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食物與飲水

卷八 作剛強的人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

弗六10

我們已探討過擁有救恩的確據和知道自己是誰,在我們基督徒生活中的重要性。接下去我們要強調的是,作為神的子民,沒有什麼比明白等在我們前面的事,以及將臨到我們的事,更能使我們得堅固了。聖經常常把這主題放在我們面前。“所盼望的福”是給神一切子民的。聖經不論新約和舊約,對於人在世上的生活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生活是一段旅程,這個世界充其量也不過是暫時的。人“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都會有結束的一天。人生好像旅程。當然,這個事實每個人都清楚,可是神的子民――基督徒――有特殊的地位和特權,他不會被這事實攪擾。他知道真正的生命尚未到來,他把眼光望向那生命。這是舊約那些偉大先祖,包括亞伯拉罕及其他人的秘訣。他們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可是他們知道誰與他們同行。他們知道最終的目標。他們“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摩西甘願放棄他在埃及的錦繡前程。他不肯被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把埃及一切的榮華擱置在一旁。為甚麼?因為“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他知道前面等待他的是什麼。這是一個偉大的原則,聖經各處都有教導,特別是在新約。基督徒乃是一個將目光望向將來榮耀的人。約翰說,“親愛的弟兄阿!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他又立刻在下一節裡指出,“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約壹三2~3)。

換句話說,只要我們明白這真理,只要我們知道將來要到榮耀中,只要我們對今世的生命有正確的認識,明白最重要的事乃是確知自己必定抵達那裡,那麼我們必然會感覺今生最緊急的事莫過于潔淨自己,像主潔淨一樣。明白這真理的人總是在預備自己。他知道將要前往無可言諭的榮耀中,和無與倫比的潔淨裡,那是光明之土,沒有黑暗,也沒有任何罪污;他知道他必要見神,見主耶穌基督,並變得像主一樣。一個人若心中存着這念頭,他就會對世界所陳現在他眼前的一切――包括榮華、富貴,各樣吸引他的事物,閃耀着誘人光芒的獎賞――抱著正確的態度。他對所有東西都有了新的觀點。這種認識使他不得不潔淨自己,像基督一樣。他知道時日不多,他得趕緊為了永恆的榮耀預備自己。

 關於這一點,不妨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假設你將得到一個很大的榮譽,譬如說你將去會見某重要人物――國王,或王后,或一個達官顯貴――你一定幾天或幾個星期以前,甚至幾個月以前就開始作準備。你會預備自己,張羅要穿的衣服,預習一些禮儀,研究自己該作些什麼,或說些什麼,特別是弄清楚不該作什麼。你的整個生活被這一重大事件所左右,其它所有事相形之下似乎都無關緊要了。你的生活以此為焦點,你完全集中心力在預備自己。這正是新約的論點:“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作為基督徒,我們並不真正屬於這個世界:我們是“客旅,是寄居的”。這是聖經的觀點。

 我常常使用一個簡單得近乎幼稚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很多父母在送孩子去參加活動或派對時會對他們說,“要好好守規矩哦!”為這緣故孩子不得不記住自己是誰,他們是整個家庭的代表。這一類的論證也可以用在基督徒身上。他們若遭遇魔鬼,執政的,掌權的,絶對不可退縮或跌倒。他明白正在發生的事。他說,“我不屬於你,我不再是你國度的子民了。我是基督國度的百姓。我的國籍設在天上,我也為了將來到天家而預備自己。”這種宣告可以帶給他生命,活力,和能力。

這是另一種方式,使我們“靠着主,倚賴它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也就是指我們重新拾起與他的關係,並且明白一個事實――我們將站在他面前,與他面對面相見。

 讓我再加上進一步的考慮,那是一個必然的後果――我們必須記住神的名譽,主耶穌基督的名譽,以及聖靈的名譽都在我們手上。我們不能只為自己活。我們是神的子民,我們無法脫離這層關係。整個家庭與我們的所作所為息息相關。我們若總是記住這一點,該會造成多麼大的不同!我們會得到多大的能力和力量!你無法使自己分離出來,你也不能說自己是一個孤立的個體。

