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真熱心與假熱心

卷七 揭穿魔鬼的詭計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現在我們來到魔鬼顯露其詭計的第三個部分,就是他在我們的行為,舉止,和行動上所施的詭計。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可以粗略地分成心靈,意念,和意志三方面。根據保羅所說,最重要的事莫過于認清楚,魔鬼為了達其目的,他會在任何一方面攻擊我們,想把我們拖垮。他通常是從我們的心靈着手,然後他來到我們經歷和感覺的範圍內,在其中引起混亂和失敗。但是他不會就此歇手。他不會在較實際的層面上放過我們。只要能夠把我們,並且透過我們把整個基督徒的信仰和信息拖垮,他是不在乎從那一個範圍下手的。

聖經對這件事也很注重。舊約裡有不少地方勉勵以色列百姓要聖潔。十誡的用意在此,那些管理百姓生活的各種律法、條文、規則的用意也在此。這整件事的目的可以用一句話總結:「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以色列百姓是神的子民,他們非常頑固,對這真理反應遲鈍,但摩西,約書亞,以及後來的眾先知仍不斷將這信息傳給他們。他們傳講的都是同一個信息,就是以色列民永遠不可忘記自己是誰,因為神的名在他們身上;所以他們必須活出與這至高之名相稱的生活。關於這一點,歷代有不少誤解,尤以二十世紀的人為甚。許多人強調聖經的倫理教訓,卻未看見倫理教訓的上下文都是論及神百姓與祂的關係。那不單單是一般道德教條而已。這些倫理是特別運用在那些被稱為「神子民」的人身上的。

新約用更令人矚目的方式強調同樣的教訓。我們的主在祂事奉的初期傳講了一般稱為「登山寶訓」的信息。那篇講章的整個目標和用意是在提醒我們:由於祂的門徒是神的子民,他們必須活出某一種生命來。「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我們的主提出很詳細的指示,告訴我們當如何生活,這是因為我們是神的兒女。基督徒應該與他天上的父相稱。主耶穌一開始事奉時就提到這些行為上的事,以後在他的教訓中也不斷提及。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把使徒書信分成兩個主要的部分——首先是教訓的部分,其次是實用的部分,他要我們把前面的教訓運用出來。這在以弗所書尤其明顯。前三章是純粹的教訓,從第四章開始,「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新約的每一卷使徒書信都是如此,顯示神的子民在世上生活時也必須顧及實際的一面。在啟示錄裡,你會發現最後兩章也包括了這個主題。那裡警告我們,在外面的都是犬類,凡不潔淨的都不得進去(見啟二十二15)。

為什麼聖經如此強調?原因是那些在外面的,那些非基督徒,他們對於我們所作的,比我們所「是」的更有興趣。作為神的子民,我們是神和祂旨意的代表。那些在外面的人,由於無知,只能透過我們來判斷一切——包括父神,主耶穌基督,以及聖靈。他們說,「光憑嘴說很容易,問題是,你們像什麼?你們作什麼?」他們用非常嚴苛、透徹的態度考驗我們,這也不能怪他們。他們的標準和觀點固然有誤,但我們必須接受他們的本相。他們以為使一個人成為基督徒的主因是他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若在基督徒的言行舉止上找到任何失敗之處,就會認為整個基督徒的信息都沒有價值。他們不明白因信稱義的道理。他們以為基督徒不過是好人,道德高尚的人,過着某種形式的生活;所以他們用我們的成功或失敗來判斷整個福音。結果是,我們在行為上若有任何失敗,都會使福音,神,主耶穌基督,以及我們所代表的一切蒙羞。

報紙就能不斷證明我前面的論述。如果他們發現一個犯了罪的人是某教會的主日學老師,第二天報紙的頭一版可能就出現了「主日學老師被控罪」一類的標題。這是天然人在魔鬼影響下對神、對基督、對教會、對一切聖潔事物所發出的反對。他們總是在觀察我們,一旦發現什麼缺點或瑕疵,就毫不遲疑地揭露出來。他們想藉此使整個福音蒙羞。顯然這是魔鬼最喜歡使用的策略。他總是沿著這條路線對神的子民發動攻擊,他還會繼續這樣作。教會史即是以色列歷史的延續。如果我們跌倒,我們所堅信的一切也必然受到連累。

