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救贖大計

卷四 在基督裡合一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如今既說升上高天,豈不是先降在地底下嗎?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

(弗四9、10另譯)

使徒在這幾節經文中,繼續證明和顯示他所引用的詩篇第六十八篇第十八節必然是指我們可稱頌的主而言。我們已經看過,在中文聖經和合本中這兩節是放在括弧裡的,表明它們本來是整體敘述的一部分,用來解釋他前面所說的話,而以“如今”一詞標示出來。他確實是在解釋那節經文;我們不妨也效法他的作法。他說:“如今”;然後他用了一個問題,“豈不是?”他接着把注意力集中在“升”這個字上。他說,這個字足以證明祂一定是先“降”到地底下。

我們已看過,詩篇第六十八篇是一首讚美耶和華的偉大詩歌,祂使大衛得勝,正如祂領以色列人過紅海時使他們勝過法老和他的軍隊一樣。但是大衛說耶和華“升上高天”。問題是耶和華這位自有永有,沒有始沒有終的神怎麼會“升上高天”呢?使徒的答案是只有一個解釋:“升上高天”一詞暗示先前必定有降下。“如今既說升上高天,豈不是先降在地底下嗎?”我們只有一個方法說到神的降下,就是從神兒子拿撒勒人耶穌這方面看。只有在耶穌裡面,耶和華神曾降下來。因此使徒認為詩篇第六十八篇第十八節只是指救主耶穌基督。他把這一切運用在我們的主身上,一點也不會與聖經牴觸。再也沒有其他合理的解釋和可能性,這是神降在世界上惟一的方法。

接下來的一句話曾在解經史上引起過許多困難——“豈不是先降在地底下嗎?”熟悉教會教義史的人都知道,“地底下”一詞曾引起不少爭論,也導致某些教義的興起。我們無法一一討論每一種解釋,但是我們得略為看一下其中的一部分,因為許多基督徒漫不經心地重複這些解釋。有的教會習慣每一個主日背誦使徒信經,其中有一句是“祂降到陰間”。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真正明白其意義。它主要是根據對以弗所書第四章這一節經文的解釋,而我們若要帶著悟性敬拜,就必須好好思想這一節經文的解釋。

有人說這是指主耶穌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詩篇第一百三十九篇第十三到十五節可以支持這種說法:“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另外有人認為保羅這裡是指墳墓而言。他們說:“地”是指世界,但是“地底下”則是指地面以下的地方,那必然是指墳墓。甚至還有人說:這是指地獄。地獄在下面,天堂在上面;所以“地底下”是指地獄或陰間。

關於前兩個說法,我只需要說,詩篇第一百三十九篇第十三到第十五節顯然是指發生在地上的事,而不是指發生在地下頭的事。人不是在地底下某一個深坑或井裡成形的。這裡是一個比喻,描述人是從母親的肚腹所生。它不是指身體實際下到地底下。我們也可以用這個說法來回應那種墳墓的解釋。我們倒是需要留意第三種解釋,因為它們在教會史和教義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三種解釋認為保羅是指我們的主死了埋葬之後,就下到陰間,並且在那裡作了一些事,特別是祂在那裡勝過了魔鬼和他的黨羽。又有人說祂在陰間作的事乃是釋放舊約的聖徒,他們是從死亡之日就被拘禁在那裡了。這一派認為主耶穌下到陰間,把聖徒帶出來,與祂一同升到天上。也有人認為祂下到地獄是去向那裡的人傳救恩的信息。他們的根據不只是以弗所書的這段經文,並且也根據彼得前書第三章:“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按着肉體說,祂被治死,按着靈性說祂復活了。祂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就是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着水得救的人不多,只有八個人”(17~20節)。關鍵在“祂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他們認為這只能解釋作主耶穌死了埋葬之後,下到地獄,傳福音給挪亞時代被洪水毀滅的人,給他們“第二次機會”,讓他們有機會悔改相信。甚至還有人說,每一個人死後在陰間都有另一次機會。這是解釋“降在地底下”最普遍的說法。

另外一種解釋是,主耶穌並不是傳福音給他們,好叫他們有機會悔改。祂下到陰間是去向地獄的人宣告祂已經勝過了魔鬼和地獄。祂告訴他們,祂如何在各處打敗神一切的仇敵,祂是萬有之主。