 當然,在自然的領域裡我們無法孤立自己。或許一個浪子會認為他作得到,他可以與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斷絶關係,一走了之。他離鄉背井,以為自己是一個孤立的個體:他下定決心再也不和自己的家人有任何牽葛。然而,他在外面的所言所行仍然會影響整個家庭。全家人都會受苦,都會因他的敗跡劣行而蒙羞,別人也會在背後對這個家庭指指點點。他使全家的名譽受損,他實在是害群之馬,他無法孤立自己。有些事是我們作不到的,這就是其中之一。基督徒也是如此。所以我常常說,在屬靈的領域裡沒有“假日”可言。我們與神的關係,以及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總是如影隨形,我們始終是基督徒。我們裡面絶不可有二心,不可事奉兩個主。我們始終是一個身分,是神的子民,神的兒女;我們所作的足以影響神的名,主耶穌基督的名。明白這一點顯然可以成為我們得能力的來源。我們意識到一個事實:我們是代表,是經紀人;我們的家庭、國家、所隷屬的一切之名譽,都操在我們手中。沒有什麼比明白這事實更能帶給我們能力,活力,和勇氣了。

現在再來看這個主題比較實際的一面。我們已看過,我們是神的子民,有新的生命在裡面。如今當問的一個問題是,我如何保持這生命裡的能力和活力?是的,我如何才能使其更加添?我怎樣才能靠着主的大能大力,一天比一天剛強?不妨這樣看:一個人所以成為基督徒,是因為他裡面有了一個新生命的子粒。這是聖經的用語,例如約翰壹書第三章第九節,“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那是指,不習慣犯罪,不繼續住在罪中。原因是,“因神的道(原文作‘種’)存在他心裡;他也不能犯罪,因為他是由神生的。”

 “從神生的”意思是有一個子粒,或者永恆生命的原則,已經放到我們裡面了。我前面已指出,這個教訓使我們無法接受“放開手,讓神來”的論調。聖經告訴我們,由於新生命的子粒已放在我們裡面,我們就不能繼續犯罪。這個真理簡單明了。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什麼都不必作,只要把一切交給主就夠了。我們必須明白,神把生命的原則,一顆子粒,種在我們裡面;我們不能繼續犯罪,因為有這子粒在裡面;也就是說,如今我們是從神生的。他放在我們裡面的生命原則本身帶有能力,可以改變一切事物。“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

另外一種觀念是,我們成為基督徒以後仍保有從前的樣子,只是如今要倚靠主的能力――就像撥火鐵棒的例子所表明的――這種說法其實也是在否定有關子粒的教訓。基督徒並不只是一個決志了的人,下定決心要跟隨基督,下定決心要作這作那。他確實要決志,但他這樣作是因為永生的種子已放在他裡面,他是從神生的。這個人裡面有一些新的東西,大過他整個人,這個新原則將管理他整個生命。因這緣故,他不能再像從前那樣過日子。聖經說,一開始他還是嬰孩,是基督裡的嬰兒。於是問題來了,這個嬰孩如何長大?如何發育?或者換一種方式問,這個生命和能力的原則如何得到喂養,發展,變得越來越強壯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遵循聖經提供的例子和解釋。人最顯然的需要當然是食物和飲料。一個新生嬰孩最需要什麼?食物和飲料。他需要營養。一個嬰兒要長成孩童,青少年,成人,他必須得到供應。剛出生的嬰孩是軟弱無助的,他不能為自己作任何事。可是總有一天他會有力氣,力量,可以為自己和別人作一些事。食物和飲料造成了這改變。基督徒的生活也一樣;這是我們“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的一種方式。

