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真理開始發光

卷三 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弗三17)

我們繼續研討這段偉大的陳述時,需要像保羅為以弗所人禱告那樣為自己禱告,「求祂按着祂豐盛的榮耀,籍着祂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如果我們假裝或者認定這個偉大的禱告很容易明白、解釋,那我們未免太愚昧了。它本身就不可能是如此簡單的。基督徒的信仰和信息可以比作汪洋大海。一個小孩子可以在海邊戲水,可是若在大海的中心,即使是航行在大西洋上的游輪,看起來也不過像一個軟木塞,或者一隻瓶子。大海是無止盡的。我們進入基督徒生活中時,好像一個小孩子,開始在淺水處踢水;可是我們必須繼續下去,進到水深處。我們在回到第十七節,思想這個偉大的禱告時也當如此。一個人不能只對這幾節有力的經文略作評述,然後就以為已經探討過了,可以繼續看別的經文了。這幾節經文內容極豐富,我們有責任花時間去深思。

此外,偉大而深奧的真理總是容易被人誤解的。當我們面對這一類深奧的真理時,就失去了我們應付基督徒信仰的開端真理時慣有的精確。要清楚道出因信稱義的教義並不難。一個人若作不到這一點,就不應該站講台。在這種性質的真理上,我們應該精確無誤,可是來到這一段的敘述時,情形就不一樣了。這真理所具有的本質使我們不可能輕易就解釋清楚。困難和不解是可以預期的。確實,你無法解剖香氣,也無法分析愛情。這正是現在我們所面對的——基督的愛和神的愛。我們只能繼續下去,盡己力去帶出真理的豐富,去闡釋它。但我們必須存着「恐懼戰兢」的態度如此行。

我必須坦然承認,在我的傳道生涯裡,我記不起來還有什麼別的經文比這一處經文更使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我不敢聲稱能夠作出有權柄的論述,但靠神的恩典,我有此特別的權利,能把這些事放在你面前,用謙卑的靈懇求你仔細看這些經文,加以深思,也為這些事禱告;不是用爭辯的態度,而是出於一種心願,要弄明白每一件事,並且籍着聖靈得與神和主耶穌基督面對面相見,我們可能因所見的無比榮耀而啞口無言。

有兩個原則是我們必須時常銘記於心的。第一,這是一個為已經相信的人所作的禱告。它要求我們不只是跟非信徒或不成熟的基督徒比較,而是跟卓然有成的聖徒和此處所提到的可能性比較。我們必須明白,我們尚未領受一切,我們的職責不是僅僅保持現狀。我們必須向完美奮力前進。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着目標和崇高的呼召奔跑,好得基督耶穌裡的獎賞。

第二個原則頗令人鼓舞,那就是使徒在這裡是為所有的基督徒代禱。那不僅是給某些出類拔萃的人之禱告。新約和羅馬天主教不同,它並未把信徒分成「神職」「平信徒」兩類。基督徒生活中沒有什麼專家可言。這些可能性是針對所有基督徒的,包括使徒稍後提醒不可再偷竊,姦淫,說話愚昧,譭謗,或撒謊的那些人。他們已經被救脫離了這些罪;雖然他們剛剛得救,使徒仍把這奇妙的可能性放在他們面前。

因此我們必須提醒自己,如果我們說,這些不是給我們每一個人的,而是給那些不平凡的基督徒的,這樣說不但有誤,而且是一種罪。除非我們達到這地步,親自經歷它,並以它為樂,否則我們永遠不要以為滿足。我可以想像,到了審判的那日,最令人羞愧的事莫過于當我們與主面對面時,才發現自己這一生本來可能達到這地步,卻從未關心這些事,只是馬虎地瀏覽一下這些偉大的詞句,也未試着去發掘它們的含義,以及如何將它們運用出來。

我們進一步解釋基督因我們的信住在我們心裡的意義時,讓我先提出一個特別的問題。這種內住與「聖靈的印記」有什麼關係?有人說,兩者是一樣的。可是顯然的這中間有一些區別。使徒在第一章第十三節裡已經告訴以弗所人,他們受了「聖靈為印記」「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他是為那些已受了聖靈為印記的人代禱,求基督因着他們的信,住在他們心裡。

