購一張飛機票的能力都沒有,只好坐貨船去。他就這樣憑信心,學亞伯拉罕蒙召的榜樣,到了人地生疏的日本。他學了主的榜樣,把自己當作一粒福音的種子,準備埋在異鄉。有多少辛、酸、苦、辣,鮮為人知。他從接觸少數學生作起,一面為著下一餐飯仰望主,一面隨從靈的引導,慇勤作主的工。他就這樣在日本傳福音得人,建立了幾十處地方的教會。每當精疲力竭,不知所措時,總是會聽到主安慰,關懷的聲音,說:「小子,你們有喫的沒有?」接著就看到有炭火,上面有魚,有餅。如此經歷主在生活上應時的看顧,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繼續奔那擺在前面的道路。
二 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
我們在這一段故事中,不但看見在生活上蒙主看顧的原則,也看到了事奉主,作工的原則。許多主的工人,隨著服事的經歷增加,老練了,一不小心就從隨從靈,又落到靠天然的幹才和能力裏面。傳福音也是如此,起初凡事慎重,恆切禱告,祈求主賜給當說的話(太十19)。後來老練了,不用準備也頭頭是道,滿腦都是智慧委婉的言語(林前二4),那結果是如同整夜勞苦,連一條魚也得不到一樣,連一個靈魂也得不到。
聽主的話,把網撒在船的右邊,所得的是一百五十三條大魚。傳福音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那一百五十三條大魚就是明證。彼得經過這一次的訓練,他學會了祕訣。他作了一個得人如得魚的使徒,應驗了主的應許(路五10;可一17)。
三 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裏有炭火,上面有魚,有餅
我們所需用的主早已知道了,也早已豫備好,等著我們享用。在生活上如此,在事工上也是如此。炭火上的魚,不是彼得所打的那一百五十三條中的魚,而是主所打的魚。那一百五十三條,只不過是主所豫備的一部分而已。
教會所捆綁的,是在天上已經捆綁的;教會在地上所釋放的,是在天上已經釋放的(太十六19原文字義)。凡是主作了的,教會纔跟著作;凡是主不作的,教會就不該越過主作任何事。
肆 牧養
一 主的考問,和對付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約二十一15~17)。
彼得為了愛惜自己的性命,曾經三次否認過主的名;彼得愛作領袖,曾經和其他門徒爭論過誰為大;彼得也愛今世的生活,又回去打魚。所以主就三次考問他,到底愛主重要,還是愛這些比較重要。
在第一次及第二次考問時,主所用的愛是“agape”,是至高的愛,上好的愛,神聖的愛。但是彼得沒有這樣的愛。他實在是愛主,但是他在這上面失敗了,他沒有勇氣說,他有這樣的愛。所以他回答時所用的愛是“phileo”,是朋友的愛,普通的愛。他實在再也說不出,我愛你到一個地步,願意為你捨命(約十三37)那樣的大話。
因此,主就體貼他軟弱的心情,第三次考問時就用普通的愛。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他就憂愁,對耶穌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到這個時候,他的天然,好勝,完全被對付了,被問垮了,他真的謙卑俯伏下來了。
雖然那時的彼得不敢說,他有「至聖的愛」;但當他蒙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他的心裏(羅五5),蒙聖靈更新活出基督之後,在使徒行傳和彼得前後書信裏,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新人彼得。
「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罷;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四19~20);「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五29);這些話一點也不像曾經三次不認主名的彼得;而是剛強,勇敢的新人彼得。他在晚年所寫的書信中,所用的愛都是被主考問時,所不敢用的「至高、上好、至聖的愛」(彼前一8,22,二11,三10,四8,五14;彼後一7,三1,8,14,15)。他終於學會了,活出這樣的愛。
二 牧養羊群
