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5 存敬虔的心養育兒女

卷六 婚姻·家庭·工作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弗六1-4

我們已經看過使徒保羅對作父母的人提出的勉勵有兩方面,他從消極的一面告訴我們,不可惹兒女的氣,不要激怒他們;然後是積極的一面:「只要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現在我們要來看這個勉勵積極的一面。

保羅使用的語句很有趣,他說,「養育他們,」也就是指「撫育,滋養他們直到成熟。」換句話說,父母必須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白自己對兒女當盡的責任。我們前面已強調過,兒女不是我們的財產,他們最終不是屬於我們的,他們乃是神暫時托給我們的。為什麼?不是為了叫我們從兒女身上得好處,也不是為了叫我們利用他們來取悅自己,或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我們的職責在明白他們需要「養育」「撫養」「教導」「裝備」,不單單為了能在世界上生活,而且能建立他們自己與神之間正確關係。這個勉勵提醒我們生命的可貴;今日世界最可悲的事莫過於人們未體驗到生命的可貴。

我們是以獨立的個體生存、活在世上,這是一件多麼奇妙的事!當我們考慮到家庭的領域時,這事變得更奇妙!保羅的教訓使我們對作父母的本質和功用有了更精闢的觀念。他告訴我們,神賜下兒女,是為了叫我們撫養、教育、訓練他們,使他們走當行的路。報紙不斷提醒我們,現代人如何花心血照顧各種動物。要訓練一隻動物,不管是馬或狗,或其它的動物,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必須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設計它們的飲食、運動,提供適合的休息場合,並保護它們免受各種傷害。很多人不惜花大筆的金錢,大量的時間,悉心飼養一種動物,好叫它在比賽中得獎。但是有時我們會禁不住產生一種印象,就是人們似乎花極少的時間,心思,注意力在撫養孩子的事上。今日世界所以會落到這光景,社會上問題產生,原因之一即在此。如果人們肯把他們花在動物、花卉上的心思,轉而用在他們兒女身上,情形就會改觀。他們仔細研讀有關飼養動物或培育花草的書,又去聽演講,和人交換意見,要把這件事作得盡善盡美,但是他們究竟花多少時間去思考有關養育兒女的問題?他們把這件事看成自然就會的,用不着花心血,結果顯然是可悲的。

我們若要實行使徒的教訓,必須坐下來,好好思想當如何作。孩子來的時候,我們必須對自己說,我們是這個靈魂的監護人和看管者。這個責任何等重大!在生意或事業上,人們都知道當自己作出某個決定時,就必須承擔相關的責任。可是他們是否意識到,他們對自己的兒女負有更重的責任?他們是否肯花同樣的心思和精力在兒女身上?他們是否感覺到這項責任的沉重?使徒勉勵我們,當把這件事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必須優先處理。

使徒並未停留在那裡,他說,「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他所用的這兩個詞相當有意思。其區別在於,第一個詞「教訓」比第二個詞「警戒」要溫和。那是滋養、撫育、養育的總和。當然,它也包括了一般的管教。學者們一致同意,它的重點在行動。第二個詞「警戒」是指口中說出的教訓。前一個詞「教訓」比較一般性,包括了我們為兒女所作的一切事。它包含了雕塑、陶冶孩子的心靈,靈命,道德,行為的整個過程。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們有責任監護孩子,照顧他們,護衛他們。在討論夫妻關係時,我們也遇到過同一個詞,聖經在那裡告訴我們,他親自「保養顧惜」教會。「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此處使徒告訴我們,對待孩子也要用同樣的方法。

「警戒」一詞的含義大同小異,只是它比較偏重在口頭的教訓。因此這件事包括兩方面,首先我們必須對付一般的行為和舉止,就是藉着行動所作出的事。然後進一步,必須對孩子說出某些勸戒,包括勉勵的話,贊同的話,責備的話。保羅所用的這個詞包括了這一切,也就是包括我們向孩子說明立場,指示對錯,鼓勵,勸勉他們時,實際運用的詞句。這就是「警戒」一詞的意義。

