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因信神而來的義”
卷八 作剛強的人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
弗六14
現在我們要進一步討論,在我們與魔鬼的詭計爭戰,與執政的、掌權的角力時,“公義的護心鏡”如何能保護我們。首先來思考它在我們的感覺和知覺領域裡對我們的保護。有很多基督徒因為沒有穿上公義的護心鏡,以致于一直是個不快樂的基督徒。魔鬼“抓住”了他們,並且擊敗了他們,只是因為他們從不明白穿上這個護心鏡是什麼意思。
我這裡特別是指情緒和各種不同的感覺和知覺。我們一定早就發覺人的感覺是來去無蹤的;當然,魔鬼對此也知之甚詳。所以他在這方面慣用的策略是,試着使我們完全倚賴我們的感覺,知覺,和情緒,他說服許多人把他們整個基督徒的立場建立在這方面。他們在某一個場合裡有了一些美妙的感覺,於是就把每一件事都建立在那一次經驗上。或者他們在禱告,聚會,或其它場合裡經歷了神奇妙的同在,他們就完全倚賴這經歷。然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們的感覺開始離開他們,他們意識到一種枯幹和冷淡;他們再也沒有從前那種感覺;這時他們的整個立場不禁動搖起來。魔鬼暗示他們說,他們根本就不是基督徒,從一開始就不是。惟一能夠證明他們是基督徒的證據已經消失,所以他們現在一無所有了。
這是很危險的,因為在基督徒真正的經歷裡,“感覺”確實是很重要、基本的一部分。讓我們認清這一點。如果我們對與自己信心有關的事物毫無感覺,那麼我們就沒有真正的信心。你不可能對自己真正相信的救恩一無所感。一個人若真正認識我們所描述的這真理,他必然會深深受到感動。這是必然的。你不可能意識到神的同在卻一點也不受感動。
可是很不幸的,魔鬼來,企圖在人性中引起分裂。他所用的方法固然多不勝數,但最常見的一種是這樣的:我們接受了福音之後,就看見人的感覺,情感必然會受影響,受感動,所以魔鬼就故意誇大這一點。他一再強調感覺,使我們相信這是惟一值得重視的事。他使我們單單倚靠自己的感覺。於是,當某種原因導致情感或感覺產生變化時,我們就一無所靠了。
因此,在這裡我們看見公義的護心鏡是多麼重要。確實,在這方面,只有它能提供保護。前一章我們讀到的那首詩歌說,“我不敢靠最好的義”,因為作者知道人的這些“義”是多麼脆弱、不可靠。我們有時說到“心靈的義”。此刻我不是特別指那些感情主義者。他們最容易受魔鬼迷惑。他們努力想要製造某種抂熱的感情。其實這可以藉着唱歌就達到目的。如果你一直唱,努力唱,並且高聲叫,採用某種韻律,你很容易會進入昂奮的狀態。一旦人用這種方式失去了自我控制,他很容易成為邪靈的擄物,因為魔鬼早就在一旁虎視眈眈,尋找機會。我指的乃是另外一種人,這種人比較注重自省。他們非常關心自己的感覺;他們的危險是把自己的感覺放在首要位置,並且倚賴它。所以他們常常發現自己和考柏(William Cowper)一樣,滿懷苦惱地喊道:“我第一次看見主時所蒙的福氣那兒去了?”它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是很尋常的情景。恐怕作牧師的,和作為人類靈魂醫生的人遭遇這情形要比常人更頻繁。人們抱怨說,“我再也感覺不到什麼了;從前我常有那種奇妙的感覺,可是現在卻沒有了。”他們不禁灰心沮喪,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基督徒。答案是,“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這是惟一的答案。讓我再度引用那首詩歌:
我不敢靠最好的義,
我只敢靠耶穌之名。
基督磐石,我所穩踏,
其它地位,都是流沙。
你最高的義,最美好的感覺,都不足為恃,它們可能隨時會離開你:然後你築在其上的一切也跟着消失,你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基督徒。惟一的解決之計是“公義的護心鏡”。我們固然可以享受感覺,可是感覺只是輔助性的,它是從我們因信稱義的立場所生出的結果。拯救我們的是“因信耶穌基督而有的義”,而不是我們的感覺。
