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榮耀的父」

卷一 神終極的心意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因此,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就為你們不住的感謝神,禱告的時候常提到你們,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弗一15-17)

使徒在這裡告訴以弗所的基督徒,說他在為他們禱告,不住地為他們感謝神,在禱告的時候常提到他們。我們已經注意到他的禱告分成兩部分,先感謝——包括一般的讚美與敬拜——然後則是祈求,這正是禱告應有的方式。我們現在要來思想使徒如何向神獻上他的祈求。此處我們可以在這一方面學到一個極重要的、客觀的功課。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或許沒有一件事像禱告這麼常在人的心中產生問題的。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禱告畢竟是人類靈魂至高的活動。

我相信每一個傳道人都會同意:若與禱告相比較,講道是比較簡單的事,因為當一個人在講道的時候,乃是在對人說話,但是禱告的時候,卻是在對神說話。許多人發現在禱告的時候心思難以集中;另一些則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如何清楚表明他們的祈求。當你認真禱告時,你就會開始學習其深邃的特質。當然了,那些機械式地「念禱告詞」的人,不會覺得有任何困難,一切似乎都很簡單;他們只是覆誦主禱文,並獻上少數的祈求,就以為自己已經禱告了。但這樣的人在禱告上還沒有起步呢!你什麼時候開始面對在禱告中真實發生的事,就無可避免地會發現那是你自己所曾從事最深邃的活動。我們的禱告多麼不夠啊!我們對禱告的認識是多麼粗淺啊!難怪主的門徒有一天會轉向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路十一1)。但是,他們在當時可能不只是想到約翰和他的門徒,他們曾經留心觀察主自己、以及他如何一再退開去禱告。我毫不猶豫地斷言:除非你曾經感受到門徒們當時所感受的,並發出同樣的祈求,否則你在你的生活中根本就不曾禱告過。如果你從來都不覺為難,那是因為你從未明白禱告的真義。

所以,當我們面對禱告這整個問題時,最佳之道莫過于查考聖經中所見的一些偉大的榜樣與典範,其數量極為豐富。在這些榜樣中,肯定沒有一個比使徒保羅自己的更為偉大。就讓我們留意他的禱告吧!感謝主!不只在本章,他在其他地方也告訴我們他是如何禱告的,以及那對他有何意義時。讓我們仔細觀察他所說的每一句話,留意他所用的每一個字。

在閲讀我們正思想的這段陳述時,我們多麼容易認定它只不過是一些沒有多大意義的字眼罷了。感謝主!使徒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他究竟禱告什麼,以及他為什麼如此禱告;我們若是成功地掌握他教訓的精髓,那麼許多談論禱告這個題目的範本就變成沒有必要的了。有些人關心姿勢的問題:我們應該跪下嗎?還是應該站着呢?應該俯伏在地嗎?禱告範本多半探討這類的問題,也論到禱告所花的時間長短,以及如何安排祈求的次序等等。我承認這類事情在某種限度上是有其地位的;但是,當我們閲讀關於禱告問題的論著、以及聖徒的生平時,就會發現這類的討論可能會導致我們傾向于所謂天主教之崇拜觀。另一方面,更正教的觀點、當然還有比較屬靈的觀點,卻較少注意這類的細節,因為當我們正好位處中心、並關注基要的原則時,其他這些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我們注意到的頭一件事是:使徒是向父神禱告。他不是向主耶穌基督禱告,他也不是向聖靈禱告。我們不可太過注意這件事,雖然它經常吸引神學家與解經家的注意力,而且那是理所當然的。它當然是我們無法作出定論的一個題目,因為那是一個奧秘。我們的主自己教導說永生就是「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約十七3)。基督徒可以和父神、並和主耶穌基督有交通,而且不只是藉着聖靈,也是與聖靈有交通,正如歐文和其他人所教導的。然而,一般說來,聖經教導我們要向父神獻上我們的禱告,留意到這一點是很要緊的。

