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敗壞,私慾,迷惑

卷五 光明與黑暗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2~24)

保羅此處是將基督徒信仰的原則運用在以弗所人的日常生活上,他的重點是,他們不應該仍然像從前那樣生活。“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他說:我們所學到有關主耶穌的每一件事,都教導我們必須脫下舊人,離開罪惡的生活。想到他的道成肉身,以及他來到世界上的原因。正如天使對約瑟說:他來到世界是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目的。他來是為了替我們死,“為人人嘗了死味,”好拯救我們。

泰勒(Jeremy Taylor;1613~67)在他的詩歌中,用“潔淨聖殿”來比喻主耶穌對我們的期望:

和撒那!歡迎進入我心,
在這裡有聖殿為你預備;
一如錫安,裡面仍充滿罪惡,
盜賊橫行,似乎永無寧日。

求你趕出盜賊,潔淨你殿,
全數驅逐,不再復返,
不叫神聖之地被罪污染,
你所揀選之人,惟獨仰望你面。

請留意他如何陳述:主耶穌在世的最後一周,他進入耶路撒冷,當他到聖殿的時候,發現那些人把神的家變成了賊窩。他推翻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潔淨了聖殿。泰勒的詩描述,耶穌到世上也是為我們作同樣的事,因為我們本應作為永生神的殿。保羅對哥林多人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麼?”因此我們看見,在這個有關主耶穌基督的教訓裡的每一件事,都指向一個不可避免的結論,那就是我們要脫下舊人,就是我們從前的行為,舊有的生活方式。

我們前面看過,我們必須脫下舊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已經死了——與基督同釘十字架,與他同死了。我們不要像美國以前那些可憐的奴隷,明明政府已宣佈廢除奴役制度,但有些人習慣了奴隷的生活,他們不明白自己已經自由了,而仍然活得好像一個奴隷。如果我們仍然作屬於舊生命的事,我們就與那些可憐的奴隷無分軒輊。讓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例如我們有一個已經成年的朋友,他可能對疼痛或某些事物感到害怕,我們往往會說:“別像個嬰孩那樣!”他早就不是嬰孩了。當然我們的意思是,你不再是個嬰孩了,所以不要表現得像個嬰孩!那就是說,脫下舊人,你已經脫離了嬰孩期,如今你是一個堂堂的成年人,應該丟棄嬰孩式的舉止行為。這正是使徒這裡的含義。舊人已經與基督同死、同釘十字架,一去不返了。所以要脫下他,別再繼續作嬰孩。

舊人的光景和舊人所走的方向,是我們必須脫下舊人的另一個原因。使徒說:要脫下那因私慾而變壞的舊人,不要與他有任何糾葛,因為他的本質是敗壞的。保羅說:屬於舊人的一切都是違背神的,所以與他一刀兩斷,把他脫下來,扔掉!正如你脫掉一件衣服,將其擱置一旁,你也當這樣對付你的老習慣、老我,也就是你的舊人。我們為什麼要這樣作呢?保羅在這裡繼續加以分析。

首先,他提醒我們注意舊人的光景,和他所走的方向。使徒用了一個詞:敗壞。這是一個含義甚廣的詞,我們必須把它分成幾部分來看。根據聖經所言,我們都承繼了墮落的天性。聖經中沒有所謂的潘彼得(Peter Pan)理論。“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五十一5)。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就是敗壞的。整個人生就是一副寫照。即使小小的嬰孩都可以提供足夠的證據。確實我們生來就是墮落的,但根據使徒這裡的話,更糟的是,這個天性還會越變越壞。“這舊人是……漸漸變壞的。”比一開始的情況還糟糕。

這個詞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指有毀滅的傾向。我們使用“敗壞”一詞時,豈不就隱含了這個意思嗎?腐敗,變壞,污染,朽壞,這幾個詞是並存的。不僅是一件東西變壞了,並且開始腐化,走向毀滅之途。這正是使徒所說舊人的光景。他說:把舊人脫下來,因為舊人已經越來越污穢、腐爛,正迅速地邁向毀滅。換句話說,這是他對一切未信之人的描述,而我也可以毫無猶豫地說,人類的歷史已經證實了他所言不虛。傳記、歷史都是最好的證據。兩者都可以看出人類腐化的過程總是指向最終的毀滅。

