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好牧人來拯救祂的羊脫離羊圈

約翰福音要義 | 黃共明
壹 羊群

無論是舊約神的選民以色列人,或是新約的基督徒,經上通常以羊群來稱呼他們(耶十三17,20,二十五34,35;註:群眾原文字義是群羊;賽四十11;徒二十28,29;彼前五2)。我們都是神的羊。羊的特徵是合群的生活,是順服,聽主人的話。在新約中羊群是教會的代名詞。

貳 羊圈(約十1~16)

在這一章裏,羊圈是用來形容舊約的律法。在救恩的真體——基督尚未道成肉身成功神的救恩之前,羊需要羊圈作保護。經上說:「但這因信得救的理,還未來以先,我們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將來的真道顯明出來。這樣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裏,使我們因信稱義」(加三23~24)。所以舊約的律法就是羊圈,是過渡時期暫時的權宜措施,本是看管的性質。雖然律法的本身是聖潔、公義、良善的(羅七12),但是被看管的人是屬肉體的,有所不能行的(羅八3),所以律法就成為軟弱無益(來七18),因缺乏積極供應生命的功用,只能作訓蒙的師傅,或是看管等消極的用途。

一 猶太人把律法演變成為猶太教

律法雖有瑕疵(來八7),尚算是有正常的功用。可是等到耶穌來到世上時,律法已被猶太人弄得面目全非,完全變質,而失去了原意。他們「竟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上加律,例上加例,這裏一點,那裏一點」(賽二十八10),「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太十五9),叫以色列人「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西二21),使律法變成轄制人,奴役人的猶太教。

二 猶太教是更厲害的羊圈

在耶穌來到地上時,猶太會堂就是猶太人生活的交際中心。那些祭司,文士,法利賽人就以會堂當作羊圈。他們已經商議定了,若有認耶穌是基督的,要把他趕出會堂(約九22)。若有人被趕出會堂,他們就在猶太社會失去立足點,到處被人排斥,欺壓。因此怕被趕出會堂的人,只好忍氣吞聲,任人擺佈,他們就這樣成了羊圈裏的囚徒。

那生來是瞎眼,蒙耶穌醫好眼睛得以看見的人,就是因為他說:這人若不是從神來的,甚麼也不能作;所以猶太人就把他趕出去了(約九33~34)。

三 耶穌是羊圈(律法)的門

「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喫」(約十9;參照7)。

舊約聖經(主要是指律法書)本來是為耶穌作見證的(約五39),也是記載有關祂的事(來十7)。所以要明白律法的本意,一定要從耶穌這個門進入。而且主耶穌的道成肉身是「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加四4~5)。祂生在律法以下,更使祂名副其實,成為進入律法的門,為要把人從律法贖出來,使人因信祂稱義,得永生。舊約時代神的選民是從基督這個門進入律法的照管;等候與新約的聖徒(就是從這門出來脫離律法的轄管,進入生命之靈的律的人)同得更美的事,同得完全(來十一40)。那生來是瞎眼蒙主醫治的人,原來也是羊圈裏的人。他就是從基督這個門出來,蒙主帶到青草地(基督裏),享受生命糧的信徒之一。

四 聖靈是看門的

「看門的就給他開門」(約十3)。

「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加三3),說出看門的就是聖靈。人要靠聖靈給他開門纔能入基督的門。人若被聖靈引導,就不在律法以下(加五18)。他能認得基督的聲音,蒙祂領出來,進入青草地。

五 強盜,盜賊

「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約十1)。

在舊約時代,凡是奉派作祭司,先知的都是受膏者,有神的靈降在他們身上(民二十七18~23;申三十四9;士三10,十三25;撒上十1,10,十六13;王上十九16;王下二15;結一3)。而新約時代的聖徒不但有內住的聖靈,更有聖靈的澆灌,有聖靈的印記(弗一13;加六17),所以他們都得以從門進出,正如主自己一樣。但是有些假使徒(林後十一15),假先知(太七15;王上二十二22;耶二十九8~9),假弟兄(加二4)等,因為不是蒙神差派的,得不著門路進去,祇好從別處爬進去;他們是強盜,是盜賊。盜賊來無非要殺害,毀壞(約十10)。他們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太七15),這些兇暴的豺狼進入羊群中間,不愛惜羊群(徒二十29),他們喫脂油,穿羊毛,宰肥壯的,卻不牧養羊群(結三十四2~3)。當時猶太人的會堂到處充斥假冒偽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太二十三1~36)。他們是出於他們的父魔鬼。他們父的私慾,他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約八44)。正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希奇(林後十一15)。