在教會漫長的歷史上,這種論述一再出現。作為牧師和教師,我認為我們應該誠實地面對這些事,不可忽略或逃避,因為顯然這些說法有其意義。我個人主張“降在地底下”就是指地上。我這樣說,是根據下列的原因:我已經說過,詩篇第一百三十九篇第十五節顯然是指地上。當一個人出生時,他是生在地上,雖然詩人的用詞是“地底下”。詩篇第六十三篇第九節也說到“地底下”那裡可能是指墳墓,但同樣的,我們也不能太肯定。

重要的是彼得前書第三章第十九節的解釋。使徒彼得真的是說主耶穌到陰間向挪亞時代的人傳道嗎?我反對這種解釋。我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他們就比別人多一次機會呢?為什麼所多瑪和蛾摩拉的人就沒有第二個機會呢?為什麼其他許多人都是立刻喪生、毀滅在神的行動下呢?為什麼挪亞時代的人就獨享特權?你若主張耶穌是去向陰間的人講道,你就很難回答這個問題。那些人跟別的罪人毫無區別。事實上彼得不是這個意思。他在那段經文中提醒他的讀者,他們是處在一個審判的時代。他在下一章說:“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他警告他們審判快要臨到,只有一個方法得救,就是他接下去幾節提到的方法。他提醒他們,挪亞和他一家是靠方舟得救,我們也靠類似方舟的方法得救,就是靠着受洗歸入主的名下。在基督這方舟裡,我們得蒙拯救。

彼得的論點是,基督徒在世界上的光景與洪水之前人類的光景沒有兩樣。基督在聖靈裡藉着使徒(包括彼得和其他的使徒)說話,警告神的百姓和世人,要“逃避將來的忿怒”。在洪水以前,祂也“藉這靈”透過挪亞警告世人。人類歷史上只有兩次宇宙性的大審判,第一次是洪水,第二次是主再來的時候;在那最後一次審判裡,萬物將被烈火焚盡。所以彼得說:活在第二次大審判之前那世代的人,和活在第一次大審判那世代的人有很多共通性。這是很明顯的。基督現今藉着使徒說話,正如祂“藉這靈”透過挪亞對古代的人說話。這不但是惟一的正確解釋,並且否定了前面那種說法,認為福音只傳給某一些人而不是所有的人。

因此我們若是想要用彼得前書第三章第十九節,來支持我們對以弗所書第四章第九節的解釋,就會發現這是徒勞無功的。我們找不到證據證明主耶穌曾下到陰間去傳道。聖經沒有一處證明祂曾釋放地獄裡被捆綁的人。聖經也沒有一個地方提到我們的主死後曾到地獄去征服魔鬼和他的權勢。事實上聖經正面地告訴我們,這工作在十字架上就已經完成了。保羅在歌羅西書第二章教導說:“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不是在“地底下”作的,乃是“明顯”的——“就仗着十字架誇勝”;也就是說,靠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而得勝。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喊道:“成了!”沒有任何事留待地獄裡完成;所有的工都在十字架上完成了。

最後,聖經還有其他論述,若跟這節經文放在一起看,可以讓我們得到一個結論:我們正討論的這節經文不過是一個畫面,用來描述主耶穌來到世上的情景。祂不是到地底下,而是從天上到地上來。例如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三章第十三節說:“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這裡我們再一次看見升上和降下,降下和升上。它不是指下到地獄,而是指來到地上生活。主耶穌在世上時,曾與尼哥底母談話,聲稱祂的教義帶著最終的權柄。祂說沒有人曾到過天上與神說話,聽神的奧秘,只有祂是從天上來的。“我們所說的,是我們知道的,我們所見證的,是我們見過的。”或者看約翰福音第八章第二十三節:“你們是從下頭來的,我是從上頭來的。”祂不是說他們來自地底下的深坑,他們是在地上,但是比起祂所來自的“上頭”,他們就是從“下頭”來的。“你們是屬這世界的,我不是屬這世界的”也包含了同樣的對比。那是天上與地上之比,而不是上頭與地底下之比。

最後我要引用使徒行傳第二章第十九節。彼得在那篇五旬節的講道中曾引用先知約珥的話:“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有血,有火,有煙霧。”我們不要從字面來解釋“天上”和“地下”。天上和地下的對比是很明顯的。使徒說:這位耶和華“升上高天”。我們再一次看到這是一個比喻的用法,因為“升上高天”的意思是在最高的天上,在可以想像到的最高處。使徒不是說“可以想像到的最高處”,而是說“高天”。沒有比天更高的地方了,天就是天,這是一種強調的表達法。既然天是最高的地方,相對之下地就是“底下”了。這是天與地的對比。

