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同有一個指望

卷四 在基督裡合一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

(弗四4)

現在我們來到使徒所強調的聖靈工作之第三方面,“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要解釋這句話,最好的方法就是問問題。順便提一下,要享受研讀聖經的樂趣,秘訣之一就是發掘提問題的藝術。換句話說,你讀到一個句子,不要立刻照單全收;要確知你弄明白了它的前因後果,暫停下來問一個問題。此處是一個絶佳的例子,說明這樣做的好處。使徒說:“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我們可以看出其中的關係,“身體只有一個,”顯然維持這個身體的生命活下去、使它能行動的,乃是“一個聖靈”。使徒很自然地從一個身體轉移到一個聖靈。但是他又說:“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問題是,他為什麼要在“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後頭加上這句話呢?使徒這樣作絶不是偶然的、毫無用意的。此處有一種邏輯次序和無可避免的關係。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促使保羅不得不將此當作第三件事提出來。第一個原因是為了弄明白為什麼聖靈要在我們基督徒身上作成這一切事。為什麼祂要召我們?當我們死在罪惡過犯中時,聖靈叫我們活過來;祂使我們知罪,並且叫我們看見基督寶血的功效。祂給我們新生命,又召我們從世界出來,受洗加入基督的身子。這一切本身就是祂最終的目的嗎?或者後頭還有進一步的目的?答案是,這一切主要是為了預備另一件尚未發生的事。這是一個偉大過程裡的步驟之一,是臨時的活動,目的在引出最終的行動。教會本身不是一個目的;教會是身體,是神使用的器皿,神藉着基督,透過聖靈,為祂自己從人類中召出一個新族類。最終祂要使他們完全,住在那榮耀、沒有罪污的世界中。每一件事都是為了引向那最終的榮耀,那時基督將顯現,建立祂永遠的國度。

保羅在此處介紹這句話的第二個原因是,聖靈除了預備我們加入這個身子、帶來複興之外,祂還有一個更加個別性的特殊工作。使徒在第一章已提到這一點,他說:“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直等到神之民(民原文作產業)被贖,使祂的榮耀得着稱讚”(13~14節)。這裡提到聖靈的工作是作“印記”和作“憑據”。祂使我們成為基督徒,並加入基督的身體,又在我們身上印了印記,並作我們的憑據。印記和憑據的整個目的是為了證明產業已被贖。印記是為了標明我們是屬神的人,是祂的兒女,將來要繼承那極大的產業。憑據是產業的定金或頭款,它只是一小部分,現今暫時賜給我們,以保證將來我們會承繼全數的基業。

我們一想到聖靈這兩方面的工作——“印記”和“憑據”,就自然會想到神為愛祂之人所預備的美好產業。所以保羅此處說:“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這是一種無可避免的關連。同時我們也看到聖經的奇妙,其中的真理都有一定的排列次序。作為基督徒,我們不是在心中存着一大堆互不相干的念頭;神預備了救恩的計劃,救贖的大計,其中有許多步驟和階段,一個引至另一個,彼此之間有必然的邏輯性。這裡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例子。因此我們若真正去思想聖靈的工作,就必然會想到那等候在每一個基督徒前面那有福的、榮耀的盼望。

使徒此處又重複提醒以弗所信徒他在第一章所說的,他在那裡告訴他們,他為他們祈求神“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他們,“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盼望他們明白並感激神在這偉大的救贖計劃後頭,對他們所存的旨意。“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們也需要知道“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以及“祂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在第一章裡,他概略地替他們祈求,但此處他特別為合一的原則祈禱。他呼籲他們“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因為他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最能促進合一、維護合一、保守合一的事,就是知道我們前面有榮耀的盼望,我們將分享同樣豐富的產業。