六 羊圈裏沒有青草,缺少生命的供應

羊群必須依賴青草養生,就是要有「雷瑪」(應時,新鮮活潑)的話;這樣的話纔是主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的話。

但是在羊圈裏所能喫到的,乃是為了過寒冬所儲存納陳而又乾的乾糧,而不是青草。律法在西乃山上頒佈的當時,是「雷瑪」的話,但從那時算起,一直到耶穌開始執行祂在地上的職事為止,大約已經過了一千六百三十年,早已成為「勞格斯」(過去所說)的話,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句(林後三3,6,7)。這樣的話,若再經過不是活在靈中,不隨從靈的人口中轉述,當然成為又陳又乾的乾糧。雖然如此,轉述的人若沒有加以更改,仍然有看管的功用,可以作訓蒙的師傅。

可是那些假冒為善的文士,法利賽人,他們斷章取義,把人的吩咐,這裏加一點,那裏加一點,弄成面目全非之屬人的道理,這些話不再是由青草變成的乾糧,而是變成了人工飼料。今天因喫人工飼料所產生的牲畜瘟疫,遍佈全球各地,人人如同談虎色變,憂心重重。照樣,變質的猶太教,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如同盜賊來殺害,毀壞。同樣的原則也可以適用到黑暗時期的羅馬天主教,以及一手拿刀,一手拿可蘭經的伊斯蘭教,和一些講異端邪說,變了質的部分基督教。

參 好牧人

一 主自己是好牧人

「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10~11)。

主耶穌是好牧人,祂來到地上的目的,就是要拯救那些被魔鬼及他的差役摧殘,死在過犯罪惡中的人。祂要叫他們活過來,不但要叫人的靈復活,也要重生他們,叫他們有永生。重生的人所得的生命是更豐盛的生命,是神自己那非受造的永遠的生命。為著這個,好牧人必須要捨命,被釘十字架,流血作多人的贖價;也要像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一樣,祂經過死而復活,升天的過程,成為賜人生命之靈,纔能叫我們領受所應許的永生(約壹二25),就是更豐盛的生命。

二 主要求有更多的好牧人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詩二十三1;約十11)。

不但主自己是好牧人,主也要求祂的使徒、長老、執事及那些在主裏生命長進的聖徒們,都能盡好牧人的職事。主要求彼得(代表所有上述的人)作好牧人,祂囑咐彼得說:「餧養我的小羊…牧養我的羊…餧養我的羊」(約二十一15~17)。

彼得沒有辜負主的託付,他不但自己作了好牧人,也勸了那些與他同作長老的人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的旨意照管他們…」(彼前五1~4)。

保羅也是好牧人,他也勸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徒二十28)。

肆 職業牧師

「若是僱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僱工逃走,因他是僱工,並不顧念羊」(約十12~13)。

雖然聖經說:「難道我們沒有權柄靠福音喫喝麼」(林前九4),又說:「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林前九14)。不錯,保羅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但這絕對不是向教會或向任何團體收取固定薪水的意思。工人的支助乃是無定期、無定數、無要求、無責任,也是無勉強的。供給的人及受供給的人都是因著主,為著主的工作,各人在信心裏向主負責的。供給的人不能向接受供給的人提出任何的條件和要求,也不能干涉他的職事。另一面,收供給的人也不該向人提出要求,或者講價還價。若是這樣作,他就是一個是僱工,而不是牧人。

人若想賺錢發財,就該去從事其他的職業,不該作主的工人。不該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主的工人若成了僱工,教會一旦受了惡勢力的壓迫攻擊,很多僱工不是逃走就是變節,向惡勢力妥協。甚至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為藉口。基督徒不是屬於這個世界(約十五19),所以不應當在江湖之內。

伍 跟隨的原則

「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約十4)。

從約翰福音第十章我們看到羊應該認識牧人,認得他的聲音,那是因為主把內住的聖靈,及公開的聖經賜給我們。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日間耶和華在雲柱(聖靈)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聖經)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出十三21),照樣,新約的聖徒當靠聖靈行事(加五25)。

