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

卷一 神终极的心意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弗一18)

我们已经思想过使徒保罗为以弗所人所献上之一般性的、包罗万有的祈求,接着就要来看特殊的祈求部分。我们发现他所关切的是要他们明白三件特别的事。每一件事都有一个「何等」。他所祈求的是要他们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但是使徒在开始探讨这些特殊的祈求之前,不得不先提醒我们一个攸关重大的原则。他祷告神「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这三件事。乍看之下,我们可能会觉得他前面提到我们需要「智慧和启示的灵」时,对此已有诸多的谈论。但这并不是无谓的重复,使徒不是重复他已经说过的话。他其实是对他们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最重要的事,最中心的事,就是认识神自己;但我也要你们知道这些次要的事,这些特殊的事;然而我必须再次告诉你们,提醒你们:你们只能照着你们的悟性被圣灵光照的程度来领受它们。英文钦定本圣经在这里用「悟性」这个词;但其他译本却译作「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中文圣经和合本亦然)。其间的差异取决于译经者是采用何种原文古抄本。但无论如何,两种译法彼此并无矛盾。在圣经里面,「悟性」「心」经常都是等同的。心在圣经里的用法,不单是指情绪说的,它也指人格的中心,我们的存在、和我们行动的源头。所以使徒所祷告的是,要我们的全人――不只是在头脑上,也不只在学术、理论上――都认识这些事。他所祈求的是要我们以全人来认识这些真理,并且有所回应。

明白这个祷告最佳的途径,是再次看见使徒是将天然人和属灵人的光景作一个对比。稍后在第四章,他会向我们指出我们天然的光景,并且说明我们悟性的眼睛需要蒙圣灵光照。他说:「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17-19节)。这段话里面关键的片语是「他们心地昏昧」,结果就「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无知」「存虚妄的心行事」。这意味着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一个新的能力,因为我们早已有了天然之心思和悟性的能力了。人类的悲剧与其说是他丧失了一种能力,倒不如说他因着犯罪和堕落而不能再恰当地运用他的能力。使徒在论及异教徒、不信的外邦人时,说他们的悟性「昏昧」。他们有悟性,但却是「昏昧」的。

让我们举个简单的例证。有些人变成瞎眼的,甚至连光也看不见。他们的困扰不在于失去了眼睛;他们仍有那个器官。他们的困扰可能是眼球的水晶体出了问题。但那并不意味着水晶体已经消失了,只不过在表面上出现一层角膜翼,这个不透明体称为白内障。水晶体还在,就像他们以往能够正常看见时一样;不过因为这个不透明体的产生,他们却无法看见了。他们的眼睛变成「昏昧」的,有一层遮蔽物把它遮盖了,所以它不再能接收从外面照进来的光线。天然的、「在罪中」之人心思的状态也可比拟为有缺陷的眼睛。瞎眼的人不需要新眼球,他所需要的是除掉水晶体上的那层不透明体,那层遮蔽物,那层迷朦;一旦将它除掉,眼球就能接收光线,他也就像以前一样能够看见了。这就是在罪恶中之人的光景;他有天然的悟性,他有这个机能、这个能力,但却无法看见属灵的事物。这个能力变成瞎眼的,昏昧的,有层幔子遮蔽在其上,把它给关闭了;虽然圣经上所记载神的救恩荣耀之光就在他的眼前照耀,甚至在大自然中照耀,他却无法看见。所以,我们「心中的眼睛」需要被照明,把那不透明体、那遮蔽物除掉,好叫属灵的眼睛能够像人类原初受造时一样发挥它的功用。

我所举的例证应该对此有所帮助,但我们还必须加上圣经所教导的另一个真理,即人类的困扰不单在于他的悟性已经昏昧了,更是因为他也需要力量。这就好像眼睛若不使用就会萎缩退化一样,这时视觉神经本身已经丧失了力量。所以人类需要双重的工作,他需要把那不透明体除掉,他也需要恢复属灵视神经的能力和力量。