讓我舉出一兩個聖經上的例子。使徒在加拉太書第六章第七、八兩節這樣說:“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順着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這就是了!在情慾裡生的,總是會導向敗壞、腐化,最後就是毀滅。但另一方面他又說:“順着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再來看雅各書第一章,也說到同樣的事,雅各論到試探和罪的時候這樣說(請特別留意他的步驟),“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情慾開始了這個過程,帶出罪來;顯然這是敗壞的起頭。然後是,“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敗壞的過程所導致的無可避免之結果就是滅亡。正如保羅在羅馬書所說的:“罪的工價乃是死。”

因此使徒這裡的論證是,不信主的外邦人其生命是敗壞的,最終必導致滅亡。這是現今社會和世界的情形。我們豈不是親自目睹這種敗壞和腐化的過程嗎?豈不是看到它正在道德領域的每一部分出現嗎?我發現自己不斷注意到這一點,因為今天在我們國家和其它國家裡所見到道德淪喪的情形,就是社會中缺乏敬畏神的精神所引致的結果。這正好證明了使徒的話。他說:脫下舊人,因為舊人已經變壞,將要滅亡了。今日整個世界都在證明使徒的分析之準確性。世界從未改進過。

這是我下面要證實的論述。世界本身是每下愈況的。你瀏覽歷史之後,或許會說:“世界不是也曾有過某些輝煌的時代嗎?例如十九世紀中葉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完全同意!這種循環確實會發生;有時進步,但後來又會退步。問題是,進步是誰導致的?答案只有一個:屬靈的復興!世界歷史上最輝煌、最偉大的時期,都是緊跟着屬靈覺醒和復興而來的。反過來說也一樣。若沒有聖靈的影響,世界由於本質上的敗壞,結果只會如江河日下。

不但世界一般的情況如此,個人也是一樣。每一個步入中年的人,都難免要與犬儒主義抗爭。很少人會將年少時的理想帶入中年。為什麼?因為這種敗壞腐化的過程在作祟。人靠自己是無可避免會腐敗的,他逐漸喪失了從前的異象、理想、道德的彈力,還有對不足取之事的抗議。他學會保護自己,力求安逸的生活,能少作就少作;他說:“何必麻煩呢?一切以省事為目的。”這本身是腐敗的一部分。我們從起初就沒有一個好的開始。我的意思是,雖然我們一開始就不完全,但後來我們變得更糟糕了。舊人正在敗壞,正朝滅亡之途邁進。

這是保羅告訴我們有關脫下舊人的第一件事。其次他告訴我們那催逼舊人步向滅亡的動力。保羅稱其為私慾,“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私慾!我們已經在第二章遇見過這個詞了,但我們必須確定自己清楚這個詞的意思。它實際上是指一種強烈的慾望。主耶穌在世上時曾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踰越節的筵席。”那裡所用的“願意”一詞,和別處說到慾望和情慾時所用的是同一個詞。它是指一種熱烈的慾望,不論好或壞。現今我們一提到“情慾”這個詞,很自然會想到一些不好的事,這事實本身透露了一部分的人性,對不對?現今“情慾”一詞几乎純粹是指壞的方面,照這樣說,人類大部分的慾望都是惡的,因此“情慾”成了“邪惡慾望”的同義詞。使徒這裡說:我們裡面的情慾是敗壞的,具毀滅性的。“順着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情慾會把我們驅往滅亡。保羅實際上說:“舊人是因情慾迷惑的結果而敗壞的。”這是正確的翻譯。

我們必鬚根據聖經來分析這句話,在此我們看到罪真正可悲之處。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天然的本能——例如饑餓,性慾,自我防衛——這本身並沒有錯,這些與生俱來的本能,沒什麼不好。人一切的本能非但沒什麼不好,而且對人有益。這些都是神賜給我們的,是神放置在我們裡面的,為的是叫人享受和維護生命。神原先所造的人是完美的,這種完美有一部分表現在一個事實上:人的許多直覺、本能,和傾向都經過特別的安排,有一定的次序,好叫它們對人產生益處,使他能享受人生。

