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卷一 神終極的心意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弗一18)

我們現在要來查考這個陳述的後半——「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這是使徒為了以弗所基督徒所獻上的三個特殊祈求中的第二個,就像第一個一樣,它也是由「何等」一詞引介出來的。當我們查考它的時候,務要謹記在心的是:就像第一個祈求一樣,這一點也是只有那些「心中的眼睛被照明」的人才能明白的。同樣的,它也涵括在前面那個概括的禱告裡,就是祈求他們得到智慧和啟示的靈。若沒有智慧和啟示的靈,我們就不能明白這些事。

關於第二個祈求,有兩個主要的觀點。(譯按:因為這節經文的原文是「他在聖徒中的基業」)有些人主張它是指着神自己的產業說的,指神自己在聖徒當中所得的基業。舊約聖經上所說的「耶和華的分本是他的百姓」(申三十二9)給這種觀點某種支持,新約聖經也有一些詞語意思非常接近。使徒彼得在他第一封書信中論到基督徒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二9)。「屬神的子民」真正的意思是「作為神自己的產業的子民」。所以,有些人就說以弗所書這裡所說的,就是神的所有百姓最後聚集在一起時之總和。神從現今這個罪惡的世代中,呼召出一群百姓來歸於他自己;他從猶太人和外邦人當中呼召人出來。有一天將來到,那時「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他們將會被召聚在一起,那時「以色列全家」同樣要得救。那就構成神的百姓之總數。這樣解釋的人聲稱使徒這個詞是向前仰望那個日子,並且禱告要這些以弗所的基督徒,以及我們所有基督徒都能明白神自己在聖徒中,在他百姓中所得的產業是何等超凡的偉大。換句話說,這個祈求就是:我們可以略微暼見這個蒙贖之榮耀群體的宏大規模,這群體就是我們所屬的,我們將要在其中度過我們的永世。這當然是一個可能的解釋。

另一種觀點認為:使徒所祈求的是我們悟性的眼睛被照明,好叫我們能明白我們即將進入之產業的性質,就是神所為我們預備的產業。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所表達的正是這種觀念:「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使徒所禱告的是:我們越來越明白那擺在我們前頭的,我們要越來越頻繁地暼見它。他希望它對我們而言不是遙不可及的、陌生的。他所盼望的是:我們不單注視着我們的所有權狀和其清單,也能偶而暼見那產業本身,好像摩西站在尼波山上一樣,望見我們所要承受為業的應許之地。

這兩種解釋都有可能,我們無法武斷地說何者對何者錯,因為它可以隨各人領受而有不同的解釋;但在我而言,我毫不猶豫地採取第二種觀點,正如我們在詳細解說第十一至十三節時所說的。我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我不大滿意神有產業的這種觀念。一切都是屬於神的,整個宇宙都是屬於神的。所以對我來說,照着這種意思使用「神的產業」一詞似乎是不恰當的。另一方面,再沒有比從另一個符闔第一章之論述的角度來查考它更為恰當的。保羅說我們不單相信了,也「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直等到神之民被贖」。這基業是用基督的血為我們買來的,我們已經是它的承受者了,但我們仍然留在這個世上。可是神卻把聖靈賜給我們作質定,使我們得以預嘗它的滋味,直到我們進入所買回來的這個基業中,就是我們最後的得贖。因此,「基業」這個詞在第十八節這裡也是指向同一個方向。

從實際的角度看來,我們無論採取這兩個觀點中的任何一個,都沒有什麼差別,因為在這兩種觀點中,它都是一個禱告,要我們認識我們將要進入的榮耀光景,那是神所為我們預備的,那時,我們將要與所有蒙贖的人一起安然穩妥地聚集在其中,並且享受這浩大救恩的一切福分,直到永遠。

既然已經界定了這個禱告的正確意義,就讓我來問另一個問題吧!我們為什麼要思想這件事呢?我們這麼作是正確的嗎?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是因為這整個觀念和其着重點在現今是不受人歡迎的。今天有許多人說:「那是你們基督教典型的看法。我們現在卻置身于這個紛擾的現代世界,我們活在二十世紀,經歷了兩次可怕的世界大戰,以及各種不和諧、混亂、與不安定,還得害怕可能發生另一次世界大戰,擔心有人可能會使用核子武器;你卻勸我們花時間來思想死後的永世與生命。應該勸勸人類竭盡所能停止製造武器,反對製造核子武器。你為什麼不去呼籲世界各國政府,鼓動所有基督教會起來結束這些災禍呢?你所描繪的『未來福分』根本是無濟於事的,它意味着你放棄了該盡的責任。你們根本不食人間煙火,無視周遭的難題。現今豈不是教會參政、努力建造美麗新世界的時候嗎?」

