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活在基督之外的空虛

卷五 光明與黑暗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所以我說,且在主裡確實的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心地昏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絶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裡剛硬;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

(弗四17~19)

我們現在要來看以弗所書第四章第十七至十九節的話。

我們特別把焦點放在第十七節。

我要提醒你,這裡最特殊的事是,我們作了基督徒以後,就成了新造的人,這種更新是世界上最具有深遠意義的改變,所以我們必須將此銘記於心。基督徒並不是一個決定要在道德上略作改進,或決定加入教會,或決定作這作那的人。一個人成為基督徒是因為他的重生,他有了新性情,是一個新的族類,與以前判若兩人。這是保羅在以弗所書這一段經文裡指出的第一個原則。他在這一節開始加以運用。他說,要記住你的本相,這樣你就會發現有許多事是不可思議的。你再也不會想回顧那些事,因為你如今清楚知道,你已經永遠與那些事隔開了。

我們不妨來看使徒實際上所用的字。他一開頭用很嚴肅的方式稱呼他們。他要他們注意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我說,且在主裡確實的見證(另譯,中文和合本作‘確實的說’)”。他單單說“所以我說”還嫌不夠,又加上一句“且在主裡確實的見證”。他用“見證”一詞是什麼意思?這個詞真正的意思是“嚴肅的吩咐”。這好像是法庭裡的作證。你站在證人席上作證的時候,就是見證你所知道的事。這正是使徒的意思。他擔心他們會以為他只是在抒發個人的意見,因為當時有一些人(其實現今也一樣)毫不在乎地說,那不過是保羅個人的見解,是他個人的想法。所以保羅說:你們不要這樣說,這並不是出於我個人狹窄的見解,我也不是因為自己是精通律法的法利賽人就大發議論。不!說話的不只是我,“所以我說,且在主裡確實的說。”

他所謂“在主裡”,並非指主耶穌是他的見證人,雖然你可以在聖經其它地方找到這類的話,例如“神可以見證”、“在神面前”等。但此處不是這個意思。保羅的意思是,他以在主裡的身分作見證;他與主有交通,因此他的囑咐是有特定權柄的;他可以放膽說,他知曉主的心意,他是以此身分說話的。記得他在哥林多前書第七章指出這中間的差異。他在另一個地方說:這是我個人的意見,不是主說的。他在抒發自己的見解。當他提出個人的意見時,他會清楚告訴我們。但是當他不是表達自己的看法時,他就是“在主裡”說話。換句話說,他是以使徒完整的權柄說話。不只是那些偉大榮耀的教義是神啟示給他的,如他在以弗所書第三章所言;那些有關我們言行的細節教訓也是他從神得來的啟示,都帶著同樣的使徒之權柄。此處他是帶著使徒的權柄說話。基督徒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基督把使徒賜給教會,他們無論說話或教導都帶著特有的權柄。他們的話語肯定是得自默示的,他們有從神來的權柄。保羅說:我“在主裡見證”。

那麼,他見證的是什麼呢?他用這麼嚴肅的語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醒他們這些是永生神的話語,他究竟要勉勵他們什麼呢?請留意他首先是從消極面着手。“所以我說,且在主裡確實的見證,你們行事不要……”。我們現今的生活太忙碌了,誰都沒有時間去想消極的事物。我們只要積極、正面的真理,我們不喜歡對謬誤事物的批評。我們總是要積極面。你看出這種虛浮空洞的言談是如何愚昧嗎?此處神透過使徒說話,而我們聽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消極的。單單告訴那些生活在現今這個世界和肉體中的人應該作什麼還不夠,我們都對人的有限知之甚詳。我們首先需要受教導,知道我們不能成為什麼樣子,以及我們不應該作什麼。有人認為只要你把理想放在人面前,他自然會依照這個理想改進;這種一廂情願的說法完全否定了人類的歷史,很難想象有人會相信它。此處使徒首先告訴我們不可作什麼。究竟是什麼呢?

