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站穩了

卷八 作剛強的人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

弗六15

這節經文讓我們看到“神所賜的全副軍裝”的另一部分。這軍裝是神供應給他子民的,好叫我們在這世上能夠抵擋魔鬼,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空中屬靈氣的惡魔。我必須提醒你,使徒在這裡所用的只是一個比喻;我們要小心,不可太過于照字面解釋,或者作太遠的聯想。

第三件軍裝提到“腳”,再度提醒我們,基督徒在這場戰爭中,整個人都牽涉在內了,所以我們不可忽視任何一個細節。基督徒生活中,沒有什麼比“平衡”更重要了。我們很多的問題是因缺乏平衡引起的,仇敵對此也知之甚詳。使徒用到“腳”的比喻,提醒我們這種完整性;作為基督徒,我們的每一部分都牽涉進這場爭戰裡了。我們不是“部分”的基督徒。我們的信仰涉及了整個生命,整個人;所以即使是微小的部分,我們也要小心保護自己。

有趣的是,不同的部位卻有着類似的重要性。或許一開始有人會認為腳比較不重要。如果你從結構或靈巧的角度來比較心臟和腳,當然可以看出明顯的差異。相較之下,腳似乎顯得很粗俗,而且無關緊要。所以在基督徒生活中某些不太重要的領域裡,常潛伏着危險。此處告訴我們,我們必須保護自己的腳。基于某種明顯的原因,腳在生活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論你的胸多麼有力,你的腰多麼強壯,你的腳若受了傷,或者你在戰爭中滑倒或摔倒了,你都會很容易成為敵人的俘虜。所以你的腳有它自己的重要性,它對整個身體的健康是有貢獻的。

使徒所強調的字顯示了腳的重要。那個字就是“站”。畢竟你是用腳站立的!你不是站在胸上。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得倚靠腳的安全、穩固、和良好的功用。

使徒保羅也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論及身體時說到了同一件事。他在那裡以不同的方法來運用身體的比喻。當時哥林多教會裡分爭迭起,他對付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問他們:你們還記得你們是基督的身子,這身子是不容分裂的?或許眼有時對手說,我用不着你;和眼比起來,手算得了什麼?有些肢體很體面,有些比較不體面,我們很容易輕看那較不體面的。可是保羅說,這樣作很愚昧,身子的每一個肢體在發揮整體的功用上都是不可少的。身子有其特殊的性質,因此即使你一個小手指頭疼痛,也會使全身不舒服。所以使徒提醒我們,腳對全身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整個身體是一個。基督徒也是一體的,每一部分都有其地位和重要性,我們不可以輕視或忽視任何一個肢體。

接着要來思想,我們該怎麼對待腳?我們用來走在泥土道路上的腳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謹慎,確定自己知道怎麼去對待它。此處告訴我們:“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要明白這句話最好的方法是從使徒所用的比喻入手。毫無疑問的,他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羅馬兵丁的畫面。他們腳上通常穿一種特別的涼鞋。請注意,不是鞋子,而是涼鞋,鞋後跟部分有幾條帶子,可以把鞋緊緊系在腳上。更重要的是,這種涼鞋下面有平頭釘或者飾釘。

涼鞋可以提供羅馬兵丁穩定性,避免他滑跌或摔倒,因為下面有釘子。可是他們用堅固的材料來作涼鞋,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個時代的人作戰時常用的一個戰術是把一些陷阱埋在地裡。他們先用一塊木頭或竹子,把頂端削尖,然後釘在地裡,使尖鋭的部分只露出一點點在地面上,很難用肉眼察覺出。仇敵過來 的時候,如果腳上未穿涼鞋,地土突出來的尖木梢就會把他們的腳戳出洞來。這不但引起很大的痛苦,而且會血流如注,甚至引起發炎,使士兵完全失去戰鬥力。所以作戰時把腳保護妥當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以避免因埋在地裡的鋭器造成戰事失利。

提供這種涼鞋的第三個原因是,它可以使士兵具有高度機動性。在一支軍隊裡,沒有什麼比行動方便更重要的。羅馬人對隊伍的機動性尤其重視。首先看出這方面重要性的是亞歷山大大帝,他是舉世皆知的偉大軍事家和元帥。他活在主前第四世紀,其成功的原因是,當敵軍還滯留不動,或者緩慢前進時,他往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火速行動。所以他總是供應士兵最適當的鞋子,後來羅馬及其他軍事領袖也都起而效尤。使徒保羅也用這個比喻,替基督徒上了極有價值、有意義的一課,他說,“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

