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5 我們在天上的主

卷六 婚姻·家庭·工作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弗六5-9

我們在結束這一段經文的研討之前,必須花點時間探討使徒如何提醒作主人應盡的責任,以及他們在這種情況下的角色。他說,「你們作主人的待僕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嚇他們,因為知道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並不偏待人。」再一次我們對聖經的平衡感到驚訝,這中間有着奇妙的公平。從這一方面看,聖經確是獨特的。世界的文學作品裡沒有一部堪與聖經相比。而聖經從頭至尾,都保持着完美的平衡。我們已經從有關妻子與丈夫的教訓,和父母兒女的教訓看出。沒有人能說聖經是不公平的;其平衡,公平,平等,是聖經最突出、最榮耀的特質。

這是聖經教訓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之一,它也幫助我們解釋為什麼其它方法都無濟於事。今日世界的光景足以證明我所言不虛。這一切禍患,動亂,不安的起因是什麼?顯然人的知識和能力無法應付,只有一樣東西可以解決這種「人際關係」的問題,那就是基督的信息,和對他的信心。它用令人吃驚的,獨具一格的方式應付問題。其主要是建立在第五章第十八節那句基本的聲明裡:「不要醉酒,乃要被聖靈充滿。」只有當一個人被聖靈充滿時,他才能活在平安和諧裡,並且實踐出這種生命來。人們一旦被聖靈充滿,就不再有苦毒的感覺。苦毒、怨恨乃是生命的咒詛,是各種關係裡一切禍患的主要起因。人欲解決問題的一切努力很容易被怨恨所攔阻。紛爭的雙方都存着怨恨。代表僱工的一方最常懷有這種情緒。他們想藉合法的方式改善現況,可是他們這樣作的時候很少不產生大量的怨恨、苦毒。另一方--僱主--的情形亦一樣。人永遠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為自己着想,只看到自己這一面。怨恨的滋生是因為自私,這與被聖靈充滿恰恰相反。人若被聖靈充滿。爭論的雙方都有希望解決問題,因為雙方都是受同一個動力所催促和管理。

這也是使徒保羅急欲在此表達的重點。他實際上對作主人的說,「前面我對僕人說的話,也同樣適用於你們。」這是基督徒信仰的奧秘,它把萬物帶到平等的地位上。首先,它把我們都置於同一個條件之下--我們都是罪人,都是失敗者,都被定了罪,彼此之間沒有任何差異。「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欠了神的榮耀。」然後我們都被指引,看見同一位救主,同一位神,同一個救恩。有一個共同的原則管理着這一切,並且能解決各種問題。

讓我們追隨着保羅,看他如何處理。他轉向主人,對他們說,「你們作主人的,也該作同樣的事。」世界絶不會發出這一類的言論,因為世界總是傾向于突顯人的地位和區別。它對僕人的呼籲是一套,對主人的要求又是另一套。但是使徒說,「你們作主人的待僕人,也是一理。」意思是,他們在主僕的關係中所表現的,也應該和僕人一樣。他們雖貴為主人,也當「懼怕戰兢」。請記住,這裡的「懼怕戰兢」不是指懦弱的害怕,而是指怕使神不悅,怕自己對福音和神的國造成任何傷害。他們必須活在「懼怕戰兢」裡,他們同樣的也當「存單一的心」,像他們的僕人一樣。他們作一切都是「好像給主作的」,並且「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又「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他們和僕人所作的沒有區別。僕人當秉行的那一切原則,同樣的也都適用於主人。

然後使徒又加上消極的一點,正如他在奴僕的例子也提出了消極一點。他告訴僕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我們看過,那是僕人特有的危險,就是常把眼光放在主人身上,只想作最少的工,而得最多的報酬。但是,在另一方面的主人,又會面臨什麼樣的試探呢?就是「威嚇」!所以保羅加上一句:「不要威嚇!」

此處我們再度看見基督教訓中蘊含豐富的心理學洞見。一個人若處在主人的地位上,他會遇見許多危險,但其中最大的一個危險是去威嚇別人。一個基督徒主人固然不可待僕人冷酷、殘暴,也不可以鞭打,壓迫他們。這些都毋須多論,因為即使一般有素養的人也不會這樣作,可是基督徒的信仰使他超越這界線。保羅說,你不僅是不去作這些事,同時也不要去威嚇他們,向他們存不正確的心態,不可故意欺壓他們,或者不斷提醒他們是奴隷,你是主人,因為這也是威嚇的手段之一。你可以不用說一句話,或作一件事,而達到威嚇人的目的。只要用狠毒的眼光瞄他一眼,或者對他態度粗魯,都可以造成某種程度的威嚇。嚴苛地將他們限定在附屬的地位上,讓他們知道自己屬於什麼階層,而且他們以後也得一直待在那個階層裡,暗示他們最好當心--你作這一切的時候,不必動一根指頭,也不必賭咒發誓,你只需要用某種態度和神情就夠了。使徒說,基督徒中作主人的絶不可這樣,他在靈裡不可不公平,更毋論在實際的行動上了。

