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儆 醒

卷七 揭穿魔鬼的詭計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現在我們來到魔鬼的攻擊中比較特別的、針對個人的部分。我們要討論的這件事很可能是在教會情況正常時仍會發生在個別信徒身上的。魔鬼在破壞神的工作、攻擊神的子民時,所用的伎倆真是無所不有。他有時從教會整體下手,有時針對信徒各個擊破。他不在乎採取什麼手段,只要能使個別的基督徒,或任何一群基督徒被捆綁、陷入愁苦之境,使他們破壞了對神藉着祂愛子所彰顯那無盡大愛的見證,他就心滿意足了。

有不少文學作品描述了我們基督徒所經歷的「魔鬼的詭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本仁約翰(John Bunyan)的「天路歷程」。他在那裡指出,一個人最初如何意識到自己的罪,逃離了滅亡城;他一直擔負著極重的擔子,直到他將一切重擔卸在十字架前為止。可是他的麻煩並未到此結束。接下去的故事就是用生動的詞句來描述魔鬼的詭計。本仁約翰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那些行經人生旅途時,與魔鬼的詭計苦苦掙扎的天路客。他的另一本書「聖戰」(Holy war)和他有關「人靈城」(Mansoul)的整個教訓也都類似。這是本仁約翰一貫的方式,用寓言向人們介紹魔鬼的詭計,好使他們預先有所警惕,可以整裝備戰。此外,三百多年前

的清教徒作品中對此主題也有不少着墨,其中以賽貝斯(Richard Sibbes)的「靈魂的衝突」(The Soul's Conflict)和「壓傷的蘆葦」(The Bruised Reed)二書最著名。此外伯頓(Robert Bohon)也寫了一本書,書名是「安慰受苦的良知」(Comforting Afflicted Consciences)。當時許多作品和講章都是以個別信徒生活中所顯露出來的魔鬼詭計為主題。

關於這一點,我們必須承認,羅馬天主教的作品中也有同樣的趨勢。儘管他們在其它方面有所缺失,我們還是應該留意這些作品,它們對於魔鬼和其詭計說得非常清楚。他們擁有許多所謂的「靈修手冊」,其目的就是幫助教會的會友對付各樣的難題。更進一步說,他們的整個論辯系統也多方論到這個特別的問題。過去既然有豐富的文學作品論及這主題,顯示了使徒保羅警告以弗所人當防備的事,在以後的教會歷史中也不斷地重複出現。

另一方面,自從一八八O年起,基督教會,特別是福音派信徒中有一個非常驚人的事實,就是這一類的作品忽然減少,甚至消聲匿跡了。原因何在?為什麼清教徒時代特有的這些書忽然停止出現了?它們曾廣為十八世紀福音大復興時代的人閲讀,並且一再複印;可是到了一八八O年以後,很多書開始絶版,被其它性質的書取而代之了。似乎沒有人對與「執政的,掌權的」爭戰,對抵擋「魔鬼的詭計」有興趣了。

我認為對這主題的興趣所以會日益減退,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一種關於成聖的教訓興起,它不給這一方面的真理任何生存的空間。這一類教訓只建基在一項原則上,而且不斷重複,聲稱只有它能解決一切問題。整個基督徒生活被削減到「降服」「住在基督裡」,至于使徒有關與魔鬼爭戰的教訓則几乎完全被忽略了。我認為這種忽視也說明了現今基督教會為什麼在靈命上如此膚淺。它代表人們未明白基督徒生活的本質,以及我們所面臨的衝突,未看見我們絶對需要主自己能力的覆庇,需要一件件穿上神所賜的全副軍裝。

我還清楚記得一九四一年時我的朋友告訴我的事。他和他的妻子都是很好的福音派信徒。當時他的妻子在讀一本很有價值的書——魯益師(C.S Lewis)著的「地獄來鴻」(The Screwtape Letters)。這位太太覺得這本書非常「有趣」,而且很「荒誕」,這兩位虔誠的基督徒顯然對有關魔鬼詭計的教訓非常陌生,他們讀到論及這主題的書時,竟然把它當作一種笑話。他們以為這只是基督徒生活的漫畫,作者的用意不過是為了娛樂大眾罷了。可是魯益師本人有過這方面的經歷,他也飽讀了這一類的書,包括本仁約翰的作品,他看清楚了基督徒生活中這一方面的意義。他知道基督徒活在世上時,這一方面的經歷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可惜人們對此非常生疏,以致于把他嘔心瀝血之作當成娛樂小品。因此我們看見,我們實在迫切需要留心這方面的真理。

