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信靠神,並且……”

卷八 作剛強的人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

弗六10

現在我們要把前面討論的運用出來。牛頓約翰(John Newton)有一首著名的詩歌這樣說:

雖然道途多有仇敵,
雙臂軟弱無力;
藏你生命在基督裡,
凶惡不能傷害。

雖然軟弱,不致昏厥,
昏倒也不致死;
耶穌,眾聖徒的力量,
從高天來相助。

雖然感官未曾察覺,
信心得常見他;
他引導保護又有榮耀,
你還有何可懼?

他已經勝過眾仇敵,
為你高奏凱歌;
你也必喜愛他的名,
靠他得勝有餘。

這是聖經的教訓,聖經說得很清楚,我所引用的這首詩歌將這教訓很巧妙地作了一個歸納。

但是有人會說,“我怎麼將它實踐出來呢?我如何活出來呢?”首先我們必須牢記兩件事,那也是我一直強調的――神的能力和我們的行動。這兩者是絶對必要的。牛頓約翰在詩歌中並未說神會為我們作一切事,他會為我們打勝仗。請留意他的話:“他已經勝過眾仇敵,為你高奏凱歌。”這是主耶穌藉着他的死所成就的。我們在稱義的事上幫不上任何忙,我們無法插手使自己更新。我們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人,我們是“軟弱”的人。救恩完全是他的工作;他為我們作成了,我們只是接受。然而一旦你來到成聖的事上,面臨基督徒生活的爭戰時,情形就改變了,因為如今我們有了新生命和能力。所以牛頓約翰說,“他已經勝過眾仇敵,為你高奏凱歌。你也必喜愛他的名,靠他得勝有餘。”他說,你一定會得勝,因為你是“靠他”得勝。因為你有從他而來的生命,因為你與他聯合。“雖然感官不能察覺,信心得常見他。”我們必須把握這兩個要素――他給我們的能力,和我們靠這能力改採取的行動。這是稱義與成聖之間的區別。稱義是完全憑信心接受的,成聖則是因着信,透過信,在信裡面完成的,是藉着我們與他的關係,以及他所賜的生命達成的。這是基本的真理。很多人因不明白這一點而感到困惑。我們必須將這兩個層面,這兩種行動銘記於心。

讓我提醒你另一段相關的論述,在啟示錄裡面。第二、第三章裡記載了主給七個教會的七封信,而每一封信中都重複了同一句話:“得勝的,我必……”說到給得勝者的應許。例如對第一個教會:“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對每一個教會都有類似的話。再看最後一個教會――老底嘉教會:“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三21)。請注意,這裡的教訓是我們自己必須得勝,而不是由別人代我們得勝。我們不能只憑着信心坐在那裡休息,觀望主為我們打勝仗。這裡勉勵我們要去作一些事;我們必須悔改,必須拾回起初的愛心,必須再作最初的工,必須儆醒,觀察……等等。另一方面,神也賜給我們恩膏、眼藥、金子、衣服,以及我們需用的一切。他賜給我們作工的能力,但我們必須去作。這是我們的事。所以在聖經最後一卷書裡,復活的主給眾教會的信中將這個教訓作了奇妙的歸納。

我們必須回到實際的一面,就是如何將這一切真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上。我們必須相信前面所探討的教訓,例如我們需要食物、飲水,需要禱告,與主相交;需要明白自己在他裡面的地位,需要救恩的確據。若作不到這些,我們的處境就很絶望。我們必須確知自己是誰,確定自己是神的兒女。我們必須相信這一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我們若對這一類事情認識不清,就不可能在爭戰中得勝。

然後我們必須繼續明白他的恩典,體會他的臨近和同在。我們必須操練神的臨近。這需要花一段時間。任何教訓若給我們一種印象,以為只要在一次聚會裡就可以獲得一切的話,就與新約的教導背道而馳,因為新約不斷告訴我們,要繼續操練,慇勤努力去明白這些真理。這是新約所用的詞彙,都是與軍事有關的。它們都強調連貫性。你不能在一次聚會中“領受”它,好像領受第二次的祝福一樣。聖經中沒有這一類的教訓。所有的教訓都是強調“持續的”爭戰和角力。