作為基督徒,我們裡面的生命子粒可以帶來能力。但是這子粒必須成長,發育;我們得採取行動,好使神所給我們的這生命長大,發展,穩定地茁壯起來。

要指明成長的方法,我們必須歸納聖經各處論到這問題的教訓。我先從食物和飲水開始,因為這兩樣是最基本的。我們如何得到呢?主耶穌自己在約翰福音第六章第三十五節裡這樣說:“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食物和飲水可以滿足饑餓和乾渴。這兩樣都可在基督裡找到;我們只要去到他那裡,不斷尋求他。你不只是開始時去一次,以後就歇息不去了:你得一直前往他那裡。“到我這裡來的”――指不斷前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在同一章第五十三節裡我們讀到,“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他又進一步說,“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着,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這個教訓深邃而奧秘。當時有些人聽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他在說什麼?他們爭論說,“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吃呢?”他們被絆倒了。聖經告訴我們,“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66節)。他們不明白主的話,而且憎惡這番話。

因此,這些話對我們是一種試驗。我們對這番話的反應說明了我們是怎樣的人,站在怎樣的立場上。人類所得到的東西沒有什麼比這裡提供的更榮耀,更奇妙了,可是人們居然還拒絶這信息,並且一心反對它。似乎大家突然之間都要離他而去了,所以主轉向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彼得雖然不一定完全明白自己說的,但他衝口而出說,“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

那是什麼意思?我們的主說,他的話是靈,不是屬血氣的。他不是在論及物質的東西。他是從屬靈方面說話。此處他使用了類推法。他的意思是,父差了我來,我是因父活着。我既因父而活,就從父那裡接受能力,力量,營養。這是道成肉身的一部分。耶穌成了肉身,但並未終止他作神兒子的身分,他只是在神性之外,加上了人性。他帶著人性住在世上。他不是以神的身分活在世上:雖然他的神性仍存在,但他不靠着神性而活。他完全倚靠着他的父而活。這也是為什麼他在世上時常常向父禱告。他說,“我又因父活着。”那是指,我所需要的力量,營養,和每一樣東西都是從父來的。他又說,同樣的,“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他事實上是用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來解釋,意指信他的人應該真正的享用他,相信萬有都在他裡面,並因而決定讓這種對他的信靠、降服來管理自己,甘願倚賴他和他的大能大力。

主耶穌使用這些生動活潑的詞句,好叫我們明白你我都必須切實作到某些事。我們不只是說,“是的,我相信主耶穌基督。在過去某一個特定的時候我決定相信他,從此之後我就一直是基督徒。”真正的相信必須導致“吃肉,喝血”,那是說,真正的吃下去,咀嚼,消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知道他是你生命的糧。他說,“我是生命的糧。”他拿自己與曠野的嗎哪作對比。嗎哪是一種表徵,代表神賜給人食物以維持人肉身的需要,也象徵了主耶穌來到世上時所作的事。他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着。”凡吃我肉的人,從屬靈上看,是永遠不死的,因為他承受了生命,“與神的性情有分,”他是靠屬天的嗎哪而活。他吃我的肉,就是因我活着;由於我的身分,由於我已完成了父要我作的事,所以他也得以永遠活着。耶穌用“血”和“肉”來描述這件事,好叫我們明白這是一件多麼透徹的工作,我們實在需要去“享用”基督。單單理智上的相信是不夠的。基督必須成為我們的生命――我們的食物,飲料,我們的一切。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六章裡所作的這段驚人論述,其意義即在此。

讓我用另一個比喻來解釋。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第四章裡,特別是第十六節,再度提醒我們教會是基督的身子,基督是教會的頭。“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着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意思是說,全身每一個部分都要與頭聯絡,所以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多麼需要倚靠我們的元首。所有主要的能力都是從他來的,從頭來的。他是一切力量、精力的源頭,我們必須倚靠這能力而生存,行動,作一切事。為了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我必須知道基督是頭,我是他的肢體,我完全倚賴他,從他得能力和力量。我盡自己一切的力量來發揮作肢體的功用,可是我知道,這力量是從他來的,我是因這力量而活。我倚賴他;我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我們必須明白的第一個原則,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我們的生命是從他來的。他把子粒放在我們裡面,而子粒生長、發展所需的一切資源也是從他來的。他賜下生命的子粒,我們就一天比一天更多地享有這生命。