保羅在腓利門書裡對此有非常精闢的解說,他告訴腓利門收納那逃走又復返的奴僕阿尼西母,不僅當他是奴僕,而且如今是「親愛的弟兄」了。這是僕人與主人之間應有的關係--「不要威嚇」。不論怎樣,作主人的都不可以利用自己的地位去壓迫那服事他的人。

使徒在這裡提出的動機和其它例子裡的一樣。讓我提醒你一下。僕人(奴隷)應當「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甘心事奉」等等。他們這樣作,是為了討主的喜悅,好為主贏得更多的人,以榮耀、讚美他。作主人的也當用同樣的方法事奉主。服事主應該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心願,最中心的動機。他和他的僕人一樣,都是基督耶穌的僕人,是為了榮耀,讚美主而活。這是使徒在這裡所啟示的秘訣,也是他向作主人的提出的第一個動機。

然後我們來看第二個動機;這也可以運用到兩方面。雖然使徒已在第五節暗示過了,但他又特別在第八、第九節予以強調。「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你們作主人的待僕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嚇他們,因為知道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並不偏待人。」

這是第二個重要的動機,應該用來管理我們整個基督徒生活,以及我們對主負責的這事實。我們必須明白,自己是他的僕人,所作的一切都必須向他負責。這個原則現今恐怕很不受歡迎。現代人很不喜歡這種涉及效忠、負責、審判的觀念。不但不喜歡,而且極力排斥。人們說,「這樣把基督徒生活弄得好像一文不值似的。」他們說,你所活出的基督徒生命應該是高貴的,崇高的。你不應該活在對地獄的恐懼和對天堂的期盼裡。你必須為現今的福祉而活,因為現今的生命是美好的,奇妙的。在許多詩歌裡,你也可以找到類似的論調。他們譴責所謂「圖利」「自私」的動機。

有一個古代的故事幾十年前常常被人在講章和書籍中引用。它說到在阿拉伯有一個人,一天上街的時候,一雙手拎着一桶水,另一雙手拎着一桶火。別人問他說,「你一手拿火,一手拿水,要作什麼阿?」那人說,「我要用這桶火把天堂燒掉,用另一桶水去澆滅地獄的火。」他代表了一個好心的理想主義者,是心靈高尚的人,他對於地獄和天堂都沒有興趣;他只相信「真、善、美」

這一類教訓始自十九世紀中葉。人們所謂的「學者」開始說,聖經並不完全是神默示的,他們開始用自己的哲學來取代聖經。他們訂下「真、善、美」這個大原則,作為人類生存的目標,並且宣告:你不可以為自己着想。但這不符合基督徒的立場;它只是哲學,理想,而不是基督徒的信仰。聖經從頭到尾一直把天堂地獄的觀念陳現在我們面前。神設立了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為的是在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時教導他們一個重要的功課,神要根據以色列百姓的順服或悖逆,而祝福或咒詛他們。

我們的主在路加福音第十二章裡也教導了同樣的真理。第四十二至四十八節記載的比喻中,那些僕人在主人回來的時候將受審判。有些少受責打,有些多受責打。主耶穌也在其它比喻裡教導同一個真理。例如十個童女的比喻,以及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裡按才幹分銀子的比喻,以及路加福音第十九章交銀與僕人的比喻。主耶穌說這些比喻,是為了強調審判和獎賞的觀念。哥林多前書第三章,保羅說得很清楚--「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然後他又在哥林多後書第五章裡說,「我們眾人」--指我們這些基督徒,「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10節)。這是新約的教訓。因此我們必須揚棄那些理想主義的虛假教訓。它在此處就露出了馬腳。它自以為能提供比聖經更好的東西--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對於保羅這裡的教訓,最崇高、最無可反駁的論證見之於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三節。在那裡我們讀到,即使可稱頌的基督,他自己也因想到將臨之事而得到鼓勵。希伯來書作者勉勵我們,在跑人生的旅程時,「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就能「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前面的喜樂幫助、支持他忍受眼前的苦難。