保羅說:“你們行事不要像外邦人。”他的用詞實在奇妙,每一個字都對我們有深遠的意義。例如“行事”一詞:“你們行事不要像外邦人。”這是指整個生活和言談。我們常常在欽定譯本裡看到這個詞被譯成“行事為人”——“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這是保羅對腓立比人說的話。他又說:“我們的行事為人是屬天的(另譯,中文和合本作: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意思是我們整個生活方式、形態,和生活的細節都是屬天的。聖經中的“行事為人”是指一個人的整個生活,包括內在與外在的部分。我們必須記住,我們的行事為人不只限于外在,也包括內在的部分。這一點很重要,稍後我會再予以強調,因為根據整個論證,外在的表現是受內在左右。一個人的思想能左右他整個人,他的言行舉止透露了他在想什麼,因為他的行事顯露了他的理念。

然後我們又看到一個饒富意義的詞——“從此” ,意見是“從現在開始”或“不再”。“從此你們行事不要像外邦人”(譯註:中文和合本作“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意思是從今天開始。此處保羅立刻介紹給我們一個教義。他說,我告訴你們,我在主裡見證說,你們再也不要像外邦人那樣行事。你察覺這裡的暗示嗎?你們以前是那樣子,但現在不要再重蹈覆轍。為什麼?因為你們裡面已經有了驚人的改變。因此從某方面而言,“從此”一詞等於含括了整個福音的信息。“從此”告訴我們的是:我們都有過去,那是一段尚未更新的生活;然而“從此”——情形已全然改觀;如今我們有嶄新的前途,與過去截然不同。你瞧!保羅立刻在此告訴我們,一個徹底的改變誕生了。基督徒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再來看保羅下一個用詞。欽定本是,“從此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其他的外邦人。”修訂版(Revised Version)並無“真他的”一詞。這純粹是檔案紀錄的問題,似乎最古老、最有權威的抄本都沒有“其他的”一詞。其實這中間並無多大的區別,因為不論如何,保羅的意思都是:你們這些以弗所的基督徒,雖然你們是外邦人,但如今你們不要再像外邦人那樣行事。修訂版顯然把握了這個重點和精神。保羅實際上是說,請注意,你們這些外邦人的基督徒,你們不要再像“其他的”外邦人那樣行事。所以在這一方面,外邦人可以分成兩組——已成為基督徒的外邦人,和仍然保持原狀的“其他”外邦人,就是非基督徒的外邦人,不論我們的版本中是一般的外邦人,或“其他的”外邦人,指的都是同一件事。不過“其他的”一詞多少有助于強調基督徒信主以後那令人矚目的改變。換句話說,保羅用的每一個詞,都在提醒以弗所的基督徒,他們和從前再也不一樣了。這是他們起來唱詩讚美神的地方。“瞎眼今得看見。”從此不再瞎眼!感謝神,福音使我們得以那樣說,從此我們有了新的開始,新的起點,新的人生!

那麼我們從此不再作什麼呢?我們必須禁止自己作什麼?使徒在這裡告訴我們,其他的外邦人行事的方式;他用了一個頗醒目的句子,“存虛妄的心行事。”這句話將當時異教世界那種未更新的可怕情景呈現在我們面前。我覺得他的描述真是叫人觸目驚心。我們讀到這裡,很自然會想到保羅在第二章一開頭所說的話,“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指福音尚未臨到的時候;請注意接下去使徒如何重複,“他叫你們活過來;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着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此處我們正研討的第四章裡,他僅僅是在重複前面說過的話嗎?不!當然意思有重疊的地方,但是此處與第二章開頭的那段話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第二章是他對外邦人未更新的生活、對異教世界所作的客觀描述。此處他則是對那種生活作一番內部的、心理方面的分析。第二章是概括的描述,此處是解析、分辨、討論,指出這一切的來源和根由。此處對未更新的生活之分析,其精闢是聖經其它地方難望其項背的。當然也有幾處足以與它媲美的經文,例如羅馬書第一章第十八至三十二節,堪稱是保羅另一個經典之作,對當時異教世界的生活和觀點有非常精彩的描繪,值得我們一再細讀。另外在哥林多前書第六章第九至十一節,以及使徒行傳第十四和十七章都有類似的分析。這些經文都極具意義和重要性。此處這一段話,對於沒有基督的人所過的生活,描述得淋漓盡致。其實這一切盡都包括在“虛妄的心”這句話裡了。

