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士氣

卷八 作剛強的人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

弗六10

前一章我們已看過,在解釋這段經文時,任何鼓勵我們採取被動方式的建議都是錯誤的。現在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我們的行動如何與使徒這裡的勸勉互相一致呢?他要我們“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前一章的結論看起來似乎與這句話不符,我們如何使它們互相調合呢?

顯然答案是,雖然我們必須行動,但是主會供應我們能力去行動。保羅沒有叫我們什麼都不必作。事實上他告訴我們盡一切當盡的本分,而我們去作這一切所需的能力卻是他的,是從主來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如何去倚賴那能力。

我先從一個前提開始――這兩件事必須相提並論。並不是我什麼也不作,全部讓他作。也不是像某些人說的,我必須作每一件事,只求他給我一點幫助和鼓勵就夠了。兩種說法都不正確。他的能力和我的行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是我在他所賜的能力中行動。

讓我舉出幾處經文來證明這一點,以清楚顯示這兩件事――我的行動和他的能力――之間的關係。聖經裡有一些詞指出這兩者之間完美的配合,以及它們如何結合在一起。例如希伯來書第二章第十八節。作者在第二章中解釋這種關係如何形成――由於主耶穌基督是救我們的元帥,他就取了人的本性。神的兒女既是屬血氣的,他也“與他的弟兄相同”。此外,他既取了人的樣式,有罪身的形狀,他就暴露在試探之下。目的何在?乃是因為“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他並不是代替他們爭戰。他沒有告訴他們交託給他;也沒有說,由於他經歷過,所以他會替他們爭戰。不!事實上,“他能搭救”他們。他在一旁協助。他並未完全把爭戰從他們手中拿走,叫他們不作一事,只要“住在”他裡面,享受他得勝的果實。相反的,他經歷這一切,因受苦而得以完全,在苦難中學會了順服之後,如今他能搭救、幫助人。他能保守我們這些仍在受試探的人。“搭救”一詞本身就顯明了我們正討論的這節經文(弗六10)真正的意義。人的行動和神的能力結合在一起。我們捲入與魔鬼的爭戰中,主耶穌來搭救我們,因為他已經歷過這些。他受的苦難使他預備好了來作搭救的工作。他被指定作一個信實的大祭司,不僅在神面前代表我們,並且在世上幫助我們。所以這裡說,他“搭救”我們;這並不是說,他為我們作一切事。我們不能全推給他;我們爭戰,他搭救我們,他出面助我們一臂之力。

羅馬書第八章第二十六、二十七節有類似的話,“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他不會因我們軟弱,就把我們的問題挪去;他乃是用“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意思也一樣。他不是把一切軟弱拿走,我們也不是全交出去給他;當聖靈為我們禱告時,我們不是靜默地坐在一邊。不!他“幫助”,他來替我們解圍。這裡用的詞描繪出一幅畫面,好像我們在抬一塊很重的木頭或板子,由於不勝負荷,我們几乎寸步難行;但是聖靈來了,他抬起木頭的另一端,和我們一起抬着走。我們並未放下木塊不前進了,我們還是繼續抬着走,但他分擔我們的重負,助我們一臂之力。

這是聖經的用語。聖經從來沒有說,“交給主,”或“放手,讓神接管。”聖經的教訓正好相反。這也是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篇幅來討論這題目的原因。

另一個例子見于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保羅描述他被提的豐富、奇妙之經歷。“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他又聽到穩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稍後他告訴我們,“有一根刺”加在他肉體上,使他深以為苦。他三次求主叫這剌離開他。可是他得到的答覆是,“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換句話說,我的恩典,我要賜給你的恩典,足夠支持你度過一切,完成你當作的工,雖然那根刺仍然留在那裡。神沒有把刺拔出來,保羅仍得與那根刺掙扎,可是他領受了恩典,那恩典足夠他使用。“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他的能力和我的軟弱結合在一起。我必須仍帶著我的軟弱前行,可是他的恩典和能力足夠我使用。保羅又說,“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所以我能繼續下去;這也是為什麼他說他的恩典夠我用。“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這句話聽起來似乎矛盾,卻是真確的。“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我仍然得帶著軟弱繼續作他呼召我作的事,可是他賜我能力如此行;即使我軟弱不堪,他仍然賜下能力。我不是一個被動的旁觀者;我盡心竭力去作;我也意識到肉體上的那根刺,可是“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是他所加的力量使我能夠繼續我的工作。