我們所關切的是這個比喻實際的運用。“預備”是一個關鍵詞。“平安的福音”並不難明白,可是“預備”一詞是什麼意思呢?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兩者都或多或少可以宣稱是根據使徒用此詞時所原有的意思。第一個就是涵括了“堅固”的意義,平安的福音“預備”了“穩固”,那是神藉着福音所賜給我們的。“新英語聖經”採取了這含義,而譯成“使你的腳堅固”。可是一般說來,大半的解經家所持的解釋和欽定譯本的較接近:“將你的腳預備妥當。”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是第一個看見這層含義的。他譯成“使其預備好”,意思是“準備妥當”,或“事先預備”。美國修訂標準本譯得很好,它直接譯成“裝備”,“用平安的福音裝備你的腳”。就英語聖經的譯法,在Arndt與Gingrich的詞典中甚至根本不予考慮。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預備”、“準備妥當”,尤其是在“裝備”的觀念上。對我而言,這無疑是正確的。

同一個詞也運用在提多書第三章第一節,使徒保羅在那裡說,“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所以我覺得這個詞最精確的翻譯是“裝備”,因為它同時包括了“預備”的意思,和“穩定”、“堅固”的含義。

為什麼使徒說,我們的腳要用平安的福音來預備、裝備好?有人說,這是指我們預備好把平安和救恩的好消息去帶給別人。這是說,作為基督徒,我們要預備妥當隨時向人傳福音,總是預備好順從出發及傳福音的命令。朱偉德(John Henry Jowett)博士的書《神所賜的軍裝》(The Armour of God)中,有一章獨具特色,強調我們要預備好接受神的呼召去傳福音,從事宣教工作;我們應該總是在原地準備妥當,這樣一旦命令下達,我們就可以隨時出發。“為我和福音之故,前去向人述說救贖故事”。我相信這句詩歌是受到聖經兩處經文的啟示,這兩處經文在串珠聖經裡也是互相連串的。首先是羅馬書第十章第十五節:“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這是引自以賽亞書第五十二章第七節。所以這裡的意思是,預備好為福音奔跑,這福音乃是透過基督寶血所帶來的平安好信息。

我個人認為,只要用一個理由,就足以推翻上面的解釋。使徒此處討論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與魔鬼爭戰。“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爭戰。”他的整個目標是使我們能對抗魔鬼的詭計。這裡他並不是在思想傳福音的事,他腦海中浮起的畫面是一個晝夜受到魔鬼和其勢力攻擊的基督徒,他警告他們,要是他們不被神的能力充滿,不穿上神所賜的全副軍裝,他們必然會被打敗。這是一場防禦戰。在論及防禦戰的時候,使徒怎麼可能又帶進傳福音的問題呢?

或許有人會問,“可是為什麼有人那樣解釋呢?”此處我們看到讀經和解經之間的微妙關係。使用經文彙編固然很好,但是它也可能變成一種非常危險的工具。你可能讀到這節經文:“穿在腳上……”於是你翻開經文彙編,那裡提到羅馬書第十章第十五節,以賽亞書第五十二章第七節等等;這就決定了你如何解釋這節經文。這是誤用了經文彙編。很多人常常用這種方式來解釋聖經。他們碰到一個字,就查經文彙編,找出所有含着這個字的經文,然後把整篇講章建立在這些經文上。結果產生的解釋很可能與前後文互不相干。這裡有一個極重要的功課。我們若是不敢確定自己對一個字的解釋是否符合它的上下文,就不要隨便作解釋。你不能把它從上下文中抽離出來,單獨去思想它的意義和用法。要記住,每一個字都必須放在上下文中來思考。一旦你採取這種方式解經,就會立刻發現那種“預備”、“準備”、“急切”的解釋都是錯誤。確實,那種解釋會誤導人,使你忘了所有關於魔鬼、執政的、掌權的事。朱偉德的講章裡,根本未提到仇敵的事。他只是講到傳福音,把福音帶到世界最偏遠的角落,並且講到我們當如何預備好回應神的呼召。我認為,把一個字,或者一句話,放在它的上下文中來思考,是最重要不過的。如果留心上下文,大多數解經上的難處都會迎刃而解。多數異端的興起是因為人們把一個字或一句話全然從它的上下文中孤立出來,然後發展出一套錯誤的理論,或者一種偏差的觀點。