兒女應該在「教訓和警戒」中被撫育長大--但最重要的是「照着主」的原則,「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這是基督徒父母在養育兒女的事上與其他人全然不同之處。換句話說,這裡對基督徒父母的呼籲,不僅是勉勵他們用道德規範將兒女養育得中規中矩。這固然包括在內,每個人都應當這樣作,非基督徒父母亦不例外,他們應該顧慮到禮貌,好行為,避免作壞事;他們應該教導孩子誠實,負責任,尊敬別人等等這一類的美德。但這只是一般的道德,基督徒不是由此出發。即使異教徒也看重社會秩序,總是鼓勵人遵守這一類的原則。一個社會若在每一個階層,每一個年齡層的人中間缺乏任何管教、律法和次序的話,這個社會就無法維持下去,但是保羅指的並不限于這些;他說基督徒應該「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

就在這一點中,基督徒特有的思想和教訓就突顯出來了。每一個基督徒父母心中都應該首先有一個認識,就是他們應該教養兒女,好使他們認識主耶穌基督為救主。這是基督徒父母特有的呼召。這不只是他們最優先的工作,他們最大的渴望乃是他們的兒女能認識耶穌基督,接受他作救主。這是我們對兒女最大的期望嗎?我們最先想到的,是否領孩子認識耶穌,好叫他們一生尊他為主?「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這是使徒所使用的詞。

現在我們要問一個實際的問題:如何去行?同樣的,這也是一件值得我們密切注意的事。聖經裡面非常強調訓練孩童。例如申命記第六章。摩西那時已經年邁,以色列百姓即將進入應許之地。他提醒他們神的律法,告訴他們進入迦南地之後當如何生活。在許多事項中,他特別小心地告訴他們必須教導他們的兒女律法。他們僅僅知道,並且遵守,這還不夠,他們必須傳給下一代。孩子們必須受教導,並且銘記在心。所以他在同一章裡重複這個叮嚀兩次。然後它又出現在申命記第十一章,並且不斷出現在舊約聖經其它地方。新約中也可找到相同的囑咐。

從基督教會的歷史上,我們看到這件事總是反覆出現,並且在大復興時代受到格外的重視。改教者非常關心這件事,他們一再強調孩童道德和屬靈發展的重要性。清教徒對此也不敢忽視,兩百多年前福音復甦運動的領袖也是如此。關於這方面的書籍和講章更是不計其數。

原因何在?很可能是因為當人們成為基督徒時,他們的整個生命都受到影響。這不單單是個人的事,也影響到婚姻關係,難怪基督徒中間的離婚率遠遠低於非基督徒。它也影響家庭生活,影響孩子,影響整個家,影響人類生活的每一部份。英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世代,都是緊隨着一次宗教復興而來的。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被提升了,即使非基督徒也多多少少受到影響。

換句話說,若不靠着基督的福音,人就沒有希望解決社會的道德問題。若離開了虔敬,就無法建立正直。一旦成為敬虔的人,他們就會把他們的原則運用出來,而整個國家的公義也可以顯露出來。不幸的是,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出於某種原因,現今這一方面的事多半為人忽略了。這是我們所探討生活、道德、家庭各方面崩潰的一部份。這是現代生活的潮流,我們都或多或少受其影響。出於某些原因,如今家庭已不像以往那樣受重視,它也不再像從前那樣是一切生活的中心。整個家庭觀念已逐漸式微,即使在基督徒圈子中也不例外。聖經和我們所提到的那些偉大世代,其一再強調的家庭之重要性已經在這個世代消失了。人們不再注意,看重它。所以我們更需要去發現可以在這些方面管理我們的原則。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這件事是在家中,由父母執行的。這是聖經一再強調的重點。我們不能指望學校代勞,不論這個學校多麼聲譽卓著,都不是它的責任。這是父母的本份,是他們最首要的職責。他們不能把這個責任推卸給任何人。我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們都看見二十世紀日漸嚴重的現象:越來越多的父母把管教兒女的責任推給學校。