讓我們來看腓立比書第二章第十二、十三節,這段經文從許多方面看,都與我們討論的主題有密切的關係。此處我們再度發現神的能力如何與我們的軟弱結合:“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這裡的勉勵和“放手,讓神接管”,以及“交託給主,讓他作”的教訓正好背道而馳。這裡牽涉到兩方面,我必須恐懼戰兢,作成得救的工夫;這是極艱難的工作。我必須謹慎;它包括了“恐懼戰兢”,這和前面那種理論――“不要擔心,沒什麼可畏懼的,只要交給主,他會為你作;憑着信心安息,仰望他,住在他裡面,你就會一切順利,從早到晚都有喜樂”――真是有天淵之別。使徒說,“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誰能這樣作?誰有足夠的力量如此行?答案是,“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這兩件事是齊頭併進的,不像另一種教訓所建議的那樣分開進行。

再進一步看使徒所告訴我們有關他自己,以及他如何過基督徒生活的論述。例如加拉太書第二章第二十節,“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請留意保羅似乎故意推翻他先前所作的每一個聲明。他這樣作是為了幫助我們去避免犯我們正在討論的這個錯誤。他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對持前述那個錯誤教訓的人而言,這句話是指保羅已停止作任何事,他已交託出去,他已不再掙扎、奮鬥。他是已死的人。可是保羅立刻加上一句“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這句話更加添了我們的詫異。他們說,“啊!你看!終於聖經也這麼說了;你瞧,這也是使徒保羅的教訓: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我已經結束了,已把一切交給主了,基督如今住在我裡面。我已經死了,不再活着了,不再作任何事了。基督住在我裡面,為我打勝這場爭戰,我只需住在這種‘信心的安息’裡。”可是,使徒繼續說,“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你看!他仍然在那兒,他實際上說,我還活着,仍在肉身中,在與肉體相關的一切事物中。“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我現在活着,是靠着我對神的信心而活,我對他為我所作的和將要作的事充滿了信心。

你無法除去人的行動,在我們研討的這段經文裡,你會一直看到有人的行動存在着。使徒說,這是我活着的方式。他不會讓你省略任何一方面。除去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對的。如果你說你必須全靠自己,你就錯了;如果你說你什麼都不作,讓他作一切,你也錯了。是我正在肉身活着。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他使我能夠在肉身中度過一生。我自己必須去活――“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我活。”但是基督也活在我裡面。

腓立比書第四章第十一至十三節也有同樣清楚的論述。當時使徒在獄中,腓立比教會打發人將餽贈捎給他。他回信致謝時說,“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然後他作了一個總結:“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為了突顯出這一點,讓我告訴你曾有一位老牧師如何解說這段經文。他想對會眾強調一點,所以特別作了一番解釋。他先讀出:“我……凡事都能作。”然後驟然停下來,用以下這些問題來質問保羅:“保羅,難道你不覺得在說大話嗎?你真的認為你凡事都能作嗎?你真的沒有一件事不能作?你能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爭戰嗎?你與魔鬼旗鼓相當嗎?看看他對先祖們所作的,甚至神的朋友亞伯拉罕都被他打敗了,你難道自認為比亞伯拉罕高一籌?你竟敢說:‘我凡事都能作’?”老牧師用這種語氣繼續說了一陣子,列舉一些難處來質問保羅,暗示保羅未免太言過其辭了。接下去老牧師就唸出整段經文,“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老牧師立刻說,“對不起,保羅,我不知道原來你那邊有兩個人!”他一直給人一個印象,那裡只有一個人,就是保羅自己。顯然他必須指出這一點,因為保羅說,“我”凡事都能作。但是保羅只有在“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這情形下,才可以“凡事都能作”。基督加力量給他,把力量注入到他裡面;可是作事的仍是保羅。是保羅知道怎樣處卑賤,怎樣處豐富。保羅並沒有把一切交託出去,變成一個被動的旁觀者,獃坐在那裡。他自己牽涉在其中,他必須作一切事。但他說,這其中的榮耀在於,我是靠着基督才能作事,他並沒有“一切為我代勞”,他乃是“加給我力量”。這是一種換血的行動,能力注入他裡面,他得着了力量。工作並未從他手中拿走,但他有能力去作,因為他用這種方式得到了力量。