圣灵能供应我们这两面的需要,而且只有他能供应。我们看见世界上许多知名的人物,在面对属灵的真理时竟然一窍不通。带瞎眼的人去看一处秀丽非凡的景色,是毫无意义的,他根本就看不见。他甚至可能会否认有这样的景色存在。美景当前!问题在于他看不见。在我们能鉴赏属灵真理之前,「我们心中的眼睛」需要先蒙光照。

我们还必须小心留意的是:这是保罗为基督徒献上的祷告。他在这里是为那些已经「在基督耶稣里」的人祷告,他们是与众圣徒同为后嗣的,已经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推论出下列几个原则:第一,只要我们今生还活在这世上一天,就始终需要圣灵光照的工作。我们永远不可能到了一个地步,就不再有此需要了。只要我们还在这里,被缺陷软弱充斥,置身于罪恶的世界中,罪的律仍旧存留在我们身上,我们就还需要圣灵这种光照的工作。我们一定都从经历里得知此事。无论我们有多少学问,无论我们对圣经有多么深刻的了解,一旦我们在日常生活上退后了,就会发现圣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对我们说话。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我们永远没有属灵的假期。我们不能靠着所积蓄的存粮而生活。就像在旷野中拾取吗哪一样,我们也必须逐日更新我们属灵的悟性。除非我们领悟到我们必须倚靠圣灵,不然圣经就不会向我们说话。如果我在读神的话时没有祈告求光照,可能无法从其中得到多少益处。我们绝对不要失去对于圣灵的大能和光照之倚靠。使徒约翰所说的「恩膏」「从那圣者受了恩膏」(约壹二20、27),其实是继续不断的,而且是日益增加的。

我们所获得的第二个原则是:属灵的认识显然是逐渐增进的。保罗为以弗所人已有许多的认识而感谢神;然而他还希望他们的知识能够增长。事实上,他继续不断重复这个祈求。在以弗所书第三章那个重要的祷告中,他又多次为了同一件事祷告。我们不过是在浩瀚无边之真理海岸上散步的小孩;基督徒最可悲的事,莫过于给人一个印象,认为他已经「到达」了。一般说来,那是因为他完全从赦罪、成圣等经历来思想基督徒的生活。这个角度会导致基督徒以为他已经「到达」了,已经完全了,已经得到一切了!但这样的观念是全然与新约圣经的教训背道而驰的,新约圣经所描绘的其实是一种逐渐的长进与发展,以及一种不断增长的悟性。

圣经告诉我们:我们一开始只是在基督里的婴孩。然后我们开始成长并积蓄知识,并且一直持续下去,与日俱增。有时我们可能会愚昧地以为我们已经知道一切了,然后突然之间又有新鲜的事物开启在我们眼前。我们继续学习,「荣上加荣」,像保罗一样「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始终切慕要认识更多、知道得更多。这才是正常的基督徒生活。

所以对我而言,这似乎是我们基督徒光景最好的一个试金石。我们今天的属灵认识是否胜于一年之前呢?再回顾十年以前我们的基督徒生活,你能否说自己今日的属灵认识胜于当时呢?我不是问你对于圣经的字句有没有更多的认识,好像你对莎士比亚(Shakespeare)的认识有所增加一样;我不是问你是否记得圣经上的许多经文。我问的是你的属灵认识和悟性是否有成长。你对于真理是否有更深刻的领受呢?你是否觉得自己一直不断被带领向前,仿佛在一栋大厦里经过一间又一间的房间,并发现新鲜之智慧和知识的宝藏呢?那就是试金石了。保罗所祷告的,是要以弗所人对真理有越来越多的认识和领悟。