這就是他們的論調。他們說基督教是人民的鴉片,是某種使人暫時覺得快樂的「麻醉劑」,叫人們暫時忘卻現實,住在一個想像的、幻想的烏托邦裡,給他們一種較為安舒的感覺。現代人不喜歡期盼看不見的、永恆的事物,不喜歡強調另一個世界,就是使徒在此所禱告的。

我所提到的反對論調,並不是侷限于外面的世人,或是侷限于共產黨徒,連教會裡面也有許多人持相同的觀點。有某些詩歌告訴我們說:我們不應該只是因害怕地獄、或期盼得賞賜和榮耀而相信基督,我們必須是一個利他主義者,因着基督教本身的緣故而相信基督教。那種觀點在上一世紀即將結束時開始受到歡迎,並且在這個世紀以許多的面貌出現。有一個故事反覆被人提及,說到中東地區一位老婦,有人發現她拎着兩個桶子走在路上,其中一個桶子點着火,另一個桶子才是裝水。有個人把她攔下來,問她拎那兩個桶子作什麼。她回答說她帶著那桶火要把天堂點起來,帶著那桶水則是要把地獄給熄滅掉。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絶佳的故事。還有許多人則是反對講道的時候強調個人的得救。他們說我們不必想到自己、和我們的問題,我們應該關心社會光景。他們說傳福音的弊病就在於它是如此個人性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的、自私的。

我們只需要用這段經文就足以答覆這種論調。使徒保羅禱告的方式直接暴露出這種論調的虛謊。他禱告要我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但是我剛剛所提到的這種論調,除了與使徒自己所說的這段話背道而馳以外,它所批判之有關另一世界的觀點卻是聖經本身所強調的;因此,再沒有像這種論調這麼痴愚空幻的了。單是歷史本身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令人無可置疑。這個世界所知之最大的恩人,帶給這個世界最大益處的人,就是那些最為強調「看見那不可見之事物」的人。你只要讀一讀希伯來書第十一章就可以證實這一點。我們在那裡看到一分名單,其實那是一個陳列館,讓我們看見曾經帶給這世界最大益處的人。那正是他們何以在歷史中如此醒目的原因。聖經告訴我們:他們全都將眼目定睛在未來的世界、過于定睛在今世。那並不是說他們忽略了今世。他們不是生活在修道院或沙漠野地裡的修道士或隱士,他們並不讚同那錯誤的、苦修的羅馬天主教教訓,羅馬天主教對這整個問題的教訓是全然迷惑人的。要回應今日盛行之觀點,不能用修道主義。希伯來書第十一章之「信心的偉人」是以那未見的世界為起點,然後根據這個亮光,來調整他們自己在這世上的生活。

但是,這一點不單對於聖經上那些偉人是真實的,在整個歷史中也都是這樣。舉例來說,最初設立醫院的乃是聖徒。始終有人從永世之光發現對於人類、對於生命的正確觀點,這些人始終是最關切人世苦難的。那採取「今世」觀點的人,一般說來都是為自己而活、很少關心鄰居的人。一般說來,屬靈人都是引進最大改革的人。醫院、教育、文化、工廠法、以及其他類似的事,往往都是藉着聖徒的努力才促成的,這些傳福音的人大致說來都非常關切認識神「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除了更正教的聖徒之外,羅馬天主教中有不少傳福音的聖徒也是如此,但前者尤其是這樣。沒有人比加爾文更關切這世上高尚的、合宜的生活。他、和他如何改革日內瓦(Geneva)生活的故事,感動了其他許多的人,借用他的觀念,這是民主運動史上最令人振奮的一頁。