我們不妨略略看一下保羅的某些經歷,它們或多或少用比較客觀的方式闡明了這真理。他經歷了一些非常艱難的磨煉。有些記載在使徒行傳裡,例如第十八章第九、十節。保羅當時受人威脅,可是我們讀到:“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顯明了主所賜的能力如何產生果效。主耶穌用異象和保證堅固了使徒。他還是得繼續講道,可是主用這種特別的方式向他保證,他不是孤軍奮戰,有主與他同在,要賜能力給他。

使徒行傳第二十三章第十一節也有類似的例子。“當夜,主站在保羅旁邊,說,放心吧!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主耶穌用這種方式對他說話,向他顯現;於是他又滿有能力,得以繼續為主作見證。他能這樣作,是因為他從主得到了保證。他必須作他的工,而在這種奇妙的大能裡,他可以更有信心地去作。

然而使徒行傳第二十七章裡又有一段非常戲劇化,非常生動的故事。那兒記載了保羅和同伴前往羅馬途中,船遇險將要沉沒的過程。我特別選出第二十三和二十五節。當時情況非常危急,他們甚至被迫把船上載運的貨物擲到海裡。“他們又親手把船上的器具拋棄了。太陽和星辰多日不顯露,又有狂風大浪催逼,我們得救的指望就都絶了。眾人多日沒有吃什麼,保羅就出來站在他們中間,說,眾位,你們本該聽我的話,不離開革哩底,免得遭這樣的傷損破壞。現在我還勸你們放心,你們的性命一個也不失喪,惟獨失喪這船。”他怎麼能如此自信?那些人——船主,水手——已竭盡全力,用盡計謀,但都徒勞無功,船上每一個人都已經絶望了,沉船隻是早晚的事,如今他們命在旦夕。可是保羅說,“放心!”他如何能克服擺在眼前的險惡環境?他告訴他們,“因我所屬所事奉的神,他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邊,說,保羅,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該撒面前,並且與你同船的人,神都賜給你了。”於是他們開始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他們沒有任船漂流,乃是儘力防止船沉。保羅因為所領受的話語變得剛強,他也照樣用這保證使同船的人得到堅立。他們本來已放棄希望,灰心喪膽了,可是保羅的一番話給了他們保證,使他們能夠起來應付當時的情況。

再拿保羅最後一卷書信中的經歷作例子。他寫給提摩太的第二封信中提到“初次申訴”。那是指他第一次在行政當局面前申訴自己的案子。當時的司法程序和現今差不多;案子先要呈上去,然後隔一陣子,再由當事人出庭申訴。“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請注意事情的先後,總是有一定的次序。主所作的乃是加力量給我們。他並沒有把問題從我們手中挪去,叫我們什麼都不作。“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裡被救出來”(提後四16)。“主加給我力量!”他使我強壯,有力量,能夠爭戰,角力;他並沒有把當採取的行動從我手中拿去。

再舉最後一個例子,這次與使徒保羅無關。它是啟示錄全書中最有意義的一段話,記載在第十二章第十一節,描述聖徒如何受到仇敵,古龍,大蛇,魔鬼的攻擊。“弟兄勝過他”——他們勝過仇敵,而不是“他替他們勝過仇敵”——“弟兄勝過他,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于死,也不愛惜性命。”還有什麼比這句話更清楚的呢?