為什麼此處會產生困惑?這是很容易瞭解的。前面已說過,在這個領域裡很難將屬靈的事分門別類,每一樣分開來標示,因為基督徒生命中的每一個經歷,特別是每一個崇高的經歷,都必然與聖靈和主耶穌基督有關。先前我已強調過,除非基督住在你裡面,你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基督徒。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基督住在每一個基督徒裡面,那麼保羅祈求叫基督住在他們心裡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可是似乎還有很多人在這一點上感到困惑。這是因為詞句的描述是有限的,而且這個真理的本質太榮耀了。同一位使徒談到聖靈時也說過,「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羅八9)。這和「受聖靈的浸」「受聖靈的印記」不同。從某一方面看,我們還是採用同樣的詞句,還是談到主耶穌基督和聖靈,可是這中間是有區別的。以弗所信徒已經受了聖靈的印記,然而保羅仍祈求叫他們也能領受他此處所描述的福份。

那麼這與受聖靈的印記有什麼不同呢?我認為答案是,聖靈的印記基本上是對救恩的確認。它給我們一個直接的確據,證明我們是神的兒女,神的後嗣;一切產業最終都是我們的。可是使徒在第三章中所想到的並不是確據的事。他主要想的是與主交通的問題。印記使我確知我與神是有關連的。至于基督的內住這種進一步的經歷則使我與祂有更深更美好的交通。顯然這兩種經歷都很美好。我們已看過,當一個基督徒受了聖靈的印記時,他就意識到基督的同在以及聖靈的大能。但此處我們討論的是比這些更深的事。

第二個答案是,這種經歷比聖靈的印記更恆久。印記是可以常常重複的,這在使徒行傳和許多聖徒的生命中都可清楚看見。可是此處談到的經歷更長久。「住」這個字強調的是安頓下來,「為居所」。我們不必過分強調,但這中間確實有差別。此處含有較長久的要素。

另外我還要加上一點,這種經歷沒有像受聖靈印記那樣興奮。談到受聖靈印記,我們會想到某種程度的光照,好像一切都忽然變得清澈起來;可是此處的經歷是在較深的層次上,也較長久,所以感覺也沒有那麼興奮。讓我舉例說明。

我記得曾聽過一位老傳道人談到一九零四年至一九零五年發生在威爾斯的大復興。在那次大復興中,許多人突然經歷了聖靈的浸,這種經歷常常伴隨着極大的興奮,喜樂,和不斷的讚美。有些年輕人對這位曾經歷過一八五九年大復興的老傳道人之表現感到訝異。他們很奇怪為什麼他似乎沒有任何狂喜的表現。他們指望每一個人都有此感覺。他們不明白,以為他有問題,所以他們前去找他談話。他很親切地接待他們,並且耐心地回答他們的問題。他向他們指出,當初你與你的妻子墮入情網,和後來多年恩愛地住在一起,兩者是有分別的。前者那種興奮的情緒不會一直持續下去,但這並不表示愛的成份就漸漸減少了。後者也許較少興奮,也不那麼明顯,但其中的愛並未絲毫削減,甚至正相反,那種夫妻之間的情愛更深更闊。我認為同樣的原則也可用來解釋聖靈的印記與基督的內住之間的區別。後者涉及更大的愛,更多的知識,更親密的關係,更深的交通;但它並沒有伴隨前者經歷中聖靈所帶來的大能。