首先我們從一般的角度來看這主題,好認清魔鬼如何沿著某些路線攻擊我們。新約有一些警告的字句,用來介紹這主題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也可以打開我們的眼睛,好看清魔鬼詭計的整個特質。第一個「警語」「你們務要儆醒」。主耶穌常常用到「儆醒」一詞,使徒們也是。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說,「你們務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林前十六13)。「儆醒」一詞立刻指明了一個非常狡猾的仇敵存在。任何軍隊在作戰時都須設立哨兵,擔任警衛工作,因為誰也不知道敵軍會採取什麼行動。你不能假定說,既然天色已暗,敵人就不會輕舉妄動了;他們很可能趁着夜色,悄然掩至。所以軍隊裡的哨兵必須來回走動,無論晝夜都須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同樣的,我們個人若疏於儆醒,未提高警覺,很可能就會給魔鬼大好機會。很多人被魔鬼打敗,就是因為他們在談話中從不提及魔鬼。他們從不儆醒。他們說,「我已經得救了,一切都妥當了。我如今在基督裡,安息在祂裡面,我沒有必要儆醒,祂會看顧我,我只需要定睛在祂身上就夠了。」他們沒有注意仇敵,也不擔心魔鬼的詭計。他們不瞭解自己正身處一場劇烈的戰爭中,以為只要「安息」,就解決一切問題了,沒有別的事該作了。結果當然是因為忽略了新約一再重複要人「儆醒」的勉勵,而被擊敗、俘擄。

第二個警告是,要站在神的話語上。由於提摩太很容易在某些方面被魔鬼俘擄,所以使徒保羅特別小心地告訴他要讀聖經,「這聖經能使你……有得救的智慧」(提後三15)。這是聖經不斷的囑咐,事實上新約每一卷使徒書信的寫成,都是為了這場爭戰的緣故,好幫助人察覺並且擊潰魔鬼的詭計。所以我們若忽略讀神的話語,當然就會被打敗。聖經警告我們魔鬼會用各種方式出現。聖經記載了魔鬼的陰謀,他的詭計,他的狡猾,你對這些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在他一有動靜時就一眼看穿,並且能夠站穩了,抵擋他。所以讀神的話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不勤於讀經的基督徒特別容易陷入魔鬼的網羅。

我們可以在聖經裡讀到前面討論的那些異端、邪說的起源,以及魔鬼引起的一切惡行。聖經也詳細指出魔鬼如何用更個人化的方式引誘我們。聖經要我們「凡事察驗」,不要相信每一種靈,乃要「試驗那些靈」。我們若不讀聖經,明白它的教訓,就無法作到這一點。所以魔鬼會用各樣詭計引誘我們不讀神的話語。魯益師的「地獄來鴻」並未論及這一件事,這是他美中不足之處。他書中的大魔鬼並未指示手下的嘍囉們去攔阻信徒讀經。但讀經是我們最主要的兵器之一,稍後我們還會討論到。

新約另外鼓勵我們要禱告。主耶穌說,「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祂又說,「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你若不禱告,就容易灰心。使徒保羅說,「不住的禱告。」要常常禱告,不要停止。他說,這是使你繼續撐下去惟一的方法。我們正在研討的以弗所書第六章結尾部分也可以讀到,「靠着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很顯然的,新約告訴我們,我們必須禱告到這個地步,一旦忽略禱告,就等於把自己暴露在魔鬼的詭計之下。主耶穌自己花很多時間禱告。祂這樣作是為了堅固自己,與神相交,從神得指示和亮光,並且在神的靈裡蒙受祝福。所以聖經不斷勉勵我們禱告要恆切,不論合時不合時,都要不斷禱告。

我要提的最後一個警語是「省察自己」。使徒保羅說,「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林後十三5)。他的勉勵是針對信徒的,可惜很多人未付諸實行。我們如今不再相信自省了。我們說,「你不該看自己,當仰望主。你若只看自己,就會陷入愁煩中。當仰望主,把眼光從自己身上挪開。」我們將會看到,忽略自我省察可能是導致基督徒生活失敗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魔鬼能使我們疏於儆醒,從他的立場看,就已經大功告成了。他若能使我們忽略讀經,不去研讀神的話語,明白神的話語,他就好辦事了。他若使我們忽略禱告,我們就會灰心,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很容易就成了他的擄物。忽略自省會導致我們陷入老底嘉教會的光景。他們雖然自以為富足,一樣都不缺,事實上他們卻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他們未省察自己,他們不知道自己是瞎眼的,赤身露體的。沒有什麼比忽略自省更可怕了。所以魔鬼向我們施詭計,無所不用其極地在這些方面攔阻我們。