我覺得這是很嚴重的事。在孩子的生命中,沒有什麼比家庭的影響力更大的了。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孩子誕生在家庭中,家是影響他一生最主要的地方,這是無可置疑的。聖經各處都這樣教訓我們。可悲的是,在所謂的「文明」國家裡,家庭的觀念正逐漸式微,最終這種現象必然會引致社會的崩潰。所以基督徒應該謹慎思考有關寄宿學校的問題,讓孩子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遠離家庭和家人的影響,去過團體生活,這樣妥當嗎?是否合乎聖經的教導?這個問題不可輕忽,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甚至包括基督徒在內,或多或少把這種送孩子入寄宿學校的事當作一種時尚。

聖經的教導是,兒女的福祉,靈魂,應該總是最優先考慮的;其它一切有關名利、野心的事,都應該擱置一旁。任何不利於兒女靈魂的事,任何足以妨礙他們認識神,認識主耶穌的事,都應該予以拒絶。我們首先考慮的,必然是孩子的靈魂以及他與神之間的關係。「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的基本要素,就是增進兒女的福祉,這也是作父母最主要的工作和責任。

在舊約裡,顯然父親是一家中的祭司,他代表了神。他不僅要為孩子的道德和行為負責,並且要負起教導的責任。聖經各處皆教導我們,這是父母最首要的工作和責任。今天也是一樣。我們若是基督徒,就必須明白,這種強調是建立在神所設立的基本單位--婚姻、家庭--上的。你不能在這事上鬆懈疏忽。你不能像大多數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的那樣說,「反正大家都這樣作嘛!學校也能提供很完善的教育阿!」最重要的問題是,這是否合乎聖經?是否對兒女的靈魂有立時及長遠的幫助?

我膽敢預言,我們的國家有一天若在屬靈或道德上有一次大復興,必然是從這方面開始的。基督徒將再一次思考這事。我們需要像過去世代中屬神的人那樣,作時代的先鋒,讓其他人跟從、效法。我們需要明白,把兒女送到托兒所或寄宿學校這個事實,是現今社會道德淪喪的起因之一。我不是特別指它所引起的某一種犯罪行為,我想到的是下一代對他們自己家庭的整個態度。家庭不應該只是兒女休假的地方。但現今許多孩子只是把他們的家當作休閒處所。他們的父母也未照應有的方式待他們,只是一味放縱,因為他們待在家裡的時間很短暫。在這種情形下,有關管教,「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的觀念都銷聲匿跡了。有人辯稱:畢竟還有一些特殊情形有待考慮呀!如果能證明在某些特殊環境下不得不如此,那我並不反對,但是這種情形畢竟罕見。在大部份情形下,應該運用我提出的原則。家庭和父母的主要職責是非常清楚的。

父母當作什麼?他們應該補充教會的教導,並且運用教會的教訓。一篇講道本身的作用並不大,必須被運用出來,解釋出來,延伸到家中。這部份的工作就落在父母肩上了。想想看!今天作父母的責任之重更是數倍于往昔!我要問基督徒父母:你們可認真思考過這件事?你們所面對的工作,可能比以往、甚至將來世代的父母更艱巨。想想現今學校教導孩子們什麼?有關進化的推論已經被當作一種理論教給他們。學校未視其為一種尚未被證實的理論,反而給孩子們一種印象,以為這是一個絶對的事實,每一個有科學知識和素養的人都應該相信它。我們必須面對這種情況。學校也教導有關聖經的高等批判學及其所謂的「必然結果」。我知道有些老師仍然在使用三、四十年前的教科書,卻不知即使在高等批判學中間也已經有了不少改變。孩子們在學校、收音機、電視上學到一些是非不清的事。這些東西所強調的都是敵對神、反聖經、反基督教、反神蹟、反超自然事物的。誰應該去對抗這股洪流?當然是父母--「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現今作父母的需要加倍的努力,因為敵對我們的勢力是如此強大。今日基督徒父母肩負了一項特別艱巨的使命,就是要保護他們的兒女免于受到企圖灌輸他們錯誤思想的敵對勢力所控制。