我也要進一步描述基督因着信住在我們心裡這種經歷的特色。這是知道基督「為」我活,和知道基督活在我「裡面」兩者之間的區別。當我們剛開始過基督徒生活時,當然我們一定會專注在基督「為」我作的事上。基督徒生活的開端通常是客觀的。換句話說,我們所以成為基督徒是因為我們體會到主耶穌基督和祂為我們所成就的工作,以及祂與我們的關係。這是客觀的真理。我們先看到的是外在的基督,我們看見祂來到世界上,降生在伯利恆為嬰孩。我們看見祂長大;我們聽祂的教訓,觀察祂行神蹟,看祂死在十字架上,又從墳墓裡復活。我們看見這一切,就問道:這是怎麼回事?祂為什麼來?祂在十字架上作什麼?然後我們回答說,祂是為了擔當我的罪,祂為我的緣故受死;基督是「為」我。我看到的是祂,和祂為了我所作的事。可是基督住在我們心裡卻不是客觀的,而是主觀的;它是接續客觀的事實,是由其產生的結果。

也許有人會辯說,最初的相信裡一定也含有主觀的成份。當然啦!我要再說一次,我們不必把這中間的界線畫得太清楚。若沒有任何主觀成份,你就根本不可能成為基督徒;你只能用理智去接觸真理。坦白說,最初的相信基本上是客觀的,但也包含了主觀的成份。這主觀的成份保留下來,併入了更大的主觀裡。我們進到一個層次,主要是專注在基督身上,祂不只是為我死的主,並且是為我活的主。基督住在我們裡面,居住在我們的生命和良知裡。

主耶穌自己的話能幫助我們瞭解這一點。祂在約翰福音裡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着,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六53—57)。這段話很深奧,不容易明白。稍後我們又讀到,「祂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確實,他們中間「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六60、66)。他們不懂他的教訓,這番話超越了他們的理解力,所以許多原先跟隨他的人就離開了。

我們現在面對的這個領域對我們的理智和悟性是極大的考驗,但是我們得堅持下去,以弄明白。住在信徒裡面的是基督,而不是祂的影響力,或對祂存留的記憶;祂也不僅是籍着祂的教訓或聖靈住在他裡面。是基督自己以一種奧秘的關係住在他裡面。我不得不使用「奧秘」一詞,因為沒有別的詞比它更適合表達新約對這事的教導。例如約翰福音第六章的信息,或者同一卷福音書較後面的幾章,基督說到祂要向他的門徒顯現,祂要回來住在他們裡面,祂與父要以他們為居所。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七章的大祭司禱告中也作了類似的論述。或者引用使徒保羅對歌羅西人說的話:「基督在你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一27)。不是基督「住在你們中間」,乃是住在「你們心裡」,祂是榮耀的盼望。此外使徒又說,「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加二20)。這些話形容的是一種奧秘的關係。

我這樣說是因為也許有人會說,「基督住在我心裡,這是什麼意思?我不懂!」我的答案是,「當然你不懂,我也不懂,沒有人能夠明白。這句話很奧秘,非人所能知曉。」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聖靈在天上,但也在我們心裡。主耶穌基督在天上,但也在我裡面。這是一種奧秘的關係。我們不可輕看它,也不可忽略它,必須重視它,否則就是未公平地對待聖經。

此外我們不但要公平地對待聖經,也要公平地對待歷代以來眾聖徒的偉大經歷。例如以下這首詩歌:

救主耶穌,愛者之樂,世人之光,生命之歌;
世上福樂,我盡撇棄,再帶虛心,向你投依。

這是你的寫照嗎?對你而言祂真的是如此嗎?你可以成為基督徒,蒙祂拯救,卻仍然無法誠實地說祂是你心中所愛。寫下這首詩歌的人是發自內心的;他誠實地道出自己的經歷;這不單單是一首詩歌而已。

再來看克勒窩的聖伯爾納(Bernard of Clairvaux)寫的另一首詩歌:

耶穌,只要一想到你,我心就滿甘甜。

你也是這樣嗎?你能坦白地說出這些字句嗎?我相信這些詩歌作者都是真心誠意的。這不是一個理論。他們念了聖經,知道可以運用在自己身上,他們也尋求這種經歷,並且得着了。讓我們繼續看這首偉大的詩歌:

你是痛悔者的希望,溫柔者的喜樂;
你對尋求者何善良,跌倒者何仁德。
但對尋得你者如何? 無口無筆能述。
耶穌的愛其深其闊,惟被愛者略熟。

「惟被愛者略熟。」他們也許無法精確地、有條有理地說出來,但他們心裡知道,也引以為喜樂。

再來看伯爾納的另一首詩歌:

哦,耶穌,最奇妙君王,著名的得勝者,
你甜美非口能形容,喜樂自你湧流。

我們唱詩的時候很容易口是心非。也許你也常唱這首詩歌,但你心裡確實這麼想嗎?「你甜美非口能形容,喜樂自你湧流。」你真覺如此嗎?這些作者有此感覺,所以用詩歌表達出來。他們表達的是真實的經歷。這首詩歌的作者繼續說:

一旦你造訪我心,真理開始發光,
世上浮華消褪,點燃神聖之愛。

此處我們位於一個遠比理智的領會更高的領域。你看到了真理的啟示和光照。這是當基督住在我們心裡時所發生的。

接下去我們把目光從十二世紀的作者移到十八世紀的衛斯理查理。他說,

主阿,你是我所需夠我一切還有餘。

這是我們的光景嗎?我們能如此說嗎?這是一個有基督住在他心裡的人所說出的話。

我願意在這裡提到十七世紀的拉塞福德山繆(Samuel Rutherford)。在他的書信和生平記載中,你會發現這種「基督的神秘主義」是他的經歷中一個重要的成份。他是加爾文派,不但認識基督,並且熱心愛主,也喜愛談論祂,住在祂的愛裡。我們也可以在歷代以來不同神學派別的聖徒中看到同樣的特質。例如十八世紀的親岑多夫曾說過,「除了基督,我別無所愛。」這不是我們所謂一般的、平凡的基督徒能說出的話。你可以作一個基督徒卻說不出這一類的話。這也是為什麼使徒要為以弗所人代禱。他們已經相信了,並且受了聖靈的印記,可是他們無法說出這一類的話,因為他們未曾對基督有這樣的認識。祂還未住在他們心裡。正如我一再說的,這是指基督掌管我們的生命,祂管理我們一切的活動。祂是我們實際生活的主。我們由祂掌管;那是一種對基督的「沉醉」

我用了這麼多引文,是因為我覺得這是說明這寶貴真理最好的方法。許多世紀以來,無數平凡的男女和傑出的人一樣,都曾由心中發出這些詩歌。翻開你的詩本,特別是關於主耶穌基督的部分。再看看有關成聖和聖潔的部分,你會發現歷代以來的詩歌作者都曾討論過基督住在心裡的主題。這使他們提筆,給他們靈感,寫下他們美妙的詩句,在他們裡面滋生崇高的思想。

最後來到實際的一點:這一切如何發生在我們身上呢?我們必須作什麼才能達到這地步,以至于能運用這些詞句來表達自己真實的經歷?我的答案是,不妨重複念一遍以弗所書第三章第十六、十七節,並且留意它們的先後次序。使徒首先求神,「按着祂豐盛的榮耀,籍着祂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若缺乏這步驟,就一無盼望。聖靈必須在我們的心思、意念、意志中工作。你是否覺得,當你面對這真理時,你心裡的力量需要剛強起來?相較之下,要明白歷史,或文學,地理,幾何,法律,醫學,似乎容易得多。當我們看屬靈深奧的真理時,豈不是會感覺我們心裡的力量需要剛強起來,否則根本不可能領悟?那些人聽耶穌說當吃祂的肉,喝他的血,就說,這話甚難,誰能明白呢?於是他們就離開祂了。靠着本性,我們也很容易這樣作。我們心裡的力量需要先剛強起來,好叫我們遇見如此奇妙、超凡的事時不至于動搖。我們的心思不容易領會這一類的真理;我們無法輕易地就把握它並且說,「我懂了。」這些真理似乎總叫我們困惑,遠非我們的理智所能及。因此人的心思需要受裝備。感謝神,聖靈能成就這項工作。