所以我們繼續“操練主的同在”,尋求他的面,尋求體會他的臨近,尋求神兒子的彰顯。有一首詩歌告訴我們“成聖需用工夫”;確實,成聖需要花時間。我們當然不喜歡這論調。我們喜歡走捷徑;所以異端的教訓總是受歡迎的。我們喜歡那種提供一個方程式就解決一切的論調;它們暗示說,歷代以來世上所有人都錯了,現在“答案來了”,“你只要這樣作就行了”,“簡單得很”。不!成聖需用工夫,把所有的教訓付諸實行確實需要時間。或者再拿聖經的勉勵為例,“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長進!成長需要時間。你不是一下子突飛猛進;你是以几乎察覺不到的速度成長。

我們若遵照聖經的模式,我們的信心就會增加。這是毫無問題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我們知道得越多,就越有把握。我們每一次經歷他的恩典,他的臨近,他的同在,都會使我們越來越剛強。我們的情況會比以前更好;一天比一天,一周比一周,一年比一年,我們日益強壯,越來越明白這些事。如此下去,我們就更容易同意牛頓約翰的話:“無事足以懼。”我們甚至可以肯定雅各的話,“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

不過“萬事起頭難”,很多人都是在一開頭時跌倒的。我想只有一個方法去明白這些事,就是去嘗試,操練,起一個頭。我們得憑信心行動。如果我們不去行動,只是閲讀,明白教訓還是無濟於事的。我們一定得運用出來。信心總是需要冒險。信心與純粹的理解和相信是完全不同的。信心乃是把我們所相信的付諸行動。

我很喜歡使用一個常常聽到的故事來解釋這一點。有一個人站在尼加拉瓜大瀑布(Niagara Falls)的一端,觀看另一個人從對面走繩索過來,那個人不是徒手走繩索,而是一邊走一邊轉動手推車。他轉向旁觀的這個人說,“你相不相信,我不但能推手推車走鋼索,而且還能讓人坐在車上,推他過去?”那人回答說,“我相信。”於是他說,“那就請你上車吧!”可是旁觀的那人怎麼也不肯上去。這個故事說明了理性上的認知和真正信心之間的差別。信心乃是坐上那輛手推車!它相信一個信息到了一個地步,開始將其實行出來。

論到信心,“實踐”是一個基本的原則。詩篇第三十四篇有一段極佳的記錄。大衛經歷了神的良善和恩典,他亟欲與人分享。人有了某種特殊經歷,總是想要別人也得着。他說,“你們和我當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他的名。”可是有些人不能這樣作,他們無法與他一同稱頌神。於是大衛向他們呼籲,“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你若未嘗過,就不會明白。他實際上是說,“你們這些人的問題出在,你們只是站在一旁觀看。你們說,這些真理聽起來不錯,可是太過于美妙,以致于難以叫人相信那是真的。”所以他對他們說,“你們若一直站在那裡,就永遠無法明白,也得不着祝福,除非你實際上去作一些事。嘗嘗看,你就會懂了。若不去嘗試,你永遠不能明白。”

整個基督徒生活就是如此。人們喜歡往後一站,袖手旁觀,並且說,“你說的是真的嗎?我知道可以運用在別人身上,可是我呢?會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相信保羅寫下“你們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這句話時,心中也必然想到這件事。許多早代的基督徒都很膽怯、懼怕、猶豫不決。所以使徒們常常鼓勵他們要壯膽、信靠、嘗試,並且向他們保證,這樣作他們必然會明白。因此我們不要膽怯,也不要說,“我怎能作到?這事似乎好得不真實,不是為我預備的。”解決這種狀況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使用信心的原則。信心總是含有冒險的成分;只要我們膽敢相信他,必然會很快發現美妙的事。如果你問,“我怎能過這一類的生活?”答案是,這個命令本身已含有去完成它的能力。“作剛強的人!”我怎能剛強?你可以靠着遵行主叮囑你剛強的命令而變得剛強。讓我舉一些例子來說明,主的命令本身如何包含了去實行這命令的能力。

