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基督徒對神的認識

卷一 神終極的心意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因此,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就為你們不住的感謝神,禱告的時候常提到你們,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弗一15-17)

我們現在來看第十七節所記載之使徒真正獻上的禱告:「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原文與英文都沒有『賜人』這兩個字)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這個祈求一直繼續下去,直到本章結束;但它可以分成兩個主要的段落。首先是一般性的祈求,然後保羅再轉向某些特殊的事。所以我們先從查考一般性的祈求開始。這顯然是非常重要、必須優先探討的,因為它支配了跟在後面的一切。

這個祈求至為引人矚目,尤其是從使徒所已經告訴我們關於這些以弗所基督徒的事看來更是如此。他們已經相信了主耶穌基督,並且信靠他:「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他們已經委身於他,甚至已經「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他也知道他們已經――同樣是藉着聖靈――得着了「基業的憑據」,這基業就是他們被命定要領受的。縱使是這樣,我們在這裡發現使徒對於他們的光景仍不滿意。我們可能會以為不需要再為這些經歷了這麼大福分的人祈求什麼了。但使徒卻仍然為他們禱告,而且其禱告極為迫切;他沒有停止為他們禱告,為他們獻上特別的祈求。他為以弗所人所作的,他也為他寫信的對象,就是其他基督徒而作。他為所有已經成為基督徒的人、為他自己所建立的所有教會禱告。他在此顯露了偉大的牧者心腸,對他們亟表關切。他為他們禱告,因為他們所得着的是如此之多;而他盼望他們對神恩典無窮盡的豐富有更多的體認。

悔改歸正並不是終點,只是開始,只是頭一步。可以把它比喻作一個人的出生。一個孩子的出生並不是終點,而是生命的起頭;重生與悔改歸正在屬靈方面也是如此。使徒之所以為他們禱告,就是因為知道這一點,並且察覺到這些人前面有巨大的潛能。在我們所能想像的每一方面,這些人前頭都有這些潛能,而且當一個人在恩典上已經有如此多的長進、已經登上屬靈生活的高峰時,使徒仍然急切地盼望他們能瞥見他自己正從那高峰所享受的榮耀觀點,鋪陳在他前面的全景,以及那持續出現的新高峰。甚至到了他一生的終點時,他仍然對腓立比教會論到他自己:「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腓三13),並且加上一句「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神斷不許可任何人只停留、或駐足在開端,只以基督福音初步的原則為滿足。

使徒的這個禱告是至為要緊的,因為我們在其中可以看見它對基督徒生命之長闊高深所作的清晰描繪;我們在其中見到神那驚人的恩典和愛所帶我們進入之生命的榮耀。

我們基督徒生命的光景有一個試金石,就是看使徒實際上所祈求的會不會令我們覺得驚奇。我之所以說這話,是因為多年來所盛行的教導都主張基督徒的生活可以劃分成兩個階段。這種教訓告訴我們:頭一個階段是,人需要蒙拯救,他們需要蒙拯救脫離罪咎與罪的刑罰;那是傳福音的任務。他們都同意那只是開端,還有第二步。他們說:這樣的人所必須採取的第二個步驟,是蒙拯救脫離罪的權勢、暴虐、與奴役。或者用另一種詞彙來說,他們說我們頭一個需要是稱義,然後所剩下來的就是成聖。所以現在必須向已悔改歸正的人介紹成聖的教義。我們需要為這樣的人禱告的,就是叫他們可以成聖。

這一切當然都是真的,但我所要強調的是:這並不是使徒為以弗所人禱告的內容。他禱告的是求神「在對他的認識上將智慧和啟示的靈」賜給他們(直譯;中文聖經和合本譯作「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這一點對於我們的意義是:我們基督徒生活中的煩擾,絶大多數都是起因於我們的觀念是如此以人為中心,是如此主觀。我們總是以人和他的需要為起點,而不是從神開始。人需要赦免,然後則是蒙拯救脫離罪,好叫他可以不致因着失敗的人生而不快樂。我們被人和他的需要以及所能為人作的事纏住了。但使徒的方法截然不同。我們的救恩觀絶對不能是以人為中心的,它永遠都必須以神為中心。這是使徒教訓最突出的特點。我們已經看過:他在第三節是以「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開始的。所以,當他要為以弗所人祈求時,主要不是為他們的成聖、或他們的福祉、或他們的喜樂祈求,而是要叫他們得到「在對他的認識上……智慧和啟示的靈」。這是他首先引入的。