我們應該自問,我們如何將自己浸在自省的亮光中?我們是否儆醒禱告?是否勤於讀聖經?是否省察自己?是否採取一種屬靈的測試法來發覺自己所處的地位?任何一種教訓若阻止我們採取以上那些行動,或只是敷衍了事地去行,都顯明那是出於魔鬼的詭計。你若真正相信每天只要讀幾節經文,作一個簡短的禱告就足夠了,你就是還不明白魔鬼的詭計。那不是新約的方法,也不是歷代以來眾聖徒所推薦的方式。那只是一種膚淺的屬靈幻覺——「我已經讀了我的那一份,已經靈修了,可以往前走了……」卻未意識到靈命的停滯,沒有長進,和膚淺,這一類生命是很鮮明的例子,說明了魔鬼的詭計已得逞。他裝成光明的天使前來,說,「夠了!只要讀一點就行了,別人連讀都不讀呢!你已經很不錯啦!很多正常的基督徒根本從不翻開聖經呢!你每天讀一點,就會一切順利的。」由於你每天只讀少數幾節經文,他就說服你相信你已經真正讀了聖經,知道神的話語了。任何事物若鼓勵你只膚淺地去讀經禱告,那必然是從魔鬼來的詭計。

讓我們繼續探討魔鬼發動攻擊的路線。這是策略的問題。在一場戰爭中,最重要的事莫過于研擬攻擊路線了。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政府愚昧地中止了他們設在色當(Sedan)的馬奇諾防線,忽略了從色當沿著比利時邊界一直到海邊的防衛工事,未明白歷史上德國總是從北方突破那個防線南侵,而且還會繼續重施故技。我們若忽略研究敵人的攻擊路線,必然會遭致失敗。

魔鬼有幾條慣用的路線,他雖然很聰明,但在這方面卻缺乏創意。他慣循的第一條路線是人的心智,因為從許多方面看,這是最重要的。他若能在心智方面欺騙我們,我們就可能在其它每一方面都出錯,因為人的心智是他最崇高的部分。

此外,他也沿著經歷的路線發動攻擊。那是我們生活中另一個重要的領域,在那裡我們不必在乎理智上的認知和真理的說明,只看重實用的一面。我們的生活有相當一部分是屬於經驗的領域——感覺,知覺,慾望,情緒,狀況。這比心智的領域更基本,我們常常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用心智和悟性去控制它。若是作不到,就會惹出許多麻煩。所以魔鬼喜歡沿著我們的經驗這條路線攻擊我們。

第三條路線屬於實際的領域——我們的行為,舉止,所作的事,所不作的事。而我們實際作的事往往取決於我們的心智和經歷。

明白魔鬼所循的三條路線是非常重要的。他不只限于一條路線。我們千萬不要以為他總是循一條路線進攻。如果你只在一條路上設防,他當然會繞別的路前來。你若守着前門,他就會從後門進來。你若以為已經把他從前頭窗子趕出去了,他就會從後頭窗子溜進來。他會從各種可能的方向前來。難怪使徒說,「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這些勢力不是一個,而是無數的。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我不厭其煩地一再描述聖經所告訴我們的這個仇敵之特質,人數,偽裝的面目等等。他們是千變萬化的。他們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以任何一種方式前來攻擊我們。我前面提到的三條主要路線又可分成無以數計的支線。

接下去我們要來觀察魔鬼如何使用這三條主要攻擊路線。我們仍舊試着作廣泛的分類。首先,他在我們生活的這三個層面之間製造不平衡;其次,他使我們不是太過份注意,就是太過于忽略任何一方面。他採取的攻擊方式使我想起某一家公司出售的汽車防盜鎖,每一個鎖的號碼都有三千多種可能的組合。同樣的,魔鬼只有一個主導的原則,在這原則之下,他可以變化出無止盡的花樣。

我們先從第一條攻擊路線開始——魔鬼施詭計,在基督徒的心智,經驗,和實際行為中間製造不平衡。這是他最常使用而且也最容易奏效的方式。事實上,在對付異端、邪說、叛教、小派系時,我們可以看出每一種都是因為過份的、單方面的強調某一個理論或教訓而造成的。很多紛爭是肇始於心靈和理智上的缺乏平衡。所以魔鬼特別留意這一點;他有意產生不平衡。