因此,使徒既然在這裡談論與魔鬼爭戰的事,我們解釋他的話時也必須包括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就是堅定,自信,和把握。你如果與一個強大,狡猾,機智的對手爭戰,你必須確定雙腳得到良好的保護,才不致于跌倒或失足。任何一種戰爭都是如此,尤其是屬靈的戰爭。你必須確知自己在作什麼,站在什麼地位上。保羅提到鞋子,就是這個用意。你若想“站立”,就必須確定自己有這個能力站立。不要匆匆忙忙光着腳就跑出去,要穿好鞋子,繫妥鞋帶。留心這方面的要求。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六章裡的命令也是教導同一個真理,“你們務要……在真道上站立得穩”(13節)。我觀察今日教會,看見很多人的腳沒有穿上平安的福音。他們摔摔跌跌——即使福音派教會也不例外。人們不再站立,他們不再堅持,不再知道自己到底相信什麼,也不守住自己所相信的。“妥協”的情形太普遍了。今日的口號是,要愉悅,仁慈,溫柔。很多基督徒似乎已預備好,可以隨時回到羅馬天主教裡去。那是因為他們尚未用平安的福音來裝備他們的腳。他們東倒西歪,搖擺不定,不知道自己站在那裡,這時魔鬼卻在一旁竊喜不已。不論教會或個人都是如此。

你知道自己信的是什麼嗎?你預備自己是為了什麼而站立?我毫不猶豫地把這些問題放在你面前。我覺得現今很多人似乎隨時可以妥協。你是否真正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是神所默示、所光照的?你預備好站在真理上嗎?這是穿上鞋的意義。你是否為基督的神性而挺身站立?為維護他從童貞女所生、他行的神蹟而起身奮戰?你是否預備好為這些真理而站立?為他的代死、犧牲、付贖價而站穩了?為基督實際肉身的復活而堅立?為聖靈的位格而站?你知道自己站在那裡嗎?你曉得自己的立場嗎?你若是對自己的立場模糊不清,又怎能抵擋仇敵呢?有時候我覺得,學校應該將有關戰術的書列入必讀的書單中,例如亞歷山大,克倫威爾,拿破崙及其他軍事家的作品。他們總是挑選自己的據點和立場,他們知道應該站在何處。我們千萬不可讓敵人來為我們作決定。一旦選好了據點後就應當宣告:“我就站在這兒!”和馬丁路德站在一起,他絲毫不因為有十二世紀之久的羅馬天主教和各種傳統與他敵對而喪志。他說,“這是我站之處!此外我沒有別的地方可站。”我們也必須學習如何“站立。”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相信什麼;必須果斷地決定為自己所信的而站立。

你有沒有明確的立場?你是否隨時可以站在這立場上說,“我絶不讓步,絶對不從這立場移開半步”?一旦你開始在神的話語上妥協,你很快就會在教訓和實踐上跌倒退後。有些人不斷作自我矛盾的事;他們在文章或演講的前半段裡稱讚複原派和改教運動的先祖,卻又在後半段裡對他們大加撻罰。這不是“站立”,乃是滑跌。他們不知道自己站在何處,別人也不知道。

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一章第十九節裡所說的,基督的福音並不是“是而又非”的。屬世界的東西,以及政治,教會形式主義等可能似是而非,基督卻不是這樣。神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絶不是模棱兩可的。保羅的教訓與現今流行的信條——辯證主義(dialecticism)——是背道而馳的,後者教導“是、非可同時存在”的謬論。可是保羅說,福音不是“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實在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根據某些解釋家的說法,這節經文的意思是,你我必須在他的“阿們”之上添加“阿們”,在他的“是”上稱是,不計任何代價站立在其上。

