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己

卷七 揭穿魔鬼的詭計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現在我們要來探討魔鬼在基督徒經驗範圍裡發動的攻擊最後的一部分。我故意把這部分放在最後面,是為了要特彆強調它,因為它可以解釋我們前面所討論的。我們要來看魔鬼如何使用詭計在「已」的事上攻擊我們。

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歷代以來基督教會最偉大的聖徒都從他們的傳記和日記裡見證:他們所面臨過最狡猾的仇敵就是「己」。歸根究底說來,一個人最大的戰爭就是與自己爭戰。

根據聖經的教訓,「已」要為一切的罪負責。在神的創造中,第一次的墮落乃是魔鬼的墮落。神最初把他造得非常完美,他有非比尋常的能力,才幹,權能,智識。他在神所造的穹蒼中,是一顆明亮的晨星。可是他因為驕傲而墮落;他的驕傲純粹是為表現「已」。他悖逆神。他不甘心神比他偉大。他想要與神同等,像神一樣重要,一樣偉大。魔鬼的存在完全是從一個事實衍生的:即使在天使、撒拉弗身上,也有「己」的蹤影。已是墮落的起因,那次先於宇宙的墮落導致了整個罪與邪惡的問題。

神造了世界和人,把人放在樂園之後,人也墮落了。人失敗的原因也是在重複魔鬼的例子。魔鬼知道他該採取什麼路線;他知道最容易使人上鈎的事是什麼。於是他到女人那裡,對她說,[神豈是說你不可吃某一棵樹上的果子嗎?祂這樣說,是因為祂知道如果你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你自己就會變成神了。」他玩弄人的驕傲,玩弄人的「已」。他說,「你若吃那果子,它就會指出你的真相,告訴你你真正擁有的能力和潛能是什麼。」因此人的墮落原因和魔鬼的完全一樣,那就是己藉着驕傲的方式表現自己。這是不足為奇的,因此魔鬼也不斷的利用我們這一方面的人性來攻擊我們。

整本聖經講得很清楚:已是人類生活中最突出的問題。感謝神,聖經不僅是一本教訓人的書,它也是一本歷史書。聖經記載了個人和國家的事蹟,你讀舊約和新約時會發現,沒有一個問題像這個可怕的己這樣頻繁地出現在人類歷史中;不但個人如此,國家也如此。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己的問題不知造成了多少的禍患!你若讀福音書,會看到主耶穌最親密的朋友和門徒,也為了爭誰是最偉大的,而當着主的面吵閙不休;他們已擁有非比尋常的特權和福氣,卻仍然彼此爭吵,實在令人訝異!

主耶穌不斷用小孩子的例子來強調這一點。有一次,許多婦人帶小孩子到祂面前,求祂賜福,門徒卻想攔阻他們。但是主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祂又說,「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十八3)。祂把一個小孩抱起來,放在他們中間。祂不斷帶出一個信息:像小孩子那樣,乃是作一個真基督徒的特色和表記。

可是,在祂自己的教訓之上,還有祂這個人本身的榜樣。祂是那位「柔和謙卑」的耶穌。你思想祂、注視祂的時候,不可能不被這種突出的特質所震撼。「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祂的全然謙卑,以及不時從人群中退出來,祂的隱藏自己,在在都顯示祂特有的性格。我們讀四福音時不可能不為祂那種從不誇張、吹噓的習慣而感到驚訝。祂與驕傲的特質完全相反。

魔鬼多麼熟悉我們人類的軟弱!所以他最常用來損傷神在教會中的工作,破壞基督徒的見證之方法,就是利用「已」,因為它存在於我們每個人中間。他的技巧真是千變萬化。他在「已」上下功夫,以鼓動人的驕傲。他想要使我們為自己的恩賜、頭腦、理智、知識而自傲。例如在哥林多教會裡,有強壯的基督徒,也有軟弱的基督徒;那些有學問、有才幹的就輕看恩賜較少的。這是典型的例子!許多教會就是因為這種知識上的驕傲而遭到破壞和分裂。這種情形真是屢見不鮮!那些在智能、見解、悟性、知識方面較有恩賜的人,往往心生驕傲,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

