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印記的本質(弗一)

卷一 神終極的心意 | 钟马田 Martyn Lloyd-Jones
「你們也在他裡面相信了之後,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一13另譯)

我們還必須更深入明白這個重要的陳述,因為正如我已經提起過的,這是現今對我們這些基督徒而言攸關緊要的陳述之一。如果有人要求我對於今日基督教會到底那裡不對勁、以及她多年來主要的問題何在作番診斷的話,我會說是在於她不明白這個陳述。因為我們由於不同的原因而誤解了使徒的教訓,所以教會已經在她作見證的資格上缺乏活潑的大能,反而回頭求助于那些未必與聖經教訓一致的憑藉和方法。因為基督徒沒有彰顯出基督徒該有的生活,所以世人對基督教興趣缺缺。歷世歷代基督教會的故事證明:每一次復興的來到,都是因為在教會裡面、在神百姓當中有所甦醒的結果。復興從教會裡面開始,並向外蔓延。一個毫無生氣的、死氣沉沉的教會絶不可能成就任何有永存價值的事;但是一旦教會裡面發生了什麼事,世人聽見了,其好奇心就被激起,正如五旬節那天一樣,就會開始問說某種現象到底意味着什麼。每一次的復興史都是這樣,這是神作工的方式。他先甦醒他的教會和他的百姓。

若要對這些事有把握,我們就必須先確立我們的教義,因為除非我們在教義上有所瞭解、確信,否則我們就永遠不可能經歷它。就因為有那麼多人在有關聖靈印記的這個問題上抱持錯誤的教義,他們才會缺少這方面的經歷。我首先注意到:當使徒說以弗所的信徒已經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的時候,他自己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有益的提示。他不是單單說,「你們受了聖靈為印記」,而是特別提到「所應許的聖靈」。使徒實際上是說:「你們受了那應許的、那聖潔的靈為印記」,這是更準確的譯法。他重複了「那」這個字――「那應許的、那聖潔的靈。」這顯然叫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那應許的」上面,那應許的聖靈;「你們受了所應許的那靈為印記」。聖靈與已經作過的某些應許有關。聖經從頭至尾都以特別的方式應許有關聖靈的來臨和賜下的這事,就是在五旬節那天發生於耶路撒冷的,要證明這應許是件很簡單的事。讓我們思想幾處說明這一點的經文。

在以賽亞的預言中,多次提到聖靈澆灌的日子,從第四十章開始到末了尤其是這樣。他教導百姓要由衷期盼這件事。在以西結的預言中,也以一種驚人的方式應許到賜生命的靈,尤其是在第三十六與三十七章。神要從「以色列家」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他要將聖靈澆灌在他們身上。但是,最令人震驚的例子,或許是先知約珥所寫的書上第二章所記載的。這就是五旬節那天,彼得自己和那些與他同作使徒的受了聖靈的洗之後,立刻加以引用、詳加解釋的經文。由於受到猜疑,聽見眾人議論紛紛說他和他的同伴喝醉了酒說:「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彼得就開口回答說:「你們想這些人是醉了;其實不是醉了,因為時候剛到巳初。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然後他就向眾人詳述約珥的教訓,這預言如下:「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等等。使徒說:「這正是。」神已經成就了他在古時藉眾先知所應許的。這就是「所應許的靈」這個詞語的意思。

從舊約翻到新約,我們可以見到同樣的證據。這也是施洗約翰傳道的精髓。約翰的信息是:「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他手裡拿着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路三16-17)。他將「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相對比。這就是那應許。這位彌賽亞自己的先鋒從聖靈降臨的角度要人注意他自己的職事與我們主的職事之間的不同:「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我們的主也教導相同的信息。就舉路加福音第十一章所見的陳述為例吧!尤其是第十三節:「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那就是我們的主自己論到父將聖靈賜下時所說的教訓;而且要注意它是在禱告祈求的範圍內。有些人根據時代論的理由,教導說這一點不適用於我們。他們將福音書中所記載,我們主自己的教訓几乎完全剔除掉了。他們說登山寶訓不適用於我們,福音書中有許多事都不適用於我們。它們是給當時的猶太人的,而且在將來的某個世代還會適用。但這種論調肯定難以令人接受。我們主的教訓是給我們所有人的。當他即將離開他的門徒時,吩咐他們要教導、傳講他所說的一切事。他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他將聖靈賜給他們,使他們能順服他的命令。而他所賜給他們的教訓中,有一個就是:「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路十一13)

