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受教

內在生活課程 | 慕安德烈 Andrew Murray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亨安息。(太11:29)

學生的第一樣美德應該是樂意受教。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意識到自己一無所知,隨時準備放棄自己的思想或做事的方式,附從導師的看法,而且安靜地信靠導師,相信他知道也願意指示學生如何去學習、去認識。柔和謙卑的靈會很小心地聽,要知道導師的意思是什麼,並立刻、急速去實行。如果學生裡面的靈是這樣,卻還學不來,那麼錯在導師。

基督既是我們的導師,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大大失敗,很少真實地在屬靈的知識上長進?我們聽了那麼多聖經,也讀了那麼多聖經,也多次表示我們相信聖經是生活的唯一准則,然而為什麼聖經的靈與能力沒有彰顯在我們身上?在禱告室和查經聚會裡,我們發出那麼多真誠而熱切的請願,然而為什麼我們那麼少從神的話的得着喜樂與力量?

這個問題非常要緊。為什麼有那麼多耶穌的門徒們自以為他們真渴望認識並遵行他的旨意,然而他們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承認他們並沒有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如果他們已找着這問題的答案,生活必然已改變了。

而本章開頭即提出了答案:“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安息。”許多人認基督為救主,卻不認他為導師。他們相信他是為羊捨命的好牧人,卻不大曉得他每天牧養群羊的實況——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羊聽見他的聲音就單單跟隨他。他們不大曉得什麼是跟隨羔羊。因此,首要之事是從他得着羔羊的性情,並追求要像他那樣心裡柔和謙卑。

基督的門徒花了三年的時間在他的學校裡,才預備好領受聖靈的浸,使他所給他們的一切奇妙應許得以實現。惟有在主耶穌的親身教導之下,籍着柔和謙卑的心,每天等侯、領受並跟隨這教導,才能使我們真正在心裡得享安息。於是所有的勞苦、重擔、緊張、失敗、失望都卸下了。取而代之的是神聖的平安,知道基督自己已承當了一切。

如果我們負基督的軛,學習他心裡柔和謙卑的樣式,再加上受教的態度,拒絶倚靠自己的智慧去認識或做任何一件事,那麼每天從早到晚,他的靈會充滿我們整個生命和生活。早晨的時光尤其需要培養這種態度,想辦法從己和己的一切能力裡被釋放出來,就在那兒,當神的話、基督的話、聖靈的話盤踞心思之時,天天要記得讓這些話引我們到基督面前,讓他親自教導我們、開啟我們,惟有這樣,才能帶來裨益。

每天我們需要經歷這位活生生的主耶穌——“一切的豐盛在他裡面居住”(西1:19),我們一切的生命與救恩都匯聚在他裡面。當他就近我們、掌管我們時,我們就能領受他的教導,晨更時,我們必須明確地祈求並培養這種受教的態度,樂意去負他的軛,學他的樣式。受教的態度即是一切。如果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基督耶穌的靈,確實“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如果他在我們裡面的整個生命與作為就是一種神聖的教導,那麼我們整個生命的表現必須是一種神聖的受教。惟有如此,我們每天讀神話語的時光與日常生活,才能完全照着主耶穌所能成全的樣式。

拋棄以往所學的,通常是學習新功課最重要的部分。以往錯誤的印象與偏見,乃學習過程中無法克服的障礙。除非這些障礙被挪去,否則教師的勞苦終歸徒然,他所傳授的智識不過觸及表面,在表面底下的深處,學生仍舊被他第二天性所引導。教師的首要工作是去發現障礙,並幫助學生能看清且挪除。

除非我們準備拋棄以往所學的,否則真實而忠誠地學像基督的功課無法完成。因着遺傳、教育、傳統,我們對於宗教和神的話有太多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攔阻我們得着真理的實際。若要學基督的樣式,必須願意把我們所相信的每一樣真理置於他的檢視之下,接受批判與校正。

謙卑乃基督徒生命中最根本的德性。“自卑的必升為高”是神國絶對的律。正因為我們沒有遵行此律,所以雖然想在恩典、信心、屬靈知識、對靈魂的愛、祝福的能力各方面更上一城樓,卻總是感到失望。我們不相信他的救恩以謙卑為起點,也以謙卑來成全。“神賜恩給謙卑的人”,這句話的含意比我們所以為的更廣、更深。

溫良柔順乃謙卑的一種型態。晨更時,我們把自己當作在基督的學校裡學習的人,那麼學習者身上最特出的標誌應當是溫良柔順。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几乎沒什麼謙卑可言,讓我們聽這聲音說:“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