這是整個背景!為了符合實際,我第二點要提出的是,我們當避免作什麼?對付這種情況,有一種方法是很不當的,只會造成傷害,不會帶來好處。當避免什麼?我們絶對不可用獃板的方式教導孩子,或者只看重「統計數字」。我自己多年前曾經有過一次經驗。有一天我出外講道,住在一個朋友家。我發現那個家庭中的主婦心情很沮喪。從我們的談話中,我終於找出了她心情不好的原因。原來那一周稍早有一位姊妹到他們教會演講,題目是「如何教養兒女成為好基督徒」。這位講員有五、六個孩子,她的家治理得井然有序,她的生活也控制得極有規律,每天早上九點鐘,她就作完了一天的家事,然後她可以有充份的時間參加各種教會活動。她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基督徒,似乎她作這一切都如此輕鬆,成功。這位和我談話的姊妹只有兩個孩子,卻整天忙得團團轉,以致她深深覺得自己真是一個失敗、不合格的母親。我怎麼回答她呢?我說,「且慢!那位女士的孩子多大呢?」她說最大的尚未滿十六歲。我繼續說,「且等幾年再看。她說她每個孩子都是基督徒,她又說你只需要一個計劃,然後照章行事就行了。再過數年,看看或許到時候又是另一種情形。」結果真的不幸被我言中。幾年以後,那位女士只剩下一個孩子仍舊是基督徒,另外幾個有的公開反對基督教,有的轉背而去。你無法用那種一成不變的方式養育兒女。養育孩子不是一個機械化的過程,不能流于冷酷。我聽說同一位女士也曾在另一個場合作過同樣的演講。聽眾中有一位女士在回家的途上對她的朋友說,「感謝神,她不是我的母親。」聽來或許可笑,卻是由衷之言,裡面多少含有嘆息。她的那句感嘆顯示出這種教育方式缺乏愛和溫暖。這位講員頗以自己為傲;她作一切都是靠「數字」,而且一成不變。但是另一位女士看出那種方法沒有愛,沒有真正的瞭解,不能溫暖一個孩子的心。孩子不是一部機器,你不能用機械的方式對待他。

此外,我們也不可以用完全消極、壓抑的方法對待兒女。如果你給孩子一個印象:作虔誠人就必須過得很刻苦,生活裡包含了各種禁忌,壓抑,那麼你很可能把孩子驅趕到魔鬼和世界的懷抱裡。絶對不要全然的消極或抑制。我常常看到有關的悲劇。有些人散會後來與我談話,他們說,「這是我二十年來頭一回進教會。」我問,「怎麼回事呢?」他們會告訴我,這樣作是因為他們對自幼被教導的那種嚴厲、壓抑的宗教心生反感。他們對基督教根本沒有觀念。他們所見到的並不是基督徒的信仰,而是一個人為的、嚴苛的宗教,那是一種虛假的清教主義(Puritanism)。可悲的是,如今有些人仍然奉行着這種理念。他們只看到清教主義消極的一面,卻從未見到積極的一面。他們無形中對兒女造成極大的傷害卻不自知。

第三,我們「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時,不要過份吹噓或捧他們。我常常看到這一類的事。有時孩子自己也會使用一些自命不凡的詞句,其實他們並不明白那些詞句的意思,但作父母的卻以他們為榮,說,「聽聽他們!多好的孩子!」孩子還年幼,不會明白這一類的事。我知道有些小孩喜歡在聽講道時戲耍。這一類幼稚的行為或許可以原諒,但是如果他們的父母不引以為忤,反而欣賞孩子的嬉笑,故意要別人注意他們,這樣就近乎褻瀆了。當然,對孩子也有害無益的。這等於把孩子教得目中無人。甚至變得假冒為善。