在約翰福音第七章有更饒富興味的陳述,那章聖經直接探討這件事,尤其是約翰自己在第三十七至三十九節對它所作的解釋:「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着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接下來就是約翰在括弧裡面所作的解釋:「耶穌這話,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着榮耀。」我們在此再次見到關於這「應許的聖靈」之清楚的教導。基督說:「信我的人」――沒有別人――將要得着這應許。約翰提醒我們說:那是指着將來要發生之事而說的預言。

再翻到約翰福音第十四章,我們已經看見那是這事的一部分證據。我們的主即將要迎接他的死,留下他的門徒。他們垂頭喪氣,心裡憂愁,覺得離了他就不可能活着。但他對他們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1節)。然後他就告訴他們:「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16節)。換句話說,他應許他們:聖靈要來。約翰福音第十四,十五,十六章滿了關於聖靈降臨的應許,以及他即將要為他們和真信徒作的事。

最後,我們來看最關鍵性的陳述,就是我們已經提起過的使徒行傳第一章(4-8節)。主吩咐他們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所應許的聖靈」。施洗約翰、和主自己都仔細教導過這個福分。在這裡,他復活以後又一次應許這件事,並且將之與約翰的洗禮相對比。到了最後,在使徒行傳第二章第三十三節,我們見到使徒彼得所作之重要的陳述,那是這件大事發生在他和其他使徒身上之後所說的:「他既被神的右手高舉,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彼得說:這麼長久以來所應許的聖靈,終於在聖子完全的工作之光中賜給了他,而聖子又將他澆灌下來。所應許的聖靈確實已經賜下來了。我最後要引用的是加拉太書第三章第十四節,「這便叫亞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使我們因信得着所應許的聖靈。」這些經文全都說明:這毫無疑問就是使徒所說「所應許的聖靈」之解釋。

那麼,聖靈在五旬節之前還沒有賜下,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它顯然不是指聖靈在五旬節之前從來不曾被賜下,或其他類似的意思。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發現甚至連舊約時代的人物都有聖靈。大衛犯了姦淫和謀殺這些可怖的罪之後,他所最害怕的一件事,見諸於他的呼求:「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詩五十一11)。聖靈在大衛裡面;大衛之所以是大衛,就是因為聖靈在他裡面。失去聖靈是他所最害怕的一件事。無論神可能會以什麼方式來刑罰他,他都呼求神不要收回他的聖靈。聖靈在舊約聖經所有聖徒――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裡面,也在神選擇的所有人裡面。他們之所以成為那樣,就是因着在他們裡面的聖靈。他們都是信心的兒女;而正如保羅所告訴我們的,我們基督徒全都是亞伯拉罕的兒女;因為我們是信心的兒女。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大衛、還有其他的人,全都在神的國裡。除非一個人是神的兒女,他就不可能在神的國裡面;若不是聖靈,他就不能成為神的兒女。聖靈在這些人裡面。我們的地位是與他們分享的,與他們一同成為這些福分的承受者。

就着這種含義而言,早在五旬節以前很久,我們主的門徒就已領受了聖靈。他們都是信徒,而且我們的主曾經在某個房間裡面對他們吹氣,說:「你們受聖靈。」這是五旬節以前發生的(約二十22)。他們不單已經相信了,他們也能從事某些偉大的工作了,然而他仍然應許要賜他們聖靈。在那一次,他將聖靈吹在這些人身上,並說:你們受聖靈;後來他又對同一批人說:「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一5)。而此事就在五旬節發生了。

所以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十九節之陳述:「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着榮耀」,其解釋是:聖靈還未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賞賜下來。他已經以其他方式賜下了,但還沒有以這種方式賜下來過。這是一個特殊的福分,還沒有臨到;他們已經得了其他的福分,他們都是信徒,而且要以信徒的身份領受這更進一步的福分。所以這「所應許的聖靈」乃是聖靈某種特殊的賜與,是歷世歷代以來所應許的,最後由主自己、就是這位復活的主親自應驗了。它在五旬節得了應驗。

在界定那個應驗時,我們必須先從負面開始,這是因為對此事的誤解不少,我們不得不這麼作。光是作正面的陳述還不夠;我們必須先從負面開始,好矯正我們所謂虛假的教訓。這樣,這以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顯然不是指聖靈在重生、悔改、或相信上所作的工作。若說使徒們直到五旬節之前還沒有重生,是不可能的。正如我們已經看過的,早在那日之前,他們很明顯都已經重生了,並且領受了聖靈。他們相信了主,他們已經悔改了,他們已經接受新生命了。