我们所得到的第三个原则是:我们必须继续不断为悟性的眼睛蒙光照来祷告。这也可以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我们是否一日又一日地向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祷告,求他照明我们悟性的眼睛呢?这应该是我们每天持续不断的祷告。我们应该总是在读圣经之前先为得着这种光照来祷告。我们每天的生活应该持续不断地渴慕「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我们当中许多人问题是在于从未觉悟到有这一个需要。我们似乎以为自己已经「到达了」,已经「认识」了。我们比那些自由派神学家、比那些非基督徒知道得更多,所以我们似乎以为自己已经积聚了基督徒的所有知识了。其实我们不过是初学者,是婴孩,只是在起点而已。我们必须努力向前,直到完全的地步。我们对于基督徒的教义是否有兴趣呢?我们是否真的看见它的重要性,或是觉得它令人厌烦、无趣呢?我们是否始终在寻求一切兴奋刺激的事物来支持自己呢?我们是否领悟到:神使我们得救、蒙召,得在基督里,是要我们对于真理和教义的领悟能够与日俱增,是要我们越来越关切这件事过于其他的事,是要「我们心中的眼睛」、我们的领悟力能够被照明,直到最后?

将它牢记在心,那是多么要紧啊!我们接下来就要看使徒要这些以弗所人认识之三件事当中的头一件,就是「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对于这段话里面的「指望」一词之意义有诸多的争议。有些人说它是指我们所盼望的事。但这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这些事是保罗的第二个祈求――认识「他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中所论及的。「指望」(或「盼望」)一词在圣经中有时是这种意思,但在这里却不然。使徒当然是指这盼望本身,他的意思是,我们明白我们已经蒙召来得到这些事,并且是为了这些事而蒙召的。换言之,「指望」一词是再次指着得救的确据说的。

我们所面对的下一个词是「恩召」――「使你们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这个词立刻将我们引向另一个重要的神学问题和原则,这是一项重要的教义。让我们再次试验自己。我已经强调过:没有一件事比我们悟性的眼睛被照明更为重要。我们姑且这么说:身为一个信主多年的基督徒,你的「眼睛」曾否如此被照明,以致于明白「恩召」一词呢?我们应该明白它。但使徒所说的这个「恩召」到底是指什么呢?你可能已经把这卷以弗所书读过许多遍了,但你是否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呢?我们在此所看见的,是新约圣经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但很可惜的是我们现今却不常听见这个词;虽然它以前曾是极为被人看重的,尤其是在福音派基督徒当中。

初代教父经常正确地教导说,圣经中有两种「呼召」「恩召」。有一般性的呼召,还有特殊的呼召。举例来说,我们在使徒行传第十七章读到使徒向雅典人讲道的时候说:「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那就是一般性的呼召。耶稣基督的福音向全人类发出一般性的呼召,要他们悔改信福音。福音必须传给全世界各地一切受造之物,他们全都是「蒙召」来悔改相信的。很显然的,使徒这里的「恩召」一词不可能是这种用法,因为这并不是给一般世人的信件,而是一封特别写给基督徒的信。他正为那些已经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祷告。所以这是指着圣经中另一类型的呼召说的。