讓我們留意魔鬼發動攻擊的一般路線。首先,魔鬼企圖影響我們對於品性舉止的態度,藉以施展他的詭計。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他的心思,如果他的想法錯了,其它一切也必然會出錯。「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他也就會作出怎樣的事。魔鬼最擅長的伎倆即是將我們從一個極端趕向另一個極端。他喜歡使我們失去內心的平衡,而這本是基督徒最榮耀的特色。

在這個範圍裡的一個極端就是通常所謂的「廢棄道德律論」(antinomianism),根據這個詞的字面意義,它是與整個律法相對立的。它聲稱我們的行動舉止與神的律法無關。它的理論是:舊約關心的是道德,倫理,品格,行為。那就是律法。可是在福音之下,這種情況已全然改觀。福音救我們脫離律法,給我們自由。基督徒不再位於律法之下,乃是自由人。魔鬼來到一個已經看見這真理的人面前,把他帶到極端,使他成為反道德律的人,也就是一個只用純理智來對待福音的人。他對偉大的教義興緻勃勃,他探索教義,講述它們,並甘心為教義辯護。可是他只停留在那裡,認為其它的就無關緊要了。

我記得曾在另一個教會裡遇見這樣的人。他對基督教的教義大感興趣,隨時願意為教義辯護、爭論。有一次我和他交談,發現甚至我們在爭論基督徒信仰的教義時,他仍然不停地在喝酒。他似乎從來不認為這個舉動和他的談論有什麼矛盾、衝突之處。他對教義的興趣純粹是理智方面的。這一類人不在少數,尤以今日為甚。

此外魔鬼還有別的方法。其中最狡猾的方法之一是混淆因信稱義的教義,這也是更正派基督徒所堅持的教義。魔鬼到一個已明白此教訓的人面前,把他驅趕到一個極端,最後他說,「作為一個基督徒,我的品行並不重要。沒有一個人是靠着行為稱義;我是完全因信心而稱義。因此我的行為根本不重要;我可以隨心所欲的去行。只要我相信基督,別的自然都沒問題了。」當然,這種說法完全扭曲了因信稱義的教訓。

同樣的,魔鬼也處心積慮要混淆基督徒有關「聖徒的堅忍」這個最榮耀的見證!「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福音教導我們,我們是靠着恩典得救,救恩從頭至尾都是出於恩典。我們沒有貢獻什麼,全部都是從神來的。結果是,神保證我們的救恩必持續到永遠。可是魔鬼卻來對我們說,「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你可以任意而行,對你沒有什麼區別,反正你的救恩已經得着保證了。」所以魔鬼使我們掉入陷阱,他想說服我們在這兩個榮耀的教訓上走岔了,並使我們變成一個激烈的反道德律者。

我們若不把神的話語和教訓當作整體看待,而只是斷章取義,摘取自己喜歡的經文,故意忘記其它處經文,這是最危險不過的。換句話說,在這個例子中魔鬼故意讓我們忽略雅各書第二章的話,那裡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信心不僅是理智上的認知,它包括了全人的投入。它不單單包括人的心思,也包括人的意念和意志,所以也涉及了人實際的行為。一個人的信心並不是限定在智識的範疇內,乃是整個人都包括進去了。所以雅各非常明確地指出,「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這是雅各的話。雅各和保羅並不衝突,他們都在教導同一件事。你在保羅的教訓中也可以處處發現到同樣的強調,因此他在他的倫理勸勉中實際上這麼說,「如果你聲稱是基督徒,你就不能在行為上犯某些毛病。基督徒的生活必須前後一致。由於你是隻靠着信稱義,你有責任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來。」又如他在以弗所書第二章寫道:「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10節)。我們若相信揀選的教義,就必須相信我們是被揀選去「行善」。我們已「重生」,好叫我們能行善工。「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那樣的信心只是頭腦的信。

聖經其它地方也可以發現同樣的教訓,例如哥林多前書,這卷書信可以幫助我們防範這一類的危險。當時哥林多教會中有一些基督徒以他們的智識,悟性,和恩賜誇口,然而保羅說,他們中間有一些極污穢的事,即使連外邦人都恥于掛齒。「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你們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五l一2)。純粹的反道德律論!他們以知識自高自大,卻允許一種不僅違反信心,甚至連外邦人都視為越乎常軌的罪存在於他們當中。同一卷書第十、十一章論到守主晚餐的部分,也有同樣的教訓。