接下去我們來看一件更實際的事。基督自己是我們的食物,是我們的飲料;可是由於我們的軟弱,我們需要一些東西幫助我們去享用這食物,需要一些東西來提起我們的胃口。那就是神的話,就是寫成的聖經。這也是神賜下聖經給我們的原因。藉着聖經,基督成為我們的食物。同時聖經也是一種滋補。容我提醒你使徒保羅對提摩太說的一段話。提摩太是一個性情變化多端,很不穩定的年輕人,非常容易懼怕,擔心。魔鬼輕易就能使他沮喪。魔鬼只需要提醒提摩太說,保羅已年紀老邁,不久人世了,就足以使提摩太膽顫心驚。保羅去世之後,他們怎麼辦呢?他們能從誰那裡得勸告呢?他們可以寫信給誰呢?因此保羅不得不再一次對他提出保證。保羅說,“我兒阿,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可是保羅並未停留在這個勸勉上,他繼續提出一些實際可行的建議。“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保羅告訴提摩太,不要因這種情況感到失望,要有心理準備。他說,那些人怎麼逼迫我,也會怎麼逼迫提摩太和所有真基督徒。他又接著說,“只是作惡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惡,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但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這是使提摩太剛強的方法。他必須記住保羅和其他人教導他的事情。“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5~16)。

聖經裡還有其它經文指向同一個方向。使徒行傳第二十章的一段話尤其美麗。保羅當時向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說出最後的遺言。他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28節)。他又說,“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32節)。基督徒乃是用這種方式“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他們不是坐在那裡說,“我把一切交給主,我交出去了,就定睛仰望他。”你需要被建立;神的道已經賜給我們了,好叫我們因這道而得着建立,成為剛強的人。

我所引用的經文已足以證明,神把聖經賜給我們,是為了使我們剛強起來。你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個問題:神為什麼給我們聖經?聖經主要的目的是什麼?答案在此:神賜下聖經是為了堅固我們,建立我們的信心。顯然的,我們越多讀聖經,就變得越剛強。所以我們若想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首要之務就是讀聖經,細細地咀嚼它。

這不是指每天悤悤忙忙讀一小段聖經,然後就出門去趕公車上班。這樣作就不是把聖經當作食物吃下了。我深深相信有系統地讀經是必要的。有些人讀經時只是隨意打開聖經,找一段自己喜歡的經文讀讀就算了,這其實是在浪費時間。最好的方法莫過于有系統的讀經,而且至少一年把聖經讀一遍。可是即使在這一件事上,魔鬼也可能設下網羅。你或許把每一天要讀的份量列在一張表上,結果陷入一種危險:你太看重每天讀的份量,甚至過于看重你讀的內容。結果你得不到什麼幫助。你可能悤悤讀過,或者跳過一部分經文,好像讀小說那樣。進度是跟上了,可是你得到真理了嗎?你真的領受了真理嗎?你吃東西時不能狼吞虎嚥,必須細嚼慢嚥,才能使食物徹底消化,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使你日益強壯。聖經能給你知識,而知識能建立你,使你茁壯。真正的知識能使我們強壯,使我們在信心上得到建立。

聖經本身也推薦我們這樣作。以舊約聖經為例。有許多人說,現今的基督徒用不着讀舊約了。他們說,“我們已過了那個時代,如今我們是活在新約時代。舊約以色列人的歷史固然很有意思,但對我們這些基督徒沒有多大助益。”新約對舊約的說法卻不是這樣。例如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章第六節裡,提到舊約歷史的一部分。他提醒我們,摩西曾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又通過紅海。他說,“這些事都是我們的監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換句話說,你可以從舊約以色列百姓身上學到下少功課。第十一節又說,“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監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換句話說,這裡有一個新約時代的人,他遭遇了魔鬼和他的詭計,以及一切執政的、掌權的;他怎麼變得剛強呢?新約說,有一個很好的法子,就是讀舊約聖經。當然不是單單讀舊約而已,新舊約都要讀。你會發現舊約裡有一些非常好的警告。以色列百姓是神的子民;可是看看他們的歷史,看看他們可恥的行為,和他們所遭遇的挫敗!他們蒙羞,是因為他們忘記自己是神的兒女。他們開始倚靠自己,和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力量。他們與埃及、亞述聯盟,最後仍難免被打敗;這是因為他們的愚昧,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倚靠耶和華的大能大力。新約聖經說,讀讀他們的故事,這些事記載下來是為了警告我們這些末世的人。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看看他們!以他們為監戒。