有一种特殊的呼召,或者借用教父们所用的词语,有一种「有效的呼召」(effectual call)。神一般性的呼召,并不永远都是有效的呼召。有许多曾经听见过一般性呼召的人,最后将会发现自己置身于地狱里面。有一些生活在罪中,享受罪中之乐的人,却能正确地告诉你福音的内容。他们能够描述何为悔改的呼召,说明福音的内涵是什么。他们对于福音有一般头脑上的知识。他们曾经听见一般性的呼召,但却没有回应它;它在他们身上不是「有效的」。但有一类型的呼召或恩召是有效的,那正是使徒在他的罗马书第八章中清楚说明的:「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那里所指的「被召」,不可能与一般性的呼召有关,因为那些听见一般性呼召、却没有回应的人并不是「爱神的人」,也没有「按他旨意被召」。使徒在那里所说「被召」的人,是单单指着这个伟大的应许能适用在他们身上的人,他接下去就进一步地界定他们:「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罗八28-31)。这是指一种特殊的呼召。在那种含义下所说之蒙召的人,已经被称为义了,而且更进一步的,他们已经得着荣耀了;但那些只接受要悔改相信之一般性呼召的人却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在以弗所书第一章第十八节所读到的,不是指一般性的呼召,而是有效的呼召,或特殊的呼召。我们可以用如下的方式来说明。神透过福音、并藉着圣灵,将这一般性的呼召传给世上所有的人。但他却特别呼召某些人;一个人除非是在这种特殊含义上蒙召了,否则就不可能成为基督徒。「蒙召的人」就是基督徒,基督徒就是「蒙召的人」。他们是神的话在他们身上发生果效的人;神的话带着大能临到他们身上,神的话以命令的形式临到他们,他们发现那是不能拒绝的,并且愿意以全人来回应它。使徒所祈求的是要他们能认识这恩召的指望。希伯来书的作者则说基督徒是「同蒙天召的」。保罗在另一个地方则说:神「以圣召召」了基督徒。他所要我们认识的是这个恩召的指望,就是它的确据,它的确凿性。你是否已经有了得救的确据呢?用彼得的话说:你是否「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呢?这就是基督徒能够过快乐生活的秘诀。这世上有仇敌存在,魔鬼的暗示都带着疑惑与不肯定,并以此攻击我们:罪也搅扰我们,使我们以为自己根本不曾成为基督徒。你对于自己所蒙之恩召的指望是否有把握呢?

这正是更正教与福音派立场的精髓。罗马天主教不喜欢得救确据的教义,并且公然抨击它。她不要我们得到个人的把握,我们的确据必须取决于我们所委身的教会。不单如此,他们还说在我们获得所应许的安息之前,必须先经过炼狱。每一件事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取决于教会、教会为我们的祷告、点燃蜡烛、为得赦免而付出的赎金、以及圣徒额外的善功上。整个罗马天主教的立场都是不确定的、臆测的。但是更正教的精髓,就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知道他的得救是确定的,马丁路德发现这一点时给他带来永远的大喜乐;他可以抵挡魔鬼、地狱、和撒但自己;基督徒认识他所信的基督;他的盼望是确定的;他所蒙的恩召和拣选是坚定不移的。

所有的基督徒都应该拥有确据和肯定的把握。不单是罗马天主教否认这一点,现代的某些神学学派也拒绝它。巴特思想学派(The Barthian school of thought)虽然拒绝旧自由派的思想,似乎与福音派的立场较为接近,其实却是大不相同,尤其是因它不喜欢确据。它教导说基督徒是不可能有确据的。但是根据使徒的祷告,一个基督徒应该认识他所蒙之恩召的指望,他应该对它有绝对的把握。

要获得这个确据,第一步是我们悟性的眼睛必须蒙光照。我们也已经看见部分的答案是在于圣灵的印记这整个教义上,正如我们正思想第十三节时所看见的,圣灵的印记就是要把这个确据带给我们。但那并不等于是全部,不然使徒也不必用这种方式为以弗所信徒祷告了。他的意思就是说:我感谢神,你们已经得到你们的确据了,你们已经受了圣灵为印记了;但我仍然祷告,求神照明你们悟性的眼睛,好叫你们知道你们所蒙的恩召――他在你们身上的呼召――有何等的指望。

其间的差别似乎如下:正如我们已经看见的,圣灵的印记主要是主观方面的,是发生在经历范围里面的,就着某个角度而言是无可言述的,那是圣灵直接与我的灵一同见证我是神的儿女。但感谢神,那并不是确据的惟一理由;因为我们如果单单倚靠主观上的意识,有一天就会发现自己置身于非常疑惑的状态中。你可能已经受了圣灵为印记,然而由于堕落犯罪的结果,或是因着环境、疾病、或你身体上的某种软弱的缘故,魔鬼可能会攻击你,甚至叫你的把握都动摇了。正如使徒彼得所提醒我们的,魔鬼就像吼叫的狮子一样,他可能会倾全力来攻击你,以致你整个世界都摇撼了,你可能会受到试探而说:「我过去所得到的一定是个虚假的经历,一定是我在自欺欺人。」如果你只倚靠主观的经历,可能会发现自己落在一个极悲惨的状态中。所以使徒非常盼望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知道确据的根基,对于我们整个地位的把握能有更进一步的基础。他现在所提到的是客观方面的,我们悟性的眼睛必须被照明来领受这一点。它是藉着心思而来的,然后透过我们整个的存在而发挥功用。它不是理论性的,但却是以心思开始。它基本上是悟性的事。我们的悟性不再昏昧,我们向着属灵的真理已经活过来了;而我们的确据和把握就植根于那个悟性上。