人也可能為自己伶俐的口才而驕傲。很少有一種恩賜像口才這樣容易使人陷于危險,因為這種人能夠把事情述說得清晰明白,使聽的人受影響。許多牧師,傳道人就是因為這種口才上的恩賜而跌倒。

再想想歌唱的恩賜!教會史上因這項特殊的恩賜而引起的傷害也頗常見。很多詩班為了出風頭而紛爭不已。唱歌固然是一種美好的恩賜,但也很危險。它很可能成為禍患的起源。有人故意比會眾唱得快一點或慢一點,好使自己的聲音突顯出來,這是何等可怕的試探!魔鬼常常用這一類方法,利用我們的恩賜來鼓動驕傲。哥林多前書很清楚論到這事,特別是第十二章。當時哥林多教會因屬靈的恩賜而陷入困境。有些人能行神蹟,有些人能說方言等等;可是其他人沒有這些恩賜,結果把教會弄得四分五裂。

除了恩賜,人的經驗也可能使他驕傲,這一點更能讓我們看清楚魔鬼的詭詐和狡猾。他可以單單使用人豐富的經驗,鼓動其自高自大的心,而破壞了他們的基督徒生活。他使他們吹噓自己的屬靈經歷。有些人悔改的經過很戲劇化,有些人則很平常。如果一個人剛好有很動人的經歷,魔鬼就認為機會來了。他會慫恿這人不斷講述自己的經歷,其他人也可能出於愚昧而不斷央求他講,他們把他推出來作為典範,或者說當成「明星」來炫耀。結果這個人可能不知不覺地吹噓起自己的經歷——不再是在主裡誇口,而是誇自己和自己的經歷。魔鬼如此引誘人自誇靈裡的經歷到一個地步,有時我甚至聽到某些人在為過去犯罪的歷史誇口。當然,他們的目的是故意誇大他們的經歷,好讓人知道他們的生命有了多大的改變。

講到這裡,我很自然的會想到曾經親眼見過的一件事,它一下子提醒我這方面的危險,而且一直成為我的警惕。它顯示這種誇口可以變得多麼荒謬。在我剛出來事奉主時,有一次露天的聚會裡我們邀請了幾個人出來作見證。其中一人承認他以前是醉酒的。他舉出許多犯罪的細節,然後告訴我們他如何完全被神改變了。他的口才很流利——甚至犯罪的部分也描述得很生動。他講完之後,另一個人上去,他一開口就說,「你們已經聽過我們那位弟兄講述他犯罪的經歷。哈!其實他對罪到底是什麼,所知道的還差得遠呢!我現在要告訴你們,什麼樣子才稱得上是罪貫滿盈。」於是他竟開始吹噓他以前犯過的罪!整個聚會變成了罪行競賽大會,看誰犯的罪多;第二個人想描出一副比第一個人更黑的畫面。這一切乃是出於驕傲、誇大的靈。魔鬼在這個最敏感、感性的時刻悄悄進來了。本來是要頌揚聖靈在人生命中的偉大改變,魔鬼卻趁機煽動作見證者的驕傲。他們以自己和自己充滿罪污的過去誇口。結果是他們的見證毫無功效;在我看來那次聚會弊多於利。

我們所有的一切,沒有一樣是魔鬼不能用來試探我們的。這是因為它發生在「我們」身上,它是「我們的」,是「我們」作的。他甚至會利用最榮耀、美好的恩賜,以狡猾的方法將其扭曲、變形。他會把「已」帶進這些恩賜裡,而導致整件事的腐化。