在使徒這一面而言,這並不是例外。他為腓立比的基督徒禱告的是:叫他們的愛心得以增長,並叫他們在知識和屬靈的悟性上得以增長。他在歌羅西書中的祈求仍然一樣。使徒對於悔改歸正者首要關切的,始終是要叫他們能認識神。他主要並不是從主觀的狀態或光景來思想的,而是想到他們與全能神的整個關係。我們有一種致命的危險,就是忘掉這一點,並發展出錯誤的着重點。我們永遠都必須依循使徒的典範,將事物擺在正確的次序上。在本書信後面,使徒將會多方面論到成聖;但他並不是以那個主題開始的。關於福分與喜樂,他有很多要說的,但他也不是以那個開始。他的起點,也就是我們永遠該有的起點,就是我們需要多而又多地認識神。

所以他的頭一個祈求是要叫以弗所人得着「在對他的認識上……智慧和啟示的靈」。在思想這話是什麼意思的時候,第一件必要的事是:我們應該清楚知道這裡的「他」究竟指誰。有些人認為這是指主耶穌基督說的。但我認為那是十分錯誤的看法,它顯然是指着父神說的。整個上下文都肯定地表明這一點;因為使徒接下去立刻就說那認識的頭一個要素是:我們應該認識「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正如我們已經見過的,那當然把問題給解決了,那召我們、揀選我們、預定我們的乃是父神。同一個原則也適用於「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這幾個子句顯然都是指着父神說的。使徒告訴我們,他希望我們認識「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這只可能是指着父神說的。所以使徒希望我們得着的知識,基本上主要是對神、永遠之父的認識。

當然了,正如使徒在本書信中清楚說明的,也如新約聖經遍處清楚說明的,只有在主耶穌基督裡、並藉着他,我們才有可能得到這知識。所以就着某種角度而言,我們不能把它們分開。正如我們的主自己在他大祭司的禱告中所說的,我們所必須得到的知識是認識父和子:「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3)。使徒在哥林多後書寫道:「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四6)。我們所需要的是認識神――這位他正在向他禱告之榮耀的父――的榮耀,而這榮耀必須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才能見到。「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十七3)。這個知識是有媒介的,我們只有在可稱頌的救主裡、並藉着他才有可能得到;但這知識至終乃是認識神自己。

我們在此面對了基督徒信仰與生命之至高的範圍,而且正如我們陸續看見的,我們只能說:「這事誰能當得起呢?」對於神的認識,就是使徒為所有這些在以弗所的年輕基督徒所禱告的。它也是所有的基督徒始終、無論何時都需要的。我們最主要的需要乃是認識神。正如我們的主在他大祭司的禱告中所說的:「公義的父啊!世人未曾認識你,我卻認識你;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來」(約十七25)。

「認識」這個詞語,是個非常強烈、非常有力的詞語。它所表達的並不是一種草率的、匆忙的相識;它也不是指一種膚淺的表面知識。當然也有這種知識存在,但使徒的用詞所表達的是精確的、精密的知識,確定的知識,也是一種經歷的知識。它是一種深邃的知識。他無法用更強烈的字眼了;它的意思是指我們所能想到之最完滿的認識。他為這些人禱告的是:他們應該對神有這種的認識。他們此時仍在地上,而且其中有許多人可能是奴隷;這種情形在開頭幾個世紀並不是罕見的。他們都是凡夫俗子,或許還是無知的、未受教育的、沒有學問的;但那並沒有造成任何的差別。他所禱告的是要他們得到這完滿的知識,這完全圓滿的知識,這精確的、明確的、精密的、經歷的知識――認識那一位他不僅描述為「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更是那難以言喻的「榮耀的父」