我之所以停下來談論這一點,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因為我有時會有一種印象,覺得許多基督徒似乎認為屬靈的正字標記就是向主耶穌基督禱告。但當我們來看聖經時,卻發現其實不然,並且發現就像這裡一樣,禱告通常是向父獻上的。主耶穌基督是中保,而不是終點;他把我們帶到父那裡。我們借他就近父神,他是我們的大祭司,是我們的代表。我們通常不是向他禱告,而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透過主耶穌基督、靠着主耶穌基督向父神禱告。正如使徒彼得所提醒我們的: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要帶我們就近神,而不是就近他自己。我們不可太過重視這一點,但卻需要留意,因為仇敵正隨時準備要誤導我們,說服我們在某些事上作不適當的強調。

我有時候會想:目前福音派所面對最大的危險,或許是太過強調子神的位格,甚至忘掉父神,我是以敬畏的靈說這話。我們沒有明白子來了是為要榮耀父,並要帶我們到父面前。我們在這方面經常受到某些聖詩的誤導,聖詩中有許多的禱告都是向主耶穌基督和聖靈獻上的。在這一方面最有益的方法是去比較詩歌本和聖經。使徒保羅十分明確地向父神獻上他的禱告,我們在此處,在本書信其他地方、以及其他書信所見的都是如此。

我們所留意的第二件事是使徒向父禱告的方式。讓我們密切注意他的用詞,並且自問他為什麼會用他的那種方式說到某些事,或表達他的某些思想。要從讀經獲得益處,最佳的途徑莫過于問聖經問題,與聖經對談,仔細研讀每一個片語,問:「他為什麼這樣說?為什麼那樣說?」我們所觀察到的頭一件事情是,使徒暫停下來,提醒自己某些事。他正在寫信給以弗所的基督徒,他已經提醒他們注意神恩典的豐富、以及他因着他們已經經歷了這豐富而歡欣。他渴望為了他們的緣故感謝神;但在這麼作之前,他卻暫停下來提醒自己他即將要作的事,尤其是提醒自己思想那一位他即將要對他說話的主。這是與禱告有關之最緊要的一點,事實上,我願意斷言這是解決整個禱告問題之鑰。我還進一步地認為:在禱告方面的所產生所有難處,歸根結底全都是因為我們沒有作使徒所作的事。他並沒有屈膝跪下,或是站着——或採取任何姿勢——然後就立即開始說話。他停下來,暫停一下,回想,默想,先對自己說話,提醒自己即將要作的事。他提醒自己思想那一位他即將要對他說話的主。我們若也能這樣作,就能開始真正地禱告——或許是生平頭一次真正禱告。

我們全都是容易走極端的受造之物,容易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所以,在禱告方面,經常出現兩種失之太過的情形。其中一種是用禮儀的觀點來看禱告,將注意力集中在敬拜的優美,語彙和詞句的優美,用字和口語的優美,形式、搭配、與儀式的均衡和完美。這適用於天主教類型的崇拜,無論是羅馬天主教、東正教、或安立甘宗(譯按:或稱「聖公會」)。它可能非常優美;但是一般說來,它可能比較容易令人覺得疏遠;它是如此強調優美、宏偉、與莊嚴,以致你會覺得神是遙不可及的,而且給人極不真實的感覺。從審美或藝術的觀點而言,它可能近乎十全十美,但卻不能激起活潑的敬拜活動。

這種方式所造成的危險是: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因為反對儀式化之崇拜,就跳進另一個極端,將禱告看作只是一連串機械式的祈求,沒有崇拜、敬拜、或讚美。事實上,有些人似乎還認為那是極為屬靈的標誌呢!他們覺得自己對神是如此熟悉,對於在他面前的地位是如此有把握,所以他們可以急忙地跑到他的面前,獻上一兩句祈求,然後就結束了。但這兩種極端肯定都是錯誤;而我們在這位偉大使徒所提供的典範和榜樣中,發現他毫無例外地總是將兩種極端方法的優點與長處結合起來。這兩種因素總是存在的,他卻將它們放在合宜的次序上。沒有人比這位使徒更知道該如何禱告;也沒有一個人禱告蒙應允的數量能夠超過他。他禱告的時候滿有把握,他帶著確據坦然無懼地進前來;然而,還有另一個因素總是存在,而且應該放在最前面的,那就是敬拜與崇敬。

當我們在使徒的教訓與方法之光中省察自己時,全都該覺得愧疚。我們是否停下來想想,反思,提醒自己在禱告時到底是在作什麼。我自己必須承認:我在這方面經常失敗。最近有一天,我有一件事要感謝神;但當時我手頭上也有一些急需處理的事。我正打算匆匆忙忙向神獻上感謝,以便能回頭處理那些緊急的事;但我忽然意識到自己正在作的事,就自問說:「感謝神不該是那種樣子的;你明白自己正要向誰感謝嗎?」當你轉向他的時候,每一件事都得撇在一旁;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所有的事,無論有多麼急迫。它們怎能與他相比呢?停下來!暫停一下!回想一下!明白你正在作什麼!