魔鬼深知人常從「已」發出各種慾望,他利用的另一種工具是人想要變得重要、位居高職的慾望。約翰三書將它形容為「好為首的」。他提到一個人,名叫丟特啡,是「好為首的」。這人在教會裡興風作浪。他是一個基督徒,一個重生的人,一個好人,但他「好為首」,喜歡作領袖。

這種情形不僅限于男人。腓立比書第四章第二節,保羅寫道:「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她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還有革利免,並其餘和我一同作工的;她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友阿爹和循都基曾在教會裡引起紛爭。她們都是基督徒,都服事同一位主;可是她們互爭領導權,都想為首。魔鬼就用這種方法,替個人和教會生活帶來無限禍患。我們都當多麼留意這一點啊!因為即使現今,在個人和教會生活裡仍然有同樣的情況發生。

這些最容易帶給人靈裡的自滿。最典型的例子即是啟示錄第三章記載的老底嘉教會。他們誇口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他們其實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他們因自滿自足而感覺自己每一樣都不錯,以致于未看到自己真正的地位和光景,他們完全忽略了省察自己。這一類人從不自省。他們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他們已經完全了,還有什麼可以指望的?他們已得救,不像外面那些不信的人。他們從來不讀聖徒的傳記,也不去觀察比他們自己的標準更高的標準;他們更不運用聖經的話。

這種自滿的罪有時把我們帶到另一個地步,就是讓我們以為自己絶不會失敗。哥林多教會即是一個例子。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章裡使用了一個很驚人的句子:「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最危險的事莫過於我們覺得自己永遠不會跌倒,永遠不會犯罪,永遠不會出差錯。我們聽到有人跌倒,就說,「真不幸!一個基督徒也會跌倒,實在難以置信!」不!作為一個真基督徒,我們每次看到有人跌倒,就當告訴自己:「雖然我也可能跌倒,但我要靠着神的恩典繼續前進。」「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一個被驕傲充滿的人很難想象自己也會跌倒——他認為這在他身上是不可能發生的,他已經「得着」了,已經是完全的基督徒了。

這種情形也會進一步帶來自私和自我中心。「己」總是隻對自己有興趣。每一件事都圍繞着這個實體運轉,它成為一群星體的中心。這很自然會導致嫉妒。哥林多教會也有同樣的情形。那些恩賜較少的人非常嫉妒恩賜較多的人,他們心懷不平,奇怪自己為什麼沒有同樣的恩賜,最後甚至開始懷疑神的善良。嫉妒,羡慕,怨恨,苦毒,仇恨,這一切都是「己」的產物。我們被己控制,到了一個地步,會變得非常敏感,極易受傷,沮喪,灰心。「己」總是在觀察別人是否侮辱、輕視我們。它總是過度敏感。已是很脆弱的,對每一件事都很敏感;即使微乎其微的事都能困擾它,使它萌生戒心。己也是極權的,它要支配每一件事,如果它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就悶悶不樂,覺得受到了傷害。很自然的,它會因此變成引起教會生活、社會生活、國家生活、整個世界生活中各樣爭吵,分裂,不快樂的主因。

人們常常對這種可悲的後果感到驚訝。他們說,「可是我們以為,一旦成了基督徒以後,就不會再有這種情形了。」差得還遠呢!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何必需要新約一再地針對這題目殷殷勸誡呢?魔鬼仍在工作,他極其詭詐,他知道如何玩弄我們的軟弱,那就是我們的「己」

對於這一切,有一個極簡單明了的答案,見之於聖經。聖經總是告訴我們要誠實地面對自己,並且明白有關我們的整個真理。由於我們不省察自己,所以很容易從「己」受害。一旦我們誠實地省察自己,就會發現原來自己是一無可誇的。保羅實際上對哥林多人這麼說,「我要來審察你們。我來的時候,不是要審察你們的言語,聲明——即使愚昧人也會滔滔不絶發表言論。我要知道的,不是你們的言語,乃是你們的權能,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參考林前四20)。使徒說,我要作一個詳細的測驗。