這在英國則見諸于清教徒的故事,他們為這個偉大的國家奠立了根基。清教徒在政治上是由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領軍的,他們全都是生活在未見事物之光中的人。沒有一個人比克倫威爾更熟悉那未見的事,或是更盼望他悟性的眼睛被照明,好叫他認識神恩召的指望,和這榮耀的豐富。他對另一個世界有着明確的觀念,但那並不表示他忽略了這個世界。他是一位偉大的改革者,給一般人帶來極大的福分,他的一切助手也都是如此。

你只要讀讀十八、十九世紀的歷史,就會發現一個類似的模式。甚至連世俗的歷史學家都承認:十八世紀英國的福音大覺醒毫無疑問地拯救了這個國家,免于一場類似法國大革命的革命。它之所以能夠這樣,乃是因為那次復興的領袖從永遠的角度看見了生命真正的意義,然後就在他們活在世上時努力去改革這世界的生活。換句話說,世界最重大的改革,永遠是因着屬靈的復興而臨到的。

更接近我們的時代,工會總會的成立泰半是那些因這福音而得救之人努力的結果,他們發現工人不該像動物一樣,生活在醉灑、敗德、與無知之中。經常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工業總會運動應該感謝循道主義(Methodism;譯按:泛指約翰衛斯理所帶下的復興),過于感謝馬克思(Marx)。今日為許多人所稱許的那些事,都是一些體認到將來永世生命之重要性的人所促成的。事實上,我毫不遲疑地斷言,這世界所以問題叢生,就是因為人們忘記未來的世界。那些人說我們應該專注在政治和社會事務上,這論調聽起來很動聽、實際;但如果我們真的這麼作,卻沒有想到未來的世界,如果我們不把我們的行動放在永恆的背景下,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的情勢一直在惡化。

由於過去這三、四十年,人們把着重點放在這個世界,論及天堂與榮耀的講道就不受歡迎。但是看看今天的世界,看看其中所發生的事。只有那些有完整人生觀的人,才真正懂得如何活在這個世上。那真正尊重這世上生命的人,乃是那認識到這世界只是未來世界的前廳之人。只有那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女、並且認識這世界是神的世界的人,才是真正關心這世界的人。所以如果你要在這個世界上活出豐盛、有益的生活來,你必須一開始就體認到通往這種生活的坦途,乃是考慮到我們將要前往的那個世界,思想「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花點時間回答前述那種愚昧的空論是必要的。但是在積極方面,我們為什麼必須查考這些事呢?為什麼我要這麼不厭其煩地去認識「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一個非常充分的理由是它所帶給我們的安慰。使徒保羅就是根據這一點,才能夠寫出羅馬書第八章的偉大論述。他說:「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18節)。這就是那段論述的結論。羅馬基督徒面臨一段艱難、困苦的日子,除了這些話以外,使徒沒有給他們其他的安慰。他承認事態不妙、滿了試煉。基督徒永遠是體認現實的,他們從來不裝作諸事順遂的樣子,或是鼓勵人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說一切都很好。相反的,他們乃是像使徒在羅馬書第八章第十九至二十三節所說的:「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嘆息。」基督徒不是一個笨蛋,咧嘴露出空幻的笑容,裝作沒有什麼不對勁,好像這麼一來就永遠不會有任何麻煩,可以一直歡樂歌唱:「我今終日快樂。」那不是基督徒的立場,而是錯誤的心理學。基督徒在所有人當中最清楚這是一個多麼紛擾的世界;但他也知道自己正「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羅八23)。這正是他能夠發出第十八節之斷言的原因。使徒在哥林多後書也對哥林多人說到同一件事:「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四17)。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給我們帶來安慰,所以也帶來鼓勵,激勵我們繼續在這世上爭戰。難道還有比這個更鼓舞人心、更激勵人的嗎?

請留意使徒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如何提出他的論點。他說:如果沒有死人復活之事,如果今生就是惟一的一生,如果死亡就是一切故事的結局,那麼惟一的結論就是:「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32節)。如果沒有另一個生命,我又何必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除了認識「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再沒有任何事能鼓舞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在生活中也沒有任何更大的力量激發我們持續下去。我越認識它,就越受激勵去棄絶罪惡,制伏肉體,為著神所等候要我去得着的而預備自己。這是激發聖潔和聖潔生活的最大動力,沒有任何事可與它相比擬。就如使徒約翰所說的:「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約壹三3)。今天基督徒當中缺少聖經上所說之真正的聖潔,肯定是因為我們沒有花足夠的時間來默想那等着我們的榮耀。世界在我們身上占了太重要的地位,我們很容易從現今經歷的角度來思想救恩,而忘了從那等着我們之榮耀的亮光中來思想。思想那榮耀,乃是通往聖潔的坦途。