所以你讀舊約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勿陷入同樣的危險。你若看別人如何走入歧途,自己就當引以為戒。這是很明顯的推論,對不對?一個有智慧的人總是能從同伴所犯的錯誤中學功課。他看見別人出了差錯就會自問:“這個人到底作了什麼不該作的?什麼地方出錯了?他在那裡犯了錯誤?然後他又說,“原來錯誤出在這裡!好!我得特別注意這個地方!”這就是智慧!這也是保羅的用意——“這些事都是我們的監戒。”

再翻開羅馬書第十五章第四節:“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所以初期教會決定將舊約併入他們新的檔案裡。新約的神和舊約的神是同一位;新舊約記錄的對象也是同樣的以色列百姓。我們可以從舊約學到許多功課。讓我們好好使用舊約,閲讀它,咀嚼它,它必會使我們強壯。我們看見警告和危險,就會更堅強,引為監戒,並且不再倚靠自己。讓我們都從舊約學功課。

你來到新約時,會發現新約的教訓更明顯。新約使徒書信的目的何在?就是為了喂養信徒,因為他們雖然相信基督,仍可能走岔了路。很多人在教義上走偏了,以致於他們在生活上也走偏了。“濫交是敗壞善行。”一旦人開始玩弄教義,走岔了路,他的整個生活也開始出差錯。這是今天我們在教會和世界上常見到的情形。教會先在教義上出了差錯,然後生活也跟着出錯。這是必然的後果。

初期教會有許多信徒心中膽怯害怕,所以聖靈感動一些屬神的人寫下使徒書信,以堅立他們,喂養他們,使他們明白真理。只有當我們明白的時候,我們才能爭戰。如果你以為作一個基督徒只要決志跟隨主就夠了;如果你以為從此以後必然一帆風順,沒有任何麻煩和艱難,只要往後一靠,一事不作,就可以上天堂——你若帶著這種觀念,我敢預言過不了多久你就會陷入愁苦、煩惱中。你會發現自己一敗塗地,各式各樣的難處相應而生,你甚至開始懷疑起自己的信仰來。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怎麼辦呢?答案是熟讀新約,明白有關基督徒生活的真理,瞭解“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保羅必須——再告訴提摩太這個真理。提摩太因為受到逼迫而埋怨。他雖然是一個傳道人,是跟隨保羅的,卻仍受迫害,人們對他很不友善,常常作一些使他不悅的事。他深感困惑、懼怕、不知何去何從。所以使徒保羅必須告訴他,“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這是無可避免的。主耶穌自己也曾受逼迫,他警告他的門徒也要預期受到同樣的待遇。“人既罵家主是別西卜,何況他的家人呢?”

我們需要在這些事上受教。如果我們受了教導,有了預備,當試煉來臨時,就不致于倉惶失色,落荒而逃。我們可以站立得住,並且說,“我是屬神的人。這是我蒙召的證據。我受逼迫是因為我是神的兒女。來吧!我已經預備好了!”魔鬼用他的詭計對我們發動的任何一種攻擊,我們都可以這樣回應。

新約每一卷使徒書信的寫成,都是為了使我們剛強,得以面對爭戰。我們明白得越多,就變得越強壯。另一方面,那種教導說你什麼都不必作,只要一切交託給主的論調,實際上等於是在宣告所有使徒書信都是多餘的,沒有必要的。可是新約說,這些書信是重要的。新約也告訴我們,在我們經歷的不同階段裡,我們需要不同的教訓。“我是用奶喂你們,沒有用飯喂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林前三2)。不論你現今的光景如何,神的話語中總是有一種食物和飲料是適合你的。如果你在基督裡仍是一個嬰孩,就有“純淨的靈奶……叫你們因此漸長”(彼前二2)。這是所有經文的目的。奶是為嬰孩預備的,除此之外還有固體的食物,我們漸長之後需要吃飯、肉一類較硬的食物。不論你肉體的光景如何,屬靈的光景如何,你都需要合適的食物。你作嬰孩時需要奶,可是你不能一輩子靠奶維生。你必須吃飯。在身體的領域裡有不同型態和程度的食物。基督徒的生活也一樣。我們必須長大,一天比一天強壯,長成大人的樣式。所以約翰根據教會成長、發育的方式,將教會分成“小子”,“少年人”,“父老”等不同的階段。