許多分爭、區別、誤解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我們未把眼光放在“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上。我們不能消極地活在被召出來的光景中,乃是要積極地活在被召進去的地方。我們都有一種傾向,喜歡活在過去,往回看,談論往事。這樣作很容易引起分爭和區別。我們的仇敵魔鬼無法阻止我們成為基督徒,但他能在我們中間造成許多傷害。他的方法之一就是使我們回顧蒙召以前的光景,而不去瞻望我們蒙召要去的地方。早代教會即是如此。當時的信徒中有猶太人,有外邦人;有化外人,有西古提人;有為奴的,有自主的;有男人,有女人。他們往回看時,就仍留在那些劃分、區別、敵意中。如果這一類事繼續留在教會生活中,分爭自然相應而生,因為這是製造分爭最常見的因素。此外往回看也常常會提醒我們一個事實:我們悔改信主的細節和別人不一樣。這種情形很容易出現在見證會中。有人起來見證他從前的光景,這時分門別類的因素就悄悄潛入了。也許有人以前是猶太人,有的是外邦人。他們的背景各異,所犯過的罪也相對有異。很快無止境的分爭就衍生了。

我可以用一件親身經歷過的事來說明。有一次我應邀主持一個聚會。我照例行程序進行,忽然有一個人上前去作見證,述說他從前如何敗壞,如何陷溺在罪中,但神的恩典拯救了他,使他悔改信主。這時另一個年紀較大的人也走上去說:“你們聽到了剛纔那位弟兄描述他信主以前的墮落生活。其實他根本不知道罪是什麼;讓我告訴你們什麼才是罪。”接着他開始仔細描繪往日的放蕩行徑。在我看來,那個聚會簡直變成了罪行比賽。那個年紀較大的人並未察覺到這一點,他不知不覺中在誇耀自己的罪;他等於在自己的罪和別人的罪中間劃分界限,為的是證明他的悔改經歷比別人更生動。其實這是不對的,也不符合聖經的教訓。追根究底說來,所有人的悔改相信都是一樣的。任何靈魂得救,都需要全能神的恩典和大能。不論你是猶太人或外邦人,男人或女人,化外人或西古提人,為奴的或自主的;這些都無關緊要。可是我們不斷突顯這些區別,結果教會中有些人就自以為比別的人重要。他們仍然用人的出身、社會地位、財富、能力,或任何屬於天然的東西來衡量人。發生這種情形,乃是因為我們常常忘記一點:我們不應該望向我們被救出來的地方,而應該注視我們被拯救要進去的地方。

讓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聖經學者亨利馬太(Matthew Henry)的父親亨利腓力(Philip Henry)年輕時曾愛上一個女孩,這女孩的家世背景和社會地位比他高得多。他們彼此相愛,並互許終身。於是亨利腓力就去見女孩的雙親,請求他們允許二人成婚。女方家長頗不以為意,因為他們根本不認識這個年輕人,對他的家庭也毫無所悉。這時作父親的轉向女兒說:“他是從哪裡來的?”那個基督徒女孩毫不思索地給了父親一個垂諸千古的答案:“我不知道他從哪裡來,但我確知他要往哪裡去。”別的事算什麼呢?作為基督徒,我們注視的是蒙召的指望。其他一切都是人墮落、犯罪、分爭的結果。神從未想過把世界劃分為猶太人和外邦人、化外人和西古提人,為奴的和自主的、高的和低的、偉大的和渺小的。我們不要回頭看這些事,應該向前瞻望我們“蒙召的指望”。只有一個盼望,而且我們每個人都同有一個指望。

我必須強調一個事實:除了不要一直回顧得救前的光景之外,也不要駐足在得救的經歷上;也就是說,不要太專注在悔改經驗的細節上,因為那也可能在我們中間導致區分。有些人的悔改經歷真是轟轟烈烈,好像充滿了電光火石。有些人則連悔改的確實地點和時間都說不上來,他們信主似乎是自然產生、水到渠成的,沒有特殊的事件可供紀念,但他們確實知道自己從前死在罪中,現今活過來了;他們也知道自己愛主耶穌基督勝過一切,渴望與基督一樣。這兩類經歷真是有天淵之別。作為一個牧師,我可以作見證說:在教會生活裡,過度強調悔改的經歷和方式,往往會造成一些傷害和區分。