人身體裡面的直覺主要是受他的心思所控制。神給人頭腦和心思,神的心意是要用它們來管理人的各種本能。但是單單靠心思還不夠,神又賜給人良知,它比心思更高一層,是用來指導心思的。另外,人既然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人的良知應該是受到神的控制。這是神所造的人。一個完美的受造物,擁有完美的身體!人有一些其它動物所沒有的本能,這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一個人若說他的任何一個本能是不好的,就違反了聖經的說法。歷代以來教會中不斷有一些愚昧的人認為性本身是罪惡的。那簡直是一派胡言!因此羅馬天主教會所提倡的獨身是完全不合乎聖經的。

性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如果性是不好的,那就等於說神把邪惡的東西放在人裡面。這種想法是要不得的。同時我們也都留意到,我們所有的本能必須置於正確的位置上,受心思和悟性所管理;也就是說,受良知、受神自己所管理。這就是活在罪中之人的悲劇,和這個世界的悲劇:次序被顛倒過來了,人被他的本能所控制,一旦人的本能掌握了大權,它們就變成了私慾。一旦本來應該受到控制的東西開始反過來控制人的整個生活,就產生了混亂;這正是私慾的意思。它是指一種情感或本能控制住我們,管理着我們,止息了心思和良知的聲音,藐視神的提醒。一旦這種情形發生,人就陷入了混亂和困惑的狀態中。

聖經有時候稱此為“邪情”。神最初放置在人裡頭的情感並沒有什麼不對,但這種情感不能變成邪惡的。一旦成了邪情,人就否認了他自己的本質,也否認了神;使徒說,那正是被情慾所控制的外邦人所面臨的問題。他對信徒說,脫下你們的舊人,不要再像外邦人!你們在否定自己的本性,否定神手所造的本能。世界的問題出在它讓情慾掌權。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每個人在婚姻關係、家庭、社會階層、團體、國家、集團中會遭遇到這麼多的麻煩。邪情控制了一切,而理性和悟性被拋諸腦後。神根本不存在於他們的思想中。難怪私慾掌權的後果就是敗壞,漸漸邁向滅亡。罪替人類和這個世界帶來了多麼可怕的結果啊!它把人上下顛倒過來,使人變得和禽獸一樣,甚至更糟,因為人本來應該更好的;人一旦像禽獸那樣被他的本能控制,他就變得連禽獸都不如了。

於是我們來到第三點,也是最後一點。你明白使徒所作的分析嗎?現今人們常常講到心理分析。如果你對心理分析有興趣,這裡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保羅說:沒有神的人正走向敗壞。是什麼導致他淪落到這個地步的?是他的私慾!這裡是他的答案;他說那是迷惑:“因私慾的迷惑。”換句話說,那真正的、最終的控制力量是這個“迷惑”;迷惑操縱着私慾。私慾轉過來操縱人;於是這個舊人就迅速地邁向滅亡。這實在是非常周全的描述。迷惑!我不知道我們是否都明白,屬世生活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迷惑?一切的禍患的後頭,就是這個迷惑的力量在作祟,這一類的教導在聖經裡屢見不鮮;現在讓我們來分析這個說法。

我們必然得先從魔鬼開始,他要為整個世界和每一個人的墮落景況負最終的責任。如果說魔鬼有一個最明顯的特質,那就是他欺騙人、迷惑人的伎倆。他已經用狡猾的迷惑手段毀壞了人的生活,毀壞了這個世界。聖經這樣說到他:“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創三1)。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第三節說:“我只怕你們的心……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這是他為哥林多信徒擔心的地方,事實上魔鬼已經在他們中間作了同樣的事,正如他在別的地方所作的。根據新約所記載,魔鬼在初代教會中也曾迷惑信徒,給他們帶來許多禍患。這是他一貫的特質。主耶穌說:“他本來是說謊的,”“是說謊之人的父”。世界的整個問題出在它並不瞭解自己正受到魔鬼的欺騙和迷惑。

不但魔鬼是這樣,他的嘍囉也如出一轍。聖經對罪有非常生動的描述,每一次都描繪到迷惑。例如箴言裡描寫到妓女如何用化妝品和衣飾來裝扮自己,迷惑別人。彼得在他的書信中說得很清楚:“他們應許人得以自由,自己卻作敗壞的奴僕”(彼後二19)。早代教會裡有一些人說:“我們並不是說彼得和保羅沒有傳講福音,他們確實傳了,可是他們加上了一些律法主義,他們未免太狹窄了;你們不必聽他們所交代的一切話,因為那些教訓太嚴格、太約束、太多限制了。我們的福音才是真的。”於是這些人就應許了各種自由——你們可以過屬世的生活,而仍然能成為基督徒,能夠上天堂。多麼奇妙,多麼動聽啊!但請聽彼得怎麼說:“他們應許人得以自由,自己卻作敗壞的奴僕。”他稱他們是“無水的井”,是“已被玷污、又有瑕疵,正與你們一同坐席、就以自己的詭詐為快樂”。事實上整卷彼得後書都是在分析魔鬼同黨人的欺騙手段。