最後一點是,我們不可強迫孩子決志。這樣作帶來了多少麻煩和後患!有些父母向人炫耀:「看看我的小兒子(或小女兒),這樣年幼就已經決志接受基督了!」聽到的人可能會感受到一種壓力。千萬不要強求,這樣作等於違反孩子的本性,同時也顯明你對得救方式的無知。你可以強制一個小孩作任何決定,因為你有能力和權力去作,但這樣作是不對的,不合乎基督徒體統的,而且是不屬靈的。換句話說,我們在這件事上不可太直接,太感情用事。如果你對一個孩子談論屬靈的事時,他感覺很不自在,那麼你的方法顯然有誤。絶對不要使孩子感覺不舒服。如果他不自在,那是因為你的方式太直接,或者你太感情用事,或者你帶給了他某種壓力。這不是傳福音的方法。

我看過一些相關的悲劇。我特別記得兩個不到十五、六歲的年輕孩子。他們的父母總是對他們施加壓力。其中一個孩子的母親曾寫文章提到她的孩子,她給人一種印象,她的孩子都是很傑出的基督徒。可是這兩個年輕人後來都摒棄了基督徒的信仰。基督徒父母必須總是記住,他們是在對待一個靈魂,一個生命,一個「人」。我的建議是,不要給孩子壓力,不要強迫你的兒女決志。我知道父母心中的急迫。這是很自然的;但我們如果是屬靈的,「被聖靈充滿,」我們就不會去違反兒女的個性,硬將一些不合理的壓力加諸於他們。所以我們的教導不能太過于直接、尖鋭,或過於情緒化。我們不可以讓兒女覺得他們若不採取我們的信仰就是不忠於我們。這種作法是不可原諒的。

那麼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容我提出幾個建議。偶而我們會在有些家庭的牆壁上看見一些扁額或牌子,上面寫着:「基督是我家之主。」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好的用意。在舊約裡我們讀到,神指示以色列百姓,把他的話語「寫在門楣上」,原因是,我們人很健忘。早代基督徒喜歡把十誡漆在教會的牆壁上,我想部份原因即在此。不論你是否掛一個扁額在家裡,最重要的是,在家中我們總是要給人一個印象:基督是這個家的主。

如何產生這印象呢?主要靠你平常的舉止和榜樣。父母的生活方式應該總是能給兒女一種感覺,就是父母自己順服在他們主--基督--之下。他們的舉止言行應該彰顯出此事實。此外,家中應該充滿愛的氣氛。「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這是管理一切的原則。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愛,如果一個家充滿了聖靈所產生的愛,它絶大多數的問題都會得到解決。只有這種方法才能奏效;壓力和嘮叨是無濟於事的,愛的氣氛才能產生果效。

還有什麼?我們還需要一般的方法,不論在餐桌上或其它地方,一般的交談都是最不可忽略了。或許我們剛聽了收音機報告的新聞,不妨就從新聞開始談起。很多事都可作話題--國際事務,政治,工業問題等等。我們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其中一部份的職責即在確定每一次這類的交談都是在基督徒的準則下進行的。我們應該總是從基督徒的觀點出發。孩子們也會聽到別人談論同一件事情。或許他們走在路上,聽到兩個人爭論他們在家中所討論過的同一件事。孩子們會很快注意到這中間明顯的差異;他們在家中討論時所用的方法是何等不同阿!

換句話說,基督徒的觀點必須被帶入生活的每一部份中。不論你討論國際大事,或地方新聞,或工作上的問題,或私人的事--每一件事都必須放在基督徒的觀點下來考慮。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我們若這樣作,孩子們不知不覺就會意識到一個事實:有一個原則在管理着他父母的生命;父母的思想和對一切事物的觀點,都與他們自己在這個不信的世界上所見、所聞的大相逕庭。整個氣氛都是不同的。於是兒女們逐漸的、一點一點的明白,有所謂「基督徒觀點」的存在。這是真正的成就。一旦他們把握了這事實,問題就容易得多。