哥林多前書第四章充滿了有關這個特別主題的深湛教訓。使徒在第六節和第七節裡寫道:「弟兄們,我為你們的緣故,拿這些事轉比自己和亞波羅;叫你們效法我們不可過于聖經所記;免得你們自高自大,貴重這個,輕看那個。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

使徒提出的問題是我們無言以對的。他實際上是對每一個基督徒說,「你為自己的恩賜和長處誇口。其實你在誇什麼呢?你在誇口神給你的恩賜嗎?你為何自誇呢?難道這些恩賜是你自己製造的?你產生了它們嗎?它們是從你來的嗎?你停下腳步,好好想一想,就知道你成為今天的樣子,不是自己的功勞。即使你有好的頭腦,也無法自居其功,因為那是與生俱來的。你若有美妙的歌喉,那也不是你製造的,而是領受的。你誇口什麼呢?你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是因你的行動或作為而產生的,乃是神賜給你的。」「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一切都是神的恩賜。你若以你個人的經歷,長相,能力,或所擁有的任何東西誇口,不妨停下來問你自己:「我在誇什麼?我為什麼以這些而驕傲?這一切都是我領受的,沒有一項是我自己製造的。」由於我們未作到這一點,魔鬼就能鼓動我們,使我們為神所給的恩賜誇口。

要瞭解人的心理,最好的資源是聖經。這是最終的、惟一的答案。我們看到世上的偉人,就不禁讚美他們,褒獎他們。可是我們作錯了。我們應該讚美神。是神創造莎士比亞,而不是人創造的;是神造出了偉大的將軍,政治家。這些人領受了從神來的恩賜。因此我們不應該歌頌人,應該把榮耀歸給神,是祂賜給人如此許多的才幹,祂照自己的方式使用人。我們不可以為自己誇口,也不要以別人誇口。要看清楚是偉大的神照祂的旨意賜下了各樣的恩賜。這是秘訣所在。

但是你也不可停留在此。我們要進一步提出下列問題:我真正配得什麼?省察自己,看你的本相是什麼,而不是別人怎麼看你,或你希望別人怎麼看你。不要只看你擺在社會面前的形像,乃要注視自己,對你自己說話。用你屬靈的鏡子看自己。你知道別人怎麼想你。可是如果他們知道你裡面一切的心思,意念,想象,那可怎麼辦?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若是把裡面的真相都亮出來,就沒有一個人可誇口。

你不妨問自己,我配得什麼?我一無可誇;如果別人照我所當得的待我,我將如何自處?「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基督徒就知道,是神的恩典使我們成為今日的樣子。我前面提到的那兩個吹噓自己犯罪史的愚昧人,若不是神的恩典,他們今天仍陷溺在罪中。他們仍在罪惡中時,神的恩典得着了他們,改變了他們,更新了他們。然而他們卻以此誇口,彷彿是憑自己得拯救的。有些人在公開作見證時,常常誇大其辭,抬高身價,以顯揚自己;他們忽略了神寶貴的恩典。

我們成為今天的樣子,是出於神的恩典。保羅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恩典。他得不時為自己辯護,可是他也常常約束自己。他提到復活的主對他的顯現時說,「末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祂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8—10)。他在哥林多後書又重複同樣的思想,他實際上是說,你們逼我誇口。我本不想誇口,但你們一直如此榮耀人。你們是愚昧的,無知的,你們逼得我不得不誇口。因此我必須告訴你們我所作過的事(見林後十二11)。保羅總是記住神的恩典;這使他能常保謙卑,避免犯驕傲、自以為義的罪。基督徒是無可誇口的。我們今日成了何等人,完全是神恩典造成的。