當然,聖經並不是說,你得靠這些得救。不!救恩是白白的恩典,是我們從神白白得來的禮物。聖經教導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人是單憑信稱義,「也不是出於行為。」我們都是藉着同樣的方法得救,也就是因對主耶穌基督單純的信心而得救。至於我們得救之前從道德上說是好是壞,犯罪是多是寡,都無關緊要了,我們都被帶到同一個層面上,都是藉着信,本乎恩而得救。聖經說明了這點之後,又指出:雖然我們都同樣得救了,但彼此之間仍有區別,我們的基督徒生命和事工有一天都要受評估。使徒說得很清楚,那些用「草木、禾秸在基督耶穌這要基上建造的人,仍然是因信稱義,但他們要受虧損。至于如何受虧損,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將有一次審判,我們都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並且「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這是使徒的教訓,也是他針對僱主與僱工這種困難的關係時,給主人與僕人的勉勵。我們應該常常在心裡,在思想中,在一切生活上,記住這教訓,它會帶給我們不少激勵。

保羅繼續他的勉勵時,使用了「知道」一詞,正如他在第八節用了「曉得」一詞。他對僕人說話時用「曉得」,對主人說話時也用一個同義詞「知道」。這裡大可以譯成「知道你們曉得。」換句話說,使徒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眾所周知的事。這不是他突然介紹出來的一個嶄新、陌生的教訓。他說,「你們知道,」就等於說,「我想你們已熟知這事了。我假定每一個在基督裡受教的人都知道這事,因此,他既然知道,就應該受這事實所管理。」他只是提醒他們已經知道的一件事。

他們知道什麼?此處我們達到了使徒有關彼此順服的教訓之高峰。他在第五章第二十一節時開始了這主題。到第六章第十節那裡他又開始了另一個新的論述。這裡的第九節,是彼此順服的教訓最高潮之處,因為我們是被聖靈充滿,而不是被酒灌滿。這是我們所知道的--今生今世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事都不過是「肉身的」,屬世的。他從第五節開始,「你們作僕人的,要……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這句話已解釋了一切,它很快指出基督徒面對奴隷問題的方式。這裡有一個可憐的人,一個奴隷,可能腰上還掛着鎖鏈,腳上說不定也銬着腳鏈。他的行動受到嚴密控制,那位冷酷無情的主人不時在監視他,給他作不完的苦工,而且隨時準備懲罰他。使徒對他說,「要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這不過是一種關係。還有另一種更卓越的關係存在。

這裡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原則,今生臨到我們的一切事都是暫時的,只有當我們「活在肉身中」「仍在身內」時,這些事才會發生。今生是短暫的,會過去的,世界也不是永存的。我們說,自己正在「挪移帳棚」。所以不論你今生處于什麼地位,容我提醒你,這不過是暫時的,不是永恆的。「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沒有什麼比明白這個區別更重要的了。這不僅適用於主僕、夫妻、親子關係,也可以運用在一切其它的關係和環境上。此刻你可能正陷于某種難處中,你的處境可能非常人所能忍受,或者你正飽受疾病的折磨,請記住,不論你的環境和問題是什麼,都不過是暫時的。這些都會過去,都是屬「肉身的」,不是永存的。為此我們真得感謝神!歷代以來眾聖徒的秘決即在於明白了這真理,這也是殉道者得力的奧秘,他們膽敢拒絶稱凱撒為主,在被扔到獅子面前時仍面帶微笑,這些人把感謝獻給神,他們「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

不要忘記主對他門徒說的話,「那殺身體以後不能再作什麼的,不要怕他們」(路十二4)。他差他們出去「講道,教導人,趕鬼」。他警告他們,他們所去的地方,人們不一定會張開雙臂迎接他們,反而會有許多人逼迫他們,甚至共謀設計要殺害他們。但是他說,不要害怕,不要收回自己的信息,不要只是為了保全性命而否認主。因為人所能作的有限,他們能殺身體,但超過這一條界限之後,他們就無能為力了。主繼續說,「當怕那殺了以後又有權柄丟在地獄裡的。」就是指神。所以不論你身處何等光景,總是要提醒自己,今生是短暫的,會過去的,消失的。我們今天還在,明天可能就消失了--「肉身的」主人。