聖經針對反道德律主義提供了答案,見于羅馬書:「知道我們的舊人和祂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絶,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六6)。這是救恩的整個目標。神的兒子為什麼死在十字架上?祂這樣作,是為了「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多二14)。這是救恩的目標和目的;救恩不僅是叫我們享受基督徒的教義而已,並且還要我們行善。

可是我們的問題並未到此結束。魔鬼既然無法把我們趕到反道德律的立場,他就換一種完全不同的詭計來對付我們。他想把我們帶到另一個極端,就是所謂的律法主義。他來對我們說,「是的,你所領受一切反對『反道德律主義』的教訓都是對的;你必須明白,在基督徒的生活裡,有關行為和實用的問題是絶對中心、無比重要的。」他試着把我們推入一種新的律法主義裡。教會史顯示,律法主義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禁慾主義,它表現在修道院制度中。修士,修女,隱士,以及那些遠離世俗、退隱山林以過基督徒生活的人,都是最好的例子。基督教會雖然沒有修士,但還是可找到同樣的原則。提摩太前書第四章一開始對律法主義有很精采的描述:「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他們禁止嫁娶。」他們說性是一種罪,所以基督徒不應該結婚,因為那樣就等於放縱肉體。「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他們說基督徒應該只吃素食——「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着領受的。」這是對於禁慾主義典型的記載。

歌羅西書第二章末了也對禁慾主義有類似的描述,保羅在那裡說,「不可讓人因着故意謙虛,和敬拜天使,就奪去你們的獎賞。這等人拘泥在所見過的,隨着自己的欲心,無故的自高自大,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着祂,務節得以相助聯絡,就因神大得長進。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為什麼仍像在世俗中活着,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18—23節)。我們必須認識這種禁慾主義的危險,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說,你若想過一個基督徒生活,就不能活在世俗中;你不能作一個商人,或從事任問一種專業。你必須從世界出來,加入修道院,或屬於某種「弟兄會」,你必須住在與外界隔離的小區裡,只有在那裡你才能過基督徒生活。有些人甚至作得更過份,即使他們身體已住到地窖裡了,他們還覺得應該穿駱駝毛的衣服。由於身體還會體認到自己的存在,所以他們開始苦待身體、用鞭子抽打自己。他們虐待自己,故意挨餓。這是律法主義的一種,它回到一種方法,就是倚靠自己的工作和行動,以活出基督徒的生活,使自己的靈魂得救。

這不是一件純粹理論上的事。現今某些基督教會所發動的運動正帶來許多禍患和不愉快,因為他們誤解了新約的教訓。提倡這運動的人特別誤解了哥林多後書第六章,從第十四節開始的那段話:「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特別是第十七節,「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這段經文被解釋為:如果一個社會裡包含了不信的人,那麼基督徒就不可以屬於這社會。例如一個基督徒若參加醫生協會之後,發現這個協會裡有些會員是非基督徒,他就必須退出,或中止自己的會員資格。他們說,「信與不信的不能同負一軛。」他們甚至禁止基督徒與不信主的人一同吃飯。他們過份到一個地步甚至說,他們也不可與任何持不同觀念的基督徒一同吃飯,即使是自己的近親也不例外。

這往往在教會裡引起一些難處。或許今天問題已經沒有以前那樣嚴重,但我記得它曾經一度替教會惹不少麻煩。記得有個虔誠人,他恐怕是我認識的人中最虔誠的一個,有一次他告訴我他年輕時曾一度陷入律法主義的極端中。他那時相信人應該守安息日,你在主日絶對不可以作你在其它日子所作的事。或許你會覺得很可笑,但魔鬼確實把這個人誤導到一個極端——他甚至星期六晚上就把靴子的鞋帶系好,然後穿著靴子上床!原因是他相信這一類每天都作的事,到了主日就不可以作了。當然後來他發現這純粹是律法主義,不過這可花了他不少時間去明白,最後終於取得了福音的平衡。「人要自己省察。」往往最誠實的人最容易被律法主義束縛,至于比較隨便的人則容易被反道德律所吸引。願神救我們脫離這兩種極端。你對於行為、舉止抱什麼觀點?你怎麼看這麼事?要當心,免得魔鬼把我們趕到任何一個極端裡。