這些事有一定的次序。主觀必須跟在客觀的後面。可惜人們常常本末倒置,把主觀的放在客觀的前頭。另外有些人則正好相反,於是魔鬼對他們說,“對阿!只有這件才重要!”他們過于客觀,以致于一點感覺也沒有。這樣的人也不是基督徒!真正的基督徒是如羅馬書第六章第十七節所定義的:“感謝神,因為你們從前雖然作罪的奴僕,現今卻從心裡順服了所傳給你們道理的模範。”你擁有理智,心思,意志,它們都包括在內,而且必須以這樣的次序排列。
我們要留心這一類的詭詐試探:把感覺和感情放在最優先的地位,倚賴我們所感覺到的救恩之確據。“感覺”絶對不能被單獨看待,好像它是獨自存在似的。避免這樣作的方法乃是穿上“護心鏡”,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免于被這個狡猾的試探所勝。
另一件相關的事乃是“經歷”。“感情、感覺”與“經歷”之間是有差異的。有時候,神會給我們基督徒一些驚人的、非此尋常的經歷。神出於憐憫,把這些經歷賜給我們。聖經常常對此有所描述。神有時因着他自己難以言喻的原因,向他的百姓彰顯自己,這是很罕見、不平常的。我們應該為此感謝神。再一次我們看見,我們要謹慎,穿上公義的護心鏡,因為魔鬼會來,企圖使我們倚靠這些經歷。
約伯記描述了這一類的危險。約伯的一個朋友滔滔不絶地談到一個人夜間所作的夢。教會裡總是有這一類的人,他們可能是在很戲劇化的情形下成為基督徒的。他們談到看見一束光,或者看到整個房間突然亮了起來。這一類的事可能是真實屬靈經歷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假冒的。危險之處在於,如果這一類的事是特別賜給我們的,我們很容易就把整個信仰,立場,建立在其上。於是有一天,忽然出於某種原因,我們開始疑惑這種經歷。這情形常常發生。人們有了這一類經歷,就完全倚賴它。然後他們可能從一本書裡讀到,有一些非基督徒也有過一模一樣的經歷,於是他們開始對每一件事起了疑竇。有些人談到自己“具有主的異象”,你總是得對這種說法有所保留,因為那不是正常的方式。如果那不是神用來拯救靈魂的正常方式,就要謹慎,因為魔鬼會提供假造的經歷。
有一個概略的原則可用,就是當留心,不要倚賴經驗。不要把你的一切建立在其上。教會歷史清楚見證了這種作法的愚昧。有些人似乎是透過某種驚人的經驗而成為基督徒的,以致于其他沒有這種經驗的人不禁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基督徒。可是你會發現,往往過了一陣子,那些人開始退後,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站在什麼立場上;他們沒有透過比較尋常的方式進一步學習過基督徒生活。他們未明白因信稱義的真理,只是全部倚靠過去一次奇特的經驗。你可以為經驗感謝神,但不要倚賴經驗。你不是“用經驗當作護心鏡”,乃是穿上“公義”的護心鏡。你必須知道你站在神面前惟一的根據,這樣即使你欠缺任何不尋常的、戲劇化的、非同凡響的經驗,你仍然知道自己站在何處,如何站立,並且知道如何回答魔鬼對你提出的建議。
在這個標題下,我們再來看看有關喪志的事。魔鬼常常會使我們泄氣。他知道得很清楚,人最終的問題在於他的驕傲。驕傲使人不願意相信主耶穌基督。很多人,特別是知識分子,不肯相信主,是因為他們的驕傲。他們拒絶說,“我是個罪人,充滿了各樣罪行。”他們當然不肯承認!他們也不肯說自己是“無助的”,什麼也不能作。他們相信自己能作許多事,而且也努力試着去作。他們對自己的道德,理解力,觀點,以及許多方面的能力深具信心。由於他們倚靠這些,以致于攔阻了他們成為基督徒。
“驕傲”是墮落的人性中一個基本的要素。結果呢?即使我們成了基督徒,主動看見了自己的罪行,明白自己的“善”一無價值,知道必須完全仰賴基督和他為我所成就的工——即使到了這地步,魔鬼還能使我們中計。他試着把我們帶回到一個光景——再度倚靠工作,倚靠自己,倚靠各種活動。我們正過着基督徒生活,我們很活躍,並且辛勤工作,也作出不少貢獻;於是不知不覺中,我們開始以此為榮,想倚賴它,覺得我們所以有今天,是因我們成了基督徒以後作了這麼多善工。我們開始想像自己是一個完美的基督徒!卻不察覺自己已落到了倚靠活動和行動的地步。