我們也需要重視禱告。禱告乃是領受供應,力量,能力的另一種方式。禱告不只是祈求;禱告最重要的意義在與神交通。基督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這不是一段傳福音的宣告,乃是對教會說的,是對相信基督的人說的。他預備好要來,與我們一同坐席。這是禱告的意義。禱告不僅僅是祈求,或把要求帶到神面前。它是指打開門,讓基督進來,坐在桌子的另一邊,與你一同坐席;你們一面吃飯一面交談。交通與溝通!你和他邊吃邊談的時候,就從他得着能力和力量。你把自己的需要告訴他,他也告訴你有關他自己的事,以及他如何關心你,愛護你。禱告是溝通,是一種交通,是與聖父、聖子、聖靈交談。這是成為剛強之人的方法。

最偉大的聖徒往往也是禱告的勇士,他們花許多時間用來禱告。新約的信徒每遇到患難,也總是轉向神祈求。他們禱告時,並不是先從自己的難處開始;他們總是先稱頌神,敬拜神,讚美神。他們往往先體會神的同在,先意識到他在那裡。十九世紀最偉大的禱告勇士之一就是慕勒(George Muller),他可以稱得上是禱告的佼佼者;他總是教導人說,禱告時第一件當作的事就是體會神的同在。你不應該一開始就張口說話。你固然應該說出讚美之詞,但是你若尚未體會到神的同在,就暫時先不要開口讚美。禱告必須有交通,溝通,和交談。體會他的同在遠遠此你說的話更重要。我們若作到這一點,就能從禱告中得能力。

不妨用一般的人際關係來說。你若在一個德高望重的人面前,往往會感覺自己似乎也得到提升了,似乎比平常強壯了。把這種情形作無止盡的擴張,你就會看見人若意識到三一真神的同在,將會從其中得到何等大的力量,活力,和能力!

最後我們也不可忽略一些聖禮——如浸禮和主的晚餐——特別是後者。主的晚餐最重要的目的是堅立我們,給我們活力,力量,和生命。在守主的晚餐時,我們乃是“吃主的肉”。我們必須記住,不要與猶太人犯同樣的錯誤;他們因主耶穌的那番話而感到被冒犯,他們不是從屬靈方面,而是從肉體方面來解釋主的話。我們不要相信變質說(transubstantiation),也不要相信那一類的魔術。在主的晚餐中,我們是從屬靈上“吃”主的肉。主耶穌選擇使用這個簡單的比喻,它也確實給我們不少助益。人吃餅喝酒,這是用來描述我們“吃喝”主的方式。我們守主餐時,不僅是記念他的死。我們先從記念他的死開始,但是我們還要記念他從死裡復活,他是教會的元首,他賜給我們生命和能力。“我們吃喝,”是吃基督,享用他,並且是在提醒自己,他是我們的生命,活力,力量;他是我們的一切。他能使我們堅強,使我們重新回到戰場,像男子漢大丈夫那樣爭戰。這裡我們看見守主的晚餐之原因。從某一方面說,你可以從所傳講出來的道,得到一切所需要的;可是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方法。主設立了“講道”,他同時也設立了聖禮——擘餅,飲葡萄酒。我們藉這種方式享用他,與他有分。我們靠着生命糧而活。他是天上的嗎哪,他是神賜給人的糧,我們守主的晚餐,可以重新得力,“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神豐豐富富地供應了我們,我們的職責就是儘量享受他的供應。這是“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