再來看第二個原則,或者說來看魔鬼用來攻擊我們的行為時產生的第二組問題。我們決定了自己的態度和觀點之後,必須省察一下自己一般的行為。此處同樣的也有兩個極端。第一個可以被描述為一般的疏忽,指未能把真理運用在自己身上。一個基督徒首先必須學的事之一就是學會把真理運用在自己身上。單單聽、單單享受還不夠。基督徒必須運用真理。雅各在他的書信第一章寫道:「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21—25節)。一個人讀聖經,聽講道,他覺得很對,也心服口服。可是他走出門之後,就忘得一乾二淨。他沒有付諸實行。雅各說,沒有什麼比這個更無意義的了。他又用照鏡子的例證來說明:一個人看了鏡子,轉身走了,忘了自己的相貌如何。我們必須一直看,並且繼續運用出來。要記住,不斷地提醒自己,好使你脫離「污穢和盈餘的邪惡」,魔鬼總是用這些來試探我們。

使徒彼得在他的第二卷書信中第一章裡教導了同樣的真理。他說,「祂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4節)。我們已蒙拯救,已重生,得解救,「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他又繼續說,「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慇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我們必須「加上」這些東西,必須在我們的信心之外,再添上慇勤。為什麼?「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于閒懶不結果子了。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慇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到那時,就沒有必要再添加什麼了。可是那些有着一般疏忽之靈的人卻忘了這一切。使徒彼得說,他們只是舊有的罪得洗除了,然後繼續活下去,好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他們只在主日記起一些頭腦上的信仰,可是平常周間就忘得一乾二淨;他們沒有運用出來,也沒有在「有了信心」之後,又加上德行。

我們可以想象,當基督徒在生活中缺乏紀律時,惡事就滋生了。我們必須明白,基督徒一定得操練自己。你說,「可是我以為既然恩典來了,操練就變成律法下的事了;一個基督徒和一個位於律法之下的人之區別即在基督徒知道什麼是自由。」這當然沒錯,可是自由並不意謂着基督徒會自動過一個基督徒生活。基督徒有責任;他重生之后里面就有能力,可以過新生活。聖靈在他裡面,神不是把我們當機器看待,祂看我們是「人」——「大丈夫」。我們必須學習作大丈夫,所以我們得操練自己。可是很多基督徒未作到這一點,結果他們使福音蒙了羞。

「操練」實際說來是指我們必須在時間的事上訓練自己,就是學習如何利用時間。我們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讀神的話語。若不認識神的話,我們就不可能在恩典中長進。可惜許多人都有一種傾向,就是讓環境和其他人管理、控制他們的生命。他們自己不管理。他們沒有說,「現在我必須把這件事放在優先位置。這是最重要的事!不管我今天有什麼其它事待作,我一定要花時間讀神的話語,因為這是神賜給我靈魂的糧食。」這是成長的方式。它需要操練,有時需要嚴厲的管教。在禱告的事上也是如此。聖經非常強調禱告。此外就是去教會敬拜。希伯來書作者說,「不可停止聚會」,指的早代一些基督徒,他們以為,「我既然已成了基督徒,就不需要幫助了,我已經得着了。」可是他們並未得着,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在行為,舉止,甚至信心上顯出失敗(見來十25)。

導致基督徒生活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鬆懈和缺乏操練。你若讀教會大復興的記載,特別是復興剛萌芽時的情形,都會發現那些人首先恢復的是「操練」的觀念。以兩百多年前的福音覺醒運動(Evangelica Awakening)為例。從人的角度說,在那個運動之前,先有牛津聖潔會的成立。那個協會的會員尚未看清楚這個真理,可是他們看見了操練的必要性。他們明白大部分所謂的基督徒並未真正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他們自稱基督徒,可是他們和屬世界的人毫無兩樣。然而聖潔會的人說,「基督徒乃是一個過着規律、節制生活的人。」因此他們開始操練自己,他們就是「循理會」(Methodist)(譯註:此英文字也有「注重方法的人」之意)。他們過着照章行事的生活。當然,這也有一個危險,就是太看重方法,以致于落入律法主義。可是要避免這危險,並不是拋棄方法,而是實行一種合乎平衡的操練,明白我們必須照着聖經的教導生活。

我們應該不斷把真理運用在自己身上,這是很重要的。這包括了每天不時的自我省察。我們必須總是從聖經的教訓,我們在神面前的感覺,歷代聖徒的生活……等等這些亮光來審視自己的生活。操練!紀律!自我省察!魔鬼想使基督徒忽略這些事,使他說,「我現在是一個基督徒了,我已得拯救,我的名字已登記在冊上,一切都妥當了。如今我代表基督,所以沒什麼可憂慮的了。」這意味着鬆懈,缺乏操練,結果是使福音蒙羞。