使徒明確地指出,主耶穌因着祂在世界上所作的工,得以成為教會的頭,把一切恩賜賞給教會,並且成為教會的主。祂已經升到天上,祂有這個地位賜下恩賜,因為祂先降到地上,住在人間,成就了某些事。這種解釋避免了關於主耶穌在死後與復活之間究竟作了什麼的一切困惑和猜測。有些猜測甚至悄悄滲入了信經中,但它們毫無聖經的根據。

這裡描述的是整個救恩的運動。我們甚至可以用更強烈的字說,使徒是在描寫救恩的偉大戲劇。使徒實際上是說:他從詩篇第六十八篇引述的那段話,是形容我們的主如何成就救恩和救贖,這位全能的得勝者,如今把恩賜賜給教會中祂的子民。

我們來看看使徒所用的詞彙。人為何需要救恩?答案是,因為在罪中之人是在奴役的光景中。有一個仇敵已經進到世界。神的敵人魔鬼假裝是人的朋友,其實他是人最大的仇敵。他征服了人,從此使人陷于被捆綁和俘虜的境地。希伯來書第二章這樣告訴我們:“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着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14~15節)。人在罪中就成了魔鬼的奴僕;被魔鬼控制。使徒保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從主耶穌得到命令,要他到百姓和外邦人那裡,“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撒但是大仇敵,是地獄一切勢力的元帥;他已經攻擊並打敗了人類,而且俘虜了他們。他對人有一種可怕的轄制力量。罪就像一個可怕的捆綁——“奸詐人的道路,崎嶇難行。”

有人以為在罪中的生活是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其實那是最大的奴役。想想看今天世界上有多少人成了酒精、毒品、性以及其他事物的奴隷。他們高談這種自由的生活是多麼愜意,可是有一天當他們企圖從其中掙脫出來卻徒勞無功時,他們才會發現原來自己是可憐的奴隷。任何人若曾試過打破一個長年的習慣,就能體會罪的這種奴役、勢力、捆綁。此外,人也在律法的咒詛之下。保羅在歌羅西書說:“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二14)。神的律法攻擊我們是因為我們的罪,它也同時定我們的罪。我們生來就在律法之下。我們當受責罰,這是無法逃避的。然後是死的事實。“盡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林前十五26)。這個強大的仇敵捆綁人的一生,使人對死亡心存懼怕。撒但控制着死,並且利用它來捆綁我們。在罪中的人畏懼它,竭盡一切力量想要逃避它,卻無能為力。這是征服了人類的仇敵。神的兒子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擊敗這些仇敵,釋放所有相信祂的人,使他們得自由。基督來是要救贖祂的教會、祂的子民脫離這種捆綁,這種奴役,這種轄制。祂來是帶著這個特殊的目的,祂也完成了祂的目標。

我們的主如今在榮耀中,坐在父的右邊,祂已經把所有的仇敵都踐踏在腳下。然而我們想到祂的時候,必須也想到另外一件事——“豈不是先降在地底下嗎?”祂現在是在天上,但祂曾在地上。祂來到地上居住,正如一首兒童詩歌所說的:

我愛傳講主福音,
就是天使所言,
榮耀君主一度
來到地上居住。

祂離開天庭,“反倒虛己”,這是另外一種方式說:“豈不是先降在地底下嗎?”這是描述道成肉身的方法。正如紐曼(John Henry Newman)的詩歌所表達的:

神的智慧何等慈愛,
當我們在罪惡羞恥中,
末後亞當前來征戰,
解救我們脫離捆綁。

除非祂先降下來,制服仇敵,否則祂不能釋放被俘虜的人。但是祂來了,祂先降在地上。

腓立比書對此有極精闢的描述和解說:“你們當以基督的心為心,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祂沒有堅持自己與神同等的地位,緊緊抓住不放。“反倒虛己”!祂仍然有完全的神性,但祂把一切與神性有關的象徵、表號、尊嚴、榮耀都放在一邊。祂隱藏一切榮耀來到人世。“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說升上高天,豈不是先降在地底下嗎?”意思是說,祂捨棄天上榮華,由童貞女所生,以人的形狀、奴僕的樣式生在一個貧寒的家中。不妨任由你的想像力貫穿在救贖的這一場戲劇裡。祂要對付那已經征服了我們的仇敵,特別是那捆綁我們的強大敵人。