當我們開始分析這個觀念的時候,必須先強調消極的一面:使徒所禱告的,並不是要我們對神祇有一種頭腦的、理論的知識。確實有這種知識,而且是極為重要的。神已經將自己啟示出來了,為要叫我們能在那種含義上認識他。他在自然界已經這麼作了,他在歷史中已經這麼作了,他在他的計劃中已經這麼作了。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在頒佈十誡和摩西律法上已經那麼作了,為要藉它們將神的所是與他的屬性教導百姓。人類的煩擾始終是因為他們對神的無知所致。所以神已經把這種對於他自己之一般性的知識賜給了我們。但是,那並不是使徒在此所想的那種知識。我們應該對於神的屬性有所認識,這一點是攸關緊要的。在英國清教徒的時代,我們見到許多偉大的清教徒傳道人一直不斷詳細詮釋神的屬性――他的永恆性,他的無所不在,他的無所不能等等。這類的講道是非常重要的,但卻只能形容為理論性的、頭腦的、觀念上的、或命題上的知識。使徒的禱告當然也包括那種知識在內,但卻超越了它。

換句話說,當保羅在此寫到關於我們對神的認識時,他的意思不只是要我們知道許多關於神的事。這有一個非常好的理由,正如雅各在他的書信中解釋的,他說:「你信神祇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雅二19)。鬼魔對神也有那種知識;他們並不是對於神的偉大、力量、和威嚴一無所知。就着那種含義而言,他們也相信神;但那種對神的認識卻不是叫人得救的認識,因為它只能叫人感到戰驚。所以我們必須強調:使徒心目中所想的知識,並不是停留在知道某些關於神之真實的事。我們需要知道這類的事,我們需要知道他是「創造地極的主」,是「審判全地的主」,他是全能的,是永存的。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之所以如此膚淺、隨便,正是因為我們對於這類與神有關的真理一無所知所造成的。對於許多人而言,「他們眼中不怕神」這句話仍然是真實的。我們不再像我們的祖先一樣是「敬畏神的」男人和女人。讓我們留意使徒的話吧!

再者,保羅所提到的不單只是對於神所賜之福分的認識。他稍後將會探討這些福分,正如我們將會在他三重的祈求中看見的,這三重的祈求也就是:要叫以弗所人特別認識神的呼召之盼望,認識他在聖徒中之基業的榮耀是何等豐富,並認識他向我們這些相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的浩大。但他目前還沒有發出這三重的祈求,仍然是在一般性的禱告上。我們在這裡所見到的,是十分令人感到驚愕訝異的。他所關切的是:我們應該對神有直接的認識,與神有真實的交通。用現在流行的神學術語來說,就是我們應該與神相「會遇」(encounter).他所指的是個人性的、親密的認識神。無論我們對於近代盛行的神學教導趨勢抱持何種觀點,我們至少必須同意這樣回頭強調神人相遇的觀念,就是我知道神在那裡、我在這裡的這個「實存的時刻」,強調這種「你一我」「我―你」的關係乃是有益的。保羅心目中所想的認識,不只是神學,不只是觀念,不是某種抽象的、學術性的東西;它乃是一種個人性的、直接的、真實的相會。他所祈求的就是對神有真實的認識。

這個真理几乎是不可言說的,但它意味着神對我們而言應該是真實的,我們應該意識到他、意識到他的同在。我要大膽地請問你:你對此是否有所認識呢?當你屈膝禱告時,你是否知道神就在那裡,你是否意識到他的同在呢?使徒心目中所想的正是此事,他盼望我們逐漸對於神的榮耀有所認識、有所明白。所以他才會強調他是在向「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禱告。你曾否感受到、意識到神的榮耀呢?你是否曾經感受到雅各說「耶和華真在這裡……」「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創二十八16-17)時的感受呢?這意味着他除了神的榮耀之外,也對於神的愛略有所知、略有所曉。這榮耀以一種可畏的、「敬虔的懼怕」充滿我們,但這愛卻令我們安心。