這也是一個傳道人,福音使者,牧師所面臨的最大試探之一。特別是那些天性活躍的人。魔鬼知道得很清楚。他把我們帶到倚靠自己行動和活動的地步。然而總有一天,出於某種原因,事情開始有了差錯,各種問題相繼而生,可能在與基督徒事工有關的事上都出了錯。或者經過一段成功、蒙福的日子,似乎一切又突然停滯下來,一無動靜。這時魔鬼就來了,想要使我們泄氣。他首先讓我們覺得,我們到如今真是一事無成,我們所作的都是一些暫時的,沒有真正價值的事;於是我們先前所倚靠的工作突然之間變得似乎一文不值。結果我們陷入了極深的懊惱和失望中,甚至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基督徒。這是一種特殊的情形,但在最優秀的傳道人和最活躍的基督徒中間卻很普遍。似乎每一件事都停滯不動了,沒有一件順利;原先無意中倚靠自己活動和工作的人,現在變得失落了;他受到很大的震撼,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必須明白的第一件事是,我們所作的一切,我們所參與的各樣活動,在審判的日子都無法幫助我們。這是主自己的教導。門徒無法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在路加福音第十七章記載的那個比喻裡告訴他們,你作成了這一切之後,必須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參見路十七7~10)。這是基督徒所當持的健全立場。任何人若清楚明白自己是誰,把自己與歷世歷代的偉大聖徒作一個對比,就會很快看見自己的一無所是。
可是他並不因此而灰心喪志。他的立場與使徒在哥林多前書第三章裡所教導的一樣:“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秕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這裡我們看到一個主導的原則——“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但是我認為,魔鬼有時候會叫我們預先看到那日子,預先衡量我們的工作和成就,然後暗示我們說,我們一事無成。所以如果你一直倚靠自己的工作,你的整個立場就會崩潰。惟一的答案是——在那偉大的一日,不論發生什麼,即使我一切的工程都燒燬了,感謝神,我仍然能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拯救我的是那惟一的根基,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耶穌基督!”公義的護心鏡救了我!所以我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想到永恆和審判,我惟一有把握的是,我因信已領受了耶穌基督的義。我們必須總是穿著公義的護心鏡,這樣魔鬼想叫我們灰心喪志的時候,我們就不會中計,而且可以責備他。
顯然叫人喪志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人說,“我已作基督徒這麼久了,我有什麼表現?有什麼成就”魔鬼故意來貶低他們,使他們懷疑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我不是說,基督徒退步落後是情有可原的,但願神阻止魔鬼利用我的話叫人走差了路。我知道魔鬼早就預備好這樣作。我並不鼓勵放縱自己,這是不可原諒的。可是我要強調,我們也不要走到另一個極端,完全倚賴自己的活動,以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今天我認為基督徒中間最可悲的事之一,就是看見許多人仍活在自己的活動裡。有些人甚至忙到健康受損。魔鬼驅使他們活在自己的工作裡。這實在是一大危機!最後它會使你倒地不起。我們只有一個護心鏡——耶穌基督的義。
再從屬靈低潮的角度來看這件事。當然我前面提到的事,都是屬靈低潮的表現。讓我們來看看一般的屬靈低潮。我們不必花費太多時間來描述它。那是一種光景,指一個人靈命的整個景況低落了。那就像我們有時候必須忍受的天氣——寒冷,沉悶,毫無春天的跡象。同樣的情形有時也會臨到我們的靈魂。有時很難斷言究竟是怎麼回事,整個人就是陷入了枯竭,枯幹,倦怠,死氣沉沉中。許多聖徒都可以見證這一點。