但是可能有人會辯稱說,那是在五旬節以前,而自從五旬節那天起,這兩件事就開始一起發生。使徒行傳第八章所記載之撒瑪利亞人的例子,可以為此一論點提供答案;那裡說:因着腓利所傳的道,撒瑪利亞人已經相信福音了。他們已經相信主耶穌基督――若沒有聖靈,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已經運用了信心,已經重生,已經悔改、相信,並且受洗了;但就着「印記」的角度來說,他們仍未接受聖靈。而這不單適用於撒瑪利亞人身上,也適用於保羅自己,以及使徒行傳第十九章所提及的以弗所門徒。

第二,這應驗與聖靈為了我們屬靈的悟性所賜給我們之膏抹無關。保羅在哥林多前書非常清楚地說明那膏抹是從聖靈來的。這世上有權有位的人不認識我們的主,也不相信他;但我們卻認識他,也相信他,因為聖靈能啟示一切的事,甚至包括神深奧的事,他已經使我們這些信徒能夠明白。約翰在他頭一封書信(二20、27)說:「你們……受了恩膏」,就是膏抹。以聖靈為印記顯然不適用於此處,因為你可以有這膏抹和屬靈的悟性,卻仍不認識這個印記,正如路加福音最後一章所證明的,我們在那裡讀到我們可稱頌的主救主,他從死裡復活之後,就將聖經從頭至尾――詩篇、先知書、和摩西的書――向他的門徒解釋,向他們指明關於他的真理。他們接受了;如果不是聖靈的光照,他們是不可能接受的;但當時他們還沒有領受五旬節那天臨到他們身上的福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受聖靈的印記並不是成聖。若相信這印記就是成聖,乃是這方面最大的錯誤。聖靈的印記並不代表成聖,這可由稱義與成聖之間並無間隔或空隙的事實得到證明,就像重生與成聖之間沒有間隔一樣。聖經的教訓是:當一個人「重生」的那一刻,他的成聖就已開始了,而且也一定已經開始了。使他成為聖潔、將他分別出來歸給神的過程已經開始了。若有人說你可以因信稱義,等過一陣子再因信接受你的成聖,再也沒有比這更錯誤的教導了。成聖不是一個經歷,不是要去接受的恩賜,它是聖靈在人心中的工作,是從重生的那一刻開始的。所以接受聖靈的印記並不是成聖;事實上,兩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是截然不同、分開的兩件事。

有一個事實有助于更清楚明白這一點,就是使徒在描寫這個印記時提到它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你們也在他裡面相信了之後,就受了……印記。」但成聖卻不是一次發生就永遠如此的事;它乃是逐漸增進、逐漸發展的一個過程。在成聖方面,加拉太人是在一個非常可憐的光景之中,然而保羅卻說他們已經領受了聖靈,而那是從這「印記」的角度說的。同一個原則甚至更令人詫異地應用在哥林多教會。印記是一種經歷,是神向我們所作的一件事,而且它發生的時候,我們自己可以知道。關於你的成聖,你卻不能這樣說,那是神在人心靈深處所作的工作,使人悔罪,渴慕更美好的事物。它乃是穩定地、漸進地繼續不斷的工作,是從我們重生的那一刻開始的。但相信與受印記之間顯然會有間隔,而且一般都是這樣。所以,受了聖靈為印記,與成聖並不是同一件事。

我還要更進一步地說:聖靈的印記甚至也不是聖靈果子的彰顯。「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我認為你可能彰顯出這類的果子,但卻未必認識「受了聖靈為印記」,因為結出那果子乃是聖靈在我們裡面工作的一部分,是在成聖的過程中穩定而繼續不斷地顯出的。果子並不是忽然間出現的,它乃是逐漸的發展,長大成熟。有些人發展並顯出了聖靈的果子,卻不能說他們認識了聖靈的印記。

再從負面來說,聖靈的印記並不是意味着得救的「確據」,後者是我們相信神話語的結果,或是從神的話得出的結果。關於得救的確據,普遍的教導是說:使人得着確據的途徑,是帶他們來看聖經,然後問他們:「你相信這是神的話嗎?」如果他們說他們相信,然後就向他們指出聖經的話:「信……的人得永生,」另外還有許多類似經文,例如:「信……的人不被定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然後問他們說:「你相信他嗎?」如果他們回答說相信,就再告訴他們:「神的話說你若信他,就得着永生。」所以他們如果相信了,就必定有永生,而那就成為他們得救的確據之根基。這個論證就是以那種方式從聖經中演繹而來的。但那並不是聖靈的印記,雖然其演繹過程是相當正確的。