但是還有一個論據可以一舉而竟全功地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有關可稱頌的主自己的事所給我們的教導。希伯來書的作者在第十二章這麼說:「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2節)。那就是我們應該作的。我們有段路程要跑,必須「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但作者又仔細地加上:「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在那擺在他前頭之喜樂的光中,因着那擺在他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那是與我們可稱頌的主、救主耶穌基督在這世上時有關的真理。他不以定睛在「獎賞的報酬」為恥。因為他仰望那等着他的喜樂和榮耀。他經過這一切,甚至經過十字架上殘酷的死;他所仰望的幫助他度過這一切。正如我們早先已經看過的,在約翰福音第十七章中,他禱告求再得着他在創世之前與父同享的那榮耀。

使徒祈求叫我們能夠認識這些事;若反對這樣的不單是不屬靈的,也是完全不合聖經的。事實上,使徒在他的歌羅西書中還以命令的形式陳述這件事:「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2)。那裡好像設定羅盤上的磁針。我們要設定我們的喜好,使之保持在固定的方向,穩定地注視「上面的事」,而不是「地上的事」

所以讓我們除掉那種自以為比別人純潔而驕矜自誇的假屬靈。那是因為我們對天堂和地獄不感興趣,這樣作就不像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了,也不像所有的使徒,不像那些最偉大的聖徒,就是這世界所曾擁有過最好的那些人。你花了多少時間思想天堂的事呢?你是否時常定晴在上面呢?你心中的眼睛是否已被照明,因而認識這些事呢?我毫不遲疑地斷言:我們越屬靈,必然就越多想到天堂。我們越親近基督,就必定更多默想他所已經為我們預備的榮耀。這是我們測驗靈命的光景一個不改變的、無誤的試金石。

我們來到最後一點,我要問:我們應該認識的這些事究竟是什麼呢?只有聖靈能清楚將它們啟示給我們。我們絶大多數人都同意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所說的:「我對生命的認識是微小的,我信心的眼目是模糊的。」我對這些事的認識畢竟是多麼微弱啊!有許多人在這些事上感到困惑。作為一位牧師,我經常被人問到這個問題:「對於我們將要前往的天堂和生命,我們為什麼沒有更多的認識呢?為什麼不多告訴我這一方面的事呢?」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覆非常簡單。那是因為那榮耀是如此令人驚訝、如此奇妙、如此完美,所以人類的語言根本不可能將它真正的觀念傳達透徹。它是如此榮耀,而因為罪已經使我們的語言變質了,所以當我們試圖要描述它的時候,所表達的卻是不相稱的觀念。試圖描述它,只會徒然貶低它。所以神出於憐憫,就沒有多告訴我們與它有關的事。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已經告訴我們的事上面吧!

使徒說到「榮耀的豐富」(中文聖經和合本作「豐盛的榮耀」)——他用了一連串最高級的比較語。再沒有比榮耀更偉大的了,然而他卻談論到榮耀的豐富。這使我們對於那超越我們想像力之非凡的榮耀略有概念。他所能告訴我們的一切就是:那是「他榮耀的豐富」。所以不要為此煩惱!天堂是遠比你我所能想像的更為奇妙,無限的奇妙!它全然超越我們所有的範疇;但神還是告訴我們一些事。那榮耀的中心部分,就是我們必要與他同在。「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十四1-3)。那就夠了——與他同在。這也是保羅對死亡的觀念。他不再擔心死亡,因為死對他而言乃是「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的無比的」

我們的主在他大祭司的禱告中也是如此,他向父禱告時發出一個非常特別的祈求:「父啊!我在那裡,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裡,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因為創立世界以前,你已經愛我了」(約十七24)。他所為我們發出之最大的禱告,就是要叫我們得見他的真體,並且得以在他的榮耀中。沒有一件事能超過它!所以約翰在他第一封書信中再次寫道:「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壹三2)。當我們進入那榮耀中的時候,連我們的身體都已經被改變了:「他要按着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1)。我們將要成全完備,「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那是我們所知道的。