還有另一種完全相反的情形。你一旦明白前面所述的那種危險,魔鬼就會來試探你,要你追求所謂的「肉體的熱心」。請注意我使用的詞——「肉體的熱心」。熱心總是好的,可是基督徒生活中出於肉體的熱心則是不好的。我的意思是,有人體會到自己的鬆懈,一事無成,如今開始變得活躍,甚至過份地忙碌。我們很難說那一種情形比較糟。有很多基督徒可能不自覺自己正活在他們的活動裡,整天忙碌不堪,為他們所隷屬的機構而活,依照別人為他們定下的某些常例奔波勞碌。

我在自己的牧會經歷裡看過不少這一類的事。我知道有些機構的成員是因為對真理某一層面共同的認識而聚在一起。他們組成社團,在愉悅的社團氣氛下,他們從不錯過任何一次聚會。他們作了不少善工,也參加禱告會,熱衷個人佈道。可是過了不久,由於各種原因,他們無法再繼續參加那個社團,他們在外面的世界中,過着與其它基督徒沒有多少交通的生活。很快的,他們會崩潰,跌倒,因為他們太倚賴氣氛,組織,社團了。這是何等可怕的危險!只要他們待在那種氣氛裡,他們就跟着大家走。可是他們並沒有透徹的認識。他們活在自己的忙碌、行動裡,那是出於肉體的熱心。可是他們一旦置身在外面截然不同的環境時,就孑然一身,一無所有了。刺激沒有了,動力也不在了,於是他們開始失去興趣,變得懶散,下一步很可能就是陷入罪中,發現自己陷在一種非常可悲的處境裡。這對年輕人尤其危險。魔鬼利用一些心意並不壞的人對他們說,「你現在既然得救了,就應該忙碌起來,你一定得作點什麼事才好。」他們把自己放在某種模式裡。其實他們對自己的立場並不清楚;他們從未在靈裡好好的思想、推敲過。那些都是人工的,是用人營造的氣氛來推動的。

「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那會裝扮成光明天使的魔鬼並不是常常用很明顯的罪來引誘人。他知道如果他來到某一類信徒面前,用一種可怕的罪試探這人,一定會遭到拒絶。所以他就慫恿這人不妨鬆懈一點,不要太認真,不要太熱心,不要像某些基督徒那樣惹人笑話。結果這人中了計,就開始變得懶散,什麼事也不作;慢慢的,他的整個生命的熱度下降,最後陷入罪中。

至于另外一種活動不斷的人,我們可以運用保羅形容他同胞的話,「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識」(羅十2)。單單熱心並不夠,單單忙碌參與各種活動也不夠。但願神阻止我們活在自己的各種活動裡。如果這些活動橫梗在你和你對神的認識中間,妨礙你在恩典中長進,攔阻你屬靈上的發展,那必然是出於「魔鬼的詭計」,他故意使你冷漠、麻木。

同樣的原則也可以用在另一種基督徒身上,他們說,「當然,我並沒有思維精密的頭腦,我不長於思考,也不喜歡閲讀;我是一個只講究行動的人。」魔鬼已經用另一種驕傲控制這個人了;由於他活在自己的行動裡,缺乏對真理的認識,魔鬼很快會用更詭詐的方式試探他,他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墮落網羅 。

因此我要提出的勉勵是,我們必須讓聖經的話語來管理我們,必須保持靈裡的平衡,避免走極端。不要反道德律,也不要採取律法主義;不要鬆散懈怠,也不要假熱心!那麼該如何呢?使徒彼得說,「跟隨祂的腳蹤行。」在祂沒有極端;良善總是遵行天父的旨意。祂從來不會在任何一方面作得過份。他停留在神旨意的中心處;我們應該跟隨祂的腳蹤行,「祂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我們要「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但願神在我們基督徒生活的這一重要部份裡幫助我們。外面的世界正在觀察我們,「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譭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彼前二11—12)。願神給我們這種責任感,對現今的世界負上一份責任;讓我們明白,我們是一群標上特殊記號的人,我們是神的兒女,是信仰的監護人。外面的世界是根據在我們身上所見的來評斷神。「要穿上神所賜的全副軍裝。」「靠着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抵擋魔鬼的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