我再次強調:這不只是對於神的愛抱著泛泛的信念;它意味着我們開始認識到,並且直接、親身經歷到神的愛。「認識」一個人,所指的是超過表面的知曉。我們很容易漫不經心地說「我知道這樣那樣」,但意思只是說「我曾經被介紹給他認識,並與他說了幾句話」,或「我知道他」。但那並不是真的認識一個人。使徒在這裡,以及聖經其他地方所用的「認識」這個詞語,指的是親密的認識。當它用來指神對我們的認識時顯然更是如此。神藉先知阿摩司論到以色列人說:「在全世界那麼多國家中,我只認識你們」(摩三2直譯;「只認識」中文聖經和合本作「選上了」)。它的意思顯然不是說神不知道有其他國家的存在,因為神知道列國。此處認識的意思是指一種獨特的、直接的、親自的、特別含義的認識,其意思是指他特別關切他們。所以使徒正在禱告的是,要這些以弗所人認識神對於他們本身的愛,也可以感受到那愛。

這是指在一種真正的、實質的含義上與神有交通。這正是我們所引用之經文的含義:「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3)。猶太人知道些關於他的事,他們都在律法上受過訓練,並且熟悉聖經;但那是不夠的,「永生」所指的是「認識神」「認識耶穌基督」。我們發現使徒約翰也表露出他對基督徒有相同的盼望,他在寫他第一封信時,稱他的受信人為「小子們」,他說「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約壹一4)。他也解釋這個盼望如何達成:「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但單是與使徒相交還不夠,所以他又補上一句說:「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相交意味着交通,親密,作伴,共享同一個生命。那正是「認識」這個重要的詞語的意思。

如果有人問起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有這認識,答案是:凡是對此事略有所悉的人,必然會有一種特權感,一種驚奇感,一種讚美和榮耀的感受。對神有這種的認識,正是基督教真正的意義。從聖經中援引一些例證和實例,有助于此事的解釋。當約伯說:「惟願我能知道在那裡可以尋見神!」(伯二十三3)時,他的意思正是這樣。他並未失去理論上對神的認識,他對於神的屬性和神的工作的認識並未減少。那並不是約伯所尋求的。他曾經歷過與神的聯合與交通,但如今卻失去了。他所尋求的乃是神自己,是直接與神接觸。稍後,當主自己向他顯現、向他啟示他自己時,這一點就變得十分明顯了,那時約伯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四十二5)。其間的對比是在於「從前風聞」「現在……」之間。對神概括的認識,導致約伯不斷說話和爭辯;但當他感受到神的同在時,他就用手捂口,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四十4,四十二6)。

摩西也曾多次表達出相同的觀念。神將一個艱巨而重要的工作交託給他,就是要他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他是最謙和的人,知道自己的不配,就說:「你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裡領上去。」但是,縱使神已經應許要親自與他同去,摩西仍不以為足,更大膽地轉向神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出三十三12-21)。你曾否覺得有那種渴望呢?使徒所祈求的是:要這些以弗所人開始渴望、切慕此事,明白所臨到他們的事都是至終要叫他們可以看見並認識神的榮耀,認識這位榮耀的父。

「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詩人在詩篇第四十二篇也表露出同樣的觀念。「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望神,就是永生神」(第1-2節)。他所想的不是神學上的神,不是教科書上的神,不是命題上的神,而是「永生神」,是這位有位格的神。他的心渴想他,他對於那種認識的渴慕就「如鹿切慕溪水」。這是指對神有直接的認識,而不是間接的;不是知道關於他的事,而是直接地、親自地認識他。這是先知以賽亞在他書中第六章所說的那種經歷,他說:「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殿充滿了煙雲,門檻的根基震動。他得以一瞥神的榮耀,當他看見時就說:「我是嘴唇不潔的人」「禍哉」。他置身于那榮耀之中,感受到那榮耀,他親身感覺到了(第1-8節)。這是對神真實的認識。

我們可稱頌的主自己也教導同樣的真理。舉例來說,我們在馬太福音第十七章讀到:「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27節)。我們的主來,是為了要賜給我們救恩,其終極意義就是認識神。當他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約十四23)時,再次陳明這個真理。那是真基督教,正如史庫葛(Henry Scougal)在他名著中所說的,是《神的生命在人的魂中》(The life of God in the soul of man),父與子同來,住在我們裡面。或者讓我們再次翻到基督的大祭司禱告,他禱告說「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十七23)。這就是保羅希望這些以弗所基督徒得到的認識。