記得使徒寫給哥林多人的信上說,「世上有權有位的人」都不知道祂和有關祂的真理,「只有神籍着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林前二lO)。你若發現這些真理很難把握,也不要灰心;記住聖靈的能力,求祂使你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

我們心裡的力量需要剛強起來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若愛自己,基督就不能進入我們心裡。我們必須先除去愛自己的心。這是我們的經歷中最困難的一件工作。基督徒生活最終的戰爭就是除去「己」和愛自己的心。憑着自己,我們作不到這一點。你把它從一扇門趕出去,過不久它又從另一扇門或窗戶,或煙囪溜了進來。這個「己」似乎是不可能趕走的。可是我們的心若沒有空處,主耶穌就不會進來。我們自己不能產生愛,不能去製造它。這樣作是最愚蠢不過了。愛是神籍着聖靈賜下的;所以我們必須求神剛強我們的心,以領受這純淨的愛,因為屬血氣的人是無法明白這愛的。

同樣的,人的意志也需要剛強起來。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你聽了一篇信息,就對自己說,「只要我能作到這些,就是付出極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我要尋求這些,我一定要作到。」可是到了明天晚上你就忘得一乾二淨了。你開始對別的事或世俗的東西產生興趣。你本來下定的決心已經動搖了。你的注意力被分散了,被一些瑣碎的事吸引。因為你的意志太薄弱了。我們常常下決心,常常立志。可是我們立了志卻無法付諸實行。人的意志需要剛強起來。

所以我們要求聖靈在這些方面使我們剛強起來。使徒常常為以弗所人禱告。任何蒙召去幫助人的都有責任為別人代禱。但願神赦免我們這方面的疏忽。當然你也得為你自己禱告。如果你知道你也可能獲得這經歷,就為此禱告,直到你得着為止。求聖靈使你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你若有了這經歷,自然會有一些結果產生。你會看到一些從前未看到的罪。你本來以為對罪已知道得夠多了,但現在卻發現知道得極有限。你會發現自己裡面有一些惡是難以想像的,是深植在你本性中的。

你會開始採取行動,以「攻克己身」。你企圖潔淨自己的心和手,好像保羅勉勵哥林多人那樣,「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你這樣作或許是基于下述同樣的原因:每一次你請客人到家裡來之前,你一定會把屋子收拾乾淨;你想使你的家窗明几淨,以最好的面貌示人,不然的話,對客人是一種怠慢。你的精心佈置,是表達對客人的敬重。如果來客位高權重,你會更加倍努力,不辭辛苦地預備。現在我們正探討的則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要來與我們同住;不僅是暫時的拜訪,而且是以我們的心為居所。這需要充分的準備,可是靠我們天然的能力是作不到的。所以我們需要聖靈加添力量;一旦我們剛強起來,就能開始行動,除去垃圾,潔淨自己,克服己身,定意遠離那些與祂不相稱,或者會得罪祂、使祂憂愁的事。我們竭盡己力,不斷去作。我們求祂來,渴望祂的同在。

這就是信心介入之處——「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我們相信這種可能性,知道這是能實現的。這不是一般常說的「憑信心接受」,表示你說服自己相信祂已經來了,或者一再重複告訴自己祂已經來了。不!一旦基督住在你心裡,你就不必說服自己,因你已體會到這個事實。你可以說,「你甜美非口能形容,喜樂自你湧流。」我認為「憑信心接受」這種有害的教義在這一點上阻礙了不少人。他們說,「我已經打開門了,我請祂進來,我憑信心相信祂已在那兒了。」可是他們感覺不出有差異;他們無法誠實地道出我們前面引用的那些歌詞,因為祂沒有住在他們裡面。主耶穌住在我裡面的時候,我自己會知道。其它的事都變得無關緊要了,因為這是最崇高,最榮耀的事。

讓我們都體會到這個奇妙而榮耀的可能性。祂若來探訪我們,我們不妨求祂說,「請留下來,不要離開我!請以我作為你的居所。」「籍着祂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讓我們以信心祈禱,直到我們能真心地與使徒一同說,「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