聖徒如何“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勝過仇敵呢?毫無疑問的,那包括了他們直接對魔鬼說話。他們把使徒的勸勉付諸實行。“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你怎麼作呢?你可以對魔鬼說,“你再也別想碰我了。從前你能隨意碰我,現在卻不行了,因基督的血覆蓋了我。”只要提到“基督的血”,總是能擊敗魔鬼。“弟兄勝過他,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面向魔鬼說,“你已經被打敗了,我們屬於那擊敗你的一位;我們再也不怕你了!”就是這樣!“弟兄勝過他。”他們並不是往後一靠,讓基督為他們得勝。這不是聖經的教訓。你我能夠因着羔羊的血,和我們所見證的道,勝過仇敵,聖經並未叫我們“放開手,讓神接管”。你必須堅持下去,挺身奮戰。事實上,我們是從神得力,足以征服魔鬼,勝過他,並且得勝有餘。我們要抵擋他,他就會立刻逃跑了。

很顯然的,我們都牽涉在內了,你我的行動必須繼續下去,而且有增無減。但是他也會更加添我們的力量。現在我們面臨到一個實際的問題:有人說,“你所說的這一切,又如何實際行出來呢?我應該作些什麼?我接受你的論點,也明白我必須持續下去,我相信我能作,問題是我在細節上,在實際上該作什麼呢?”

第一個答案是,我們必須確實明白前面有關這主題所提出的一切論述。這是絶對必要的。讓我換一種方式說,你我若想成功地勝過魔鬼和他一切的權勢,第一要緊的就是必須先有得救的確據。除非我們認識神的大能和力量,我們在這場爭戰中就一無盼望。我們若不確定自己與神的關係,就不能在這場衝突中站立得穩。換句話說,勝過魔鬼的關鍵在於得救的確據,這當然涉及到我們在基督耶穌裡與神的關係。這是另一種方式說,“弟兄勝過他,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你若不知道自己的立場,就無法作見證。只有確定自己立場的人,才能出來作見證,擔任證人的角色。啟示錄中聖徒的見證就是寶血覆庇着他們,就是他們是屬基督的;他們擁有救恩的確據。

藉着確據,你得以“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以那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以斯拉為例。他是一個被迫面對重重困難的人。在耶路撒冷被攻破,成為廢墟,百姓被擄到巴比倫之後,以斯拉麵臨了重建耶路撒冷的艱巨任務。他被差回到耶路撒冷,只是斷牆頽壁,真是滿目瘡夷,而四周又有強敵環伺。這時以斯拉說出了一句意義深遠的話,從實際觀點看,這可能是整本聖經中最有意義的言論之一。他說,“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以斯拉說,你們若愁苦,煩惱,疑惑,就永遠不會成功,早晚會敗在仇敵手下。

這一類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都有過這種經歷。你感覺憂慮,沮喪,愁煩。或許你早晨醒來,發現自己陷在這種光景中。你已經預知那一天會如何度過了。每一件事都會出差錯,你日常的工作也變得艱難,充滿問題。你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是否應該辭職,或者離開一陣子。由於你不快樂,滿腦子就裝了各種預感。俗話說“黃膽症的人眼睛所見之物儘是黃色。”相反的,當你快樂的時候,你的工作也盡都順利。你只要按部就班的去作就成了。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你個人的光景可以決定你作工的方式,和你對工作的態度。一個人若有家庭糾紛,早晨出門工作以前先在家吵了一架,他又怎能愉快地去面對他的工作?不能的。他已經被打敗了。可是如果他的家庭生活很愉快,他也能順利地作工。我們對此都知道得很清楚。“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我們留下了一些例證。在戰局最險惡的時候,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多次出現在無線電台,向全國民眾廣播。他只是陳述事實,絶不穩瞞戰況。可是他每次演講完,百姓就覺得不一樣了,覺得又再度得到力量,可以繼續奮勇爭戰。他並沒有什麼,只是開口演講罷了,可是他給人把握,使百姓受到鼓舞。沒有什麼能與愉悅的心情相比了。你若心境愉快,作事就容易成功,而且事半功倍。從更高的層次說,“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可以帶給你能力,將力量注入你裡面。