保羅的第二個重點從某方面看,是在強調前面第一點;它採取積極的形式--「在天上」。他勉勵作主人的「也是一理,不要威嚇他們」,因為這些主人不過是「肉身的」主人。然後是積極的一面,「知道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在這裡將永恆的世界,就是屬靈的領域介紹出來。那才是真實的領域;現今的世界只是影子,是表面。因此在這一點上看,那些不相信福音的人是眼瞎的。他們說自己是「實務派」,而對天堂、另一個世界的說法嗤之以鼻。他們說,現在我們所擁有的才是實際的--金錢,房子,車子--都是實實在在可以摸到的。真相是,即使他們正在使用這些東西時,東西本身已經在耗損了。「我所見一切,都在改變和腐壞。」即使我們的身體也不例外。我們身上的細胞,沒有一個是七年前所有過的同一細胞;每一樣東西都在改變,移動。不!我們所看見的是一個不真實的、人造的領域,它有一天必然會消失,耗盡、損壞。然後是另一個領域--「在天上」--那看不見,永恆的,絶對的,無窮盡的,每一方面都完美的領域。

基督徒乃是一個將眼目放在這領域上的人。保羅對腓立比人說,「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三20)。這是我們基督徒所歸屬之處。他又在以弗所書裡告訴那些奴僕,他們是屬天上的。他們的主人不過是「肉身的」主人;現今即將成為過去;永恆正等在眼前。他又提醒作主人的,那才是最終的領域。我們應該把眼光集中在那領域裡。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提醒我們,有信心的人總是「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在這會過去的世界中,沒有任何堅固的根基;它們都是岌岌可危的。原子彈和氫氣彈終於讓人們意識到,這個世界是不穩定,暫時的。舊有的世界正在動搖,即將消失。惟一堅固、牢靠的根基是「在天上」

使徒說,這是所有基督徒,特別是作主人的,所當銘記於心的,因為這會使他們記住有一位是超越一切,統管一切的,他管理每一件事物,並且「永不改變」。保羅說,他是你的主人,也是你的主。「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

解決社會問題的惟一方法即在此。提到主名時,基督徒中作主人和僕人的都當一起跪下,仰望他的臉,向他臣服。他們這樣作是因為「他是主」。他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不論在今世或來世,他都是最崇高的主。天上地下一切的權柄都已經賜給他了,萬物也在他裡面。你在天上,仰望他的那一刻,你是為奴或自主的,都已無關緊要了。正如使徒所說,「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你一旦來到絶對的領域,其它一切區分都消失了,都不再算數了;「肉身的主人」也和別人一樣,都變成僕人了。「為奴的」「自主的」都是消極的名詞,都不過是暫時的。

最後,使徒為了確保我們都明白,他特地加上一句,「他並不偏待人。」他並不像我們這樣重視世上人類的區別和差異。今日世界充滿了古代那樣的區分--猶太人和外邦人,選民和狗,希利尼人和化外人。整個世界因着各種分類法而分得七零八落。但這一切在主眼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他最有興趣的是人與他自己的關係;在他看來,靈魂最重要。在他眼中你是英國人,俄國人,美國人,或中國人都無所謂,你住在窮鄉僻壤或繁華大城也無關緊要。只有一件事關係重大--你是否已看見自己在神眼中是罪人?你是否完全信靠那位為你的罪受死的主耶穌基督?你是否知道你是一個罪大惡極的罪人,只有神的恩典能救你,賜你新生命?

我一直努力企圖指出的一點,就是基督徒這樣說,並不是要立刻摧毀人類一切的區分、類別、差異。但這確實提供我們一個正確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差異,並且知道如何處理它們,使其不致產生不愉快和糾紛。主人和僕人都必須明白,主「並不偏待人」。當那榮耀的一日來臨時,我們再也沒有必要說自己是作這個的,作那個的,或者自己在世上的地位是尊是卑。這一切都算不得什麼了。但是世人並不知道這一點,我們也無法指望他們明白。只有在基督裡心意更新了的人才能明白。凡是自稱基督徒的人,若仍然執着地強調這些事的重要性,就是違背了他的信心。我們思想,行為若與外人無異,而不把基督徒的原則付諸實行,旁觀的人就會說,「作基督徒有什麼不一樣?他們的舉止和以前如出一轍,我看不出信仰在他身上產生了什麼效果。」這樣我們就使神的國受虧損。但是世人若看見主人和僕人彼此以兄弟相待,一同敬拜,禱告,他們就會訝異地說,「怎麼回事?這是我前所未見的,真特別!」於是他們開始發問,而主人和僕人也能夠一齊告訴他們,「因為我們在基督耶穌裡是新造的人。聖經說,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從經濟和社會方面說,我們仍維持從前的地位和關係,但我們已在基督裡合而為一了,這才是重要的。我們知道將來我們要一起度永生。」「他並不偏待人。」在基督裡,所有人類的區分、差異都完全消弭了。

最後,基督徒知道這一切,他知道我們都將站在蒙福之主面前,「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使徒在第八節說,「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他將得賞賜!審判會帶來賞賜。這是我們在考慮事件時萬萬不可少的一個思想。「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五10),我們還未到那裡之前,已經領受了不少賞賜,對不對?我們事奉的是一位又公義又慷慨的主。他獎賞,也鼓勵。在生活中,在這個世上,還有什麼比他向我們展現笑容,表現出對我們的滿意神情,更珍貴的呢?