讓我們來看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的教訓,觀察作為基督身子的教訓。那裡的中心原則是,身子的每一個肢體都很重要。當然,不是每一個肢體看起來都那麼體面、重要,但頭,眼,手,腳,各有各的奇妙功能和重要性。然而使徒保羅說,「那有缺欠的肢體」:有些肢體我們不大願意提及它,有些部分我們想藏起來,羞於見人。但是保羅說,若少了那些看似不體面的肢體,身子就無法發揮功用。你不會以它誇口,但你也少不了它。保羅說,把這個原則運用在你作為教會肢體的事實上。恩賜有分別——從人看來,有的大,有的小,但是讓我們用神的眼光去衡量。要明白最重要的是,你是基督身子的肢體。也許你只是一隻小手指頭,但這無關緊要;你在那兒,即使只是一個弱小、不體面的肢體,但對於身子的和諧、健康卻攸關重大。值得注意的不是你剛好是那一個肢體,而是你作為一個肢體的事實;你有作肢體的特權,所有的肢體都被同一個頭所管理,這是身子和諧工作的必要條件。你要以身為肢體而喜樂。「你們是基督的身子。」沒有任何一個教會肢體是「不重要」的。不要讓魔鬼愚弄我們,誤導我們。我們在神的國度裡都是無價之寶,所以不可以沉溺在膚淺、荒謬的區別裡。每一個肢體在維持整體的和諧上都是攸關重大的。

只有一件事是最終值得關切的,那就是神怎麼想我們?基督怎麼想我們?我們若能把握這原則,每件事都會有革命性的改變。我們常常想知道,別人會怎麼想,怎麼說,於是我們變得非常敏感。如果他們稱讚我們的次數不夠多,或者批評我們,我們就覺得受到傷害,而沮喪不已。由於這個可怕的己,這種在乎別人怎麼想的念頭,真不知替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的煩惱和憂愁!只有一個答案,在哥林多前書第四章.從第一節開始,「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所以,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着稱讚。」

我們每一個人都當如此!「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可是使徒並未停留在那裡。有時我們從傳記裡可以讀到,有些人經過一番艱苦掙扎之後,終於到一個地步,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他們因為天性敏感而深受其苦,他們被別人的批評、想法所左右。有時他們甚至夜不能成眠,坐困愁城,活在對別人的意見、批評所作的響應裡。他們過度敏感。但是經過一段痛苦的掙扎之後,他們終於克服了,能夠說,「這些算什麼?那些人是誰?反正他們的判斷力貧乏得很,他們根本不會欣賞我的工作。」於是他們把自己裝備起來,與別人的批評絶緣。但在這個過程裡,有些人會變得憤世嫉俗。他們退回到自己裡面一個隱密的所在,他們說,「當然,這些人一竅不通,他們不懂,也不會欣賞,這是他們的問題。他們愚昧無知,不值一顧。」所以從某方面說,他們不再回應別人的批評,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卻陷入一個更糟的光景中,因為如今他們單獨住在最裡面的私室裡。一個人可能這樣作,也可能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我不在乎你們如何想;你們再也傷害不了我!」他使自己與人的批評絶緣了。

但是這樣的人甚至比以前還容易受到己的奴役,因為他沒有採取下一個步驟,「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使徒保羅不僅不再受別人的批評所困擾,他甚至也不再論斷自己:換句話說他不再觀察自己,為自己而活。後面那個步驟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必須學會不再為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而擔憂,當然更不用說別人的看法了。「已」會豢養己,它所用的方法極其狡猾、靈巧;它帶出自己的讚揚,並且稱讚我們,響應人的批評。我們必須達到最後那個階段,不再讓已喂養已——「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這樣作惟一的方法,保羅已指示清楚了,就是認識到除了主自己的判斷、評估和意見之外,其它的一切都無關緊要。「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祂知道一切——「暗中的隱情」「人心的意念」,這些都要被顯露出來。惟一重要的事情是,我在祂面前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們。可以像泊那爾(Horatlius Bonar)在他的詩歌中所說的那樣說:

人素絶、厭惡、咒詛你,有主稱讚,人又算什麼?