但這整個控告可以歸納在一個詞裡面——“猶大”!猶大,這個出賣主的人。猶大,這個以欺騙、詭詐、狡猾著稱的人。你若想羞辱一個人,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說他的行為好像猶大。聖經不斷告訴我們,罪總是牽涉到悖逆。你甚至可以在詩篇裡看到猶大的名字,他被稱為悖逆者。罪使人心裡剛硬,罪會迷惑人。希伯來書的作者說:要當心,免得“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若是一個基督徒變得心裡剛硬,必然是因罪的迷惑。有人說:“我最近感覺跟以前不一樣了,我好像變得又冷又硬。”若是這樣,你或多或少是受了罪的矇蔽。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對此有所說明,“罪趁着機會,就藉着誡命引誘我,並且殺了我。”這豈不是他那一章的整個論證?請注意他陳述的方式。他說:罪是一件多麼可怕、多麼迷惑人的東西阿!它使人對有關律法的事感到迷惑。保羅說:律法本是良善的、公義的、聖潔的、公平的,但那原本要救人免于犯罪的律法反而顯出了人的罪。那叫人不可作惡的律法反而在他裡面產生了作惡的慾望。

因此我常常指出,我們對於道德教訓的一切依賴,其實是不合乎聖經,也不符合基督徒信仰的,這種對道德的依賴真是太天真了,因為它完全忽略了在罪中之人的心理狀況。“在潔淨的人凡物都潔淨。”不錯!但保羅對提多說:對不潔淨的人,即使原先潔淨的物都變得不潔淨了。事實是,由於我們裡面罪的迷惑,當我們被暴露在罪的面前時,反而挑起我們犯罪的念頭。你告訴一個人不可作某件事,結果可能刺激他更想去作那件事。所以我常常勸年輕人,不要去讀所謂性的奧秘這一類的書,要逃避它好像逃避瘟疫一樣。這一類的書帶來的害處遠超過益處。只有我們裡面的聖靈能對付這個問題;除了聖靈的工作以外,別的方法都不夠充分。

我們必須徹底相信,我們裡面的罪總是在迷惑人。耶利米的話真是一針見血:“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十七9)。人自己並不知道;他是一連串的矛盾,他不斷欺騙自己。這正是罪的可怕之處;不是因為它會迷惑別人,而是因它欺騙了人自己。這是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所透露的痛苦。他說:我能作什麼呢?“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我無法救自己,因為我企圖藉著律法來救自己的時候,卻發現它挑旺了我的慾念,刺激了我裡面某些本能,結果適得其反。那麼誰能救我呢?只有一個答案,“感謝神!靠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顯示了罪在每一方面都是迷惑人的——從魔鬼,到他的黨羽,到罪本身,到我裡面的罪,到我肢體上的罪。它如何迷惑人呢?它是喬裝成朋友的樣子。罪常常奉承我們。當魔鬼以詭計欺騙夏娃的時候,他就是用恭維的手段。他說:“神對你不公平,他竟設下限制;他不應該這樣作,他只是怕你變得跟他一樣。”魔鬼這樣說,其實是在給她戴高帽子。罪總是帶著微笑前來,它是極度迷人的,總是高抬我們,說我們是多麼了不起。它用各種方式玩弄我們的虛榮心,例如稱讚我們的外表、長相、性情、秉賦——這些是多麼美好啊!罪本身極其醜惡,但如我所說的,它知道如何使用化妝品。聖經就是如此形容那誘惑人的妓女。她總是濃妝艷抹,掩飾她本來的面目。她知道若不這樣,她就無法以色誘人。罪在每一個領域中都是如此,它總是以吸引人的方式出現。我們若是隻看表面,只憑外表而不是事實來作判斷,我們就太愚不可及了。