我強調這件事,不是出於神學或學術上的興趣,也不是因為我對於有關人類本性和行為的心理學感興趣。我同意這些很吸引人,但是我要你們留心這些事,並不是因為我對理論的東西興緻特別大。儘管這一類對古代事物的研究本身饒富趣味,但我並未被其吸引。所謂的考古學家會引導我們去研究人的行為和舉止,調查文明的演變,探討過去究竟發生些什麼事;從他們純粹理智的立場看,這些是極動人心魄的。我此刻停留在這一點上,絶對不是出於這樣的動機。我所以急切地要你們注意這件事,是因為我覺得這段經文非常貼切地描述、分析、解釋了現今世代一些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使徒教導的原則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我認為我們這世代的光景之所以如江河日下,其中一個原因是,現代人未能明白這些原則的真實性。我們讀這段文字的時候,不只是從其中觀察將近兩千年前以弗所的異教社會,並且可以看到如倫敦、紐約、巴黎等現代都市的縮影。

這些事是不會改變的,這些原則可以垂諸千古。因此我們若真的關心世界和社會的景況,我們的首要之務就是明白使徒的教訓。常常有人批評我們這些福音派信仰的基督徒不夠實際。他們說:你們花太多時間討論聖經和彼此交通,可是卻對外面的世界不聞不問。我在這裡要強調的是,除非我們開始明白聖經的教訓,我們無法採取任何行動。只有明白聖經,我們才能行動。任何機構若不從這一點出發,就注定要失敗。這正是許多“純道德”社團的悲劇。它們有的已經存在了將近一百年之久,儘管活動頻繁,社會上的情況卻仍然每下愈況。為什麼?因為它們忘記了使徒的原則。

在這卷書信裡,使徒讓我們看見他所描述的邪惡生活是如何開始的。他在詳細描述之前,先指出為什麼人會過這樣的生活。換句話說,保羅在此處聲明,若缺乏敬虔,就不可能有道德存在。我覺得這一句經文囊括了過去五十年我所提出的一切問題。我們的國家裡有一些善良的人,他們非常看重道德;但他們對敬虔卻沒有興趣。追根究底說來,沒有敬虔就不可能有道德。過去的半個世紀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果我們回到一百年之前,會發現當時強調的是敬虔,而道德是由敬虔衍生出來的。現代人卻說:道德最重要,我們不再需要敬虔了;我們也不信超自然的事,我們不信神蹟,不信基督是神的兒子——他不過是一個偉大的教師,所以我們必須把一切與神有關的事摒除。他們真的這樣作了。他們以為可以只保存道德而摒除敬虔。但是你看見後果如何。雖然你受了教育,得到一切裝備,但是這一切後面若沒有敬虔,早晚道德會崩潰。現今世界的光景是最好的說明。因此使徒在這裡關心的不僅是外邦人的生活方式,他更關心他們這樣作的原因何在。這也是我們今天的情形。一切良善、有思想、有高貴心靈的人,都會對現今世代的情景心生警惕。道德的逐漸式微是有目共睹的。顯然一般有水準的人都對此表露深切的關心。但最重要的問題是,這情形是怎麼發生的?有沒有解決之道呢?

當然到了今天這種地步,最徒勞無益、最愚昧的事,莫過于單單譴責魔鬼。那是最容易作的事;我們在報紙上、街上都可看見此現象。人們對眼前的光景感到厭惡,就掉轉過頭說:多麼可怕!多麼觸目驚心!這樣作顯然是於事無補的。福音的責任不只是譴責,不只是限制。福音是用一種特別的方法徹底對付現況;那就是傳講使生命更新的福音,傳講神拯救的大能。即使是最絶望的情況、最棘手的問題,福音都能對付。這就是整個新約的要義。這也是我們暫時停留在此,謹慎思考這些事的原因。這是現今社會惟一的希望。讓人們儘量照自己的意思去發展各種教育、道德、社會機構吧!他們不能觸到真正問題的核心。你可以成立戒酒協會,發動道德運動,組織道德會議等各式各樣的事,但卻未真正對付當前的光景。魔鬼是在人的心裡工作,只有針對人心的信息才足以解決問題。那麼使徒保羅怎麼說呢?讓我們跟隨着他的思路往下看。