如果你從未有過這種經歷,我建議你最好檢查一下你的根基。屬靈經歷的變化就像天然身體的變化一樣。你的身體不可能總是感覺一樣;屬靈領域的事也一樣。我發現某些從未有過靈命上下起伏經歷的人,是屬於異端的,因為異端教導的一部分即是人的經歷不可以變化多端。可是屬靈生命的變化是可見的,可知的。這就是“生命”;那裡有生命,那裡就有變化。當然,我們仍活在肉身中,有時靈命的低潮是純粹由身體引起的。身體的不適可以導致靈命的低落,並且使人產生誤解。我們很容易忘記靈、魂、體原是密切相關的。由於你的身體感到懈怠,軟弱,懶散,魔鬼可能會對你說,這一切都是由你的屬靈光景導致的。所以你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基督徒。
靈命低潮的另一個起因是試煉和患難。這是我們在世上難免遭遇到的。主耶穌也必須“忍受罪人這樣頂撞”,有一些人恨他,他們也恨每一個基督徒,他們想盡辦法糾纏我們,使我們泄氣,你只需讀哥林多後書第四章,就可以提醒自己這一點。使徒保羅四面受逼迫。教會裡面、外面的人都想害他,打倒他,阻礙他的工作。他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他從四面八方受到攻擊,再沒有比這更惡劣的處境了,“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他不能明白,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事會發生在他身上,“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着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于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使徒彼得描述了同樣的事。他寫給“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他說,“因此(因着所蒙的救恩),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彼前一6)。他說,我已經聽說你們的光景,所以我寫信給你們。你們因救恩,在基督耶穌裡大有喜樂,雖然因着某些奇怪的理由,你們“暫時”憂愁,被各種試煉,麻煩,患難壓得透不過氣來。這是基督徒常常要面臨的情況。
這些事情可能來勢洶洶,使基督徒一下子不知道身處何地,不明白究竟怎麼回事。魔鬼就會前來試探說,“你還信嗎?你還說自己是基督徒嗎?你還說神是愛嗎?”魔鬼也可能裝扮成“光明的天使”來對你說,“當然神就是愛,但顯然他並不愛你,因為他若愛你,就不會允許這事臨到你,你也不會經歷這許多痛苦。”於是你一下子就跌入了深淵。你無能為力,發現自己陷入了屬靈的低潮。你看不清楚,無法明白,不知道,也不能解釋;魔鬼強迫你放棄一切,因為“反正也沒有什麼值得留戀”。
對付這種攻擊只有一種方法,就是穿上“公義的護心鏡”。沒有別的能幫助你。你若不穿上護心鏡,魔鬼會使你心生疑惑,開始抱怨,對神口出怨言。你好像詩篇第七十三篇裡那個人說,“我的腳几乎失閃。”他又說,“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他獲救的方式是進入神的家,那是“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的另一種方式。惟一的希望是說,“是的,我不明白,可是還有一些事是我可以確知的。”那就是把公義當作護心鏡穿上。
套用舊約的話,“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侯他。”當你像使徒保羅,感到困惑不解時,當每一件事都與你作對,使你失望時,要“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侯他”。這是你惟一能作的事,也是一件美事。這樣你就是穿上了公義的護心鏡。你這樣作的一刻,你立即就安全了,得到了保護,雖然你還不明白髮生的事。看看使徒對羅馬人說的一段話,“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効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他並不是說,“我們明白了萬事。”他乃是說,我們也許不能總是明白事情如何進行,可是“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効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這使你直接因信稱義,因着基督耶穌的義而被算為義。你可以安息在其上,這是你惟一能作的。托普雷狄(Augustus M. Toplady)這樣表達:
他的良善所開始之工,
必以大能膀臂完成;
他的應許總是阿們,
永遠堅定,永不落空。
一些特殊的事,你無法瞭解,也不能加以解釋,你只知道倚靠神在基督裡那榮耀的旨意。這是遵行保羅的吩咐“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的另一種方式。你對自己說,“我穿上這護心鏡,所以我知道神關心着我;他若不愛我,不定意要救我,他絶不會賜下這護心鏡,絶不會以此庇護我。我可以放膽。我不明白現今臨到我的事,我無法追根究柢;可是我知道一點:他若在我裡面動了工,他必定會成全。”所以我們可以繼續說,
將來的事,現在的事,
上面的事,地上的事,
必不使他旨意改變,
不能叫我與主愛隔絶。
魔鬼可能想說服你相信你已經與神隔絶了,所臨到你的事已證明你不可能與神有任何聯繫。可是你若穿上了公義的護心鏡,就沒有任何東西能刺穿它。穿上吧!記住你常唱的歌詞:
狂風怒號聲可怖,但我已知得安穩,
因我有一堅固錨,永永遠遠不動搖。
你知道你有一堅固錨嗎?當為此感謝神。很多不同的比喻都說到同樣的事。我好像一隻小船,漂蕩在大西洋上,突然海上起了暴風,滔天的波浪似乎要將我吞噬。我脆弱的小船隨着波浪起伏不定,我覺得自己隨時會滅頂。不!“因我有一堅固錨,永永遠遠不動搖。”那是基督的錨。他是“作先鋒的……為我們進入幔內。”(來六20)。他的義在我們身上,沒有什麼能害我們。穿上公義的護心鏡,不管什麼事臨到你;即使最可怕的處境,也不用害怕。這護心鏡能保護你;只有它能這樣作。
讓我引用一首詩歌來作歸納。這首詩歌論到了人的感覺和感情;它在新近出版的詩歌本裡已很少出現了,但你仍然可以在一些老詩歌本裡找到它。
在喜樂的微光和疑惑的雲中間,
我們的感覺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在滄桑的人事裡,
我們的處境時好時壞。
沒有一種情緒,或思想的方式,
可以延續到一天之久;
但是,主阿,你永不改變;
從亙古迄今,你始終一樣。
我抓住你的能力,使它變成我的,
我心中充滿它所帶來的平安;
可是我突然喪失勇氣,一蹶不振,
陷入無盡的黑暗與煩惱中。
讓我不再單靠自己抓住你,
來求取任何安慰。
只祈求你親自得着我,
成為我惟一的喜樂之源。
離開軟弱、飄浮的情緒,
因它們本是來去無蹤;
提升我的靈進入純淨屬天之境,
那裡只有永不改變的你。
用你大能膀臂抓住我;
在你有力的懷抱中,
我的軟弱化為烏有,
我再也不怕任何傷害。
你永恆善良的旨意,
請向我啟明;
我單倚靠你的旨意,
一任情緒來了又去。
陽光普照時,我心洋溢喜樂,
一旦烏雲密佈,我也不愁不憂,
因我知道你掌管一切,
又用你愛緊緊將我環抱。
(John Campbell Shairp)
這首詩歌精確地表達了穿上公義的護心鏡之意義。我們若不知道如何穿上它,早晚會被魔鬼擊敗。魔鬼採取的進攻方法多得不勝枚舉,只有一個答案——基督。基督在我裡面!他的公義護庇我!我與他緊密相連。
不管是地獄,或任何事物,都不能刺穿耶穌基督的公義。穿上它!“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不論攻擊多麼激烈,方式多麼詭詐,我們都知道自己很安全,最終這一切“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絶;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神把“耶穌基督的義”給我們穿上了。你可以藉着提醒自己這真理,並且藉着完全倚靠它,而穿上主的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