所以就讓我們聽聽使徒的話,看他在開口之前是如何提醒自己某些與神有關的事。他說他是向「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禱告。他為什麼以這種方式來開始他論禱告的話呢?他為什麼不說「我正要禱告」,並描寫他的祈求呢?答案是他刻意說他並不是向一位未識之神禱告。他並不是如某首詩所說的,「感謝任何神祇,因他的靈魂是無可屈服的」。不!保羅就要進到他所認識的神面前,就是那將自己啟示出來的神,他已用確定的方式向保羅啟示了他自己。

在舊約聖經中,我們可以發現詩人和其他人都是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禱告。我們很難明白這樣的詞句對於一位舊約時代的聖徒有可意義。他已經在大雷雨或瘟疫中、或在征服某個仇敵上,略微看見神的大能和威嚴。神已經彰顯了他的大能,使猶太人對於他的偉大略有概念。他們有一種傾向,就是害怕就近神。但是他們後來想起這位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他們列祖的神,以色列的神。這一點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在向一位他們所認識的神禱告。

這是舊約聖經教訓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敬虔的以色列人知道造他的神乃是一位立約的神,也是一位守約的神。當他恐懼戰兢地就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時,他所說的大意其實是:「哦!神哪!我知道你已將自己向我列祖啟示出來了,你已說了某些事,你已經與我的同胞立了一個約,而我有幸位於我同胞的行列中,所以你也已經與我立了一個約。」神已經與亞伯拉罕立約,叫「萬國都因他的後裔得福」,他要特別賜福給他的後裔。他自己就是保證,他已經起了誓,他以誓言證實它。「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加三16),而這些人就屬於那後裔,所以他們是帶著神的應許之確信與力量就近他,「我們祖宗的神」「以撒所敬畏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創三十一42),「雅各的神」,毗努伊勒的神。他們帶著確信到他面前,照着他啟示自己的方式認識他。

然而使徒並不是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禱告,而是向「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禱告,他之所以這麼作,是因為有一個新約成立了。神已經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這人身上,與人類立了一個新約。這是「恩典之約」,以新形式出現的「救贖之約」。在本質上,它與舊約是同一個約,但現在卻是在子神、末後的亞當(譯按:原著作「第二個亞當」,可能並不妥當,使徒從未用過這個詞,他所用的是「第二個人」、或「末後的亞當」,今依聖經用法更正之)、新人的身上立的。人類的代表就是主耶穌基督,神已經為他的百姓與他立了約。所以,當保羅提醒自己他是向「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禱告時,他乃是提醒自己他正在向我們救恩的神禱告,他是在向那創始、並成就我們從本章第三節至第十四節所思想的一切事之神禱告。他是在向那在創世以前就揀選我們,並在基督裡為我們定下我們最終完全得救之計劃的神禱告。你若以這種方式開始,那麼你的禱告將會有多麼嶄新的一番面貌呀!你到神面前時不再是毫無把握的,或是懷疑、疑惑他到底要不要接納你;你記得、並明白你之所以禱告,是因為他已經向你作了某件事,並且在「我們主耶穌基督」裡,並藉着他吸引我們歸向他自己。你知道自己是就近那「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來十三20)。

然而,保羅甚至還更進一步,因為他的話提醒我們:神其實是主耶穌基督自己的神。我們是否明白那是什麼意思呢、在永世裡,父神並不是子神的神,雖然父與子的關係是永遠存在的。但是當主耶穌基督來到地上,並且成為「人的樣式」、取了「罪身的形狀」時,他現在乃是以人的身份就近父,所以神就成了他的神。因此他才能夠說:「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約二十17)。保羅其實是說:我所就近的神,乃是我主耶穌的神,是主耶穌基督自己的神。我們在四福音書中讀到:主耶穌基督有時會在「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起來」,上山去禱告。使徒說:我正在向他所禱告的同一位神禱告。