這些傷害和區分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有時侯會為那些擁有戲劇化經歷的人帶來損傷。他可能以此經歷自豪,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而看不起其他經歷平凡的基督徒。另一方面,有些悔改經歷很平常的人會以為,自己的重生經歷可能不算數。他在見證會中得到一個印象,好像只有精彩生動的經歷才是真的。他自己很少被請上去作見證,所以他不禁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基督徒。這時錯誤的、出於罪的分門別類就悄悄潛入教會生活裡了。

有一次我聽見麥克耐(John Macneil)說過與此有關的一段話。他在講章中模擬兩個被主耶穌醫治的瞎子之間可能有的一段對話。第一個瞎子的事記載在約翰福音第九章,那裡說耶穌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眼睛上,叫他去西羅亞池洗一洗。第二個瞎子的事記載在馬可福音第八章,耶穌只是吐唾沫在那個瞎子眼睛上,按手醫治了他。麥克耐想像這兩個瞎子後來碰了面,並且展開一段對話。他以特有的方式這樣描述:約翰福音第九章裡的那個瞎子問馬可福音第八章裡的瞎子說:“當主耶穌把唾沫和泥抹在你眼睛上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第二個瞎子說:“唾沫和泥?我怎麼不知道有這回事?”第一個瞎子說:“你難道不記得耶穌吐唾沫在地上,把它與泥和在一起,抹在你眼睛上嗎?你那時又有何感覺?”可是第二個瞎子說:“耶穌根本沒有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啊!”兩人的對話就一直持續下去。一人重複他的問題,另一人則一頭霧水。最後第一個瞎子說:“聽著!我想你根本未得醫治,你一定還是瞎眼的。如果耶穌從未把泥抹在你眼睛上,你就仍然是瞎子。”麥克耐說:“於是兩個宗派就同時誕生了——一個是擁泥派,一個是反泥派。”

可悲的是,這個例證正說明了今天教會的情形。人都有不斷往回看的傾向。要對付這一點有一個方法,就是與大使徒保羅一起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3、14)。你如何進入神的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國度裡嗎?你的重生經歷也許轟轟隆隆,引人入勝;也許平淡無奇,乏善可陳,但感謝神!這些並不重要。聖經並未說:“你一定得記住你信主的時間,或當時感動你的一節經文,或某一個牧師的名字。”這一類事是無關緊要的。惟一重要的是,要確知你是國度裡的人。

可惜現今的人都喜歡回頭看。我們讀到有些教會為在某一年某一次佈道會信主的人舉行大團聚。這樣就在教會中有了分黨的事,是根據信主的年份和場合而有區分。這是犯罪的,因為我們未向前瞻望“蒙召的指望”。我們應該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們來得的獎賞。

我要再進一步指出,我們也不要沉緬在現今的光景中。我們必須常常向前看,因為我們若沉緬現今,也可能造成分爭結黨的情形。這種趨勢在過去一百年中更是有增無減。我們把自己分成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弟兄、姊妹等許多不同的團體。我們這樣作是因為我們不斷看現狀,而沒有一起注視未來,就是我們蒙召的指望。我不是說這些區分一無意義;我是說不可太過于強調它們。在初代教會中就看不見這些區分,他們是合一的。年齡的差距那時無關緊要,現在也不重要。一個老年人在基督裡可能仍是嬰孩;一個年輕人也可能在屬靈上非常老練。最重要的是合一;其他的分野都是天然的、短暫的,屬於未更新的人,而不是屬靈的。使徒保羅雖比大多數人屬靈,他尚且說:“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耶穌基督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新約各處都用不同的方法勉勵我們向前看。主耶穌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約十四1、2)。使徒保羅寫給羅馬人的信上說:“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八18)。他又在哥林多後書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7~18)。他繼續在第五章說:“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5節)。他寫信給提多說:“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二13)。這是新約教訓的偉大特質之一。使徒約翰也寫到同樣的事:“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約壹三2)。