他把這件事分成三部分。第十七節是概括地論到人的光景——“存虛妄的心。”第十八節告訴我們引起虛妄的原因。他在第十九節提出虛妄的後果。首先我們來看他所描述的一般狀況。“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這是什麼意思?他所謂的“心”是指什麼?我們必須弄清楚這一點,因為我們會直覺地以為這是指人的智能。其實他不僅是指智能,因為他在下一節(十八節)也提到了智能,他說“心地昏暗”。所以他此處說到“心”時,並不是隻想到智能和悟性。這裡的“心”有更寬闊的意思。他是指包括了情感在內的心靈。它指的是思想、意志、情感。它包括了理智、悟性、良心、感情。事實上它指人的整個靈魂。聖經中有許多地方用到“心”一字時都是這個含義,用來形容人的整個靈魂:理智、情感、良知、意志,整個性情。用另一種方式說,它是指外邦人對人生的整個觀點,他們對自己生命的反應,和他們的生活方式。

心!整個性情!保羅告訴我們那些外邦人是存虛妄的心行事。讓我用另外一個詞來說明“虛妄”的意思,那就是“空虛”。修訂標準版(Revised Standard Version)翻譯得很恰當——“存無效的心行事”。完全空虛!絶對無效!使徒用的這個字原來的意思是“未達到目標”。因此它是指一件東西缺乏目標,毫無方向,飄邈無定,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徒勞無益,一事無成。這是使徒對外邦人生活的概括描繪,把它用在現今的世界也極為貼切,這正是今日許多人生活的寫照。倫敦的生活!特別是所謂上層社會的生活!他們說:這才是生活!使徒說這一切都是虛空的、無效的、沒有目標的、完全無意義的。他說得對嗎?

我們當然可以證明他對古代世界的描述是正確的,若將其運用在現代生活也一樣真實。它精確地描述了現代人離開基督時所過的生活。那種生活無法把你帶到任何地方,它永遠不能使人滿足。看看古代的世界!也許你會說,那些偉大的哲學家又如何呢?是的,讓我們公平一點,來看看他們。在陰暗的生活裡,也會有偶現的亮光。在黑暗的時代,那些偉大的哲學家就好像一束光芒。但是光芒能引致什麼呢?那些哲學家以學者的風範高談真、善、美。那是他們最熱中的主題——尋求真,尋求善,尋求美。真善美就像奇妙的光芒!可是它們能帶給人什麼?這是使徒所提出的問題。到底目標在那裡?它們能把人帶到想要去的地方嗎?不,保羅說它們是沒有目標、全然虛幻、毫無意義的。他說得對不對?我們不妨來測驗一下哲學。從宗教的角度看,哲學能帶給人什麼?我們從保羅在使徒行傳第十七章裡對雅典人的描述看到,他們對宗教、神、敬拜頗有興趣。他們大談“第一因”,亦即開天闢地的源頭;他們也論到“無源頭的起因”;他們熱心尋求神,甚至為“未識之神”建立祭壇;他們尋求宗教上的解釋。可是結果如何呢?即使在世俗的記載裡,你也會發現他們與聖經所說的情形不謀而合。他們中間大多數人是無神論者,根本不相信神;有些則是泛神論者,相信神存在於萬物中,萬物都是神。還有一些人是多神論者——火星、水星、木星都成了神。你可以在使徒行傳看到他們的蹤影,第十七章提醒我們,人們為這些神祇蓋了宏偉的廟宇。保羅說:我在你們的城中遊行的時候,得到一個結論:你們非常敬畏鬼神,整個城中殿宇林立。多神論!他們是偉大的哲學家,熱心尋求神。這些把他們帶到那裡?空虛!他們仍然不認識神。保羅說:“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在他們無知的心裡,這一切都是徒然無效的,無法把他們帶到他們所熱中的宗教裡。

那麼那些較有知識的人呢?答案也一樣。他們也無法滿足。他們對人、對生命、對活在世上的目的之瞭解都是一片茫然。他們對歷史和歷史的問題頗感興趣,但他們是從循環的角度來看歷史。他們說,歷史其實都是在兜圈子,沒有進展,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也許在你的意向裡,你是在往上發展,但是你很快會發現自己是在往下走。換句話說,每一件事都是循着一個無間歇的軌道前進。這是他們的歷史觀;他們從未有過聖經的觀點,就是看見那遙遠的神聖事件,整個宇宙是由其發源的。傳道書第一章說得好:“虛空的虛空,”“已有的事後必再有。”“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為什麼?海水被太陽蒸發,變成雲,下雨時又流回江河——“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不過再一次證明歷史的循環。