使徒也為了以弗所的基督徒能得到「智慧和啟示的靈」而禱告(和合本加上『賜人』二字,是原文沒有的),好叫他們可以得到這種對神的認識。這是超越了相信,超越了信靠,甚至超越了受聖靈為印記。差別在於:當我們受了聖靈為印記時,神使我們知道的是我們屬於他的,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羅八16)。那是神在對我們說:「你是我的兒子,是我的兒女。」還有超越這個的嗎?有!那就是認識他自己!這是極致,這是至善(summum bonum )。知道我是屬於神的,是件奇妙的事;但能夠認識神自己卻更是無限大的特權和福分。這正是使徒希望這些以弗所基督徒有的認識。

這也是所有基督徒都該有的認識。某些類型的「靈魂修養」的危險正是在此。羅馬天主教會,與所有天主教的教導,都毫不猶豫地否認我所斷言的。它把基督徒分成兩群,「聖職人員」「平信徒」「聖職人員」是那些在宗教生活上的專家――神秘主義者,聖徒,那些棄絶世界並與社會隔離,專一獻身于祈禱、默想,在身體上苦修併進行靜觀的人。照着天主教的教導,這些人、而且只有這些人能夠達到這種對神的認識。若是從事商業交易,忙於日常生活事務的人,就是一個尋常的基督徒,就不能達到這樣的認識。但是,按着聖經的教導,這乃是一種嚴重的異端。我們當中任何人都斷不可屈從于它!我們只要用使徒為以弗所人代求的這個禱告就足以駁斥它。他不是為使徒們、為長老們、或為某些稱為「聖徒」的特殊基督徒而禱告。他是為他們所有的人禱告,要他們都能「在對他的認識上」得到這個「智慧和啟示的靈」

這個禱告的應驗,是新約獨特的應許。藉着先知耶利米,神應許要立一個新約,正如先知耶利米在他書上第三十一章所記載的。希伯來書裡面兩次引用那個應許,一次在第八章,一次在第十章。那應許預言到當基督完成他拯救的工作時,在新約底下將要發生的事,它是這麼說:「他們不用各人教導自己的鄉鄰、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主!』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來八16)。它的特色是:「他們……都必認識我」。使徒彼得在五旬節那天的講道中,引用先知約珥所說的話,我們也見到如下這一段:「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預言』」(徒二17-18)。請留意這些話:「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

這個認識是給所有人的。感謝神!歷代以來教會的歷史都證實這一點。這不是一件心智上明白的事,它與環境或背景無關。支配它的只有兩件事,就是明白它是可以得到的,然後渴慕得到它。「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五6、8)。

你認識神嗎?我所問的,不是你是否相信與他有關的事,而是你曾否遇見過他?你是否確切地知道自己是在他的同在中?他是否對你說話,而你是否知道你在向他說話?勞倫斯弟兄所寫的《與神同在》(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 by Brother Lawrence)這本書告訴我們:甚至當你正在廚房中洗碗碟,或作最瑣碎的事時,都可以經歷這件事。要緊的不是在於何處,而是在於你知道這是可能的,因為基督已經死了,使它成為可能的。他死了,是要「引我們到神面前」,引我們得着這種認識。你的交通是否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的交通呢?哦!巴不得我們都認識神!開始與約伯一起呼求吧!「惟願我能知道在那裡可以尋見神」,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切慕、盼望認識他。對於所有自稱為基督徒的人,所要問之最要緊的問題莫過于:他們是否有一顆渴慕神的心?他們是否切慕這一點呢?他們身上是否有任何表現,使你知道他們始終在等候他下一次將自己彰顯出來呢?他們的生活是否以他為中心呢?他們是否可以像保羅一樣說自己已經忘記背後的一切了呢?他們是否越來越努力面前的,為要認識他,為要使這認識可以越來越加添,直到最終越過死亡和墳墓,永遠沐浴在「他的面光」中呢?「使我認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