不妨回到舊約聖經。我們發現摩西領一群好發怨言、頑梗心腸的以色列民出埃及。有一天他們前來對他說,“我們沒有水喝了,你為什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四處都找不到水,我們怎麼辦呢?”神就告訴摩西,用杖擊打磐石,並且聲明這樣作就會有水流出來。摩西陷于困境中。摩西是一個人,雖然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他也知道他若擊打磐石,什麼事也不會發生。他可能擊打無數磐石,都不會有水流出來。可是此處神告訴他,他若用杖擊打某塊磐石,就會有水流出來。這構成了整個信心的前提。我們面對這個命令――“你們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時,也是處于同樣的光景。你說,“我是誰?我不過是一個軟弱的人,單單告訴我作剛強的人,又有什麼用?”答案是,摩西憑着信心,拿起他的杖,擊打磐石,於是有水流了出來。那不是摩西原本的能力,而是靠他的手臂和他的杖出來。摩西並沒有站在一旁觀看水流出來。他必須舉起手臂,以杖擊打磐石。他這樣作的時候,能力就賜給他了,水就流了出來。從這裡你可以看見兩個要素。你看見人的行動,但你也看見神將能力賜給他。成事的不是摩西――摩西缺乏作這事的能力。可是神賜他能力去作。這兩個要素是並存的。但我現在要強調是,如果摩西裹足不前,什麼也不作,他就看不見這個奇妙的神蹟;然而他藉着行動,發現了所賜給他的能力。他“嘗”,就“知道”!這是事情的程序。

再以新約的例子來說明。有三本福音書都記載一個手枯幹之人的遭遇。我們的主在安息日遇見他,顯然也有意醫治他。當時法利賽人也在場,他們開始與主耶穌爭論安息日醫治人是否合宜(太十二9~14)。主耶穌回答了法利賽人和他們的愚昧責難,又對那人說,“伸出手來!”這也是一個困境。這裡有一個人,手枯幹了,癱瘓了,可能從來就沒有發育好。那是一雙殘廢的手,什麼也不能作。也許是因為發育不全,那雙手的肌肉又鬆弛,又萎縮,軟弱,毫無力氣。可是主耶穌對他說,“伸出手來!”我們讀到,“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和那雙手一樣。”這個故事的奇妙之處在於當主耶穌命令那人伸出手時,他就照着作了。

顯然人必須努力。那個人並未說,“是的,我的手枯幹了,可是我相信在你凡事都能,你能醫治我的手,使它複原。我相信你作得到,”就在他表明信心之際,突然之間他發現自己的手有了力氣,可以向前伸展。不!事情不是這樣。那人並不是突然發現他的手強健起來,自動向前伸出。重點在主耶穌命令這人作他所不能作的,“伸出手來!”他正說的時候,能力就賜給那人了。他努力去作的那一刻,就驚訝地發現生平第一次他可以伸出手來。這兩個要素都不可或缺。你研究神蹟,會發現大多數的神蹟都含有這兩個要素。主耶穌總是呼召人作一些事。例如那個病了十八年,腰彎得直不起來的婦人,主對她說,直起身來,她立刻得了痊癒。其他人也一樣:瘸腿的,癱瘓的,“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聽起來很奇怪,那人尚未得着能力,怎能拿起褥子走呢?不錯,可是命令本身就帶著能力,他努力去行時,就突然發現他作得到。“你們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除非你去行,你永遠無法體會到這能力。

還有一個更好的例子可以帶出進一步的要素。我希望你們明白,我不是用神蹟來教導成聖的道理。這是不對的。我乃是要指明主的命令中如何包含了“去作”的能力。讓我們來看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十四章彼得水上行走的例子。當時門徒自己在船上,海上起了風暴。突然主出現在水面上,門徒起先以為那是一個鬼魂,但他告訴他們他是誰,他們終於認出他來了。這時彼得作了一件事,十足代表了他的個性。他很羡慕主耶穌在水上行走的能力,就說,“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耶穌說,“你來吧!”然後我們讀到,“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接下去我們看到,彼得目睹身旁的巨浪,不禁害怕起來,結果他開始往下沉。“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再一次我們看到最基本的要素是,彼得必須採取行動:“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別人不能替他作。彼得這一生中從未在水面上行走過,但他相信了主的話,就從船上下來,開始在海浪上行走。他必須自己去行動,主也賜給他能力去作。一旦他疑惑,就失去了能力,開始往下沉。可是主用手托住了他。

這是一個絶佳的例證,說明我們前頭一直強調的,就是神會賜能力給我們,這是神恩典的一部分。但是在特別艱難和困苦的時刻,戰火似乎特別熾熱,魔鬼集中一切火力攻擊的時候,主就會出現,用手拉住我們;他不會容許我們下沉。這裡含有兩個要素。如果彼得一直運用他的信心,主就不必伸手拉他、拯救他;他可以持續在水上。關鍵是在我們的努力和行動上。彼得若不離開船下來,若不採取行動,而一直待在船上等主賜他能力,他就永遠不會知道他也能夠在海面上行走。