那麼死亡又如何呢?他們對死的觀點是什麼?這些偉大的哲學家如何看待死亡?對他們大多數人而言,死就是終點,墳墓是人的歸宿。有的人相信靈魂輪迴說。另外也有人認為人死後的狀況是難以捉摸的、模糊的、不確定的。你讀希臘神話,就會發現此言不虛。人死後就無止境地在一種陰暗、漆黑、不見天日的狀態下遊走,而他們所有的感情仍然存在。悲慘!這就是他們對死亡、生命、死後情形的看法。

他們在道德上又如何呢?仍然是一敗塗地。請讀羅馬書第一章末了的部分,那裡紀錄了當時活在道德的陰溝和貧民窟裡的人,其污穢和虛假實在令人難以想像。保羅形容那一切都是無用的、空虛的、茫無目標的。此外那些领頭的哲學家往往在道德的墮落上也是领頭的。有些最偉大的哲學家公然歌頌同性戀,以哲學的用語替同性戀自圓其說。你也許聽到現代的哲學家說,我們不需要基督,有柏拉圖(Plato)、蘇格拉底(Socrates)、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就夠了。你不妨讀一讀這些哲學家的作品,他們用特有的方法替許多扭曲的事辯護。結果自然是社會上的自殺率節節升高,到了值得警覺的地步。

因此歷史上儘管有這些閃現的光芒、耀眼的智能,對真、善、美的追求,人生還是空虛、空洞、毫無意義可言。不只是基督以前許多世紀的所羅門在傳道書這樣說過,再回到使徒行傳第十七章,看看雅典那些博學的斯多亞和以彼古羅兩門的學士,他們聚在一起討論這些事。聖經記載他們“只將新聞說說聽聽”。有什麼最新消息?現在最流行的東西、服裝是什麼?不僅是服裝,而且也包括最熱門的知識、思潮、觀念,和哲學。他們總是追逐時尚,走在時代的尖端。這等於承認了自己的空虛,一無所有,只是兜圈子,看起來很忙碌、興奮,但最後得到什麼?什麼也沒有!不瞭解生命,不知道如何生活,不明白死亡,在死亡與墳墓的後頭沒有任何盼望。“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別的事有什麼意義呢?那就是古代異教世界的生活。

我要奉神的名問你,這豈不是現代生活最佳的寫照嗎?充斥着電視、電影、醉酒、賭博、聲色犬馬的生活,但是這裡面究竟有什麼意義?對你的靈魂有什麼益處?對你作為人的身分有何幫助?它教了你什麼有關人生的功課?它把你領到何處?只會帶給你空虛,別無其它!“存虛妄的心”,空虛,沒有目標,沒有意義!儘管我們精通世故,儘管這段話寫成以後已經過了將近兩千年,但它依然適用於今日。我們不要被四周的俗麗展示所愚弄,在那一切有關藝術、知識、複雜的言談裡頭,究竟有什麼實質的內容?看看那些熱中于此種言談的人,他們擁有什麼?一無所有!這一切都是空洞的。他們為了藝術而談藝術!那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嗎?那樣可以提供方向嗎?可以建立人的靈魂嗎?可以提升道德嗎?可以為失敗的人帶來希望嗎?當然不能!他們自己都沒有這些,所有的都是假相。人生不是一個循環,好像衛星那樣不停旋轉。人生可能在任何一點就驟然止步,文明也可能突然崩潰,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沒有基督的生命永遠是空虛的、無意義的,它會掏空你,最終只剩下一個空殼子。它使你筋疲力盡,一無所靠,一無可誇,一無盼望。

總而言之,使徒告訴我們,我們不再被這種觀點和心態所控制、所影響。你們已經重生的人,當你回顧往日的生活方式,你還會心生眷戀嗎?世界還會吸引你嗎?那還是你的人生觀嗎?使徒說:那一切都是空虛的,沒有目標和意義的。“所以我說,且在主裡確實的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感謝神,他打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得看清世界的本相,和它的虛浮榮華。使徒約翰說:“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是信心和福音,打開了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看見這個世界和它的心思、生活方式、觀點都是虛妄而無意義的。感謝神,因他無限的恩典,將聖靈的光照射在我們心裡,賜給我們悟性。感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