我們的堅定立場不僅限于在教義方面,也適用於整個生活。一旦你進入了基督徒生活裡,就必須毫不畏縮地站在主這一邊。你若遇見從前屬世界時的老朋友,他們慫恿你繼續與他們同流合污,你知道你不能這樣作,就當斷然拒絶他們,你的立場要嚴謹,不能滑向他們。不!當用平安的福音來預備你,當作走路的鞋穿在腳上。一旦你開始了基督徒生活,就要明白它和你以前過的生活全然不同。你必須說,“我站在這裡!”你可能受到從你喜歡的人那裡來的試探,但你必須說,“我不能背叛我的主;我立志要遵守他的命令。我的腳已穿上了鞋,不再四處滑動了。”當然,我們不是要特立獨行,引人側目,但是我們要站在原則上,並且實踐這些原則。不論在智識上,教訓上,或行為上,都是如此。它可以運用在生活的每一個領域裡。

你的腳穿上了鞋嗎?這在現今的世代尤其重要;我相信這是神對教會,對每一個基督徒的呼召。神在尋找願意“站立”的人。我相信他過去在基甸的世代所作的事,今天他同樣會在這世代裡作。當時“米甸大軍”已經迫近,而以色列人也招聚了大約三萬兩千個兵丁。可是神把這支龐大的隊伍削減到只剩一小撮人。在三萬兩千人中,神祇信任大約三百人。他知道他們可以站立,他們不會中途逃脫,也不會妥協。所以神辭退了其餘的人,只留下這三百人,用他們擊潰了米甸大軍。神總是用“余民”成就偉大的工。神所要的是一個預備好要站立的人,他的腳已經穿上了“平安的福音”。神知道他能信得過這一類的人。不論四周發生什麼,他們都會站立得穩。

你站穩了嗎?你決心堅立不移嗎?你預備好站立了嗎?你真正進入了基督徒的生活裡了嗎?還是仍然一隻腳在世界裡,一隻腳在教會裡嗎?“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你會被打敗,會狼狽不堪,當你在審判之日面對神時,你會羞愧得無地自容。用平安的福音來裝備你,堅固你,把它當作鞋子穿在腳上。“站穩了!”

除了穩固,堅定,可靠之外,第二個原則是儆醒。在一首廣為人知的詩歌裡,有這麼一句:“職責所需,或者危險臨到的地方,往往是意料未到之處。”換句話說,我們必須熟知所面對的仇敵之特色。前面的討論裡,我們已詳細審視這件事了,現在我們要思考實際運用的部分。儆醒!留心!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最後一章裡說,“你們務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13節)。第一個詞是“儆醒”。我們的主也說,“務要儆醒禱告”為什麼?“免得入了迷惑。”儆醒!禱告!這個觀念貫穿在整本新約裡。保羅勉勵以弗所人“你們要謹慎行事。”他的話提醒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腳往那裡放。這是因為我們的仇敵到處設下了陷阱,尖釘。使徒所以一再強調這件事,有幾個原因。第一,我們所面對的仇敵是不休息的,他不須臾停止他的活動。使徒彼得形容他是“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沒有片刻休息。你有沒去過南非的庫格(Kruger)國家公園?或者看過原始叢林的記錄片?其中常常有獅子出現,四處巡行,隨時準備撲殺出現在眼前的獵物?那正是魔鬼的寫照,他“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所以那首詩歌說得很對:“穿上屬天軍裝,日夜不離身。”因為與我們作對的仇敵從不放鬆片刻。他不會疲乏,也不倦怠,他管轄着一切執政的,掌權的,以及所有邪惡的勢力和權柄。因此我們總是要預備好——不論日與夜。

另一個原因是,他的攻擊往往是始料未及的。你永遠不知道這攻擊何時臨到,來自何處,以及用什麼方式來臨。當然啦!如果我們能事先得知,情形就會完全改觀。當我們在一次聚會中,或者在家裡,靈命得了復興,我們就很容易認為現在可對魔鬼的攻擊免疫了。其實,這可能是你一生中最危險的時刻。“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你永遠不知道仇敵何時會來。你不能過分倚賴新近一次不尋常的蒙福經歷;仇敵可能利用那次的經歷作為網羅來陷害你。主耶穌受浸之後,有聖靈降臨在他身上,他被催到曠野,在那裡受到魔鬼的試探。你永遠不知道試探何時會來。要留心那意料不到的事!