穆勒(GeOrge Mtiller)傳記中的一段話說得更精采。這位穆勒孤兒院的創辦人很嚴肅的說:「有一天我要完全向穆勒這個人而死;他所有的一切,所盼望的一切,所成為的一切,都要煙消雲散,轉眼成空。我終將完全、絶對地向喬治穆勒而死。」這是秘訣所在。「己」最終的結束和死亡!只有當我們到達這地步時,我們方體會到真正的自由,才能洞悉魔鬼在這一方面的詭計。

要完成這個論證,我們必須進一步明白「己」對於神和祂的恩典,對於主的福音和救主耶穌基督,是多麼大的羞辱。世界在注視我們,它看見這一切就會說,「你的基督教信仰跑到那裡去了?它有什麼價值?這信仰造成了什麼不同?」他們說,「我在教會那些人身上所看到的,和在一般人身上看到的如出一轍;每一個人都想要作頭,作領袖。教會和世界有何差異?一點分別也沒有。」於是福音蒙了羞。沒有什麼比彰顯己的老原則,就是罪和邪惡的主要原則,更容易使福音,特別是有關更新、在基督裡成為新人的教訓受到羞辱了。讓我們審視它,並且以全人來棄絶它。

最後,明白了「己」的可怕本性之後,讓我們仰望那位我們所跟隨、所歸屬的主。「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換句話說,祂在亙古之時已有了神的形像,但是祂並未把這榮耀的記號當作必須不惜任何代價、緊抓不放的對象。祂也沒有把這事實當成一種獎品,一旦得着了就捨不得放棄。祂沒有說,「我絶不輕言放棄,這是我的權利,是我理當享有的。」祂正好相反——「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3—8)。我們怎能忘記這些?

馬槽裡的嬰孩是那位榮耀之主,天地和萬有都是藉着祂造的。祂卻謙卑至此!祂在一個貧寒、沒沒無聞的家庭里長大。祂出身木匠之家,親自用手作工——那雙創造宇宙的手,因勞苦工作而變得粗糙,生繭。榮耀之主!祂在那裡,祂一點也未想到自己!祂帶著憂愁,軟弱,羞辱死在十字架上時,也是存着同樣的心思。祂作這一切,好叫你我能從罪中得救贖,這罪已經破壞了神的創造,使世界成為現今的樣子。祂自己卑微,根本不考慮自己,祂成為尋常百姓,被人當作罪犯,與強盜同釘十字架,飽受侮辱、譏笑。祂沒有口出怨言,祂作得心甘樂意。祂寧願卑微,好叫你我能得拯救,成為神的兒女,神的後嗣,與祂自己同為後嗣。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只有一個主要的思想,就是遵行天父的旨意,不論這意謂着要付上多大的代價。它包括離開天上榮華,放下一切榮耀的記號,降生成為一個渺小無助的嬰孩。世人拒絶祂,「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不論人怎麼作,怎麼想,怎麼說,只要天父喜悅就夠了。事奉神,在祂的國度裡有一席之地,幫助祂實行救恩的偉大計劃,完成救贖的大工,這才重要!至於你扮演什麼角色,或別人怎麼想你,甚至你怎麼想自己,這些都不重要。「得主人的稱讚。」展望將要來的那偉大之日。這世界或許不認識你,你去世時「時代」雜誌或許不會刊出你的訃聞,但是你出現在天上時,你的名字就為人知曉了,主耶穌會對你說,「好!你這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你或許在世上沒沒無聞,沒有人稱讚你,你可能只是「那個沉默的老王」,或「住在街尾的阿罕伯」,這些都不重要。主說,「我認識你,我看見了你,我看到你的忠心和真誠。我知道你是為我和我的榮耀而活。作得好!你這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進來與我一同享樂吧!」「你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如果你裡面有基督的心,魔鬼的詭計就無法搖動你。你可以在我前面提到的每一方面響應他,神也會喜悅你,並且「被稱為你們的神,並不以為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