讓我們來特別思想一下站在主前的最終審判,以及賞與罰的問題。這裡面確實包括了懲罰的意味,或者某種程度的損失,或鞭打,或如使徒所謂的「受虧損」。我們無法完全明白這一點,因為聖經沒有告訴我們細節,其實我們也不必打破砂鍋問到底。我們只須明白聖經所記載的部份,並且意識到賞罰的存在即夠了。使徒保羅自己,在他一切講道和神國度的活動中,告訴我們他心中一直存着這真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作每件事都是「懼怕戰兢」的,因為他知道「主是可畏的」,有一天他必須站在「基督台前」,按着本身所行的受報。

我常常感到驚訝,因為看到某些基督徒對一些事物存着那樣膽大的態度,而且他們竟然膽敢忽略某些事。許多人以為,由於他們相信了,又蒙拯救了,大功遂告完成;他們完全忘記有關賞賜的事。他們在神的國裡,在教會中,能少作工就少作,似乎一點也不明白自己與神真正的關係。絶對不要忘記,你作的每一件事,或你不作的每一件事,他都知道。有一天你必須再度面對自己的記錄,「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保羅所指的「虧損」必然是暫時的。我只是猜測,並不敢武斷;但必然有一些虧損是人必須承擔的。有時候我會想,這可能只是仰望他的臉,定睛看他,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都記得,小時候作錯了事,心中一直擔心會受父母懲罰,那時候最可怕的處罰莫過于父母什麼行動也沒有。他們只是看著我們,他們的眼神流露出對我們的失望。我們不禁感到羞恥,受輕看,對自己深惡痛絶,我們感覺好像失去了什麼非常珍貴的東西。其實父母並未實際剝奪我們任何權利或東西,也未對我們施以體罰,但是他們的眼神就足以使我們自責。「我們將看見他的真相。」我們將看見他的眼睛。我們將想起曾經因着自己的自私,幼稚,而使他失望。但願神不叫我們中間任何人受虧損。

再來看另一面。有賞賜為我們存留。「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於是賜給他更多的獎賞。他好好經營了所分得的一兩銀子,拿去作買賣。凡有的,還要加給他。這是何等的賞賜!主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我把這恩賜託付你,你忠於所托,使這恩賜益發增添,你是一個好管家。我從天上觀察,我以你所作的為榮;我心裡很喜歡,也悅納這一切;現在我要接納你,『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還有什麼比聽見主這樣說更好的呢?凡有的,還要加給他,真是意想不到!正如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那段「山羊與綿羊」的經文所提醒的,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所作的毫無所覺。這並不會造成任何差別。神自己會記帳;他知道一切;他將厚厚的賞賜我們!使徒在哥林多後書第五章裡告訴我們,「我們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勸人。」有兩個主要的動機在保羅一切旅行傳道的途中激勵着他,「基督的愛激勵我,」「知道主是可畏的。」這兩個動機應該總是管理着我們基督徒,不論我們是僕人或主人。「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雖然你在世上的主人或許不報答你,他或許待你不公平,雖然別人譏笑你,蔑視你,你的同事說你愚昧,你都不必煩惱,有一天你會得獎賞的。你在天上的父正垂目觀看,他不會忘記你,不論你的處境如何,他都要豐豐富富地賞賜你。使徒對作主人的也說同樣的話,「你們作主人的……知道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並不偏待人。」我們基督徒是屬於永恆的,我們是神國的子民,我們隷屬於屬靈的領域。但願神教導我們不要用世界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工作。這只是「肉身的」。我們「今天還在,明天就消失了」。重要的是,「我們將與他面對面相見。」我們必須在基督的審判台前顯露,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我們既知道主是可畏的,」讓我們把有關主僕,夫妻,親子關係的教訓運用出來;既知道主是可畏的,那麼就當為他而活,榮耀他。讓我們時刻記住,自己屬於什麼領域,這才是重要的。這個世界雖然是短暫的,易逝的,但它多少會影響到另一個領域,決定我們是否受虧損,或得到那美好的賞賜。因此我們當活在永恆的亮光中,知道自己常在那位「天上的父」面前,他的眼目時時在觀看著我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