这个确据、这个盼望的第一个成分,第一个要素就是:我们对于那位召我们的神应该有更深、更多的认识。请注意,使徒非常小心谨慎地说:「使你们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盼望,要有一个极深的把握,我们就必须对于那位召我们的神有更深的认识。没有任何事比我对于神的属性之认识能给我更大的盼望和确据。正如诗歌所提醒我们的,「我不敢靠最甜感觉」,因为感觉是如此善变;但我却可以永远倚靠他。神是永远的,神是不变的,神是永存的,神永不改变他的旨意。再没有任何比这更大的安慰和慰借了。神开始了一个工作,绝对不会半途而废的。你和我经常都会有这一类的罪恶感。我们会因为某些计划而兴奋、热心、热衷;其他人看见我们,会讶异于我们的热心、动力、和努力,觉得他们自己什么也没作。但是往往看见的是,在六个月之内,整个情况完全改观。我们又失去了火热的心,不再感兴趣,又回头去作一个松懈的、形式上的基督徒。但神永远不会这样。他是永远不变的,他是「众光之父……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一17)。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安慰和更大之确据的根基了。因为那召我的是这位永远不变的神,就如另一首诗歌提醒我们的:

将来的事,现在的事,低处的事,高处的事,都不能阻碍他旨意,或使我与他爱隔绝。

然后,我们也必须明白:我们的整个地位都是倚靠神所立的约。在我们能认识神所立的约之前,我们悟性的眼睛必须先被照明。在创世之前,神就与他自己的儿子立了一个约――一个救赎之约,一个拯救之约。因为那是他所立的约,它就是一个永远的约。神是耶和华,是守约的神,就是那说「我是自有永有的」一位。神已经把一群「百姓」赐给他的儿子,就是他所要救赎的。他的儿子进入这个约中,应许要救赎他们。主耶稣基督就是新造族类的元首,他是我们的代表,是我们圣约的元首,我们是由他代表的。父与子之间所立的约是个永远的约。这个约已经启示出来,向人显明了。救赎的应许曾经赐给亚当,给亚伯拉罕,再向摩西复述,然后是给大卫;并且神所兴起、打发到以色列人当中的先知也在他们的书上持续地教导此事。我们越是明白与神救赎之约有关的应许,我们的确据就越大。

我们再次来看希伯来书第六章第十三至二十节教导的伟大真理。为了要帮助我们,神甚至起誓。他不需要这么作,但他却向亚伯拉罕这么作了。他以起誓作为他的应许的「实据」。他没有一个比他自己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就「指着自己起誓」说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他已经签了名,他已经保证了,他已经使它成为绝对坚定不移、不容违背的。神的誓言!你曾否在圣经中查考过呢?你曾否花时间默想它呢?希伯来书的作者暗示说:那些曾经非常殷勤于「伺候圣徒」、以及其他方面之事的希伯来基督徒,却在这方面轻忽了;所以他劝勉他们说:「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来六11)。回到那个约去,研究神的誓言,体认它对你的适切性,在这件事上蒙光照。这就是使你的盼望坚定不移的途径。

然后,再想想神的大能。我在此只略略提到这一点,因为使徒在这段经文中的第三个祈求就是特别与它有关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件事能够拦阻神的旨意,没有一件事可以抵挡神的计划。这是绝对可以确定的,因为其背后有全能神的大能。