祂不但取了奴僕的形象,並且變成人的樣子。我們繼續讀到,“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于死。”我們在此暫停一下,來思考祂整個一生的特徵之一——順服。祂來是要打一場激烈的戰爭;即使祂還是一個嬰兒時,希律王就企圖殺掉祂。“末後亞當前來征戰,解救我們脫離捆綁。”再想一想祂與魔鬼的衝突,還有祂對父母的順服。雖然祂是神的兒子,祂仍然存心順服。記得嗎?祂十二歲那年,祂的父母在聖殿裡,發現祂“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就責備祂(路二46)。祂回答說:“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祂雖然知道祂父親的“事”,但仍順服馬利亞和約瑟。祂這樣作是因為這是爭戰的一部分。祂也履行洗禮,雖然祂沒有犯罪,也不需要受洗。記得施洗約翰對祂說的話。但祂願意與屬祂的人聯合,祂來是為他們而爭戰的。祂在曠野四十晝夜受魔鬼的試探,祂單槍匹馬與人類的頭號敵人作殊死戰。再想一想法利賽人、文士、撒都該人、律法師對祂的逼迫。那都是救贖戲劇的一部分,是祂拯救祂子民的這場戰爭之一部分。祂“降在地底下”的目的即在此。祂“存心順服”;在這方面祂從未失敗,祂絶對順服父的旨意。然後是客西馬尼園那可怕的時刻,祂清楚知道我們的救贖將涉及什麼景況。祂喊道:“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順服!是的,“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祂甚至前往十字架,以得到完全的勝利。

再來思想保羅對歌羅西人說的話:“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二15)。在加略山他們作出最後的一擊。魔鬼以為只要殺了耶穌,就能除掉祂,擊敗祂。但是他們殺了祂,祂卻將他們打敗了。“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着十字架誇勝。”祂藉着死和復活,最後打敗了魔鬼和他的勢力。祂也同時對付了律法。“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祂這樣作的代價是死在十字架上;他們將祂的身體拿下來,埋在墳墓中。

最終祂被打敗了嗎?感謝神,我們都知道答案。祂並未被擊敗,祂得勝到底。祂死了,並且埋葬了。祂的朋友滾一塊大石頭在墓口,祂的仇敵在一旁看守。似乎仇敵得勝了,一切都落空了。可是祂從墳墓裡出來,勝過死亡。“死被得勝吞滅”,祂勝過死亡和墳墓,因此我們可以和保羅一起說:“死阿!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你的毒鈎在哪裡?死的毒鈎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神,使我們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十五55~57)。

我們的主克服了最後的仇敵。每一個奴役人、捆綁人的仇敵都已經被擊潰了。祂完成這工之後,就復活升到天上。當時門徒與祂一塊兒在橄欖山上,目睹祂的升天。“祂升到高天上。”正如使徒所說:“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

使徒的斷言是,因為祂完成了祂到世上的一切工作,所以如今祂“遠升諸天之上”。他在腓立比書表達了同樣的真理:“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二9~10)。由於祂所成就的,神就將祂升為至高。主自己說過:“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8~20)。再翻開啟示錄第五章,那裡說到有一本用印封嚴的書,就是歷史書,而竟然沒有人能打開那書卷;約翰不禁失望地哭起來。因為這顯示在天上地上都沒有人足以控制歷史。再一次我們看到,似乎失敗了,毫無盼望了,但是“猶大支派的獅子,大衛的根,祂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猶大支派的獅子!神的兒子耶穌!祂是“升上高天”,“降到地底下”的那一位,祂配展開書卷!祂既拿來書卷,就揭開封印。祂是歷史的主。祂坐在神的右邊,“等神使祂的仇敵作祂的腳凳。”祂是造物的主,歷史的主,萬物的主。

使徒已經在以弗所書第一章說過這些。他要我們知道神向我們這些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祂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祂從死裡復活,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超過了。又將萬有服在祂的腳下,使祂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19~23節)。“祂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個人的恩賜。”這一切都是因為這位升上高天的主,先降到地上,征服了仇敵,領我們誇勝。祂贏得權柄作教會的元首,擁有超乎一切的能力。於是祂照着自己的意思,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我們都當感謝神,因為使徒用這番論理,讓我們看見救贖大計的驚人和奇妙——從天上到地上,到墳墓,又回到天上。但我們必須記得,祂帶著我們的人性回到榮耀中。坐寶座的這一位“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帶著祂的人性,也是我們的本性回到榮耀中。從某方面說,我們與祂同在那裡,和祂“一同坐在天上”。這是保羅所描繪教會元首基督的畫面,祂要將各樣的恩賜賞給教會,“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