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魔鬼的詭詐。使徒在以弗所書第四章裡提醒我們,“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14節)。魔鬼利用人來製造“欺騙的法術。”所謂“人的詭計”是指魔鬼用人的聰明來遮人眼目。使徒說,這是在論到教義和神學時,常常發生的事。假教師為數可觀。不要相信表面的價值;不要認為一個人所說的只要沒有明顯的錯誤,他就是一個好基督徒。今天的情形也一樣,與使徒的時代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基督徒沒有“預備”,沒有“儆醒”,他們沒有預備好去對付魔鬼的詭計。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裡這樣說:“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二11)。他寫信給哥林多人,要他們赦免那虧負他們的人,他說這樣作不只是為了人的緣故,也是因為他知道魔鬼常常會在這種情況下趁機活動。他的策略千變萬化。我們是否知道撒但的狡猾?清楚他的詭計?我們是否能識破他的偽裝?我們對他所裝扮的各種樣子是否瞭若指掌?你若要保護自己,就要用這種“預備”、“裝備”當作鞋子穿在腳上。你必須時時儆醒,隨時觀望,一旦仇敵接近,就能立刻察覺。

我們不但要留意敵人的詭詐,也要注意他變幻莫測的戰略。很多人就是因為疏忽了這一點,以致被他打敗。有時候他會改變外表。他不一定總是以吼叫獅子的形象出現。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裡說,魔鬼有時候會“裝作光明的天使”(14節)。魔鬼不是總露出醜陋,猙獰,凶狠,殘酷的樣子。他也可能變得很友善,和靄,會巴結人。很多人被他這些面具矇騙。現今大多數人所謂的“聖潔”就是指“和善”。他們說,“這多好啊!”“多麼令人愉悅啊!”“我跟這個人談過話,他真友善!”可是問題在,他相信什麼?重要的不是一個人友善不友善,而是他說些什麼?他對聖經說了些什麼?他對真理說了些什麼?“哦!可是他很和善,他從來不說別人的壞話。所以他一定是一個好基督徒。”這樣說的信徒就是還沒有用平安福音的裝備,當作鞋子穿在腳上。

不過魔鬼也常常改變他的方法。有時候他來到你面前,嚴厲地指責你。下一次他又可能開始巴結你。有時候他激動你的情慾使你犯罪,過了不久,他又用最詭譎、誘人的方式使你在不知不覺中墮入陷阱。有時他威嚇你,用棒子打你的頭,脅迫你就範;下一次他又可能換一副面孔,對你甜言蜜語一番。魔鬼常常出爾反爾,反覆無常;他也不在乎這樣。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打倒我們。他可以完全自相矛盾,也不以為恥;這有什麼關係?只要我們相信他的話,他就心滿意足了。有時他攻擊聖經,有時又像主耶穌那樣引用聖經。他可能來告訴我們說,我們根本不配作基督徒,可是下一次他來時又說,我們已經夠好了,用不着靠基督為我們死來拯救我們;憑着我們的好行為,就足以叫神接納我們了。有時他會說,我們必須靠好行為稱義,因為神祇計較人的善行,如果我們不作善工,沒有好行為,就不能稱義;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又說,行為並不重要,只要我們說,我們相信基督和他的寶血,我們就可以自由作想作的事。非律主義!他一會兒說,“不要工作過度!要好好注意你的健康,顧及你的興趣,多讀書,少作事。”一會兒鼓動我們大發熱心,使我們忙碌不堪,以致健康受損,或者無暇讀書;於是我們與真理日益疏遠,不知道自己站在什麼立場上。他一下子約束我們,一下子要我們放縱自己。同樣的魔鬼在兩個極端試探我們。

魔鬼只要能使我們陷入麻煩,他是不擇手段的。他可能上一刻用疑惑充滿我們,使我們懷疑真理或信仰,可是下一刻他又使我們輕易相信任何事,並且不斷期待“神蹟和奇事”。他把我們騙到極端,只要我們聽從他的囑咐,他就心滿意足了。他一下要我們放鬆,馬馬虎虎,一下又要我們深思熟慮,或者使我們成為律法主義者,不敢移動一步,因為我們被律法牢牢捆住了。

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的原因。我們是與“魔鬼的詭計”,以及“執政的”、“掌權的”爭戰,我們面對的是一切智巧——包括掩飾、顏料、粉末、化妝、外表、偽裝、急速轉變——等的集大成者,他是最窮凶惡極的仇敵。只有一個穩當的防禦法,就是隨時提高警覺,儆醒眺望。“務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至少這是此處這節經文“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或作裝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最初步的含義。但願神在這件重要的事上賜給我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