第二點是,要回答兒女的問題。這是基督徒父母的大好機會。我知道有時候很困難,但這是我們的機會。我很喜歡申命記第六章第二十節所介紹的事。「日後,你的兒女問你說,耶和華我們神吩咐你們的這些法度、律例、典章,是什麼意思呢?你就告訴你的兒子說,我們在埃及作過法老的奴僕,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換句話說,有一天我們的兒女會問這一類的問題:「你為什麼不這樣作呢?我朋友的父母都作這些事阿!你為什麼不作呢?」你就得了機會,「照主的教訓和警戒」來教養他們。但是我們若要把握機會,就必須知道正確的答案,並且能運用出來。除非你熟悉聖經和其中的教訓,你無法道出「心中盼望的緣由」(彼前三15),也無法「照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你為什麼不作這,不作那呢?我朋友的爸爸整天在外面交際應酬,為什麼你不呢?他們晚上常常去夜總會跳舞,為什麼你不去呢?你為什麼與別人不一樣呢?」遇到這種問題,你不可以三言兩語把孩子打發了;「我們人都不同嘛!我比較喜歡待在家裡阿!」不!你應該告訴孩子:「其實一開始,我們每個人的心都是一樣的;我們所以和別人舉止不同,不是因為我們本性較佳,這不是原因所在。也不是因為我的性情和別的父親的性情有異。我們都是『生在罪中』的,我們都被自己的本性所奴役。我們每個人裡面都有罪,都有邪惡的原則,使我們無法真正認識神。你看,區別在這裡--神讓我看見那些事是錯誤的。若不是我相信神差他的兒子到世上,是為了救我,我就會和你朋友的父親一樣。」如此,你把福音介紹出來了;你必須自己決定介紹多少。這得視孩子的年齡而定。但是一定要回答他們的問題,讓兒女切實明白,你為何如此生活。不要敷衍他,也不要趁機說教;只要在他提出問題時告訴他,簡單明瞭地向他解釋。他年齡越大,就告訴他的越多。隨時要預備好回答他。你必須知道自己的情況,明白福音,在真理上建立好自己,這樣你才能傳給下一代,你才能「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

其次,你需要指導他們閲讀。鼓勵他們讀好的傳記。傳記能夠激勵他們。用各種方法指導他們讀書,將他們的心思導向正確的方向,好使他們熟悉基督徒信仰如何在實際的行動中顯出其榮耀來。

還有什麼?總是要留意,每一次你用餐,都要為食物感謝神,並且求他賜下福氣。今天除了某些基督徒家庭之外,很少有人再這麼作了。如果你的兒女習慣于聽到你感謝神,向神謝恩,並且向神祈求祝福,他們會因此受益無窮。要在家中設立家庭祭壇,意思是每天一次,全家人聚在一起,讀神的話語,由一家之主的父親帶領,讀一段聖經,然後作簡短的禱告。禱告不需要長篇大論,但要讓兒女體認到神,並且為主耶穌基督而向神感謝。讓孩子們有規律地聽到神的話語。他們若提出相關的問題,就耐心回答他們。照着你的能力給他們適當的指示和教導。要有智慧,深思熟慮。不要把家庭禮拜弄得枯燥無味,或者充滿火藥味,要把它作得生動有趣,使孩子期待這段時刻的來臨,並且衷心喜悅與家人一起敬拜。總而言之,我們有責任使我們的信仰深具吸引力。我們應該給兒女一個印象:世界上最美妙的事,就是作一個基督徒;生命中沒有別的事堪與作一個基督徒媲美的。我們應該在他們裡面激起效法我們的渴望。他們看見我們,目睹我們裡面的喜樂,以及我們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他們就會對自己說:但願我也趕快長大,像他們一樣,好享受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我們的方法絶對不可以獃板,拘泥于形式,或具有強制性。我們的見證不是勉強的,而是自然從我們的所言所行流露出來,好叫他們知道,我們是耶穌基督的奴僕,神以他的恩典開了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甦醒,叫我們看見世上最榮耀的事。因此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他們也能有同樣的認識,同樣的喜樂,享有世上最高的特權,就是服事主,活在他面前,稱頌他恩典的榮耀。不論你從事什麼工作,或作生意,或用勞力,或從事專業,都要為榮耀神而作,這樣你就能「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