另一種類型的確據是從約翰一書的論證得來的,這卷書信主要關切的就是得救確據的問題。根據約翰的說法,我們在這方面有許多的試金石可以使用。例如:「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三14)。其他的試驗則是:我們是否「遵守他的命令」、是否相信主耶穌基督等等。如果我們能夠誠實地說自己愛神的百姓,並且愛與神百姓在一起,勝於其他任何團體,那我們一定是基督徒。如果我們對於其他的問題可以提出類似的滿意回答,那麼我們就可以確信自己是真基督徒,不管我們心中會出現什麼疑惑。約翰一書的這些試金石,要比那些客觀建立在聖經上的試金石更徹底、更好。但這兩者結合起來,就能為得救的確據提供強而有力的根據。然而我還是要說:聖靈的印記不只是我們到目前為止所思想的。它是一種更強而有力的、更高形式的確據。它包括前面提到的所有福分在內,但卻超越它們。使我們能夠作我所已經描述的那些事的,乃是在我們裡面的聖靈;但聖靈的印記是另外加上的,而且是聖靈為我們所作的。

我所要提出負面的最後一點是:這印記並不是指滿有聖靈,因為在以弗所書稍後我們會看到使徒提出一條命令、一個勸勉,他說:「要被聖靈充滿,」意思是「要繼續不斷被聖靈充滿」(五18)。所以,那是你我可以控制的事。如果我們使聖靈擔憂、或消滅聖靈的感動,我們就不能被聖靈充滿。無論如何,那是一種必須持續下去的狀態和光景,我們要「繼續不斷被聖靈充滿」。但在這裡,使徒描寫這「印記」的時候,是指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他說:「你們受了印記,」你們知道此事已經發生了;再者,那是作在你身上的一件事,而不是你所作的事。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在聖靈的印記,與「滿有聖靈」「被聖靈充滿」之間有所區別。

也難怪我們容易將這些事混淆在一起,這一切全都是因為我們人類語言的限制所造成的,而這些詞語有時候似乎是可以互換使用的。讓我舉例來說明我的意思。主在使徒行傳第一章應許門徒說:他們「不多幾日……要受聖靈的洗」;但當我們翻到第二章,來看五旬節的偉大事件時,我們卻發現這應許的實現被形容為被聖靈「充滿」,而不是「受聖靈的洗」。那天所發生的事,是應驗了我們的主所預言的「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但「洗」這個字卻沒有用在使徒行傳第二章,所用的字是「充滿」。這兩個詞語顯然是可以互換着使用的。

似乎可以這樣解釋:受聖靈的洗乃是滿有聖靈的頭一個經歷;它是指聖靈以這種格外豐滿的狀態澆灌在我們身上。任何一件特殊的事頭一次發生時,總是獨一無二的,它發生在使徒們身上,發生在保羅身上,發生在哥尼流身上,發生在撒瑪利亞人身上,發生在以弗所人身上,發生在加拉太人身上,而它也發生在歷世歷代許多基督徒身上,正如我將要指出的。

所以,我認為「受聖靈的洗」「受了聖靈為印記」乃是同一件事。但很可能有人會說:「那麼為什麼要用兩個不同的詞語呢?」如果是指洗禮,為什麼不說是洗禮呢?確實,為什麼路加在使徒行傳第二章不用「洗」這個字呢?我認為答案似乎是:使徒行傳第一與第二章是直接教導我們聖靈的教義。那裡的目的是要強調聖靈的賜下,神應許的應驗;而它之所以被稱為洗禮,是因為聖靈澆灌在男男女女身上。但在以弗所書這裡,保羅正在談論的是承受產業。他希望我們這些基督徒明白:我們是承受產業的人,我們將會擁有偉大的產業。所以他的教導是:聖靈的洗就是神所應許給我們的這個產業之「印記」「印記」一詞在這裡當然是比較恰當的詞語。當我們談論買賣財產、或應許要把產業給予某人的時候,我們會擬好一分檔案,並在檔案上蓋上我們的印記,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所以顯然「印記」一詞比較適合用在此處。將這福分視為一個印記乃是正確的,因為它印證了那應許。但印證那應許的是聖靈的洗禮,「父所應許的」藉此得到實際的表達。我們的主在「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約七38-39)所說的,就是那次的賜予,那次特別賜下的聖靈。所以我們不要被這些詞彙給弄混淆了,反倒要明白我們正在討論的是兩種方法,分別用不同的方式來看待同一個現象,以合宜的方式來描述聖靈在特定情況下的彰顯。

既然如此確立了這教義,我們就可以繼續來探討這件事本身,思想聖經對於這個榮耀的「印記」說了些什麼,而這印記正是促成使徒們與外邦人截然不同的主因。使徒行傳第十五章第八節有助于明白這一點:「知道人心的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這是神的作為,他藉此見證我們是他的兒女,他是我們的父,我們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這乃是神的印證,要確認一個事實――我們實實在在屬於他的這個事實。