你或許會問,“這怎麼可能呢?問題還在那裡!我還是同樣的一個人!”是的,但你不是機器。人是奇怪的混合物。他始終擁有同樣的神經,同樣的肌肉,同樣的頭腦,從頭到尾他一直是同樣的。可是人並不限于此。人裡面也有一種電力,是人無法衡量的,我們對其所知有限,可是它確實存在着。當這電力發動時,就啟動了其它部分,你整個人突然之間變成了兩倍大。從嚴謹的物質觀點看,你還是同一個人,但實際上你根本不是同樣的人了。你變得強壯多了,每一部分都激動起來,你充足了電,隨時可以出動作任何事,你可以作許多你從前陷入憂愁、疑惑、煩悶光景時所不能作的事。

這是使徒此處所說的:“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我們當作的,並不是“放開手,讓神來”。你當作的是,“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稍後我會再作解釋。你若越這麼作,就越會發現你被所需要的能力充滿了。

再拿但以理的話為例。他這麼說:“惟獨認識神的子民必剛強行事”(但十一32)。他並沒有叫人們環抱雙臂,作壁上觀,讓神為他們作事。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必須認識神。是他們對神的認識使他們剛強。這種認識可以將力量注入他們裡面,使他們振作起來,滿有才幹。這是秘訣所在。絶對不是被動地枯坐著,不!正好相反!那種教導基督徒被動地坐在一邊,神會為他們成就一切的理論完全與聖經的教訓背道而馳。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徒突然之間領受了神的能力,就會感覺自己像巨人一樣,沒有一件事不能作——“靠着主……作剛強的人。”這必鬚根據一個事實——他認識他的神,由於他知道神是剛強的,因此他也能站立起來,他毫無畏懼,他能壯着膽子作一切事。

我們必須把握住這個真理;因為我們若錯過了它,就已經被打敗了。讓我再引用使徒保羅論到這件事所作的論述。那是在使徒行傳第二十章,保羅說,“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作心被捆綁),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什麼事。”他只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那是他的處境,真是再壞也沒有的。魔鬼和他的一切勢力傾巢而出,與保羅為敵,利用團體、個人、猶太人、羅馬人,為使徒提供“捆鎖與患難”。聖靈在每一個城裡向他指示這一點;不管他走到那裡,都有人作此預言。可是聽聽保羅怎麼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他說,這一切他都不以為念。他聽到將受苦難的預告,一點也不驚慌、害怕。他惟一引以為憂的是他的朋友,他們痛哭流涕,抱著他的頸項,求他不要貿然前行。保羅說,不要攔着我,我必須前去,我“不以性命為念”。為什麼?因為他一心渴望的是“行完他的路程”。他以自己的職事為喜樂,這職事乃是“從主耶穌所領受的”,就是“證明神恩惠的福音”。他以這工作為喜樂!他以在基督裡為樂!他以一個事實為喜樂,就是他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如今他成了傳福音的,是基督的使徒。他的喜樂如此大,以致於他雖然知道將發生的事,仍然能說,“我不以性命為念。”他是“得勝有餘”的,他已勝過了這一切。他的職事帶來的喜樂使他超越艱難、敵對的環境,使他得勝有餘。

這一切使我們得到一個結論:我們若對自己的得救存着絲毫的疑惑,魔鬼就已經擊敗我們了。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救恩有把握。聖經不斷強調這一點;許多經文一再教導我們,要我們有把握,有確據。如果此時此際你仍不敢確定自己已得救,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魔鬼已經或多或少打敗你了。可能是你沒有得到正確的教導,但那是因為魔鬼矇蔽了那些教導你的人。可能是魔鬼在你讀聖經時使你眼瞎了,或者他使你過度地自省,以致奪去了你得救的把握。所以魔鬼若在這一點上得着你,打敗你,他就切斷了你的補給綫,斷絶了你生命的力量和能源。他若已作到了這一點,顯然他下一個目標就是在其它地方打敗你。你若在愁煩,憂慮的景況中,而魔鬼前來,在肉體、心靈,或任何一方面試探你時,他就有相當的勝算。你既然已經在靈裡消沉了,他就可以輕易把你打倒在地上,踢你,對你吐唾液,或用任何方法羞辱你。於是你感到又絶望,又無助。如果這是你的情形,只有一個恢復的方法——你必須起來,你必須對自己的救恩有絶對的把握。這可以支持你,帶給你力量和能力。然後你才能應付魔鬼千變萬化的詭計和試探。