事實上我們因為愚昧而不斷注視現況。我們對氫彈和核子武器很關心,對中東和南非的局勢頗關切,以致意見分歧。有人主戰,有人主和。有人持這種政治觀點,有人持相反的觀點;有人主張採取社會主義,有人主張採取保守路線,於是教會裡面起了分爭。作為國家的公民,我們關心國家大事或參與政事都無可厚非,但這些事不應該影響教會;教會本身也不可捲入政治裡。我們常常忘了自己在世界上原是客旅,是寄居的。

新約並未太強調今世的事。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使徒保羅也回應那句話說:“我們在這帳棚裡嘆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林後五2)。:“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十三12)。因此我們需要把焦點放在“蒙召的恩”上頭,注視我們“蒙召的指望”。不要往回看,不要浪費時間去注視現況,不要把自己跟別人比,只要定睛在“蒙召的指望”上。只有一個指望;每個人的指望都一樣;我們都要進入同一個榮耀裡。在那兒沒有任何區別或分野。

我們所要進入的生活,乃是完全免于犯罪的生活。主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就是敗壞撒但和罪的作為(約壹三8),使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都在祂裡面同歸於一(弗一10)。感謝神,這一天將來到,我們就要變得聖潔,無瑕無疵,也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這是何等奇妙的展望!如今我們仍有玷污皺紋。有些人多,有些人少。我們都不一樣,如果彼此對望一下,會看見許多差異和區分。但是有一天將臨到,我們都要成為完全,不再有玷污皺紋等類的病。我們裡面不再有罪,外面不再有試探。罪不僅不能再勝過我們,並且它要從宇宙中絶跡。屆時將有“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三13)。我們就與主同住,可以看見祂和祂的真體,享受祂的同在。我們將“沉浸在奇妙、愛、讚美中”。不再有區別和劃分。沒有人想要知道你從前是猶太人或外邦人,化外人或西古提人,為奴的或自主的,出身名門或貧民窟。感謝神,那一切都將過去;我們要定睛注視着祂,其他一切都不再被記念。“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再進一步說,正如我提醒過你的,我們不僅將看見祂,並且更奇妙的是,我們將要像祂。我相信各人的特徵仍會保留着,但我們都要像祂。使徒保羅對腓立比信徒說:我們盼望主再來是因為祂要“按着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在今生,我們有些人是瘸腿的,有些人則健步如飛;有些人相貌堂堂,有些人長相平凡;有些人才華橫溢,有些人資質平庸。但在榮耀裡,這一切都不算數;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像祂,甚至我們的身體也要像祂“榮耀的身體”。在那裡沒有嫉妒,沒有羡慕,也沒有歧視或責難。但願神赦免我們在基督的身子——教會——裡所犯的這些罪。

確實,在主帶來的新天新地中,我們不但要與祂同住,並且要與祂一起作王,永永遠遠作君王和祭司。這是每一個基督徒的盼望。我們同有一個指望。即使在此時此地,我們也能預嘗將來的榮耀,分享初熟的果子。那麼教會中為什麼還會有分爭結黨的事呢?要維持教會的合一,要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就要遵照保羅所說的,“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2)。要設定你的心思,就像設定一個羅盤或照相機一樣。把你的心思設定以後,就留在那兒;不斷定睛仰望祂。注視上面的事,不要注視地上的事。但願巴令固德(S. Baring-Gould)翻譯成英文的一首詩歌,也成為你我的心聲:

同一位神同在亮光,
照明所有得贖人;
除去疑惑,除去愚妄,
照明我們的疑問。

同一目的在於高天,
同一信心不疲倦,
同一定質來看前面,
同一希望得完全。

同一詩歌千萬嘴唇,
同唱有如只一心;
同一爭戰同一標準,
同一向神求相親。

同一喜樂中的氣氛,
在於永遠的岸前;
在彼惟一全能的神,
掌權愛中至永遠。

應當前進,旅客弟兄,
前進倚着十字架;
忍它羞辱,受它貧窮,
直到休息它蔭下。

不久墳墓都要裂開,
不久死者要醒來,
所有陰影都要失去,
最終生命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