主耶穌在每一件事上都倚靠神,扶持他的乃是神。他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着自己說的」(約十四10)。父把話語、連同伴隨着它們的工作一併賜給了他。我們主的生活中,最明顯的莫過於他的全然倚靠父神。他從父領受了力量與能力,事實上是他所需之一切資助,都是從神來的。所以保羅說:他向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禱告,就是那扶持基督、從未離棄過他的神。甚至連在十字架上他發出絶望的呼喊之後,立刻跟着喊道:「父阿!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二十三46)叫他從死裡復活,不將他撇在陰間,不「叫他的靈魂見朽壞」的乃是神。保羅說:這就是我正在禱告的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但甚至還要超過這一點,他就是主耶穌基督此刻正顯在其面前的神,就是我們的中保和代禱告者顯在其面前的神。他正坐在父神的右邊,「長遠活着,替他們祈求。」在這一切的光中,我們可以帶著確據就近「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

總結起來我們可以說,我們不能在主耶穌基督之外來思想神,因為我們不能在他以外來認識神。「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一18)。我之所以宣稱我能就近神,就近這位藉着基督啟示出來的神,就是根據這個根基;是他帶我來到神面前的,是他為我死了。我只有一個方法到神面前,正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說的:「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來十19)。我只有藉着主耶穌的生、死、與復活,才獲准進到神面前。我乃是進到神面前,他差遣他的兒子來拯救我,並將他一切智慧和恩典的寶藏積蓄在他兒子裡面。我所享受的豐富恩典,是來自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換句話說,我所就近的這位神,他已在他自己兒子裡面向我應許這一切事;他自己在他兒子裡面保證這些事,他已經與子立了約。耶和華是賜約並守約的神,他斷不背乎他自己的話。他在子裡將這一切事告訴了我——不再是藉着眾先知,不再是多次多方的,不再以預表的方式,而是在他兒子裡(來一1-3)。所以使徒在本書信第三章說:「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第12節)。無論何時我們向神禱告,都得提醒自己這些事。我們應該因着主耶穌基督而滿帶著信心的確據、盼望的確據就近神;我們在開口禱告之前,千萬別忘了停下來回想這件事,提醒自己這一切,正如使徒一貫所作的。

但是使徒甚至還有更多的補充,他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描寫為「榮耀的父」。這個添加上的句子困擾了釋經學者們。有些人試圖解釋它,說它的意思與譯法應該是「榮耀的神,就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但這是違反了原來的語句。這兩個片語是分開的、有別的,如我們在英文欽定本(中文聖經和合本同)中所見的一樣。

且容我懷着恐懼戰兢試着解釋這幾個字。我算什麼?竟敢評斷這些話呢?當我們研讀它的時候,最好牢記神在焚燒的荊棘中對摩西說的話:「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出三5)。「榮耀的父!」毫無疑問的,它有一部分的意思是:神就是一切榮耀的來源和化身。在聖經中有許多這類的片語。我們在希伯來書第十二章讀到,神是「萬靈的父」(9節)。雅各書則說他是「眾光之父……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一17)。在先知以賽亞的書上,則將神形容為記「永在的父」「永恆之父」(九6)。所以「榮耀的父」意思是是指一切榮耀之來源、泉源。關於「榮耀」,我們可說什麼呢?我們面對它,頓時覺得字句窮竭了。榮耀就是神。榮耀就是主全能的神自己一切超越、完全、與屬性的總合。那正是聖經有時稱他為「榮耀」原因。神終極的屬性就是榮耀。他自己就是榮耀。他的本質是榮耀。這是不可言喻的、絶對的完全。所以,我們在「榮耀的父」這片語之前,只能驚奇地站立着。

當司提反受審判、向公會講話的時候,使徒行傳第七章的記載告訴我們說,他提醒他們以色列百姓的歷史,說:「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榮耀的神向他顯現」(2節)。榮耀的神!榮耀之神!他是在提醒他們:神的榮耀是不可名狀的,是無可言喻的。他「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這就是你我在禱告的時候所就近的那一位。