作為基督徒,我們首先必須明白的一件事,就是我們到底是誰。這是打敗魔鬼的方法。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明白,我們是神的兒女。單單明白我們是神兒女的這個事實,就足以成為一個人得能力最主要的來源。讓我舉兩個例子說明。

再回到舊約以斯拉記。如果這是舊約聖徒的情況,那麼新約的聖徒豈不更應當這樣!第八章記載了一個非凡的故事。以斯拉要求王派一些人,帶著裝備與他一同回耶路撒冷作重建的工。他們來到一個緊要關頭,以斯拉剛開始的時候有一些猶豫,他知道眼前困難重重,強敵環伺,隨時會對他們發動攻擊;他的第一個直覺就是派信差去見巴比倫王,要求增援一隊軍兵;他說,“我……宣告禁食……我求王撥步兵馬兵幫助我們抵擋路上的仇敵,本以為羞恥。”他為什麼感到羞恥?“因我曾對王說,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忿怒必攻擊一切離棄他的。”他當時正要打發人去向王求援兵,可是他突然說,“我不能這樣作,因為我先前已經對王說了那番話。”他已告訴王,他們將踏上的是一段艱險的旅程。王說,“你自以為很有智慧嗎?”以斯拉回答,“沒問題的。”王又說,“要是仇敵攻擊你,怎麼辦呢?”以斯拉說,別擔心,“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他的。”他對這位外邦的君王說,“我們是神的百姓。”“神是全能的。”但是後來他裡面恐懼的感覺升上來了,以斯拉几乎要放棄了。但他說,“我不能向王求救兵;我是神的子民,我已經這樣告訴王了,我已宣告了神偉大的名。所以我不尋求援軍,我只宣告禁食,重新與神聯繫,然後再動手作。”這種對神的認識使他堅強起來。他不再是一個敗軍之將;他勝利地向前邁進。

再來思想尼希米,他也同樣參與重建聖城的工作。我們可以在尼希米記第六章看到他的名字。耶路撒冷的重建工作到了一個關鍵時刻。他們已開始修築城牆,可是仇敵一旁觀望,不時嘲笑他們,並且威脅要拆毀一切。他們工作時必須一手拿工具,一手拿兵器,並且派人看守,晝夜防備。那種情形真叫人灰心。然後尼希米一位所謂的朋友來看他,說,“你難道不曉得,作為一個領袖,你應該或多或少採取一些措施來保護自己嗎?”“來吧!我們躲到神的殿裡,在那裡比較安全,可以躲避仇敵的攻擊。你千萬別再待在城牆邊了!萬一你喪了命,一切豈不都前功盡棄了嗎?我們進去吧!在神的殿裡才安全。”然後尼希米作了一個足以垂之千古的回答:“像我這樣的人豈要逃跑呢?”他知道自己是誰,這個身份足以拯救他。“像我這樣的人豈要逃跑呢?像我這樣的人豈能進入殿裡保全生命呢?我不進去!”難道他只是逞一時之勇嗎?難道他太高估了自己嗎?絶對不是!“我看神明沒有差遣他”——指那個前來勸他逃命的朋友。那人自稱是奉神的名說話。尼希米知道他不可能是神差來的,因為他的建議與神行事的方法不符。尼希米知道自己是誰——是屬神的人。“像我這樣的人豈要逃跑呢?”我曾是王的酒政,我已經向王作了那一番陳述,我怎能逃跑呢?這是不可思議的!我不能這樣作!我是屬神的人!“像我這樣的人豈要逃跑呢?”不行!我不進去!我是屬神的人。

他站在一個偉大的事實上——他是屬神的人;在那一刻,他就看清楚了神根本沒有差遣那人來,是他的仇敵多比雅和參巴拉賄買了那人前來,目的在叫尼希米膽怯、害怕。但是尼希米贏了!他不但未因此喪膽,反而“得勝有餘”。他根據的是什麼?只是因為他知道他是屬神的人。這是“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之開端。你若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是誰,你就已經踏上了勝過魔鬼及其勢力的凱旋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