羊群是神的教會(徒二十28),主把「餧養我的小羊」,「牧養我的羊」,「餧養我的羊」,這樣重大使命信託給彼得。他本來因三次否認主,完全喪失了自信心。他可能灰心、懊惱,自以為不再配作使徒。但是主知道人的軟弱,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來二18)。祂從死裏復活之後,叫伺候祂的天使告訴婦女們說:「你們可以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可十六7)。「和彼得」這一句話對於灰心軟弱中的彼得,無疑是一針強心劑,讓他知道主還是惦念他。現在又藉著重託,表示祂仍然信賴他,肯重用他。主從未懷疑過他的忠心。
教會是主草場的羊(詩九十五7,一百3;結三十四3,14),主必設立照管他們的牧人,牧養他們(耶二十三4)。羊群需要有青草(生命的話,主應時的話),也需要牧人的牧養和餧養。現在這位牧長、好牧人就要離開他們升天去了。主最關心的就是祂的羊群,要得著好牧人的餧養和牧養。
三 好牧人
主自己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11)。祂也是牧長(彼前五4);祂在地上的時候,帶頭示範牧養的工作。主要求彼得接下重責,帶頭作牧養的工作。也要藉著他在教會中,興起更多的好牧人。不但彼得要作,所有的使徒,長老們也都要作。因著主第三次的顯現,彼得被挑旺愛火,蒙主復興了。從此再也看不到彼得的灰心,和打魚的事。他不但自己忠心耿耿作牧養的工作,也勸那些與他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他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的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乃是作群羊的榜樣。他是一個等候牧長顯現的人。在他年老,快要殉道的時候,他知道,他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前五1~4)。
伍 殉道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怎樣死榮耀神」(約二十一18~19)。
主耶穌如何藉著死榮耀父神(約十七1;十三31),彼得也答應祂的呼召,跟從祂(約二十一19),至終也是為主殉道,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榮耀神。他把自己的殉道,看作榮耀神,豫備隨時脫離地上的帳棚去見主(彼後一13~15)。他是我們的好榜樣。
陸 或早或晚都要見主
「主阿,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約二十一21~22)。因著恩賜的不同,主在各人身上有不同的帶領。彼得的恩賜是撒網,得人如得魚。但是主賜給約翰的恩賜是補網。主讓約翰留在地上較長的時間,好叫他作補網,補救,改正的職事。當其他的十一個使徒都殉道之後,有許多異端邪說出來,混亂純正的救恩之道。主藉著約翰所寫的約翰福音、約翰壹書、貳書、參書,澄清真理;並且叫他寫出啟示錄,讓世人明白將來必成的事;就是神救恩的終極總成是甚麼。因此約翰雖有為主殉道之志,也屢次幾乎被置死地,但是主保守他脫離重重兇惡,好讓他盡了補網的職事。或早,或晚,我們都要去見主;或在主裏安睡,等候黎明來臨,或是活著被提,迎接主的再來;雖然各人有不同的情形,但是主所託付給各人的,人人都必須忠心到底。因為到那日,人人都要交帳;都要站在基督臺前。或得賞賜,或得懲罰,都根據今生是否忠心到底。但願主保守我們的心懷和意念,好叫我們在祂再來的時候,有平安和喜樂。
柒 寫不完的書
「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約二十一25)。
從前我對使徒約翰這一句話,有所不瞭解,我認為形容過分。因耶穌在地上只有短短的三十三年多;門徒們跟隨主只有三年多。即是把每一分每一秒所發生的事,都作記錄,也不至於全世界也容不下了。但是當我把約翰福音讀過大約一千遍之後的今天,我發覺他實在不是言過其實。雖然故事並不多,但屬靈的含義卻是無限量的。其中所表明的,是測不透的豐富(弗三8)。像我們這樣渺小的人,怎能領會那充滿萬有者的豐富。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不是靠少數人就能領會得完全。必須藉著古今中外千千萬萬的信徒,今世,來世,直到永世,一同去經歷,一同來明白。直到如今,我每讀一遍,就有不同深度的新領會;這就是叫我遲遲不敢下筆的原因。但是我若要等到完全明白纔寫書,那麼永遠等不到那一天。我由衷渴望,人人把自己所看到,所領會的都見證出來,一同來寫這一本永遠寫不完的福音。我深信住在每一位信徒裏面的保惠師,會帶領我們促成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