基督徒生活中每一個領域之間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生理方面,我們也需要決定應該花多少時間和注意力在鍛鍊身體上。你若忽略身體,早晚你的心理也無法正常發揮功用。或者以現今流行的節食為例。你若要保持健康,必須有均衡的飲食——不可過份偏重某一類食物,應該每一類食物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其它方面亦是如此。要防禦一個國家,你必須知道把多少兵力放在陸軍,多少放在海軍,多少投入空軍,並且不時視需要而作調整。各兵種之間總是要維持某種平衡。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也是這樣,魔鬼知道得很清楚,他千方百計要使我們失去平衡。

基督徒生活可以比喻作三條腿的凳子,你若想坐得舒服,不倒向一邊,必須這三隻腿都一樣長。有些人特別注意心智,知識,我們稱其為知識分子;他們只對思想有興趣。除了知識,沒有任何事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花許多時間閲讀,研究,收集了大量的知識。他們企圖貶低感覺和感情,也故意忽視實用的部分。他們並不否認實用的重要,但是他們太專注在知識上了,以致無暇顧及實用的層面。

歷代以來魔鬼藉着製造「經院哲學」,在一般教會或個別信徒中間造成了不少損壞。我們若替教會史畫一個圖解會是很有趣的。或許在某一次大復興中,聖靈大大澆灌,人們得着極大的亮光和領悟,奇妙的經驗接踵而至。然後極端的情形似乎就相應而生,這時當權者就名正言順的開口了:「我們必須有教導,必須控制情勢的發展,必須使人的心靈被啟明。」於是他們極力強調教訓。不到一百年,你就會看見一種枯燥的、死氣沉沉的經院哲學遍佈各處,他們花上所有時間用來辯論細節和瑣碎的事。一個完整的系統設立起來了,它是純粹理智的;一切偉大的、活潑的教義都被硬生生的塞入了經院哲學的框框裡,變得沒有價值。他們可能以正統教義誇口,可是這整個系統是死的,沒有對話的情形;基督徒沒有被真理建造、感動;整個系統變成純粹理智的東西。

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面臨這種危險。很多人對基督徒的信仰抱著純理性的觀點。維多利亞女王的首相麥伯倫(MeIbourne)有一次說,「一旦宗教變得個人化,就走過了頭。」這是典型的態度。去教會只是一種社交活動。當然,去教會也是敬拜神,可是你對這一類事不能看得太個人化。這也是十八世紀流行的觀點。人們對於懷特腓德和衛斯理兄弟最大的批評就是他們太過于熱心了。當權者聲稱,基督教信仰是世界上最高貴,最有次序的東西,那些循理會的人太過于熱心了,所以當權者企圖阻止那些被聖靈充滿的神仆講道。這也可能出現在我們中間。我們想變得很理智,結果卻成了屬靈的蝌蚪——只有一個大頭,沒有身子,完全缺少了基督徒生命特有的和諧。

另一個危險是,有些人把整個重點放在經歷上;他們只對感情、感覺有興趣。他們說,「看看這些人!他們似乎滿腦袋知識,其實卻一無用處。他們似乎沒有感覺;他們總是談論教義,好像在談幾何一樣,一點也不受感動。他們為什麼從不大聲喊叫?從不宣洩情感?他們為什麼一點感覺也沒有?」這一類人認為,如果一次聚會中沒有喊叫,或某種情緒激動的表現,這聚會就沒有價值。答案是,感情是基督徒信仰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但感情主義卻不是。魔鬼總是想使我們反應過度。前一段提到的那些人害怕感情氾濫,所以緊緊壓抑住他們的感情,下面要提的那一組人也差不多。可是目前提到的第二組人則完全憑感覺——感官,知覺——來衡量他們的信仰。他們對解經沒興趣,也不想求甚解。如果他們感覺到什麼,受了什麼感動,就立刻宣稱它是多麼奇妙。他們只尋求感覺,並且以此為標準來判斷一切事。可悲的是,這一類傾向常常受到鼓勵,人們故意作一些事來激發這種感覺——唱歌,拍手,高聲喊叫,以直接壓迫情感,鼓動感覺。魔鬼就利用這種手法使基督徒失去平衡。它常常發生,真是屢見不鮮。我們都有可能失去平衡。

第三條路線是在實用領域裡的。此處我們面對的是一些講究實際的人,他們對神學、教義沒有興趣,對那些注意感情的人也存着質疑的態度。他們是實事求是的人,只看重實際作出來的東西。他們說,「對於世界的光景,你能作什麼?或許你有你的理論,可是我只關心怎麼去改善現狀。」於是他們把整個重點放在實用,品性,行為,道德上。他們對閲讀、研究教義毫無興趣。他們認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乃是一個「有所為」的人,一個言出必行,品格高尚,廣行善事的人。「縱目四顧,我們四周有那麼多的問題,政客的表現令人失望,國與國之間紛爭不斷,這時高談教義有何意義?為何不採取一些行動,作一番事?」所以他們花時間在「作事」上,以為這就是基督徒信仰的全部。