再者,神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他榮耀的彰顯。我們記得保羅在第十四節如何以「使他的榮耀得着稱讚」這句話結束他對於救恩計劃的描述。神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他榮耀的彰顯。保羅在他所寫的羅馬書中說:基督是「藉着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的(六4)。他的一舉一動都是他榮耀的彰顯。「諸天述說神的榮耀」(詩十九1)。你是否在日、月、星辰、穹蒼、花朵、一切受造之物中看見神的榮耀呢?它們全都述說神的榮耀。他所作的每一件事,不論是它的榮美、它在每一方面的完全,都是榮耀的。我以敬畏的心說:主耶穌基督所作最偉大的事就是彰顯神的榮耀。約翰福音第十七章記載他大祭司的禱告,他在那裡從許多方面論到他自己。當他描寫他的再來時,所用的句子是「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同着眾使者降臨」(太十六27)。他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要榮耀他的父。神,與他的榮耀,乃是救恩的目的、終點。

但保羅所用的詞語也可以譯作「榮耀的父」(譯按:中文在此甚難區分;前一段這詞英文是’the Father of Glory ’本段所用的則是‘the glorious Father’,讀者從這兩段的解釋可以看出其差別所在;大致說來,前者表達的是內容,父的本身就榮耀,後者表達的是性質,他是那榮耀的父,大致上可分別譯作「這位是榮耀的父」「這榮耀的父」)。這是一種希伯來文語法,是希伯來文中常見的一種表達形式。就如保羅的這個陳述:他說他曾獲權利來傳講「可稱頌之神……榮耀的福音」(提前一11)。我所引用的是欽定本(‘glorious gospel of the blessed God ’,和合本的譯法略同)的譯法,但更好的譯法是「可稱頌之神的……榮耀之福音」(the gospel of the glory of the blessed God),不是「這榮耀的福音」(the glorious gospel),而是「這個就是榮耀的福音」(the gospel of the glory)。我們也可以照樣將「這位是榮耀的父」讀作「榮耀的父」。在這種情形下,它的意思是:父神不只是榮耀的,一切榮耀的源頭,將一切榮耀總結在他自己裡面;他也準備要彰顯、並分賜那榮耀。他是父,而且身為父親,他就賜下、產生、傳遞這榮耀。神並沒有將他的榮耀留給他自己;他彰顯它,分賜它。他就是如此對待他兒子的,所以我們發現主在約翰福音第十七章禱告說:「父啊!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十七5)。為了道成肉身,他把那榮耀撇下,他現在祈求能再得到它,而父就將它賜給了他。約翰福音第十二章也記載他的禱告:「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約十二28)。

使徒彼得寫道:「你們也因着他,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又給他榮耀的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彼前一21)。當子還在地上的時候,父就榮耀他了。父賜給他能力行神蹟。將當說的話賜給他,使他能叫死人復活。父在他受死的時候榮耀他,在復活的時候榮耀他。他是榮耀的父,是那將其榮耀賜給子的父;他也樂意將它賜給我們。我們是在子裡面,因為他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正如保羅在本章最末了所說的,他是頭,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所以那在他身上的榮耀就成了屬於我們的;而我們也來到那位正將這榮耀賜給我們的父面前。我們等候他,我們渴望更多認識他的榮耀。保羅接下去要祈求,叫這些以弗所人能得到「智慧和啟示的靈」,好認識這個榮耀,叫他們心中的眼睛得以開起,使他們能看見這榮耀,並完滿地領受它。神是我們的父,他必將他的榮耀向我們彰顯出來。

末了,我還要引用約翰福音第十七章所記載我們主的話:「父啊!我在那裡,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裡,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第24節)。當我們在禱告中進到神面前的時候,我們應該期盼這榮耀的彰顯。「我們眾人既然敞着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林後三18)。我們得榮耀的過程已經開始了,它終必完成;除了我們的靈以外,連我們的身體也要得榮耀。我們必要站在這位榮耀的父面前,並且看見他。

我們若不提醒自己正要向「榮耀的父」說話,就不要先開口禱告。我們不需要害怕;但因着他榮耀的屬性,我們必須懷着敬虔與敬畏神的態度前來。但同時我們也可以滿有把握和確據地前來,因為他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而且他要在基督裡面、藉着他,成為我們的父。所以我們可以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開始,必不致走偏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