「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羅八14)。另一面「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三15),所以平時「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西三16),藉著祂的訓詞,得以明白,恨一切的假道。因為祂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是我們路上的光(詩篇一一九104~105)。若有靈不認耶穌是道成肉身來的,我們因讀了聖經就知道已不是出於神;這是那敵基督者的靈(約壹四2~3),是陌生人的聲音,是盜賊的聲音,所以就不該盲目的跟從,以至被引到死亡之路(箴十六25)。

陸 草場的羊,出入得草喫

我們在第貳項裏曾經說過,羊圈並不是神的本意,因為羊圈裏沒有青草。聖經常以「草場的羊」(詩二十三2,六十五11~13,七十四1,七十九13,九十五7;賽三十23)來稱呼神的選民。主把我們從羊圈裏領出來,領我們到青草地上,可安歇的水邊。使我們出入得草喫。正常的教會生活中應該滿了聖靈的同在,滿了基督的話。若是教會生活中缺少基督的話,那就證明不再是青草地了,我們可能又走回頭路,誤進了羊圈——死的宗教裏。正常的教會生活,不在乎富麗堂皇的禮拜堂,各式各樣的禮拜儀式,和人數的多寡,乃在乎生命之道的表明。

柒 兩群的羊,合成一群

「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裏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十16)。

主要把這圈裏的羊,就是在猶太教裏的羊領出來,帶他們到青草地,可安歇的水邊。這是在猶太人中的信徒們。另外一群的羊,就是指外邦的信徒。他們不是合成一圈,也不是那裏有許多羊圈,乃是眾人合成一群。主希望祂的選民,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都成為一個新人,一個教會(西三10~11)。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弗二14~15)。主已經把祂的羊合成一群了。所以人不該把教會分成千千萬萬的宗派,數不盡的羊圈,應該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捌 修殿節,又叫做眾光節

「鬼豈能叫瞎子的眼睛開了呢。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是冬天的時候」(約十21~22)。

「修殿節」的由來是在兩約之間。當猶太人受希臘統治的時候,北方王就是敘利亞王安提阿庫‧愛比法尼絲(Antiochus Epiphanes),他在主前一百六十八年至一百六十五年期間,曾經佔據了耶路撒冷。他因惱恨猶太人,所以把希臘人所拜的偶像放在聖殿中,用不潔的母豬污穢了祭壇。因此馬加比‧猶大率領猶太人起來反抗他,打敗他,修復聖殿及祭壇,潔淨了聖殿。自主前一百六十年起,每年的陽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為期八天,他們守這修殿節。猶太人挨家挨戶都掛燈點蠋慶祝,因此又稱為「眾光節」。

在兩約之間,公義的日頭還沒有出現之前,是黑夜已深,是冬天沒有青草喫的時候,猶太教已形成,神的選民——群羊——找不到青草地,可安歇的水邊,都被看管在猶太教的羊圈裏。因缺少生命的供應,他們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所以生命的主,公義的日頭雖然出現,他們卻不認識祂。外面慶祝光,但祇因心瞎,裏頭的光卻是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他們和生來是瞎眼的,蒙主醫治後,不但外面的眼睛被開啟,連心中的眼睛也蒙照明的人,這正好是很鮮明的對比。留在羊圈的,永遠是黑暗的。這個黑暗,不是「眾光節」所能消除的。

玖 神保守的能力

「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我父把羊賜給我,祂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裏把他們奪去。我與父原為一」(約十28~30)。

信徒得著永遠的生命。主是創造萬有者,又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25)。

拾 神的兒子

「耶穌說,你們的律法上豈不是寫著『我曾說你們是神』麼。經上的話是不能廢的;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稱為神,父所分別為聖,又差到世間來的,他自稱是神的兒子,你們還向祂說,你說僭妄的話麼」(約十34~36)。

這一段是引用詩篇八十二篇的話,很容易被誤用作「基督徒也能成為神」的經節。

詩篇八十二篇原是指墮落的天使說的。經文中的「諸神」原文的意思是「諸審判官」,在原文裏和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6節的「審判官」是同一個字。審判的權柄是屬於神自己。所有審判官是領受神的命令,替神成全祂的旨意而已(參照羅十三1;詩一○三20)。主本來的意思是連那些天使稱作神,作神的兒子,猶太人都還能接受這樣的說法。那麼真正是神,是父懷裏的獨生子,自稱是「神的兒子」,你們反而認為是「僭妄」,這是很不合理的。此處根本沒有「眾神論」存在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