魔鬼就用這些方式來攪亂我們的平衡。聖經一貫的特色是平衡。隨便拿一卷新約中的使徒書信來分析,都會發現它一開始總是一段充滿感情和愛的問候語。然後是解釋教訓,提醒讀者真理的不同層面。接着你會看到「所以」一詞,下面就是運用的部分。這次序是很有規律的,也是聖經教訓的一大特質。它顧及到人的每一個層面。所以我們若缺乏這種平衡,就與聖經的方式不符。

缺乏平衡的另一個嚴重後果是,這個人完全未看見這三方面之間的關係,所以對這三方面也不會有正確的認識。你若對真理有正確的觀念,你必然會有所感覺。你若沒感覺,就是還未獲得正確的觀念。你真的相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祂為你身體破碎,為你流出寶血,好使你得赦免?你說你相信,你也接受代贖的觀念,可是你卻沒什麼感覺,那麼你就沒有真的相信。

當我「思量奇妙十架」時,發生了什麼事?我難道只是冷靜、理智地坐在那裡,無動于衷嗎?當然,如果我真正明白十字架的意義,我就會說

前我所有,盡看有損,昔日所誇,今覺鄙下。
愛既如此奇妙深厚,當得我心、我命、所有。

你若相信基督為救你脫離罪而死在十字架上,你還能繼續犯罪嗎?那是完全不合邏輯的。如果你感情上毫不為這真理所動,如果你毫不覺得應該採取任何行動,那麼即使你說你相信這偉大真理,也沒有什麼價值。缺乏平衡顯示了你未看清楚這三者之間無可避免的關係。

更嚴重的是,這顯示你未降服在神救贖的方法前。神的方式是對付我們的全人,這是基督徒的信仰與異端不同之處。後者從不顧及全人,他們只對付人的一部分;任何虛假的教訓都只論及部分。要測驗你是否真相信福音,最周全的方法就是看福音是否觸及了你的全人,你整個人是否涉及在裡面。若不是,就必定有了差錯;魔鬼用他的詭計打敗你了。所以如果有人對我說,「我對自己的感覺沒興趣,」我會對他說,「很好,你所想的救恩只是你的,不是神的。」神要救你的心智,也要救你的感覺。若有人說,「我才不在乎我實際上作什麼,」我也會給他同樣的回答。保羅對羅馬人說,「我們的舊人和祂同釘十字架」(羅六6)。為的是什麼?「使罪身滅絶,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另一方面,若有人說,「我對神學、教義毫無興趣,我也無意去辛辛苦苦地實行使徒書信中的那些教訓。」我會對他說,「好吧!可是我必須告訴你,你這樣作是在藐視、拒絶神的供應。你沒有權利說你對神的話語沒興趣。神賜你心思、意念,你若拒絶使用你的心智去操練自己研讀聖經,閲讀任何能幫助你明白神話語的書籍,你就是拒絶了神的賜與,這是對祂的侮辱。」神救贖的方式是拯救全人,而不是一部分。我們無權東挑西選。神在基督耶穌裡,要拯救人的心智,意志,悟性,感官,感情,經驗,行為,每一樣,甚至包括最後身體的救贖。我們若只挑一部分,就是侮辱神,回拒祂的恩賜,拒絶祂救贖的某一部分。

最後,缺乏平衡意味着我們使福音和神的名蒙羞。神的旨意是造新的人,照着基督的形像,在心智,經驗,和實際行為之間有着完美的平衡。我們應當像祂,符合祂的樣式。如果我們偏向一邊,失去平衡,就會使神在基督裡的工作受虧損,我們也無法使神的名得榮耀。使徒保羅說,「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整個人,全人都奉獻給祂,事奉祂。我們若在這事上失敗,不但給魔鬼留地步,也虧欠了神的榮耀。

我再說一遍,沒有什麼比救恩的完美平衡性更奇妙了。基督徒知道自己相信的是誰;他能夠提出「心中盼望的緣由」。他以真理為樂,他在主耶穌基督裡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在此同時,他也儘力成聖,因為神是聖潔的。他可以看見前頭那存到永恆的榮耀,「凡向祂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祂潔淨一樣」(約壹三3)。既然魔鬼最主要的目標是破壞這平衡,使我們單單注意一方面,而排除其它的部分,我們更應該單純地、全神地仰望主,效法祂的樣式,用我們的全人事奉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