使徒保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得以一瞥那榮耀。難怪他會對以弗所人說到「榮耀的豐富」,因為在那裡,在往大馬色的路上,他看見了復活主的面容;那是如此光輝、如此榮耀,甚至連他的眼睛都因那光而瞎了。那光遠比正午時分的太陽還明亮,它是主的榮耀的彰顯。保羅從未或忘。他怎能忘記呢?但他也告訴我們,有一次,就是他寫哥林多後書之前十四年,他被提到三層天,「被提到樂園裡。」他在那裡「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林後十二3-4)。那是預嘗這榮耀,預嘗天堂。他也永遠沒有忘記。所以他能談到「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接下來,在啟示錄第二十一章,那榮耀完全是以象徵性的語言來描繪的。那座天城「是精金的,如同明淨的玻璃」(第18節)。那裡沒有殿,因為神自己就在其中。那裡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星星,因為城當中的羔羊就是城的光。「耶穌基督的榮臉」放光,照亮一切。我們將要住在他榮耀的同在中。

保羅說「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時,意思也是這樣。你和我即將前往的,就是那座屬天之城。使徒彼得以他自己的方式,用下面這段話來表達:「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彼前一3-5)。請注意他所說的。那是「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的。我們不能明白;我們已經習慣了罪惡的世界,習慣了死亡與朽腐。花朵何等美麗!但明天或後天再看看它,你會把它丟到垃圾堆裡去。這世上的每一樣東西都會朽壞、玷污。我們肉身的驅體也是一樣。我們受限于疾病、年老等等。但在那裡卻不然——「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在那裡沒有憂愁,沒有眼淚,沒有罪惡,沒有分離,沒有叫我們不快樂或沮喪的事物。「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但這是隻給「眾聖徒」的。「凡不潔淨的」總不得進那聖城,城外有那些犬類、行邪術的、淫亂的、殺人的、拜偶像的、並一切喜好說謊言編造虛謊的。我前面試着描述的,是隻給聖徒的。主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同樣說到:「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34節)。它是隻為「眾聖徒」預備的,是為那些愛他的小子,在他們被關在監牢時去看他們,給他們食物和衣裳的人預備的。這國度在創世之前就已經為他們預備了,而且是隻為他們預備的。保羅說他受命要叫人「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基督),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二十六18)。

所以,當我們還在今生今世的時候,一個重要之分別、篩分的過程就已經發生了。神伸出他的手來,握住那些將要進到這榮耀、這產業的人;他們都是「蒙召的聖徒」。聖徒就是那些被聖靈分別出來,歸給神的人。結果他們就相信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之救恩的福音。他們信靠他,信靠他完全的工作,而且單單信靠他和他的工作。這個時刻,我們所有的人不是聖徒,就是罪人。我們正在談論的這榮耀,是隻給聖徒的。那是給他們的,沒有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可以將它從他們奪去。「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絶;這愛是在我們主耶穌基督裡的」(羅八38-39)。

如果你是一位聖徒,如果你是神的百姓,那你就會進到我所說的這個榮耀裡去,沒有任何事能夠攔阻你。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個聖徒呢?你是否確定自己是神的百姓呢?務要確定!一旦確定了,就要牢牢持守它,思想它,讀聖經,探究神的話語,牢牢記在腦海裡,每一天都要對自己覆誦。對自己說:「那就是我命定要得着的,那就是已經為我預備的基業,那就是我將要度過的永世。」我們把多少時間花費在上面呢?讓我們為自己禱告,像使徒為以弗所的基督徒禱告那樣。讓我們求神藉着他的靈「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好叫這些事在我們身上成為真實的,好叫我們不把所有時間都耗費在思想這世界的事上,這是一個正在過去的世界。我們反倒要更多思想那將要臨到的是多堅定不移,是多麼榮耀。「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定准你們的情感」,將你內心的慾望定准在他和他為那些愛他之人所預備的事上。「加冕之日越過越近。」有榮耀等着我們,那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的,甚至連人心也不曾想過的。讓我們竭力認識這些事吧!讓我們注視它們,活在它們的光中。然後,我們既然已經看見,就要儘力在這世上活出該有的生命來,向別人述說這位榮耀的神、以及他為所有信靠他之人所作的事,並且盡我們所能的在這即將過去的世界上「到處行善」,像我們可稱頌的主在世上時所作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