再來看看使徒行傳所記載彼得行的神蹟。觀察這些神蹟時,我們必須留意幾點。首先,使徒行傳記載使徒所行的神蹟,沒有一次是失敗的。另一點要注意的是,使徒並不是每一天都行神蹟。此外,他們行神蹟之前,絶對不會事先宣告。所以這是他們在別于今日那些行神蹟的人之處,後者往往事先聲明,他們將在何時何地行神蹟。使徒從不這麼說,理由很明顯――他們事先自己並不知道將要行神蹟。顯然他們是突然接到命令和領受能力的。彼得和約翰在聖殿美門前看見一個瘸腿的,他們知道主這時給他們的使命,所以彼得說,“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於是那人站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就跳起來,站着,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着,跳着,讚美神。”這個原則是,在賜下命令和任務時,能力就同時賜下了。

在整個講道的問題上也可運用同一個原則。有些人對於講道一事持有非常奇怪的觀念。我認為一些人,他們毫不猶豫地宣稱,傳道人不應該事先準備他的講章。他們認為準備講章是不對的,那表示傳道人缺乏信心。他們有時會引用詩篇的話,“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八十一10)。他們聲稱,傳道人只需要站上講台,張開口,開始講道就行了。這些人常常誤用的另一處經文在馬太福音第十章第十九節,他們只是斷章取義地用一句話:“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什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其實主耶穌那番話是指他的子民遭受逼迫,突然被捕時,在法庭或公會上應有的態度。他實際上說,“在這種時刻,不要憂愁,我會與你同在,賜給你當說的話語。”他不是在論及講道的事。可是那些人辯稱,“所有的話都是從主來的,你不可以把人的成分加進去;你不可以用自己的心思,悟性,和知識。你必須全然依靠聖靈。”他們聲稱,懷特腓德(Whitefield)頻繁地使用神賜給他的滔滔口才是不對的。他們說,“修辭是不對的,是屬肉體的。”他們未明白流暢的口才和華美的辭藻是神給的恩賜。他們辯說,“你必須全然被動。”不可事先預備,不要使用你天賦的才幹。

這種觀點完全不符合聖經,在聖經裡我們看到,神所重用的人都會事先預備好自己。保羅在亞拉伯停留的時間,顯然是用來操練他新找到的信心。他驟然得到的經歷必須與他的舊約知識相調和。他必須為猶太人和外邦人預備信息,因此他花了三年的時間留在亞拉伯。

你會發現,神所重用的人往往是最勤於研究,對聖經瞭解最透徹,最肯花時間預備自己的人。你應該盡己之力去作,但你不可依賴自己所作的。你必須倚靠聖靈。有時我會對傳道人說,一個傳道人可能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預備好了主日的講章――不管是周五晚上,周六中午,或周六晚上――然後對自己說,“我已經預備好了迎接主日;我早堂晚堂的講章都有了。”這時危險可能悄悄潛入。他固然需要準備好講章,可是他若只倚賴講章,就可能失敗。他應該盡全力,用一切知識、能力去預備講章,但他應該明白,除非聖靈臨到,講章本身一無用處。聖靈通常會使用一個人最妥當預備的講章。講道不是隻靠聖靈“或”預備工夫,而是人的預備“加上”恩膏,這恩膏只有聖靈能供應。偏向任何一個極端都是危險的。你的努力必須是由主的能力作動力,你必須倚靠他!這中間並沒有矛盾和衝突之處。

在治病的事上也一樣。有很多人陷入所謂“信心醫病”的困擾裡。他們把“信心醫病”解釋作你根本不需要採用任何方法,或使用藥物、醫療用品。他們說,你使用這些就表示你信心不夠。“你必須完全交託給主,全心相信他。”他們聲稱你若使用別的方法,就無法運用信心。針對這種聲明,我願意以發問的方式來回應他們。我們所用的這些方法是誰供應的?這些不同的藥物和醫療法從何而來?它們可以從大自然,花朵,礦物,和各種地方找到。神“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他供應這一切給我們;顯然的,我們若用不着這些,他就不會賜給我們。再一次我們看,離開一個極端落入另一個極端是很危險的。有些人只依靠方法,這是今日世人面臨的一個大危險。由於我們的科學昌盛,各種技術和醫療發明日進千里,人們就認為不需要神了,他們只信靠醫療器材和藥物。另一方面,那些聲稱根本不需要藉助任何醫藥的人也是錯誤的。