罪還作了另一件事——這是整個詭計的一部分——它總是攔阻人去思想,勸阻人默想。罪知道它只有一個成功的希望,就是玩弄你的感覺和慾望。一旦心思開始運轉,罪就完了,所以它詭詐地攪動人的感覺,不叫人用心去思想。我們對此應該都有所體驗。你發現自己亂髮脾氣,只不過是因為你沒有去好好思想自己正在作什麼。罪正控制你,管理你。它使我們只為現今而活。我們不為未來着想,這時罪就掌握了你。如果世人能把眼光放遠,生活將呈現多麼不同的一番面貌啊!可惜人不是這樣,罪攔阻人思想,這是它迷惑人的詭計之一。

再來看罪所帶出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罪會說:“你作這一類的事是很自然的,畢竟人的天性就是如此。你何必釘死自己的能力?那等於否定你的個性,你就無法表達自己、表達你的全人。”這種論調聽起來多麼順耳!接下去它不但言之鑿鑿,而且故意把某些事實隱藏起來。它將迷人的一面呈現在我們面前,故意將對與錯的分野隱藏在後面;道德是絶對被它排除在外的。至于神和神的律法在這裡當然更是毫無立錐之地。這些連提都不提。至於人是否會想到罪的行動帶來的後果?當然不會!他連想都不想。至于壞習慣可能帶來的危險,他們也從不討論。這個人也許會說:“我只是喝一杯啤酒,不會上癮的。我怎麼可能會變成酒鬼?”他不知道第一杯會導致第二杯,然後是第三杯。這習慣開始攫住他。一旦養成習慣,要戒除就非易事了!但人不想這些,罪把這些事隔離在外,罪故意掩蓋許多事實和重要的因素。

罪也狡猾地以虛假的動機打動人。許許多多的人以為自己是在追逐知識,卻不知不覺地走向了滅亡。也許有人說:“我當然相信閲讀不良書籍對我沒有什麼益處,但人總得充實自己的知識。我只是在追尋一些理論上的知識。”於是他就一直讀下去。你閲讀報紙上那些花邊新聞的動機是什麼?你是否想跟上時代,所以你與別人交談時可以言之有物?或者你想勸誡年輕人謹防某些危險?這是你的理由嗎?恐怕這是魔鬼暗示我們的。這一切都是似是而非的,是蠱惑人的。我們真的是在尋求知識嗎?我多年的牧會經驗裡,遇見最大的悲劇之一就與此有關。有些人自以為很天真,他們一心想要幫助別人,拯救人的靈魂。他們自認為沒有別的動機;可是最後他們自己卻失落了。魔鬼暗示他,幫助人的念頭是好的,而且也提供他一個大好機會。我有時候和神學生或年輕的傳道人談到這個主題,我不得不警告他們要在每一方面謹慎。不管男女都一樣,在幫助人的時候都可能面臨受試探的危險。有人說他們需要屬靈的幫助,但他們真正想要的可能並不是屬靈的幫助,因為罪是充滿欺詐的。“私慾的迷惑”!

最後,罪答應給人一件它無法給的東西,那就是滿足。這是根本不可能達成的,因為這個應許根本是虛假的。罪只會答應給人帶來滿足,卻從未真正滿足人。確實,罪透過私慾運作,卻未真正給予人什麼,它只能從人奪走東西。浪子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可憐的浪子最後落到想拿豬吃的豆莢充饑的地步,聖經記載說:“也沒有人給他。”那些人可是從他得過不少好處,他們花盡了他一切的錢財。他本來身懷巨款離家,那些人立刻成了他的狐群狗黨,跟他一起花天酒地。他們對待他是多麼和藹可親啊!他們不斷恭維他,向他敬酒。他一時成了世上最意氣風發的人。其實他們正在掠奪他的財富,耗盡了他所有的錢,而在他饑寒交迫時卻無一人伸出援手。罪會剝奪我們,從每一方面把我們的體力、靈力、心力榨得一乾二淨,最後將我們棄之如敝屣,無人理睬。罪是深具毀滅性的,它奪去我們的品格、節操、純潔、誠實、道德、正直、體諒、平衡、敏感等人性中最高貴的品質。難怪使徒說:“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敗壞的。”所以我說:要逃避罪,就如逃避瘟疫一樣。逃得越遠越好,盡你所能摧毀它、壓制它。新約充滿了這一類的教訓。罪是如此可怕、虛假、使人迷惑!“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敗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