我们也必须明白神的「恩召」是他的计划的一部分;虽然这计划有许多部分,神却看它为一个整体,所以只要我们是在这计划里面,其终极的结局是我们可以确定的。保罗在罗马书第八章第二十九至三十一节详述其逻辑:「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他接着问:「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然后就回答他自己的问题:「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这个逻辑是不能改变的,它是我们对于这个有福之盼望有把握的根基。换句话说,如果我已经「有效地」蒙召了,我就肯定可以达到那荣耀的结局。如果我已经在神的心意中蒙召了,我就已经是「得荣耀」的了。就是这样肯定!当神起始一个工作,他永远会完成它。「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心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一6)。没有一件事可以阻止它。约是一个,计划是一个;如果一个环节出现了,其他所有的环节也将会、而且一定会接着出现。我们的主说:「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8)。你是否清楚这一点呢?你是否经常翻开罗马书第八章那段经文,读它,照着祷告说:「这在我是真实的。我已经蒙召了,所以我是已经称义的了,所以我在基督里已经得荣耀了」?当魔鬼攻击你时,你是否引用这些经文回答他呢?那正是我们的主在受魔鬼试探时所作的。他有这悟性,他引用圣经来回答魔鬼。那就是我们悟性的眼睛蒙光昭的部分用意。

最后,我们必须明白发生在我们身上之事是有教义作基础的。确据最大、最实际的根据之一,就是新生、或重生的教义。如果我已经从神、从圣灵而生,我就不可能再背道,那是不可能的。没有所谓「从恩典中坠落了」这回事。若说永远的神将永生的种子植在我们里面,后来却又让它被毁坏掉,那不可思议的,是不可能的,有人认为我们有一天重生了,后来可能又犯罪,因而失去我们的永生,然后又再重生,就这样在这两种地位之间摆荡,这种观念是建立在对于重生教义完全的无知上面。那些赞同它的人,悟性的眼睛需要被照明。根据圣经的教训,一旦我成为一个基督徒,我就是「在基督里」的人,已经与基督联合,与基督连结了。我过去怎样「在亚当里」,现在也照样「在基督里」。我已经被无法打开的结与他系连了。一旦我们明白这个教义,我们的盼望就会确定、坚定不移。你不可能又在基督里,又在基督外。你不能够一天「在基督里」,第二天却又在基督外。如果你是「在基督里」,就永远不可能再从基督里出去。你若不是在永恒里,就是完全与永恒无分无关。我们必须明白、领悟我们已经有福地、奥秘地与基督联合的这个教义。他是头,我们是身体;我们是「在他里面」,属于他,与他联结。

我再问一次:这些事对你是否具有意义呢?这就是我们灵命的试金石,足以测出我们是否在恩典里长进。

我再问:我们是否可以诚实地、满有把握地说出下面这些话?这是我们的试验――我的所有希望根基,在于基督公义、宝血:我不敢靠最好的义,我只敢靠耶稣之名。基督磐石,我所稳踏,其他地位都是流沙。

甚至在乌云笼罩、一切事物似乎都和你过不去的时候,你仍可以继续吟诵这首诗歌,并说――即有黑云掩他的脸,他心不变,他恩不移;每次风浪难欲漫淹,信心的锚抛牢幔里。

但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和写这首诗歌的人一同唱最后一节呢?――他誓、他血、他约可靠,我名已经刻在他手;四围虽然都能倾倒,他仍存在永不弃守。基督磐石,我所稳踏,其他地位都是流沙。

你是否认识「他恩召的指望」呢?你是否使你「所蒙的拣选和恩召坚定不移」呢?你是否安息在「他誓、他血、他约」、他的永不改变上面呢?你是否看见他呢?你是否感觉到他呢?你是否能够安息在与他有关的真理上呢?他在他的恩典里,已经藉着圣灵和他的话语将这真理向我们启示出来,并且照明我们悟性的眼睛,使我们能领略并明白它。寻求它吧!你应该欢喜快乐,你应该拥有坚定不移的盼望,是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摇动的。你可以用这种方式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