關於這一點,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作說明。中國內地會的創辦人戴德生(Hudson Taylor)第一次搭船前往中國時,他一直覺得若遵照他母親的意願穿上“救生衣”,是缺乏信心的表現。他認為應該完全信靠主的保守,所以他決定不穿救生衣。事實上他甚至把它送給了別人。但是稍後他發現自己錯了。使用救生衣並不表示缺乏信心。你可以穿上救生衣而仍然信靠神。戴德生後來明白了他起初所以為的信心只是膚淺的信心。

南非的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也有一個類似的例子。他是一位知名的教師,有一陣子他認為使用醫療方法是缺乏信心的表現,他認為病患應該完全信靠主。他不需要醫生,也不需要任何醫藥。可是經歷了一段痛苦的過程,他明白自己錯了,他晚年時不但使用醫藥,也依靠醫生。這不表示他沒有信心;最終的信心是相信神。

最後我要引用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說過的一句話,“信靠神,並且保持火藥乾燥。”你不是隻信靠神,然後一事不作。你必須爭戰。隨時整裝待發。要確定武器磨得發亮,可以隨時派上用場。請注意前述那句話的次序,先是“信靠神”,然後是“保持火藥乾燥”。你若讀克倫威爾的傳記,就知道他一生最大的秘訣是信靠神。這是最重要的,可是他也有足夠的智慧體會到他需要方法,並且需要去使用它。你不能閒坐一旁,等着別人替你作一切。不!“信靠神,並且保持火藥乾燥。”

我們在鼓勵孩子或某人開始學習一件事時,往往也會這樣作。初學者或者孩子會說,“我作不到!”他又緊張,又害怕,因為他從未嘗試過,所以他認為自己不行。每個人第一次學騎腳踏車時可能都有類似的感覺。他們一直說自己不會騎。怎麼對待這樣的人?當然,我們必須向他們再三保證,鼓勵他們冒險去試,並且讓他們明白他們是可能學會的。通常我們的作法是在後面扶着車子,然後在他們不察覺的時候逐漸放鬆手,最後只是把手輕輕放在那兒,根本不去扶它。一旦他們自己往前騎時,就把手拿開,他們會突然發現他們已作到了原先以為不可能的事。他們有潛在的能力,但他們不相信,也不知道自己有這潛力;他們要學會騎車,惟一的方法是冒險一試。他們必須跨出這一步,必須自己去作。“伸出手來!”當那人照辦時,他就發現自己有了伸手的能力,是主給他的。以上我用了這許多例證,就是要幫助那些仍然膽怯,害怕,驚慌的人。我們不應該這樣,要聆聽這偉大的囑咐:“你們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不要說,“可是我多麼軟弱,無力阿!”就因為你軟弱,保羅才這樣吩咐你。他沒有說你自己裡面有能力,你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一切問題。他乃是說,你是神的兒女,你裡面有神聖生命的子粒,你與元首基督聯合,這種關係是常存的,你奉他的名行事時,就會發現你有能力這樣作。你發現你得着了所需要的力量。

所以這件事的秘訣在,相信神透過這節經文在對你說話。這不是口號,也不是一般的論述,或純粹的詭辯。這是實際可行的,我前面已提到運用的方法。主耶穌對我們每一個人說,“伸出手來!”不要再說你辦不到。不要再談論你的軟弱。請留心聽我的呼籲。能力已經賜下了,只要去作,努力不懈,堅持下去。當我們付諸實行時,我們就會發現這句話不僅真實,而且比我們想像的真實無數倍。有時你甚至會驚訝自己的能力,你很難相信真正是你的能力。原先軟弱,疲憊,無能的你會對自己大吃一驚,為主給你的力量,能力,才幹而感到驚訝。

不論我們面對的是什麼,不論前面有什麼艱難困苦,你我都應該明白這些寶貴的真理――他賜下能力,他與我們同在,“無論是……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絶;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全力勇赴美好的仗,耶穌是你權威、力量;
持定永生,它必成為你永遠的喜樂、冠冕。
靠神恩典,直奔前程,舉起眼目,瞻他聖容;
生命道路,擺在面前,他是道路,也是獎賞。

放下憂慮,靠他引領,恩典憐憫,豐足供應;
信靠恩主,你必證明基督是愛,也是生命。
勿餒勿懼,靠主膀臂,他不改變,始終愛你;
只要相信,你必看見主是一切,在一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